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开会(1/1)

三天后,何家屯的小池塘边,第一次股东大会顺利召开,后世又称之为第一次六中全会。

列席的有以下几人,杨蓉,何狗蛋,王方,何二柱,何永定,以及二哥何永春。

为了防止某人黑着脸离开,王方一开场就直入话题道:“打听的消息出结果了,接下来我跟你们讲述一下我们的仇人背景,以及仇人目标,还有我们的复仇方针。”

也不管台下的几人能不能听懂,王方兀自开口道:“事情从两年前说起,大家都知道,官府下令召集民夫,前往东南沿岸支援战场。

但据我所知,自嘉靖三十八年,东南沿海最大的海盗头子王直被胡总督处死以后,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已经不成气候,几乎被戚继光戚将军和俞大猷俞将军完全扫平。

接下来,戚继光戚将军和俞大猷俞将军不用解释吧?”

“我知道,都是东南那边的将军,杀倭寇就跟杀鸡似得,一杀一个准。”

四哥何狗蛋举手发言道:“不过王直是谁,胡总督是谁。”

王方解释道:“胡总督是胡宗宪,你们只要知道他是我们的民族英雄就行,其他的不用知道。”

“至于王直这个人,需要好好解释。”

王方开口道:“倭寇的真相你们知道吧?”

台下的众人点头道:“知道,其实就是东南沿海的海匪,大多都是我们大明人,真正的东夷人很少,几万人里面也就几十个。”

王方欣慰的点点头,起码这时候的百姓不傻,知道所谓的倭寇都是假的,而在这些倭寇背后,大多都是以华夏人为主,尤其是以各大豪强地主为主。

至于所谓的倭寇占据主导权,倭寇极为凶悍,骗鬼的吧,几万人里面就只有百十个日本人,你跟我说这些日本人是老大,开玩笑,一人一口唾沫都可以把他们淹死。

其次还有一个人,可以有效证明倭寇是以大明人为主。

王直,又号五峰船主,明代南直隶徽州府人,也是明朝时期,东南沿海最大的海匪头目,手下有几千条船,十几万马仔,后世出名的郑成功,郑芝龙,就是继承了王直的遗产。

而王直的权势对日本人来说,也是一个难以企及的地步,不单单各地的大名依靠王直的商贸为生,就连日本的天皇都对王直礼敬有加。

甚至于王直直接在日本本土占据了一块地盘,自封为“徽王”,几乎垄断了整个东南海域的海洋贸易。

仔细回想那个时期,王方清晰的记得,史书上有一句话说道:“当时的东南沿海,所有外藩的船只,都需要悬挂王直的旗号,否则下海后就会被击毁。”

一个几乎垄断海外贸易的人,一个所有外国人经商都需要悬挂他的旗帜的人,这样的人,怎可能允许倭人骑在他的头上。

仔细解释了王直的身份势力,四周的小伙伴升腾起憧憬目光,唯有一人打断道:“你怎么知道的?”

瞪了不合时宜的杨蓉一眼,王方拒绝解释道:“这个你们就不需要知道了,总之我有我的消息来源。”

适时地保持神秘感,也是上位者贯用的伎俩,王方也懒得找借口,继续讲解道:“既然倭寇都已经快消灭了,为什么还要让民夫运物资,为什么还要让民夫上战场。

这其中,主要跟昆仑奴有关。”

停顿了一下,等待小伙伴们消化口中的话语,王方继续道:“众所周知,王直死后,大海上王直的几个手下不断开战,抢夺老大的位置,这就导致了眼下的东南沿海,很难形成正常贸易,没有了海商的贸易,自然就没有了昆仑奴的来源。”

话说间,王方再次停顿一下,询问何狗蛋道:“四哥,你还记得一年前我们去县城吗?”

何狗蛋茫然的点头道:“记得,好些个蛮夷番子,还有一大帮通译。”

“对,你还记得他们说了什么吗?”

“听说是准备去京城进贡的,东边的海路走不通,只能从陆地上走。”

王方点点头:“对,正常来说,进贡走海上路线最近,耗费也最少,但那帮番子却偏偏要走陆路,不但难走许多不说,就连耗费都会大大增加。

为什么,原因在于他们知道,东边的海上在打仗,海路走不通,也不安全。

这样的情况下,位居于东部沿海的豪商们就很难获得昆仑奴的补给,只能通过其他的手段掠夺人口。

历史上记载,王直死后,混乱的海域对东部沿海的商贸造成了很大影响,而在这段时间,又正好是明朝社会转型,逐渐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时间,虽然还未达到真正成长的地步,但地主豪强之间,已经开始想尽一切办法,收拢人力资源。

“开矿需要人口,种田需要人口,就算海上贸易也需要人口,没有人什么都做不了,没有了昆仑奴的来源,他们只能从本地想办法。

而各地前往东部沿海的民夫,就是一个极好的人选。

不需要月钱,不需要买人钱,只需要把人骗过去,然后看住不要跑就行,对贪官污吏来说,事后只要报上一句,被倭寇袭击,人员失踪就行。”

这样一本万利的生意,别说贪官污吏,就连王方都有些心动,当然,就算是将来需要下手,他也是对外族人下手,绝不会伤害自己同胞。

“说到这里,估计你们都已经知道这些人去哪了,而他们现在又在哪里。”

说话间,同族的族兄何永定起身愤怒道:“怪不得摊派的时候,要把各个庄子能打的算进去,既可以赚钱,也可以弄死自己地界上看不顺眼的游侠。”

欣慰的点点头,自己身边除了杨蓉之外,总算出了一个聪明人,至于四哥何狗蛋,还是算了吧,他的智商也就停留在小聪明的地步,大事上还需要调教。

说话间,何永定继续开口道:“我这就去找县令报仇,反正我也没了家人,一条烂命换一个县令,值了。”

急忙叫住对方,王方道:“不一定是县令,假如是县令的话,他根本不用阻碍村里人回村,杨满江等人也不可能找到顶替的人选。”

何永定转身疑惑道:“为什么这么说?”

王方擦了一把冷汗:“你想想,他们为什么要在村口杀人,不就是震慑其他逃出来的人,不想让他们回村吗,而另一方面,为什么要阻碍他们回村,不就是害怕他们告状吗。

假如真是县令的话,你以为他会害怕几个泥腿子的告状吗,更何况,告状的地点就在县衙,堂堂一方县令,百里侯,自己领地的居民,跑到自己的县衙上告自己的状,县令是煞笔吗,他会害怕吗?”

这样一想,何永定醒悟道:“这么说,和县令无关。”

“也不能这么说,不过起码八成和县令无关,最大的可能是县令手底下的书房小吏联合其他有权势的人,故意欺瞒县令,假托朝廷派遣民夫的名义,将所有人都骗走。

也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害怕村里人回村,因为他们知道,只要村里人回来告状的话,一定会找县令,而县令又肯定不会不管不顾。”

心里还有句话没说,县令不会害怕三叔何守勇回来后找他麻烦,也不会故意找事,妄想等三叔回来后,拖住他的脚步。

假如王方没猜错的话,自己的三叔,那个名震乡野的男人,应该快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