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晚吕素和张量山就回到了小木屋,张量山点亮了LED灯,借着灯光收拾行李,准备明天出发的装备。他让吕素还是到卧室里睡那睡袋,他盖毯子睡地铺,不过这次就睡在厅房里了。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的时候张量山就自己醒了,他悄悄洗漱完毕,没有惊动吕素,就出发去镇里租马车了。他还准备顺便把赵开的玉佩归还给他。他只想早去早回,却忘了关吕筱芳的手机闹钟,而且放这手机的背囊还放到吕素的卧室里了!

到了镇上,见商铺刚刚开始开门,他先到赵开府上却见府门紧闭。上前拍了半天也没见有人开门。他绕到上次的那个小屋,叫了一会才有个下人来开门,那人正是送赵开看病的二个下人中的一个,他一见张量山连忙行礼:“小人见过张公子!”

张量山回礼:“赵公在家吗?”

“赵公举家搬走了,只留下小的看家。”

“啊?什么时候的事?”

“回公子话,就是昨天。”

“去哪里了?”

“这个小人就不知道了。”

想必是那赵开自觉无脸在镇上混了,就连夜搬走了。既然有人看家,就把玉佩归还也好有个交待。张量山摸出玉佩递给那人:“这块玉佩麻烦你转交赵公。”

不料那人却不接:“张公子,赵公临走时有交代过,若是张公子来还玉佩千万不能收。赵府上下二十几口人全靠公子活命,他给您添了许多麻烦,实在无脸见您,这玉佩权当酬金了。”那下人又补充道:“赵公还嘱咐过,他知道你们兄妹要出行,给您准备的马车放在镇东头的驿站里了,您用那玉佩就可以取用了。”

张量山又试着打听赵开的去向,想是赵开临走吩咐过的,那下人只推说不知。最后他只得谢过他告辞了。在镇东头的驿站里领了马车,那马车是一种带有篷盖的马车,车舆接近正方形,它宽1米5左右,进深接近2米,车舆上罩着一块类似于龟盖状的篷盖。大篷盖不仅将车舆全部罩了起来,甚至连车舆前边的驭手位置也遮盖起来,形成封闭式的车舆。以便车主与驭手传递命令。车上的人既可以坐乘,也可以卧息。如果躺在这样宽敞、舒适、豪华的车舆内,完全可以享受到一种“软卧车”的舒服感。既使远行千里也可以消除长途颠簸的疲劳。车内铺有软垫。还有一些竹篾和藤条编织的器具。这显然是赵开自己用的马车。这车简直就是马车里的奔驰了。

马车是双辕的由一匹黑色的马拉着,这马的马头稍显长大,鼻梁隆起微呈现兔头型,颈宽厚,躯干平直,胸廓深广,体形粗壮,张量山在西北作战所以也学过一些御马方面的知识,他认出这是一匹河曲马,它是中国地方品种中体格最大的优秀马。其平均体高132~139厘米,体重为350~450千克。河曲马具有绝对的挽用马优势。驮运100~150千克,可日行50千米。河曲马性情温顺,气质稳静,持久力较强,疲劳恢复快。故多作役用,单套大车可拉500千克重物。是良好的农用挽马。这赵开到会用马嘛!张量山坐在驭手的位置,按赶车的方式慢慢的将车赶出驿站,他先去上次那家成衣店买了些灰色的粗布,在市集买了些鸡蛋、盐巴、油等食材,然后才将马车驾到小木屋旁。一路上也慢慢掌握了这马车的驾驶方法,到了河边张量山爬上那颗大树,检查了信标机的状态,再纸上写下自己去咸阳考察的留言,他可不敢写是陪小萝莉找老公去了。忙完了看看时间是9:10分了。吕素应该醒了。

回到小屋张量山却发现吕素不但起床了,而且还用那钢盔做好了早饭--一锅粟米粥。张量山笑眯眯的走到吕素身边:“素素你起的好早啊!”

吕素先行礼:“小山哥哥早。你一早去哪儿了?”

张量山指指门边的马车,把早上的经历说了一遍。吕素也走到马车边看了好久赞道:“这马车比我家的那些好多了。赵开可真有钱。”张量山注意到吕素说的是‘我家的那些?!’他决定要好好问问这貌似忠厚的小萝莉的底细了。

吕素转身对张量山说:“小山哥哥,先吃饭吧。你尝尝,这次我没弄糊哦。”

张量山和吕素分食了粥,果然做得不错。

“素素的手艺见长啊,这粥做得真好。”

“都是和冯嫂在食堂学的。让小山哥哥见笑了。”

“哦,原来如此啊,这对你这个平时足不出户的大家闺秀来说可真不容易啊。”张量山开始下套。

吕素却只是含糊的答道:“总是要学的。”心里奇怪张量山怎么知道自己的底细,水井村没人认识她的,难道是刘季?不对如果刘季知道自己在这里,父亲和姐姐早就会来接她了,难道父亲真的不认自己这个女儿了?

在吕素胡思乱想的时候,张量山去泡了2杯茶来,递了一杯给吕素:“素素,你听口音不像本地的啊?”

吕素随口答道:“我家是刚刚搬到沛…”随即闭口。张量山却已猜出应该是沛县,沛县在水井村的东面大约七八十里路。

张量山摆出一副严肃的表情:“你就是沛县的吕二小姐吧!”

吕素慌了‘完了他什么都知道了,肯定要把我送回家了。这可怎么办?’

吕素连忙给张量山跪下:“小山哥哥,我不是有意要瞒哥哥的,只是我…”一句话没说完就已是泪水盈眶。张量山连忙扶起她,见她一副梨花带雨的模样心中怜惜就柔声说:“你不急好好说。我是讲道理的人。”心中却好笑,这小萝莉被自己诈出来了。又从怀里摸出条丝巾递给吕素。

于是吕素将她认识小川到自己得病的故事讲了一遍,只是略过了为小川自杀和死人屋以及求崔神医让药给小川的细节。通篇说的都是相公也没提到小川的名字,张量山边听边点头很佩服吕素为了爱情的勇气。

末了吕素低着头小声说:“我知道小山哥哥一定瞧不起我了。”

张量山奇道:“为什么?”

吕素擦了擦眼泪,把心一横开口说:“我不听父亲的话,逃婚、私奔、简直大逆不道。”

张量山笑了:“素素,放心吧,我能理解你,也支持你追求自己的幸福。”心想21世纪这种爱情故事是常有的事。

吕素吃惊的抬头看着张量山,张量山微笑着喝了一口茶:“不瞒妹妹,所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我们那里早就没人在乎了,要知道我们那的新新人类在追求爱情时都很务实,诸如“把握现在”、“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等,还有不管你是谁,我都敢“插队”的人。总之都是自由恋爱!”

吕素听得一头雾水:“新新人类?自由恋爱?不过小山哥哥说的这种风气和我们这儿的男女也很像啊。只是家父平日里教诲素素要知书达理遵守三纲五常,所以家父恐怕是无法接受素素的行为的。”

张量山才想起来秦汉时两性关系少节烈观,而且中国由汉至唐也并没有鼓吹节烈。直到宋朝,那一班‘业儒’才说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话。以至于某个疯子清官居然活活饿死了自己的女儿,只因为五岁的小女儿在饥饿之时,接受了一个男仆人给予的一块饼,恰巧被父亲看见了。他破口骂道:“一个好女子怎能随便地接受男人的东西呢?只有你饿死了,才是我XX的女儿!”在此番羞辱之下,小女孩竟然铁下心绝食七天,直至死去。其实春秋战国时代,无论城镇乡村,贵族平民,爱情生活都是比较自由的。虽然这是一个礼教统治的时代,也有所谓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因此时去古未远,原始的生活习俗还普遍残存,人们也不愿轻易放弃爱的自由。因此所谓的“男女授受不亲”之礼,还不能统治民族的灵魂。再则男女是人之大欲,结子传代又是中国人十分看重的,所以周代统治者在法律上也不得不给恋爱一定的自由。这种情况在《诗经》里其实有非常明确的反映,如《邶风式微》里有段描述;“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这是描写一对情人在草地幽会的情景。还有一首《郑风溱洧》也颇有代表性:“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薏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虚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与勺药。”这种约会却不是幽会,而是官方组织的集会,这种集会有点象现今的鹊桥会一类的东西,当时有媒官专管万民婚配,第年开春让适龄青年在一定地点聚会,利用唱歌,跳舞等多种形式选择配偶。“于是时也,奔(私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此外青年们也利用秋祭,社会等机会选择情侣。那时的人们是没有“从一而终”这个概念的,婚姻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以爱情为基础的,爱情不在了,婚姻就随之解体,不需要什么手续。在《郑风氓》就讲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贵族的姑娘,爱上了一个穷苦的小伙子,毅然下嫁,跟着他吃苦去了,不料现实不是爱情,他们的爱情逐渐被现实的无情给磨得消失殆尽,男子因为生活的困苦脾气日渐暴燥,而女方也认为自己作了这么大的牺牲却换了如此的痛苦,因此她想事情这样下去,总只会双方更痛苦,于是断然与男子分手了。

张量山看了吕素半天:“其实自由恋爱并没有错?”

吕素咬咬嘴唇:“可是素素违反了父亲的命令。”

张量山笑着说:“你父亲想必是不知道你对你相公的感情,如果他理解了一定不会反对的。等你找到相公再一起回家和你父亲好好沟通一下,应该不会有问题的。”

吕素惊喜的说道:“小山哥哥不是家父请来带我回家吗?”

“我又不认识你父亲,干嘛要要带你回家,说好了陪你找到你相公的。不过你到了咸阳也要写封信回家报个平安先。”

吕素擦干眼泪喝着茶问张量山:“小山哥哥怎么知道我是沛县的吕家人?是我父亲找到你了吧。”

“没有啊,我猜的,不过你自己都说过的啊?”

“我什么时候说过的?”

“首先,你告诉我你叫吕素,然后你的行为举止告诉我,你是不是个大家闺秀也是小家碧玉。最后你告诉我你的家在一个叫沛的地方。这附近不远就是沛县。所以…”

吕素点点头又问:“那你怎么知道我是二小姐呢?”心里则琢磨着‘大家闺秀和小家碧玉’。

张量山白了她一眼:“你有时候很聪明,有时候有很糊涂啊,你在镇上说过你有2个哥哥一个姐姐,那你不是吕家二小姐吗?”

吕素恍然大悟:“我真笨,都忘记了。真是的小山哥哥骗我。”

“这不算骗,谁叫你都不跟我说实话嘛,喝完茶我们就出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