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一章 神仙也怕忽悠(1/1)

孙思邈望着李愔,目光中满了疑惑。

李愔问道:“刘老先生,你们这里可以买到海带吧?”

“海带,要海带何用?”刘老先生问道。海带他听说过,但是却没有吃过,海带不容易入味,他们并不喜欢吃海带。

他问管家说道:“南阳城里能够买到海带吗?”

管家说道:“城东有一个水产行,那里有卖的。”

李愔说道:“刘老先生,你们吃饭的时候,加上一个用海带做的菜,坚持一段时间,他们的病就会慢慢痊愈的。

等他们的病好了以后,隔三差五的吃上一点海带,就可以预防这种病。”

孙思邈听完李愔的话,眼前一亮,似乎明白了什么。

刘老先生疑惑地问道:“就吃这些海带,就能治好我夫人和儿子的病?”

李愔就将其中的道理讲给他们听。孙思邈恍然大悟,身为佩服地说道:“这么深奥的医理,李公子是如何得知的?孙某佩服。”

武瞾望着自家男人,眼睛里全是崇拜的小星星,感到无比骄傲,恨不能上去亲吻一下他智慧的脑门。

孙思邈也很激动,他说道:“李公子,你祖上是哪位?”

古代行医之人数量很少,基本上是世袭的,所谓传子不传女,收外姓徒弟的都不多,因此他想问问,眼前的这个李公子的出身,看看是出自哪个医药世家的。

杨康听孙思邈的话,有点不高兴了。听他这话的意思,自家王爷的祖上,是个走方行医的郎中。

他说道:”孙先生慎言,我家王爷祖上和行医者,没有任何关系。”

杨康的一句“我家王爷”,孙思邈无所谓,可把刘老先生一家吓坏了。眼前之人竟然是宗室子弟,莫非是个郡王爷?

刘老先生急忙站起来,行礼说道:“草民见过王爷。”

孙思邈也站起来行礼,他问道:“请问您是?”

李愔没有必要隐瞒自己的身份,他说道:“孙老先生请坐,我叫李愔,这位是我九弟李治。”

孙思邈不太关心朝政,对于皇子们的身份不太了解。他的徒弟刘神威却对朝廷的事情比较清楚,他插嘴说道:“师父,原来是太子殿下和扬州王殿下。”

孙思邈又要站起来行礼,被李愔拦住了。李愔说道:“老神仙不必多礼。”

刘老先生一家却吓坏了,眼前的恩人竟然是大名鼎鼎的太子殿下。他急忙再次向李愔和李治行礼。

孙思邈问道:“皇后娘娘的哮喘病,现在如何了?”他以前给长孙皇后开过药方。

李治说道:“孙老先生,母后的病已经基本上痊愈了。”

孙思邈疑惑的说道:“皇后娘娘的病,是先天所生,极难治愈。是哪位先生开出的药方,可否让草民观看一下?”他对这个十分感兴趣。

李治说道:“是我六哥,给母后看的病。”

孙思邈望着李愔的目光,更加疑惑了。他心中在想,我继承了祖上数百年积累的学问,并且已经用了近百年的时间,对于医学进行探索研究,竟然比不过眼前这个年轻人。除了钦佩之外,有种备受打击的感觉。

他忍不住说道:“太子殿下,不知道,你是否有时间,草民想和您探讨一下医理的问题?”

李愔自从看到他们师徒,心里就开始打开了他们的主意,他笑道:“没有问题,如果是老先生您方便的话,我就在南阳多停留几天,好好的向您请教一下。”

接下来的三天时间,李愔和孙思邈讨论了医学问题。尽管李愔对于医学的问题一知半解,但是他依托着百度,和孙思邈进行了探讨。

孙思邈痴迷于医学研究,他不仅仅自己要洗走方行医治病救人,还有心要把自己的医学研究成果,著书立传,传于后人。

李愔从百度上,打开孙思邈的两本著作,《千金要方》和《唐新本草》,有针对性地进行讨论。李愔的讲述,解决了孙思邈心中的很多疑惑,两人越谈越投机。

最后,李愔又把后世中医的研究成果,给孙思邈展现了一下,就好像在他眼前打开了一一扇明亮的窗户,展现了一个新的世界。引得孙思邈十分向往。

就在这时,李愔也认为火候到了,他提出要继续南下,没有时间和他继续探讨了。

孙思邈心痒难耐,望着李愔的目光都有点含情脉脉了,实在舍不得他离开。

李愔说道:“说的,孙老先生,我这次到扬州,将会在那里停留2到3个月的时间,您如果方便的话,就跟我一起去扬州,我将会整理出一些中医的秘方给您,您看如何?”

孙思邈大喜,他说道:“草民有时间很方便,如此就叨扰太子殿下了。”

唐朝的医学水平很落后,整个社会的医学资源很少。李愔想建立唐朝最高医学院,提高医疗教育水平。孙思邈和他的徒弟,就是很好的创办人选。

李愔派人叫来了南阳县令,给他留下了治疗大脖子病的方子,让他转交给州刺史。然后继续上路了。

刘老先生要变卖自己的家产,按照事先的约定,将其中一半交给太子殿下。

李愔看到他心诚,不仅没有要他的财产,还给他写了一封信,让他找工业部长李旦,给他一些紧俏产品,让他经营。

在路上,李愔经常和孙思邈探讨医学问题,时不时地弄出一张中医方子,勾得他老人家心痒难耐,欲罢不能。

李愔和孙思邈探讨问题时,大部分时间是在李愔的马车上进行的。期间,武瞾在一旁为他们端茶倒水,照顾得十分周到。

李愔“学识渊博”,谈吐风趣幽默,气氛十分融洽。孙思邈还有点孩子气,有时也和他们玩玩扑克,输了也会上火。他十分享受这种气氛。

这天,终于来到了扬州地区。扬州的州府不在扬州县,而是在金陵(南京)。

古代长江上没有桥梁,过江全靠船只摆渡。程处默、黄琪和刘仁轨等人提前过江,在浦口码头迎候迎接太子殿下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