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翠钿道:“娘,还剩了好些米面,要带到平安村么?”

河舅母:“带上!家里余粮不多,不带上接下来几个月喝西北风啊。”说话带着刺儿,她原就心疼幼子,也一并看重未过门的儿媳,越发觉得刘翠钿这个儿媳妇娶错了。

刘翠钿应了一声,寻了布袋子把米面装起来。

河舅母又道:“蠢货!今儿晚上不吃么,把晚上吃的留下,其它的都装起来。老娘聪明了一辈子,怎么帮铁柱娶了你这种蠢货做儿媳,人蠢不要紧,踏实过日就行,偏生跟村里那些长舌妇学……”

河舅母又开始骂骂咧咧起来。

刘翠钿担心地望着外头,生怕铁柱在家,要是听到河舅母这些话,少不得又要拿她撒气,确定铁柱不在家,这才放下心来,低声道:“娘,我错了,以后再不跟癞皮嫂她们说话。”

“是不能了,难不成你人在平安村还走上十几里路找他们说话不成。说你蠢,你还不信。”

说在骂人,但语调里少了怒气,刘翠钿悬着的心方又放回肚子里。

河家的日子好过了,她可不能被铁柱给休了。

虽然铁柱没主见,什么事都听他爹娘的,但人还算老实,除了有时候打她,平日里她说什么都听的,但前提时河德平父母没吱声。

对刘翠钿来说,像河家现在这样的婆家是打着灯笼都难找的。

她近来看江若宁天天睡到中午才起来,就当成闲话与村里的女人说,没想你一言,我一语,就变了样,她不知道江氏是从听来的,心里也有些过意不去。看来女人多的地方,是非就多,她还是安心待在家里的好。

*

未时二刻,河德平的二叔河宗赢带着两个儿子过来帮忙。

“大嫂、德平,家里可拾掇好了?”

河舅舅迎了过去,笑微微地道:“差不多了!该拾掇的都拾掇好了,还有一些东西就不带平安村去了。农闲的时候,我和娘还要回来住。三间正房要重修,东、西厢房修缮一下就行,我们走了,还劳二叔帮我们看房子。”

“家具呢?”

河舅母笑道:“若宁这孩子孝顺,领了俸禄在县城木材铺子给我们打了一套新家具,这次一回去,就去县城领货。听说平安村离县城近,人家还管送货上门呢,式样也好,水柱成亲,也不用再添。”她顿了一下,“水柱办喜事,也在平安村办了。”

河宗赢难掩失落,早前自家比他们过得好许多,可现在河宗胜一家比他家好了许多呀,就连水柱也娶了个体面人家的闺女,人家连彩礼都不要,嫁闺女时还有嫁妆,“怎在平安村办?这……”

“水柱翻年要去县城上工,还有宁儿也有一些同僚、朋友,若在河塘村办喜事,到底离县城太远。到时候我们会专门回来请客的,定了日子,二叔一家可一定要去吃喜酒。”

河宗赢帮着他们将要带走的家具捆绑到牛车上。

带走了一些家具,但更多的还是被留下来了。

江氏亦在拾掇自己屋里的东西,坛坛罐罐的不少。

上元佳节夜,江若宁与村里的几个小姐妹在河塘里放莲灯,许下各自的愿望。

正月十六一大早,全家起了大早,借了三辆牛车,连上河家的就是四辆,三辆牛车上有两车都是家具都物,不搬家不知道,一搬家才发现东西还真不少,又有一牛车装的是吃食。

“二叔,我们的三亩族田和这处房子就劳你帮我们看顾了,过些天,会找人来重修正房……”河德平交托了一番,跟着牛车队走了。

江氏、河舅母抱着栓子坐在一辆牛车上,其他他人都是步行。

江氏道:“宁儿,上来坐车。”

“姥姥,我能行的,我先走,若是我累了,我就坐车。”

所谓牛车,就是两个车轱辘上面有块木板,不像马车那样有篷子。

与河德平家交好的几家,站在村口静默地望着他们的背影,已经很远了,众人还舍不得离去。

河德安道:“爹,大伯一家去了平安村落脚,那房子、三亩族田是不是就给我们了?”

河宗赢恶狠狠地瞪了一眼,“我们只是帮他们看房、种田,田是我们种着,可房子还是人家的,没听德平说,那三间正房还要重修呢。”

人家要重修,指定是还要回来住的。

谁敢去抢!

那就是别人的东西。

河舅母催着铁柱夫妇先到平安村。

刘翠钿握惹恼河舅母,手脚麻利地备午饭。

待江氏、河德平一行抵达时,午饭已备好,帮忙赶牛车的几家,有两家是族人,另一家是江氏娘家的侄儿,看到这体面的农家小院,意外之中更多了几分羡慕。

河舅母张罗着把几头牛赶到后院的牛马房里安顿,又添了几把牛马料喂上。

早前的主人有未用完的柴禾、牛马料,因看他们还爽快,便送给他们使,后院里有十坪大小的草垛,足够牛吃到秋天。

地里,还有前主人留下的菜蔬,萝卜、白菜亦长得极好,有两家佃户听说河德平一家搬来了,带了自家的蔬菜来探望,虽说家里人多,可到底是五十亩良田,江若宁便同意将她名下的二十亩分别继续租给这两家人,一家十亩,这两家就住在河德平家的西边,往后也算是邻居了。

江若宁帮河舅母收拾好家里,洗了手道:“姥姥,明儿我要回县衙当差,先回县城了。”

江氏道:“这就走了?”

“姥姥,再不走,天就黑了,今儿三个哥哥都累了,我可不好意思让他们送我。”

“有事,使人来递个话。”

“我知道了。”

江若宁收拾好包袱,领着二妞离了平安村。

平安村很大,分成了好几块,河德平住在村头,只得三户人家,河德平家又两户佃户,在不远处又住有几户人家,就像是现代一个村子的几个组,只是这组太小了些,有的三户人聚在一处,多的也有十几户聚在一处。

平安村以杂姓居多,这是因为离县城近,地主变换快,几乎换一回地主就换一批佃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