第四十八章谈判(1/1)

襄阳,秦军北大营,这是秦军的中军所在地,秦军众将皆在此地集结,各部军官依次排列,七旅阎行、三军团韩浩、一军团皇甫郦、魏延、周瑜、孙策、程普、黄盖、韩当、霍峻等数人皆在此帐中等刘晔。

“众位都到了。”刘晔身后跟着几个参谋,这些人都是荆襄一带的名士:“坐!”

“喏!”众将拱手之后,纷纷列座于席。

“这几位,诸位都还没有见过吧?”刘晔指了指了坐在末席上的几人,魏延等人听后,纷纷摇头,周瑜、皇甫郦却是目露沉思。

“请司令官解惑。”良久,皇甫郦想不透,便开口问道。

“此四人分别是崔钧崔州平、孟建孟公威、石韬石广元、徐庶徐元直。”刘晔顿了顿,又道:“皆是荆州名士。”

众人见刘晔这么一解释,方才恍然大悟。而周瑜想得更多,既然这些人都是荆州名士,而他们现在都来了,这似乎有点意思。

“末学后进之士见过诸位将军。”崔钧因为年长,被几个朋友推了出来。

“嗯!”魏延鼻孔里出声。

“周瑜与诸位年龄相仿,不若以兄弟相称,如何?”周瑜年纪虽不大,但以看出,此四人能被刘晔相中,日后必定也是一方大员,便有了结交之意。

“我孙伯符亦有此意。”孙策向来与周瑜交好,也跟着说道。

等着二人说完,其余诸将纷纷表示相好之意,大帐之中似乎很是融洽,但崔钧等人还是在进一步观察着刘晔的态度。

“好了,诸位见过了,那我们便谈谈襄阳战事,这三日以来,各师团损失都不小,我刘晔建议合兵一处,从襄阳最薄弱的北门攻入,北门经过了一番清理之后,城墙已有不稳之象,护城河大部被填平,若诸位同意,明日便是进攻之时,今夜各师便可以调集兵马。”刘晔对每天的战损皆有记录,更是对各师的战力有了清楚的了解,若是结合各师团优势,强攻下襄阳也不是不可能。

“刘司令官。”皇甫郦、魏延等人还未说话,一道突兀地声音便响起。

“你说。”刘晔笑了笑,看向这道声音的主人徐庶。

“徐庶此次前来,是奉了家师之命前来,希望刘司令官能够放过襄阳世家,襄阳世家愿意解除部分佃农,并承诺二十载之内族人不入仕。”徐庶缓缓说道。这三日,秦军分四门进攻,明眼人都能看出秦军大部分只是新兵,只是在练兵,也就是耍着荆州兵玩,同样,更有人看出了秦军是一定要攻入襄阳,分四门进攻就是不想让一家逃出去,这时候,世家们急了,他们的日子也不好过,孤城一座并不好守,而且还得承担被灭族的危险,襄阳的世家族长们能干嘛?所以,便有了诸葛四友前来秦营为使这么一出。

“徐兄弟,我家主公有命,襄阳世家不能留下一家,全部都得迁往凉州以及三辅,这是我们的底线。”魏延虎目一瞪,丝毫不怵徐庶。

“哦?这是秦公的原话吗?”徐庶将目光投向了其他人,包括刘晔。

“徐兄,不用怀疑,魏延师长所言正是主公原话。”周瑜笑了笑,连忙出来帮魏延稳住了阵脚。

“如此,便难了。”徐庶叹了口气,却没有要走的意思。刘晔笑了笑,示意周瑜继续说下去,他相信周瑜能够圆满解决这一事件,毕竟孙杨对周瑜的评价比对他刘晔还要高。

“徐兄,若是为难,那就算了,明日天明便是我军全力攻城的日子,你们还有的是时间考虑。”周瑜满脸地笑意,继续跟徐庶打着机锋。徐庶自然不会一下子就暴露出自己的底线,所以,周瑜还需要把一把他的脉,得到最大的利益。

“不考虑了,他们会扒了徐某的皮,不如让秦军和荆州再打一场,他们会看得更加得清楚些。”

徐庶叹了口气,他本来就只是一个寒门士子,现在也算是被放在火上面烤了。

“真不考虑了?”周瑜笑问道。

“不考虑了,秦军的强大也需要向世人证明一下,就让他们看看吧!这样也能清醒一些。”徐庶摆了摆手,从一开始,他就处在了绝对的劣势,秦军的态度很明确,即使他再怎么巧舌如簧,也是难以改变结局,徐庶索性喝起了酒,不管了。

徐庶不管,其他人可就急了,石韬说道:“徐兄所言不差,襄阳世家可以二十载不入仕,同样可以削减佃农,若是刘司令官同意,襄阳世家可以削减八成佃农,只希望刘晔司令官代秦公答应不让襄阳世家前往三辅、凉州。”

“哦?”周瑜颇有些惊讶,荆州世家倒也舍得,八成的佃农,已经是动了世家的根本了,再加上二十年不入仕,这已经是最大的让步了,倒是有些魄力。

“你的条件应该差不多是襄阳世家的底线了,但,还是不够,主公说了要让世家入凉州,驻三辅,那是绝对不能更改的,还有,那些田产,我大秦也不能白拿,主公来时便有交代,我等必须按照襄阳市价向各家购买。”刘晔面色平静地敲了敲案面,一字一顿地缓缓说着秦军的态度,长安方面的态度,语气更是不容置疑。

“如果是这样,恐怕是难以达成一致了。”石韬看了眼徐庶,徐庶依旧在喝酒,他心中一暗,果然情况不容乐观啊!这是徐庶来之前便有的猜测,秦军不可能还将荆州交给荆州的世家,这是秦军的底线。

“那就打吧!刘司令官,请下令,魏某受秦公知遇之恩,正是立功建业的好时机。”魏延深深地看了一眼石韬,随即起身朝着刘晔拱手道。

“打吧!司令官。”众将在魏延的带领下纷纷请战,即便是孙策、周瑜等人都不曾落后半分。

“大势已成。”徐庶放下了酒樽,朝着刘晔拱手道:“刘晔大人,长安见!”旋即,徐庶挽起长衫,起身离去。

“长安见。”刘晔笑道:“来人,为徐先生准备车马。”

“谢大人。”帐外,传来了徐庶的大笑声。

“长安见。”周瑜也在心里说道。他明白,徐庶这是不想走后门,文人的风骨使得他前去参加长安的寒门考试,这是对自己的自信,也是对秦国考试选官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