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相谈尽欢(1/1)

短短一个中午的时间,小军就变成了百万富翁。在大芬的眼里,自己男人就是这么能干!

“小军,咱们一会去哪?”赵大芬问道。

“去见个朋友。”赵小军说道。

小军在这里还有朋友吗?赵大芬张大了眼睛瞅着赵小军。

“喂?是郭姐吗?我小军。”赵小军拨通了郭瑞喜的电话。

“哦!赵老师啊!你来龙城了吗?”电话那头传来了郭瑞喜爽朗的声音。

“是啊!晚上有空吗?一起来吃个饭!我顺便给你把把脉。”赵小军说道。

“没问题。我和晓琳一起过去。不过你要答应我一件事。”

“什么事啊?”

“这顿饭你请,但是钱我出!”

……

和郭瑞喜订好了晚上的饭局。赵小军和大芬都很高兴。再加上兜里还揣着一百来万,身处龙城第一商业街上的二人自然选择了购物。

好在这里是高档场所,没有那些不长眼的销售人员来嫌贫爱富。二人自然在此疯狂的采购。

两个人从商场出来的时候都大变了样。特别是赵大芬,为了搭配戚童谣送她的纱丽,从头到脚换了一身新。要不是时间来不及,她都想做个头发。

赵小军看了看时间,差不多到了下午五点。他去附近的药店买了一点草药。

刚从中药店出来,赵小军的手机突然响了,是一个陌生号。赵小军接起来才发现原来是郭瑞喜发现时间差不多了,派自己的司机来接二人。

二人被司机拉到了龙城的一处海鲜酒店。这个酒店是五星级酒店,十分高档。

酒店的一层到三层是餐饮部,从四层开始是住宿部,虽然郭瑞喜来龙城没有多长时间,但是食药监局一把手的名头在这些餐饮类企业特别好使。她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在这家酒店定了一个大包间。

司机将二人引到包间就离开了。

像这种高级酒店的包间都和普通酒店的套房差不多。有自己独立的卫生间,还有沙发、躺椅等一系列设施。

小军和大芬靠在沙发上,品尝着今年的明前龙井,看着电视,悠哉悠哉地等着郭瑞喜和宋晓玲过来。

好在二人来得也非常快。小军和大芬才喝了一杯龙井。两个人就进了包间。

两个人都是从单位直接过来的,和刚刚购物回来的赵小军和赵大芬相比,打扮就简单了许多。

郭瑞喜看到赵大芬和赵小军之后先是神色一喜,然后给了他们一个大大的拥抱。

“小军,今天来龙城是干什么?”宋晓玲问道。

赵小军简单地说了一下他们来找万里实业合作卖玉米的事情。

“这个事情你应该先找我啊!我和童谣也是熟人了。以前我在省城的时候就认识。”郭瑞喜一边说,一边掏出了电话,“童谣吗?吃饭了没?哦,还没有啊!来一块吃吧,有个朋友也在这里。嗯,你也认识!”

挂了电话,郭瑞喜对赵小军说道:“童谣一会就过来了。”

“既然这样,那我给你号号脉吧。”赵小军说道。

“好啊。”

郭瑞喜伸出了手。站在一边的宋晓玲急忙从包里掏出一个小巧的脉枕,放在了郭瑞喜的腕关节下。

赵小军将手指搭在上面开始号脉。

郭瑞喜体内的阴阳二气比前段时间还要不和。特别是她体内的阳气,十分活跃,简直就和动物发春一样。

“郭姐,我再给你开副药。你接着调理吧。”赵小军收回了手,对着郭瑞喜说道。

“赵老师,我们家老郭怎么样啊?”宋晓玲关切地问道。

赵小军没有理会她,对郭瑞喜说道:“郭姐,上次我和你说的事你要上心啊。”

“还有。”他瞟了一眼宋晓玲,“有些事还是要克制啊!”

宋晓玲诧异地看着赵小军,不知道他那一眼的用意是什么。

“好的,好的。”郭瑞喜自然知道赵小军是什么意思,头点得和小鸡啄米一样。

看着龙城的大官也对小军毕恭毕敬,赵大芬心中可得意了!

就在这时,包间的门被推开。戚童谣走了进来。

此时的戚童谣一身淡灰色的雪纺女装,背着一个银灰色的LV女包。

这个雪纺女装是连成一体的。上衣是娃娃领,下身做成了裤装,但是脚腕处没有收口,而呈蓬松状。脚上蹬着松糕鞋。

淡咖啡色的头发挽成了一个髻用镶嵌着珍珠的发卡别在脑后,头上还顶着那个超大的蛤蟆镜。

和上午一身职业女装相比,这身打扮显得即得体又俏皮,十分夺人眼球。

戚童谣看见换装之后的赵小军明显愣了一下,但是马上反应了过来,热情地伸出手:“原来郭姐说的朋友就是赵总啊!看来咱们真是有缘分!”

现在戚童谣也没有穿上午的运动型胸罩,举手投足之间,波涛汹涌,势不可挡!

由于人多,赵大芬没好意思和戚童谣打招呼,只是对着她笑了笑。

几个人分宾主落座。戚童谣一个劲地抱怨赵小军不早说他和郭瑞喜是朋友。要是早知道这层关系,她一定大开方便之门!

赵小军只好笑着解释自己也不知道戚童谣还和郭瑞喜认识,今天能坐在一起也真是巧了!

人来齐了,郭瑞喜吩咐酒店上菜。戚童谣从包中取出了一套完整的餐具。好在大家都知道她有些洁癖,也就没有说什么。

冷热菜上齐,郭瑞喜非要点酒,说是要感谢赵小军的救命之恩。

戚童谣和宋晓玲自然附和郭瑞喜。赵大芬本来不想喝白酒,但是在郭、宋、戚三人的说服下,也开了一瓶红酒。

觥筹交错之间,几人相谈尽欢。

戚童谣和郭瑞喜、宋晓玲说起了赵小军玉米的神奇之处。她们两个只听得啧啧称奇,并且嘱咐赵小军下次送货的时候给她们准备一点。赵小军自然满口答应。

正在这时,电视上播出了一条本地的新闻。众人一看,原来就说的是中午赵小军卖玉米的事。

原来是电视台的记者听到了有人在柳巷卖十块钱一粒的玉米,觉得这一定是一个极好的新闻素材,立刻派出了精干人员前去采访。

【作者题外话】:感谢书友Wx10111168的打赏。重阳发现自己一个问题,就是自己怎么写也写不出别人乡村文的感觉。莫非这就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