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看平行世界里的情形,为了对抗美国海军,红色帝国在很长时间内都维持一支远洋海军+水下舰队+岸基航空兵的庞大力量,尤其是驻扎在陆地上的一整套反舰导弹作战体系,总共拥有数百架tu-u-160战略轰炸机,然而就是这样庞大的装备数量,也无法保证漫长海岸线上的每一寸国土都受到良好屏护,而只能保证某些重点区域的防御而已,付出的代价却是十分巨大。.
说白了,进攻一方可以选择攻击发起的时间、地点,防御一方却只能在所有区域二十四小时枕戈待旦,攻与守的形势自古如此,要不然为什么苏联军事哲学里会一再强调“进攻是最好的防御”呢?
进也不是,退也不是,远海决战心里没底,登陆日本又不可行,持续了十多天的远东战役,似乎除了一步步往消耗战方向发展别无他途。
对如此棘手的情形,不仅在场者议论纷纷,龙云自然也陷入了一场缜密的思考。
是的,在东方战争打响之前,他并没很仔细的通盘考虑远东战局,而只是简单的认为“只要消灭了jasdf、也许再加上驻日美军,让美国人在远东疲于奔命,就算达成了战役目标”;可是现在看来,情况分明就复杂得多,一天不消灭美国海军的航母战斗群,远东的威胁就无法消除,仗打成拉锯状态对苏联明显不利,可他也想不出什么别的办法。
指望红海军和美国海军正面对抗,这恐怕不太现实。把战争从海空争夺演变为登陆作战。似乎也是一种冒险。难道就只有继续这样一天天升空出击,直到美国人因为难以忍受的战损而低头认输?
想到这儿,椅子上的年轻人缓缓摇一摇头。
他知道,作为西方世界的头号强国,美国的战争潜力怎样高估也并不为过,远隔大洋的地理环境也决定了这个超级大国的后方安全;要通过消耗战拖垮这样一个对手,眼下的东方国家集团也许是能做到,然而整个过程可想而知会是多么漫长而残酷。究竟要消耗多少技术兵器和宝贵的生命才能真正做到这一点?
哼,要是本就打算拉锯,那还不如一鼓作气登陆日本呢!
对日本这一国家,龙云自然没什么好感可言,倘若由他来担当红色帝国的三军统帅、制定国家作战方略,也许还真会选择将这个美国人的马前卒彻底毁灭。
但是现在,要做到这一点,却又超出了苏联的战争能力。
置身于讨论热烈的战役推演室里,意识窥探感受到的思维活动十分繁杂,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没吭声。似乎成为一个局外人的龙云在观察四周,他能感受到在场者心中的焦灼。和对战局发展的一些忧虑。
如果战役发展成持久战,情况是不是就对苏联十分不利?
这个问题,一时间还没有很准确的答案,龙云自己心下揣摩的情形也是如此,说到持久战,其实也分很多种,关键要看交战双方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如何,是主动投入到消耗敌国战争潜力的拉锯中呢,还是被动参与到一场看不到尽头的战争里。
如果是前者,当然很好,后者的话可就大大不妙了。
自从来到远东,一直驾驶su-27m2在天空战场屠戮敌机,龙云到现在才意识到,在这场陆军无一点用武之地的战役中,红空军固然在担当主力,然而战局的最终走向,却还要着落在双方海军舰艇的对决上。
或者,说的更准确一点,就是美苏两方陆基与舰载航空兵的较量。
海洋上的战斗,却会由天空的争斗来决胜负,这一场面在人类战争史上早已不是什么稀罕事,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许多著名战例就是如此,“威尔士亲王”号被日军炸沉,“俾斯麦”号的死亡前奏,以及“中途岛”、“珊瑚海”与“莱特湾”等著名海战的战斗经历,无一不是以战机对舰艇的胜利而告终。
二战之后的几十年来,导弹武器在冷战时代迅速兴起,战机对水面舰艇的攻击手段也从自由落体炸弹、直航鱼雷进化到了制导炸弹、自导鱼雷,乃至后来居上的反舰导弹,攻击距离越来越远,防御难度也越来越大。
正因如此,水面舰艇在战机面前就更处境艰难,哪怕具备高水平防空火力的专用防空舰艇,在高速接近的敌机面前也很有一些心神不宁。
一个“防空”,一个“反舰”,汉语词汇上的明显差异,对空中与水面作战平台的地位概括却是很贴切的。
既然如此,要在远海与实力强大的美国海军决战,对舰载航空兵力相对弱势的红海军来说,在岸基航空兵作战半径内遂行任务就是一个先决条件;不过就龙云的了解,这事情说起来容易,真正操作起来却是难如登天。
首先,一个十分浅显的问题,美国人会蠢到把航母开到近海、在苏联岸基飞机的活动范围内和红海军一决胜负?
这当然不可能,事实上,美国海军对重型航空母舰的使用一向偏重保守,除非确定对手没有任何袭击航母战斗群的手段——就像一九九一年的海湾战争那样,否则绝不会让航空母舰接近敌国海岸线,这一点与远洋海上对抗时的激进风格迥然不同。
另一方面,受到技术水平等方面的制约,岸基飞机的“作战半径”这一指标也是参差不齐,战斗机的作战半径往往远低于轰炸机,这也会造成一些麻烦。
就比如红色帝国的武装力量,即使以大航程著称的su-27s/p型战斗机,作战半径也不过一千二百公里,而携带重型反舰导弹的一票战略轰炸机里,航程较近的tu-22m3也有两千公里以上的作战半径,然而这个数字,对美国海军来说几乎没一点意义,在f-14“雄猫”与e-2c“鹰眼”的配合下,没有战斗机护航开路的苏联战略轰炸机突袭美军航母战斗群困难重重,甚至就接近于一种徒劳。
战斗机和轰炸机的作战半径差别,反映在战术上就是一种难以协调的矛盾,所以美国人基本上只要把航母战斗群部署在距离海岸线一千公里以外,就可以排除苏联岸基航空兵为一场海上对抗增加的变数。
当然,要对付美国人的航母战斗群,除了岸基航空兵以外,几十年来小步快跑发展“载机巡洋舰”的红海军同样拥有一定的舰载航空兵实力。
具体到太平洋舰队,两艘/6型“全甲板重型载机巡洋舰”(其实就是航空母舰),每一艘可以搭载最多三十四架架su-27k舰载战斗机和十二架ka-27舰载反潜直升机,两舰组成战斗群的话,基本上相当于一个歼击航空师加一个反潜直升机团,这种规模的舰载航空兵实力可以摆平其他任何国家的海上作战力量,面对实力雄厚的美国海军却很有一些捉襟见肘。
作为对照,龙云回过神来翻一下手上的情报资料,看看美国海军在太平洋方向的舰艇部署。
也许是考虑到这一海域实在太过广阔,目前美军第三、第七舰队所属的航空母舰,除cv-63“小鹰”号以外,全都是续航力接近无限的“尼米兹”级,目前“亚伯拉罕*林肯”、“西奥多*罗斯福”与“约翰*肯尼迪”这三艘航母都处于战备状态。
在这其中,cv-63“小鹰”号的载机数量最少,但即使如此,这艘满载排水量超八万吨的巨舰上也搭载有第十五舰载机联队、战斗/攻击机的总数在六十架左右。
仅仅“小鹰”号这一艘航母,舰载机数量就与“第比利斯”与“瓦良格”组成的作战编队接近,倘若真像“战役推演”里设定的那样,红海军编队遭遇了三艘美军重型航空母舰,那么舰载航空兵的实力大概就是一比二点五,这显然是十分不利的。
约略看过了一些资料,对美苏两方舰载机的情况做一下横向比较,龙云就知道情况有多恶劣。
虽然战争这种事,并不是单纯比较武器数量,但是如此之大的差距,已经很难用战术或者其他方面的因素去加以弥补。
对红海军来说,唯一的机会还是在战略层面,如果诱使美军贸然前出,让决战爆发在苏联战略轰炸机的作战半径之内,通过海空一体化的作战策略,利用舰载航空兵为空射反舰平台开辟通路、到达导弹发射阵位,实施几轮密集的重型反舰导弹齐射,再加上水面舰艇、巡航导弹潜艇的火力投射,就能一举将规模庞大的美国航母战斗群全部消灭。
空中,水面和水下,三种不同的反舰平台要协同运作、一齐发威,这种事坐在指挥中心里说说容易,真要在广阔之极的大洋上实施,可以说就是千难万难。(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