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钗听了只有苦笑。

茜雪的想法固然是好的,但是她却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眼下宝钗虽得长公主殿下青目,但是说白了,对方也不过看重她做生意上头的名头而已,借了长公主的旗号在京城中做生意容易,可是人家忠顺王爷的手下不可能不知道薛家绸缎庄的底细,还敢明目张胆这般霸道,摆明了是不把长公主的面子放在眼睛里,背后有所凭借。她若请长公主出面,一来长公主未必肯,二来长公主就算肯,也必然欠下一个好大的人情,三来,长公主到底只是个郡主出身,比不得忠顺王爷根正苗红的皇室贵胄,若是她贸然出面,结果没讨得好来,又该如何是好?

至于要姚静帮忙,更是无稽之谈了。那姚静在宫中替皇太妃娘娘扶脉,是好是歹还不知道,一个不留神,恐怕自身难保,纵使妙手回春时,这病去如抽丝的事情,也不好在皇太妃娘娘尚未大安的时候就提出太多非分请求。故而知会姚静更不妥当。

但是事情既然已经找上门来了,断然没有让陈三茜雪夫妇顶在头里的道理。便是宝钗是那心狠手辣之人,不顾主仆情谊,有心弃车保帅时,他们也必然顶不住。

宝钗这般想着,秀眉紧蹙,向茜雪将那事情的来龙去脉都问过了一回,叹了口气道:“如今之计,也只有破财消灾,息事宁人了。你且安心回去,我自有道理。”

茜雪千恩万谢地抹着眼泪回去了。在她眼睛里,有了宝钗这句话,天大的事情都不用发愁了。

但是茜雪却不知道,她走后,宝钗和莺儿合计了许久。

“如今之计,也只有破财消灾了。我记得我的嫁妆里,依稀有一件慧纹的屏风的。你快翻翻账目单子,将它寻出来。”宝钗道。

莺儿愕然。须知那慧纹并非普通的绣品,原是姑苏一户官宦人家的小姐,名唤慧娘的,绣绣的就是用诗词文字组成的花卉图案,那花卉不是凡品,乃是仿的是唐、宋、元、明各名家的折枝花卉,每一枝花侧皆用古人题此花之旧句,或诗词歌赋不一,皆用黑绒绣出草字来,且字迹勾踢、转折、轻重、连断皆与笔草无异,故而一干翰林文魔先生们特别珍视,美其名曰慧纹。

只是慧娘是官宦人家的小姐,并非靠绣这个过活的,绣品自是有限,她又不幸早夭,这世间仅存的若干件慧纹一时物以稀为贵,便是贾府,也不过一两件。

这可是宝钗嫁妆里压箱底的东西,莺儿自是不愿将它白白便宜了人。宝钗不得不反复说明利害,甚至最后摆起小姐的谱,才迫得莺儿屈服。

只是主仆两个翻箱倒柜,寻那件慧纹,却始终不见。复加上一个小红加入战团,主仆三个将里里外外都寻了一遍,那慧纹仍旧无影无踪。后来宝钗多了个心思,命莺儿悄悄去问正伺候薛姨妈的丫鬟文杏,文杏愕然道:“姑娘箱子里那件慧纹,却是太太命人收起来了。太太说姑娘常年进进出出,只怕丫鬟嬷嬷多有夹带的,那慧纹珍贵,她就悄悄收了起来。”

莺儿听了这话当下脸色煞白,薛姨妈说什么丫鬟嬷嬷多有夹带,岂不是将她骂进去了吗?回到宝钗处,却也不敢隐瞒,一五一十将事情来龙去脉说了,宝钗也是惊得浑身直打颤。

其实薛姨妈身为母亲,径直向宝钗将慧纹要走,光明正大的,没有一个人敢说半句不是。但薛姨妈偏偏趁着宝钗主仆不在,跟做贼似的偷偷拿走慧纹,临了还说那样一番话,一来有失体统,二来也让下人寒心。

宝钗愣了许久才回过神来,笑着安抚莺儿道:“你们只不过代人受过而已。莫要放在心中。母亲这是在防着我呢。”可是母女之间,何至于如此防备,便是宝钗也说不上来。

宝钗尚抱着万一的指望,向薛姨妈开口讨要那件慧纹,刚刚起了个头就被薛姨妈驳了回去。薛姨妈却也振振有词:“你哥哥如今正是娶亲的年纪,聘礼里总要有些银子都买不到的东西,好彰显咱们这种人家的身份。是,我知道这件慧纹是你父亲留给你的嫁妆,只不过你这么能干,薛大小姐的名头传遍京城,有没有这件慧纹又有什么要紧呢?你一向和你哥哥感情好,总该不至于为了这个计较吧。”

宝钗反复向薛姨妈痛陈利害,无非是薛家店铺被人盯上,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诸如此类,薛姨妈哪里肯信,一心认定宝钗为了夺回慧纹,危言耸听,真真令人啼笑皆非。宝钗不得已,也只能打消了念头。

这日宝钗起了个大早,先去贾府同贾母、王夫人请安,不咸不淡陪着说了几句话,就往大观园而去。

原本大观园中,宝钗常去之处莫过于潇湘馆、秋爽斋等处,只是这一日她偏偏穿过藕香榭,直往栊翠庵方向走去。莺儿和小红不解其意,也只得跟在一旁,一路上分花拂柳,走到一处花木茂盛处,栊翠庵却是在眼前了。

宝钗正待叩门而入,忽见林黛玉摇摇摆摆,从旁边一棵花树底下斜斜过来,一边走一边笑着:“宝姐姐今日怎地有空来这大观园中闲逛?我只当宝姐姐常去我潇湘馆,我二人自是最好的,却想不到,姐姐也常来这栊翠庵中走动。说起来,倒是我自作多情了。”

宝钗望见黛玉身形,心中已是百般滋味,更听她这般言语,俏皮里却隐隐带着些醋味,细细咀嚼起来,竟是余味无穷,不觉痴了,定定站在那里。

这边黛玉已经扶着雪雁走了过来,看着宝钗笑了一笑,轻声道:“上次见宝姐姐时,姐姐犹在病中,如今却是气色大好了。不知道宝姐姐今日来栊翠庵,是想同妙玉大师切磋棋理,还是精研佛法呢?”

宝钗看着黛玉,不期然就想起前世里同黛玉共参禅机以及在栊翠庵中一起饮茶的旧事来。

犹记得前世里,宝钗过十五岁生日,点了《鲁智深醉闹五台山》这出戏,因宝玉在旁说些败兴之语,宝钗就以这出戏词藻精妙为由,将一支《寄生草》背与宝玉听,岂料勾起了这位小爷的痴性,写了些道书禅机的疯话。宝钗客居贾府,正是处处留心,时时在意,故而深感不安,生怕因此得罪了贾家,黛玉却道不然。

黛玉带着宝钗去寻宝玉,问他:“至贵者是`宝',至坚者是`玉'.尔有何贵?尔有何坚?”又说:“无立足境,是方干净。”宝钗当时也以六祖慧能“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的语录来比,绝了宝玉参禅之心。

又有刘姥姥来打秋风,投了贾母的缘法,故而贾母带着刘姥姥进大观园游历一番,路过栊翠庵,妙玉独与宝钗黛玉两个吃那梅花上的雪化开烧的茶水。喝了茶,两人不欲同妙玉多说话,出来于花木林之中漫步,落英缤纷,飘落肩头……

至今回忆起来,那样的日子自是美至极境,但大观园到底不是世外桃源,总有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的时候。

“宝姐姐,你在想什么呢?”宝钗被一声呼唤打断了思绪,抬头看时,见黛玉正凝视着她,黛眉似蹙非蹙,妙目似喜似愁。

宝钗心中突然涌出一个想法,这世上或许只有黛玉一人是她知己,是真正懂她的。何况黛玉又那般秀外慧中,心思灵透。既如此,何不将心中烦恼之事道与她听,至少,不应让她误会自己和妙玉有什么才对。

宝钗想到这里,心中已有了主意,向黛玉微笑着开口:“我心中确是有一桩悬而未决的难事,原本是想来栊翠庵请妙玉大师点化的。如今既然见了你,少不得先请你点化点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