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氏就算再伤心,也看得出潘秀花是什么意思,用模糊的泪眼看着她,半天之后无力地收回目光,说道:“亏得娘当初看中你,托人说媒把你娶到孔家,娘这都死你还耍这种心眼儿,罢了,这个时候我什么也不想说,老二不去就不去,我自己去找人。”

说着就要下炕。

姜采月在门口看到说道:“娘,你别下来了,东西砚哥都带人去买了,奶的寿材,还有孝衣孝布烧纸,都不会落的,事情我和砚哥拜托柳叔帮忙张罗了,你不用操心。”

孔氏听完眼泪又下来,抬手指着孔继富和潘秀花,说道:“你们听听,你们听听,人家霍铁砚都去给办事了,一声不响,连咱们句话都不用,人家是谁啊?人家就算想娶咱家闺女,可是连个准信儿都没给过,就去给咋家办事了,你们这亲儿子、亲儿媳,你们、你们也好意思,你们咋腆脸活着的……”

孔继富和潘秀花被她骂得不敢抬头。

孔氏又坐回到母亲的遗体边去了,又让姜采月打水,再次给孔姥姥洗脸擦身,张氏也不吭声地跟着忙活,自己家里那躺着一个,现在婆婆又死了,回头还不知道处跟丈夫说,她可是真伤心了。

五牛庄这里有风俗,老人的寿衣都要早早做,到五十来岁便做好,偶尔拿出来穿一下,认为上过身的衣服,到那边才能真正得着,所以孔姥姥的寿衣,早在几年前就和孔氏一起做好了,一直在她的箱子里放着,年后到孔氏这里来,也被孔氏给拿过来了。

给母亲擦洗过后,便把寿衣拿出来给母亲穿上。

院中柳老忠已经带人把简易的灵棚搭好,众人把孔姥姥抬出去停灵,孔氏等人又是一片哭声。

院里头正哭得凄惨的时候,院外传来一阵马蹄声,姜盛喜和前去找他的黄二小一起回来了。

黄二小昨天去找姜盛喜出岔子走错路,昨天晚上没找到姜盛喜,还在野地里蹲了一宿,直到今天天亮后才找到地方。

姜盛喜打工的财主人还算好,听说他的姥姥要过世,便给了他几天时间,让他回家来看,等到过了头七再回去,那边不过扣几天工钱便可以。

姜盛喜和黄二小两人紧着往回赶,到县城里又租了一匹马,可是跑到家的时候,孔姥姥也已经过世了。

看到院了里连灵棚都搭起来,全家人都在哭,姜盛喜顿时懵了,自己匆匆忙忙往回跑,就是想见姥姥最后一面结果到家人还是没了。

虽然别人觉得,外孙和姥姥不亲,可姜盛喜和姜采月不一样,两人小时候爷奶便没了,懂事后便只有孔姥姥这么一个祖母辈的老人,孔姥姥人还好,很疼这兄妹俩,所以孔氏说把孔姥接过来,姜盛喜二话没说就把老太太背来了,结果出去打个工,回来姥姥就没了,连句话都没说上,他别提有多遗憾了。

他从马背上跳下来就往院里跑,一边跑一边叫着:“姥,姥啊……”

孔氏听到儿子叫,回头看去,见他来到近前,孔氏揪住他就打,哭叫道:“你个死小子,你咋才回来!你就不能早一点,哪怕早一个时辰,也见到你姥了,她临死前还在问你啊!”

姜盛喜哭道:“我得着信就往回跑,一路连口水都没喝啊,我哪想到会这么快!你们、你们咋不早点去找我……”

孔氏又嘭嘭捶他,道:“我们咋不找你,你姥病的那天我就让月儿到许家去问,你那死媳妇和她娘不告诉,要不是我去他家闹,你老丈人悄悄来说,你到现在都不知道!”

姜盛喜红了眼,吼道:“不是人的!我现在就去弄死她个贱婆娘!”

说着转身就要走,却被孔氏拉住,说道:“你现在去干什么,你姥才刚走,你倒是去见见她,跟她说两句话啊!”

姜盛喜又转身进到灵棚里,掀开姥姥遗体脸上的黄裱纸,跪在那里一边哭着一边说道:“姥啊,姥,我对不住你,我回来晚了……”

他们一家这里哭得伤心,人群后边的柴氏、钱氏、姜仲贵和姜叔贵站在一起,柴氏小声说道:“你们说大嫂这是作的啥妖,在老姜家给她娘发丧,咋想的,就算活着她养,这死了也得在儿子家发送啊,毕竟是姓孔的。”

钱氏说道:“听说是她兄弟家和她大哥家前后院,怕她大哥听见,急出病来。”

柴氏眨了眨眼,说道:“那倒也是,孔老二和孔老大住得太近,在那办肯定得听见……”

想着又一惊一乍道:“哎呀!你说这事儿弄的,后天她家出殡,咱家请喜酒啊!这姜采月不只不能给咱家上灶了,这还晦气啊!”

姜仲贵吓得一哆嗦,简直连踹死她的心都有了,捂上她的嘴说道:“你个败家娘们说啥呢!赶在这个时候说这话,你不怕孔婶在天有灵怪你,要是被大嫂听见了,她肯定把你嘴撕开!”

说着往灵棚那边看,还好孔秋芳的哭声足够大,把柴氏的声音盖住。

柴氏把他的手扳开,放低了声音说道:“你还怪我说,本来就是那么回事,你说这院办喜酒,那院出殡,这还不晦气?咱艳儿要是过得不好算谁的!”

姜仲贵也觉得确实有些不吉利,可是人死又不是谁能说了算的,赶到这时候了有什么办法,女儿再改日子也来不及,只好说道:“哎呀,又不是正赶成亲的日子,就是咱家边办事呗,等到第二天侯家来接亲,这边就完事了,估计灵棚都撤了,不会撞的。”

柴氏也没办法,想了想说道:“唉,那就只能这样了,走,咱们再去找个上灶的吧,她姥没了,这死丫头打死也不会出殡的时候去给咱家上灶了。”

姜仲贵推她,道:“去去,你去吧,我在这儿盯一会儿,毕竟大嫂家有事,咱家不出个人让人笑话。”

知道现在孔氏的日子好过了,柴氏也不再像从前那样躲着了,姜仲贵说留下她便让留下,一个人找灶上师傅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