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二十一章 招安议(1/1)

确立了不允许任何人称王称帝的中心思想,接下来的商议并没有变的简单,如果按照李二一统中原时用的战略,指挥大军一拥而上,打下南诏并没有多大难度,但惨烈程度恐怕不亚于安苗之战,而且想要这块地方得到短暂的安宁,唐军在一定时间内肯定是不能封刀的。

如果说南诏还是之前那样各部散居的局面,那么还有可能拉一帮打一帮,让他们打的差不多了,朝廷再出面收拾残局,即赚得了实惠,又赚得了声望,但不得不说,攻击诸部后方,抢占他们的城寨是李二中了蒙娜多的计策,如今南诏已然是铁板一块,被攻陷了城寨无处可去的诸蛮大多数选择投靠了蒙氏,而且十分仇恨侵略了他们家园的唐人,因为是唐人让他们无家可归寄人篱下的,李二可以想象的到,如果现在发动对蒙氏的强攻,会遭遇多么顽强的抵抗,他们打的是一场保卫家园的战争,根本不会惜命,蒙娜多提出建立国中国的条件,是有她的底气的,那么,阳林种下的果子在哪里?

“一定是朕还没有想透,马永全,天授的信使送信来的时候,可有说过些什么?”李二暂时没有理会大臣们的议论纷纷,向一直给他打着扇子的内侍太监马永全问道。

“没有,奴才只知道来送信的是个交趾人,呵呵,这才不到一年时间,天授驸马爷已经将这些交趾土著全部收服了,当真是好本事啊!”马永全自渭水一战之后,在宫里的地位越发超然,宫里他只伺候两个人,皇帝和皇后,而且他是家奴,是将这两位主子当家人在伺候,所以平时有什么意见。也是直言不讳,他没有子嗣,也注定会死在李二前面,所以这世上还让他顾忌的东西已经没有什么了,没有了这样那样的顾忌,才让他一举在武道上达到了巅峰,成为新晋的武学宗师。

“是吗?快将天授在交趾的详细卷宗调过来,朕要一观。”

李二突然明白了点什么,这也是阳林的聪明之处,如果他直言上书。教李二怎么做怎么做,李二未必会认真对待,甚至本可以那么做的,却不那么做,因为他是上位者,你处处显得比他聪明,反而让他生厌,但让他自己发现,摸索出来。效果就不同了,他会认为那是他自己的聪明才智领悟到的,大唐有好几个能臣都曾多次遭贬,比如萧禹。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里有他,但三度为相,三度遭贬,最终凄惨收场。就是因为他太能了,比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这些人还有能力,又爱显摆自己的能力,所以他现在已经第二次遭贬,不过李二爱其才,又逐渐的升其为扬州刺史,下一步肯定又会回到中枢三省为相。

阳林在后世管理过大型的集团上市公司,其复杂程度不亚于现在的大唐帝国,他深知那些最有能力,最能干事的人一般都会被老板放在中低层做管理,而高层管理,则是用会搞人际关系,值得信任的人,哪怕能力差一点也无所谓,他自然是不想一直在大唐做中低层,为大唐当牛做马,四处征战,按后世的道理来说,他还只是个童工呢!所以他要做高层,从一开始他向大唐展现了他的能力之后,都一直刻意的将某些事情,也可以说是功劳,都转嫁在别人身上,比如说在科技制造上面,面子都给古月刀文挣了,他一个后世的双料硕士,什么东西造不出来,再比如说渭水之战的军功,基本就是让给了马永全和李二自己,如今的南诏,他依然是要让功给李二的,打下交趾的功劳自己得了已经足够了,灭四苗,平南诏诸部的功劳肯定是李二的,因为这是最大的功劳,谁抢谁就没有好下场。

议论纷纷的群臣们未必就看不懂这些事,所以他们在下面吵他们的,李二在上面看自己的卷宗,才看到一半,李二就已经总结出来一点什么。

“如无必要,不杀一人。”李二说了八个字,又继续翻看。

“若要杀人,灭世惊神。”李二再度说了八字,目光看向最后几页,里面记载的,正是阳林潜入大理城之后的一些行动。

“原来蒙氏确有一战之力,不过这小家伙自作了聪明,安插一个人在她身边就能动摇她的心志么?这种有野心的女人,岂是那么容易动摇的,宇文天蝎,哼哼 ,倒是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人,松赞干布,倒是有些意思,不过朕到底该如何打这一仗呢?......”

李二在正中主位上喃喃自语,这些卷宗有些是内侍的记录,有些是阳林口述,内侍的记录,不得不说,阳林在交趾干的很漂亮,收服七王,不仅没死什么人,还平白得了数万军队,按现在的发展模式下去,只要交趾没有雄霸一方的大枭雄出现,基本不会再有什么叛乱。而南诏诸部,从一开始李二用的方法就与阳林大不相同,如今想要扭转方向,十分困难,转的太快,文武大臣未必理解,不过腐其民心现在还是可以做到的,至少,阳林的那招宣传舆论攻势可以拿来用用。

“朕意,孝恭再度出使招降蒙氏,朕的条件是,可以收其为义女,封公主,封地么,就是她蒙氏现在拥有的城寨范围,其蒙氏大小头人,子民,皆有封赏,只要不提建国称王之事,一切好商量,四路大军,除天授一路之外,酌情将人马分成两批 ,留少量辅兵监督战俘继续开山修路,以吴王李恪主领,留一半精锐战兵来大营汇合,人数控制在五万以内,其余军士由副将领兵,先撤往蜀中休整,而伤病之士,可先遣散其回家了。”

李二此言一出,军帐中瞬间安静下来,大战在即,李二突然精简人马,将三路大军十几万人裁剪掉三分之二只留五万精锐,并且史无前例的要封一个异姓公主,难道皇帝是想让步,继续招安?

既然皇帝订下了基调招安,那刚才议论怎么打的将领们便无需再议了,现在他们顶多是讨论各军各部留下些什么人,甚至在李二一挥手之下,自行下去安排了?

后面都是文臣的事,首先是御史大夫孔颖达关于招安礼制上的要求和讲解,再有魏人镜,周溢等文臣关于南诏未来政治规划的要求,这些信息都是李孝恭出发之前需要综合了解的,在他们看来,皇帝都许了公主之位,蒙氏没有理由不答应,只有李二笑眯眯的看着众臣继续议论,等到各相关部门的官员都表达了一番自己的意见,李二才再度开口。

“此番出使,孝恭王兄不必急于谈成,但朕给蒙氏的赏赐要第一时间到位,在城中,朕会派些内侍密探去散播一些谣言,王兄听之任之便是了,天授给我的情报是蒙氏至少有五万精锐,朕就只留五万人马与她一战。”

众大臣听了李二此言才知道,这仗终究还是要打的,也暗叹了一声天心难测,自己这些人怕是被皇帝戏耍了,李二也并非是要戏耍他们,不过看着大臣们吃惊的望向他的眼神,他确实很享受,如果蒙娜多对皇帝这次提出的条件依然有异议,那么就证明皇帝才是将蒙娜多的心思看的最准确的人。

果然,几日之后李孝恭又带着丰厚的礼物进了大理城,没等蒙娜多正式接见,他便以天子封赏为由,给蒙氏的大小头人,军中士兵,甚至是蒙氏的普通族人一统封赏,只要是蒙氏的族人,最少也能有五斗大米,一斤酒肉的赏赐,这些东西本来是大军的日常消耗的物资,不过此时大军已经撤离了三分之二,这些物资自然不需要留太多,所以尽数赏赐给了蒙氏族人,不过这些赏赐,外族投靠过来的人可没有,只有蒙氏嫡系,姓蒙的人才有。

蒙娜多对朝廷的无端赏赐有些意外,但又不知道问题出在那,那些白米和酒肉蒙娜多都派人查验过了,确实没有什么问题,至于第二天与李孝恭的会面么,之前已经谈过一次,这一次自然是摆明了车马说条件,不管李二提出多丰厚的条件,她都会再提出一些李二无法接受的条件,她的目的是为了拖时间,拖到南诏天气最热,毒虫最多的时候,那个时候,即便是南诏人也不愿意在山里走动,几十万唐军,哼哼,到时候都会变成待宰的羔羊。

直到第二天晚上,蒙娜多才意识到出了问题,大理城中出现了几起冲突,虽然打斗的双方才几十人,但冲突的对象无疑都与蒙氏和投靠过来的其它各寨族人有关,常言道,不患穷,患不均,那些被攻占了城寨根据地的诸蛮族人本来就对唐人仇视,如今唐人大肆的封赏蒙氏,却没有他们的份,被劫了家业的他们本来就两手空空,正是穷困潦倒之时,又怎能甘心,对唐人的怒火瞬间便被转移到了蒙氏的头上,眼红蒙氏族人得到封赏的同时,他们认为是蒙氏把他们卖了,而且,某些带着蒙氏与唐人合谋,屠灭他们各部的小道消息很快在城里传开,大理城的小冲突在一夜之间频繁了数倍,其周边的小城寨,甚至正在整编的诸部联军也开始出了问题。

“如此简单的挑拨之计,这些蠢猪为何看不清楚?”蒙娜多气愤的一拍案几,臌胀的胸部一上一下的喘息着,引得一旁的蝎子开始心猿意马起来。

“这是挑拨么?貌似是事实吧!只是有人将它公布出来了而已。”蝎子目光贼贼的笑道。(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