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近半个月的艰苦旅行,陈群带着家人终于抵达了长安,尽管陈群曾多次出使长安,但这一次到来却使他心中格外激动,很多年前他就有为汉王效力的念头,可他无法突破变节的束缚,只得将这个念头压在心中,今天他终于实现了这个多年的夙愿,他将开始新的仕途,想到这,他眼睛里都有点湿润了。
“姑父上一次来长安,是什么时候?”旁边荀志笑问道。
陈群连忙稳住心神道:“两年前还是三年前,我也有点记不清了,去年虽然担任宁姑娘的送婚使,但没有来长安,只送到蒲津关。”
“姑父感觉和上次相比,长安变化大吗?”
荀志的提醒使陈群这才发现确实和从前大不一样了,他们已经过了杜陵,现在所在的官道应该是杜陵通往长安城的官道。
他记得从前两边都是一望无际的农田,但现在两边却是密密麻麻的建筑,一栋挨着一栋,都是各种店铺,一直延续到远处的长安城。
而且官道变得平坦宽阔,至少比从前宽了一倍,两边被积雪覆盖,房顶上也铺着积雪,现在天刚亮,很多店铺都还没有开门,但街上已有不少行人,大多骑马或者骑驴,也有不少马车,无论人和马车都行迹匆匆,甚至没有注意到这支远来的车队。
荀志轻轻叹道:“看来已经完成了,才一年时间,确实是日新月异啊!”
“贤侄指什么?”陈群不解地问道。
“我是说三座副城,前年我离开长安去扬州时,三座还正在重建,没想到现在已经完成,而且路边都变得这么繁华了。”
陈群也听钟繇说起过长安副城之事,三座副城规模都堪比上县,分担了长安的人口,使长安变得更加整洁有序,他点点头,这确实是个了不起的创造。
这时,前方快速奔来一队人马,为首之人正是相国司马懿,他受刘璟的委托,前来迎接陈群的到来,“长文兄!”司马懿老远便笑着挥手道。
陈群和司马懿很熟悉,他心中大喜,催马迎了上去,两人大笑着见礼,“再次见到仲达,风采依旧啊!”
“哪里!这是看到长文兄,心中高兴。”
司马懿又向荀志还了一礼,这才对陈群笑道:“汉王殿下派我来迎接长文,这一路过来,长文和家人都辛苦了。”
陈群有些愣住了,司马懿竟然是来迎接自己,要知道上次迎接钟繇也不过是派黄门侍郎,这一次是派相国来迎接自己,这种礼遇之隆重,让陈群鼻子略略有些发酸,他心中感动之极,连忙转过头让儿子上来见礼,以掩饰住自己的情绪。
众人见了礼,司马懿陪同陈群向长安城内缓缓而去,又给陈群介绍新修的副城,“现在看起来,修建副城的方案完全正确,长安城内地价太贵,有了副城,使平民也有容身之地,不过三座副城肯定不够,我们不准备扩大副城,而是准备再修建几座副城,我估计数十年后,长安四周会出现十几座副城。”
“汉王不考虑将来修建东都洛阳吗?”
司马懿摇摇头,“至少三十年内不会考虑,主要是要开发陇右和河西,还有北方朔方郡,将来还要恢复西域都护府,这些都不是短期能完成,至少要几十年的时间,所以还是要以长安为都城。”
一行人来到了贵宾馆,司马懿歉然道:“给长文的官宅还没有准备好,先委屈长文和家人暂住贵宾馆,最多一个月,长文就可以搬新家了。”
陈群笑道:“这个无妨,贵宾馆很不错,我住过,比我在邺都的府宅还好。”
这时,馆丞出来见礼,领着陈群的家人先进了贵宾馆,陈群因为要去见刘璟,暂时没有和家人进去休息,荀志也告辞回了自己家中,司马懿见已安排好陈群的家人,这才带着陈群转道未央宫。
“仲达,我走后邺都有什么消息?”陈群见身边没有其他人,这才悄悄问司马懿道。
司马懿微微笑道:“长文的离去在邺都引起轩然大波,邺都朝野不安,人心思汉,曹丕极力维稳也无济于事,听说曹丕紧急成立了巡风使,名字好听,其实就是暗中监视所有官员。”
陈群叹息一声,他没想到自己的离去会引来如此轩然大波,他又问道:“那魏公怎么说?”
司马懿摇摇头,“就只有魏公不知道此事,听说曹魏高官都隐瞒住了魏公。”
陈群默然无语,他明白为什么这样做,魏公的身体再经不起刺激,其实这样最好,他也不想让曹操感到失望。
两人来到了未央宫前,司马懿笑道:“长文稍候片刻,我这就去禀报汉王殿下。”
..。。
尽管长安城内是一片歌舞升平的祥和气氛,但未央宫内充满了大战前的紧张,进入建安二十四年,汉魏两国在合肥大战后签署的停战契约也就到期了,此时双方又恢复了战争状态。
更重要是,汉国在去年完全统一了南方,且经过近两年的厉兵秣马,各种物资及战备都已完成,汉国的战争状态已恢复到最佳,随时可以向魏国发动雷霆进攻,只是汉国还欠一个发动战争的借口。
虽然曹操建立了魏国,完全架空了汉王朝,但他毕竟没有篡位,爵位也只是魏公,本质上还是汉臣,而大汉天子刘协尚在,汉朝也没有消失,无论汉国还魏国都只是汉朝下面的藩国,刘璟和曹操也都是汉臣,也正是这一点,使刘璟还缺少一个道义上的战争借口。
虽然看起来这种借口并不重要,但如果不解决,会在历史上成为刘璟的瑕疵,也正是受这个原因的影响,汉军几次都只是试探进攻魏国,而没有实质性的进攻。
不过机会不会不来,刘璟也在耐心地等候,但战争准备却一时一刻都没有松懈。
书房观战堂内,刘璟负手站在沙盘前,久久沉思不语,他眼前的沙盘是整个天下沙盘,由七块沙盘拼成,无比巨大,占据了大堂一半的面积。
这时,一名从事上前低声道:“殿下,司马相国传来消息,陈使君已到未央宫。”
刘璟从沉思中恢复,点点头,“请他来我的书房相见。”
从事快步出去了,刘璟伸手取了一面三角旗,插在建业外的长江口上,那边有他部署的一支奇兵,万事皆备,只欠东风了。
这时,从事又在门口禀报:“殿下,他们来了。”
刘璟转身向自己的书房走去,刘璟的书房其实一组建筑,有朝务主堂、议事堂、观战堂、引宾堂、秘书堂、藏书阁、观天楼等等大小十几栋建筑物组成,占地足有三十亩。
刘璟平时在朝务主堂处理公务,也在那里会见相国等重要臣属,但如果是见钟繇、陈群等外臣,一般都在引宾堂内。
陈群和司马懿已经在引宾堂内等候,他一边喝茶,心中颇为紧张,这时,堂外传来一阵脚步声,司马懿低声提醒他道:“殿下来了!”
陈群连忙跟着司马懿站了起来,只见数十名侍卫簇拥着刘璟出现在堂下,侍卫们分列两边,刘璟快步走上堂来,司马懿和陈群连忙上前躬身见礼,“参见汉王殿下!”
“司马相国辛苦了,两位请免礼!”
刘璟和司马懿打了招呼,这才将注意力转移陈群这里,刘璟微微笑道:“陈公能顺利抵达长安,令人欣慰,我代表汉国热烈欢迎陈公及全家到来。”
陈群又深深行一礼,“复兴汉室是父亲和我的最大夙愿,今天能为汉王殿下效力,也是陈群的荣幸。”
“说得好!”
刘璟挽着陈群笑道:“请坐下,我们慢慢谈。”
三人坐了下来,刘璟又笑道:“当年我与陈公谈及律法,对陈公的九品中正颇有兴趣,不知陈公是否还在魏国推行此制度?”
陈群有些愕然,他记得很清楚,当年刘璟可是坚决反对九品中正制度,而且从他几次科举中无论门第,唯才是举来看,他的做法也是和自己的九品中正制度背道而驰,现在怎么又感兴趣了。
他心中不解,只得小心翼翼道:“魏公本来就不赞成九品中正,尤其他这两年推行出丁令,打压世家,九品中正就没有再提及了。”
刘璟点点头,“九品中正制度对寒门弟子不利,如果严格执行,就等于剥夺他们上进的门路,确实不合理,不过,九品中正制度也有它积极的一面,比如对士子品行的长期评估,这很重要,从前科举时,很多士子跑来长安眠花宿柳,挥霍无度,考上后又继续当官,毫无影响,这种人做官也很可能会为祸一方,所以我考虑将来要稍微改一改,叫做无论贵贱,惟才德是举,考中科举并不一定能做官,还必须由吏部考核他平时的德行,九品中正制度,就正好补充了这一点。”
陈群心中充满苦笑,原来的九品中正制是不要科举,只要地方中正对士子考核品行,然后推荐,便可做官,这其实就是汉朝举孝廉制度的完善和延续,不料,刘璟却把它去掉了关键,而保留了次要的考核,这就完全变了味。
陈群无奈,只得苦笑一声说:“殿下说得有理。”
刘璟理解他的无奈,便笑了笑,暂时不再提此事,又将话题转了回来,对陈群道:“这次陈公来汉国出仕,我仔细考虑过,我想先委屈陈公出任尚书省右丞,主持新汉律制订,汉律制订后,我会再重用陈公。”
陈群大喜,伏身行拜礼道:“愿为殿下效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