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这个位于大西北的农村,因为夏收而热闹忙碌了一阵子。虽然今年的收成不是很好,新一季的种子又播撒下了,水利灌溉的工程也接近尾声,这个工程的完工,村子种的粮食及其他农作物就告别看天吃饭的时候了。到时候不光是这个村,周边水利工程环绕的村子都是受益者,大家充满了期盼!

在这个最普通不过的村子里,有一个不同于别家的小院子。这个小院子的布局整齐干净,简单的花花草草也是农村中常见的品种,可是在主人的精心照料下,别有一番风韵。院中有个葡萄树,现在已经硕果累累的爬满了架子,长成了一个天然的绿荫小棚。葡萄树下有个青石桌子,上面刻着别人都不认识的字儿,说是清朝哪个举人留下来的,青石面上常年泛着青光。

一个身着蓝布衣服的中年男人坐在小石桌边,戴着眼镜,留着平头,这就是村里最有文化的人,现在在村里的小学当校长,名叫赵季儒。他原本有好多次机会可以离开这地方,到大城市去发展,可是为了乡村的教育,为了农民的孩子他留在了这里,成为这个村子里与众不同的村民。

石桌对面坐着一个身穿蓝晴纶格子上衣的少女,她的头发不像一般农村女人的大长辫子,而是时下城里最流行的剪发头,整齐的流海垂在光洁饱满的额头上。这样的打扮,即有少女的可爱又不失稳重,她不是别人,正是李傲白的媳妇张晓蔷。

张晓蔷刚从县城回来,这两个月的时间里,她一直在县城卖包子。自上次张晨受伤,她发现了卖包子的商机,等张晨拆线后伤口恢复后,安顿好自己的两个弟弟,又返回县城,将包子生意继续。

由于上回卖包子奠定的经验,渐渐的在医院、纺织厂、县委大院等临近地方卖出了名气。包子馅大皮薄个大,味道特别好吃,高峰期都有排长队的现象。

这不,也挣了一些钱,收拾整齐停当,回家来安排张扬和张晨上学的事情了。当然通过她这时间在外面的打拼,她更是知道知识的重要性,她也得努力学习。趁现在政策好,争取考上一所大学,才不负自己的青春年华。

她这次回来,从县城里给自己的弟弟买了新的黄帆布书包、文具盒、本子、铅笔等,还有一些初级的儿童读物。细心的张晓蔷知道弟弟快速的长高,换季时肯定没有合身的衣服,一人又买了两身衣服,两双鞋。这些东西全部都在位面戒指里收着,一回村子,她还没有先回家,直接来到赵老师家里。

此次来的目的就是说张扬上插班生的事情,因为张扬过了上一年级的年纪,要上的话只能是插班生,如果中间学习跟的上才可以跳到同级。这个事必须要给校长先说清楚,张晓蔷和赵老师聊的时间比较长,赵老师因为是读书人,对村子里的家长里短不是很了解,所以张晓蔷如实相告。

赵老师觉得孩子不能再耽搁了,就先做一年级的插班生,到八月三十一号时去一年级报到就行。张晨刚好是入学年龄,可以直接报名,小哥俩可以在同一班级上课喽。

赵老师通过和张晓蔷的交流,他发现张晓蔷聪明,而且头脑思路非常清晰,他说:“晓蔷呀,你是初中毕业,年龄刚好十八岁,可以试试参加高考,你可以在家先看看书,挑战一下自己。现在的政策好了,文化对一个人来说非常重要,你既然赶上这个好时机了,就不妨把握一下!”

张晓蔷本来也有这个想法的,她说:“谢谢赵老师,可是我不知道从何处着手?”

“我这儿有成套的高中课本,你可以拿去,先看看,不懂的地方可以来问我。我希望看到更多的农村孩子走出这个地方,用知识在大城市扎根。国家百业待兴,需要很多的人才!”赵老师语重心长的说着。

“你在这里等一下。”赵老师说,转身回到房子里,一会出来捧着一摞课本,整整齐齐,每本书都用牛皮纸包着书皮,并很好看的行书写着:“赵预醒”这三个字。

张晓蔷自离开学校就再也没有碰过课本,当赵老师把这摞书递给她时,她很激动。她大概翻看了几下,字里行间全是密密麻麻的批注和笔记。“赵老师,这......”张晓蔷激动的说不出话来。

赵老师说:“这是我儿子高中时的课本,他从燕京大学比业后就留校任教了。这些他当年有课本我一直保留着,希望送给更需要它的人,今天也算与你有缘份,就送给你了,拿去吧!”

张晓蔷双手紧紧抱着课本,觉得有千斤重的感觉。她说:“这怎么好意思啊?这......”

赵老师说:“这些书一直在书架上,像摆设一样,可是送给你,就像送你了一个工具,一个令你成长学习的工具,它还可以再继续造就一个大学生,一个有用的人!”

张晓蔷点了点头,将这些书紧紧搂在胸前,她站了起来,深深的向赵老师鞠了一躬,说了声:“谢谢您!你说的话我一定会记住的。”

赵老师镜片的眼睛笑眯眯的,他用手推了推眼镜,冲张晓蔷点了点头说:“虽然你现在处的环境不是很好,可是只要你肯用功,多挤时间学习,肯花心思和精力,一定会考上大学。高考政策恢复后,很多有理想的年青人,都是在田间地头、油灯下看书学习的。”

张晓蔷说:“老师,您放心,我也会的。这次多谢您了,我弟插班生的事劳您费神了!”

“不不不,这哪里的话,老师就是教书育人的,不会因为孩子年龄超了,就把娃拒之门外,这也是我应该做的。我相信以后的社会,教育工作应当是全面普及的。任何人、任何单位都不能剥夺孩子读书的权利!”赵老师看着远方,说出了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