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 收获(下)(1/1)

第二百七十三章收获(下)

昆尼尔星系,太空防卫圈。

在帝国舰队进驻昆尼尔星系,并接管了整个昆尼尔星系的太空防务后,一系列的太空防御建设便开始紧锣密鼓的展开。在这期间,罗宾不但仿照奥塞罗行星于海登行星外太空建立了环星轨道环,在整个昆尼尔星系的多处关键性航道上都打造了大量组合式的太空要塞,使得太空防卫和行星地面防卫能够真正组合到一起,形成一道立体式全方位防卫体系。

另外,由于罗宾在海登行星捕获到了龙蛹**样本的缘故,整个帝国科学院都闻风而动。在霍夫曼大帝与帝国科学院院长罗青山的安排下,大量顶尖科研人员被委派到了昆尼尔星系,就地进行这次极为重要的科研任务。

由于龙蛹的虫卵具备吸收外界能量的罕见特性,其破茧过程中所吸收的能量又是庞大到难以计算的缘故,因此,未免在实验过程中造成不可预计的严重后果,夏佐、安斯艾尔一致否决了罗宾想在旗舰实验舱中进行这次实验的要求。而龙蛹虫卵本身的特性又不适于在行星上进行这种实验,因此,在多番考虑之后,众人决定在太空中打造一个特殊的、由绝缘体为主要材质的实验场,用以满足对龙蛹虫卵的持续性研究。

这个决定一经通过,便促使了远征舰队开始把主要目光从行星地面逐步转向太空。

目前,作为昆尼尔星系主体的海登行星已经基本稳固了局势,并制定了长期发展方略,因此将不再是当前战术计划的核心。而另外两颗岩质类行星都属于不适合人类居住的资源星,就规划上来说,并不需要像海登行星那样考虑到长期规划。所以,当海登行星上的隐患彻底解除之后,舰队的战略方向本就应该从陆地转向太空,毕竟太空才是茵萨特人的发源地,只有彻底肃清太空,才能保障行星的安全。

为此,罗宾特意向曾亲身参与过数次河外星系远征战役的哈金斯?格雷格伯爵请教了相关问题,从而得知目前在太空这片战场上,人类舰队的战力优势还是非常明显的。

虽然从表面上看,茵萨特人拥有龙蛹这种几乎可以媲美泰坦航母的大型战略式生物战舰,也拥有与导弹性能类似的‘毒刺’式生物导弹,甚至还拥有一种与太空梭特性非常接近的生物战机。但由于其社会结构类似于松散的游牧民族的缘故,它们的入侵往往是一种渗透式的入侵,并不像人类那样习惯于一下子集结起大量的部队,进行一次短时间的大规模交锋。

而这一点,在2076年开始的交战记录中也可看出端倪。

茵萨特人的这一个特点,或许以人类的思维来看会很难理解,但是当莉欧娜用生物角度的来解释这一问题时,那么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从生物的社会习性上来说,茵萨特人虽然是智慧物种,但是它们的社会习性还是比较简单的。由于其脑部结构是单脑结构,缺少一个像人类右脑那样的存在,所以茵萨特人基本不存在情绪、感觉、创造力之类的本能,社会组成也就不存在人类社会那么多的职能区分,因此其架构也要简单的多。用较为形象的描述来形容的话,茵萨特人的社会结构非常类似于地球生物中的白蚁,或者说,它们的社会结构比白蚁还要简单。

在白蚁的社会结构中,还存在着蚁皇、蚁后、兵蚁、工蚁这四种明确的职能划分。而茵萨特人的社会结构中却根本没有任何的职能划分,它们就犹如是一个个的复制品一般,每一个茵萨特人的天赋几乎都是一模一样的。身为雌雄共体的它们可以在任何时候生育下一代、繁衍种族。在需要作战时,它们中的任何一个都能立即装备上生物装甲投入战斗。在日常生活中,当不进行战斗时,它们又能像一个生物饲养员那样精心培育出无数种特性不一、功能不同的实验生物。因此,就本质上来说,它们每一个都是多面手,并不像其他社会性物种那样会因为少了其中的一个职能物种,社会构成便会全部崩溃。

因此,当茵萨特人向外扩张、寻找新的栖息地时,它们往往以龙蛹为单位。以一艘龙蛹生物战舰来确定一个扩张区域,彼此之间的领地意识与资源意识使它们几乎不存在大规模协同作战的可能性,所以在一片星系中,基本只存在着一艘龙蛹战舰。只有当星系的资源枯竭,盘踞在该星系的茵萨特人部落需要大范围转移,寻找新的领地时,这个茵萨特人部落才会提前百年的时间孵化大量的龙蛹,以供迁徙所需。

在茵萨特人进化、发展的亿万年中,这种扩张模式一直无往不利,从未遭遇过任何的阻碍。但是,当它们把扩张的脚步探出仙女星系,与另一个智慧物种人类文明进行大碰撞后,这种扩张模式以及入侵手段就有些不够看了。

诚然,在生物进化史上,人类区区五百万年的进化史根本无法与茵萨特人亿万年的进化史相媲美。而人类区区一万年的文明史,在茵萨特人眼中也或许如一瞬间那么短暂。但是与进化之路上不曾遭遇过天敌、社会结构简单、其种族内部又从来不存在内斗情况的茵萨特人不同,人类五百万年的进化史中几乎时时刻刻都在面临着天敌的威胁。

不说猿人时代人类生存环境的险恶,就说在近代的一万年文明史中,当人类这个物种彻底肃清了所有的天敌成为了地球的主宰之后,人类的内部也从未真正和平过。

发达的右脑给了人类创造力以及分辨善恶美丑的能力,但也同样带给了人类对事物不同的见解以及理念的冲突。为了这些莫名其妙的理由,近一万年的文明史几乎全部都是由人类的内部战争书写而成。所以,与顺风顺水,只把自然环境当成主要对手的茵萨特人相比,人类更习惯于面对那些强过自己的敌人,也更习惯于依靠集体的力量来获胜。

这使得人类在面对战争时,总是会用最快的速度集结起规模庞大的兵团,依靠局部上的数量优势来赢得战争的胜利。打一场大规模的战役对于人类来说是家常便饭,可茵萨特人或许就没办法理解为什么为了一块弹丸之地,要派遣这块土地的资源远远无法供应的庞大军队去作战。

你可以说这是两种思维模式的差异,也可以说这是两种文明之间的文化差异。毕竟就文明特征来看,人类文明是特点非常明显的农耕文明,而茵萨特人却类似于游牧文明。

这两种文明模式最显著的差异,便是对资源的利用效率。

打个比方来说,假如同样给一个人类和一个茵萨特人五亩土地。那么缺乏创造力的茵萨特人只会看到土地上长着的草以及泥土中隐藏的矿物质。按照土地的自然生产能力,它们会认为区区五亩土地上所生长牧草数量根本没办法养活马、牛之类的大型生物。所以,它们或许只会养些兔子,然后花上上百年的时间把兔子改造成能消化任何东西,且个体更大的生物。但这种完全自然性的生产力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它们绝对不会在区区五亩土地上生育后代,因为它们认为这片土地根本无法供养更多的人。

而要是人类获得五亩土地的话,那么情况就截然不同了。人类的创造力使人类会选择在这五亩土地上种些玉米、番薯之类的高产作物,而这些收割后的农作物以及野草之类的土地伴生产物,已经足够人类养上一两头牛或是几头猪,再养几只鸡放在田里吃虫的话,除了能收获更多,还能依靠生物的排泄物来肥沃土地,让来年的农作物更丰富。因此,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在对资源的利用效率上,人类远远胜过茵萨特人。区区五亩土地可以让人类繁衍出一个家族,而茵萨特人却只能勉强养活它自己一个人。

正是这种思维概念上的差异,导致茵萨特人在面对有人类把守的星系时往往没有太多的办法。而在太空战中,也经常是帝国舰队集结起整一支混编舰队围攻一艘茵萨特人的龙蛹战舰,并轻而易举的将其轰杀。

由于没办法在正面战场上获胜,因此茵萨特人的太空部队也开始采用与地面部队同样的办法。

大麦哲伦星云属于还未完全演化成熟的星系,因此相比银河系,它的气体储量和宇宙尘埃远远高于银河系。所造成的现状就是每一个恒星系中,基本都拥有着大片由气体、尘埃和天体所组成的小行星带。这些小行星带所形成的复杂地形为茵萨特人提供了天然庇护,使得茵萨特人的太空部队往往潜藏于其中,一方面以小行星带中的太空资源为食,逐渐壮大部队,另一方面则可借用险峻的航道避免遭到人类舰队的围攻。

所以,假如罗宾想彻底肃清昆尼尔星系,将这片星系打造成一个固若金汤的进攻桥头堡,那么位于海登行星南部的那片小行星带,便成为了罗宾眼中必须要攻克的难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