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闲游独木桥(六)(1/1)

京师位于金鱼胡同的丁家宅院里,现时已成了李贤与商辂两人,私下闲谈的好去处。不单因为这里阔绰——工匠搬去容城、胡山等人又离京赴任,好几个院子和硕大的后花园都是空置着的。

更多的原因,是基本上这里就是国土安全局在京师的非正式衙门所在。

按着朝廷给的编制,在兵部的职方清吏司,是有一处院子给这个衙门用的。但实际上,朱动随着丁如玉随军出镇密云前卫之后,自然也就率着相关人员回了京师,基本安全衙门的人等除了去签到之类,通常都是在这里办理相关公事、接洽下面行局递送上来的文书等等。

所以,大概这里说话,要比李府或是商府方便无数倍,特别是在那硕大后花园改建而成的田径场中间,撑起两大把遮阳伞,平时遮阳,有雨也能挡雨,方圆几十步空旷之地也不怕有谁偷听,外围八百米跑道上又有朱动手下人员值哨,也不用担心安全问题。

厂卫不是闲着没事吃干饭的,哪个大臣家里没他们的耳目?哪里能比得上这里方便!

“当今也好,于大司马也好,对如晋颇为放不下心来,不就是这个安全衙门么?”李贤放下茶杯,对着商辂说道,“这是大大的不妥,君臣之间、师生之间,相疑至此,这世上,还谈得上信义两字么?故之当日如晋要辞官,为兄也不曾多劝,便是这般的道理!若依愚兄说,小妹也辞了武职罢了,正所谓:身了拂衣云,深藏功与名!”

商辂听着笑了笑,端着茶杯轻轻吹着茶沫没有说什么,李贤可不是一个纯喷子。他爱喷皇帝不假,但事实上一个能常年喷皇帝的人——历史上他喷完景帝喷英宗,而且喷完自己啥事没有。还编本书专门记录自己怎么喷皇帝的——这人的心思,绝对是缜密到了可怕。倒不是说他就不正直,而是至少他喷到的每个点,都足够让人无法反驳。

所以商辂并没有就李贤字句表面上的意思去解读,尽管左右没有人偷听,但这些士大夫出身的人,他们已习惯了这样的表达的方式。商辂倒也是一听就明白:重点在于安全衙门。丁一不是辞了官么?又怎么样?锦衣卫现在不一定就跟着卢忠姓卢,但安全衙门现时谁敢说不是姓丁?

李贤说让丁如玉也辞了职去。意思却是指景帝把丁如玉从南方调过来,以至于丁如玉在南海卫原先培养的根基,就变得不牢固了,加上那些上京受封的有功之臣。基本就相当于在南海卫,把丁如玉可能培植的军中势力,一扫而空。

这是何等的不信任与提防?才会对一个区区卫指挥使这么忌讳啊!

“教小妹去镇密云前卫,真好计较,只是为兄想来。这一回只怕就不同了。”李贤说着却笑了起来,如果说还有谁觉得丁如玉出镇关外,不见得是死路一条,那么李贤就是其中之一了。一旦丁如玉在关外站稳了脚根,有了和朵颜卫抗衡的本钱。那便和朵颜卫一样,可不是朝廷想调就调得动的了。

商辂喝了一口茶,却岔开了话题:“小妹的武职,安全衙门的职权……呵呵!”他笑着摇了摇头,坐直了身子对李贤问道,“大兄可有听过如晋给雷霆书院的学子授课?是的,这回送如玉出京,小弟去了趟容城,碰巧听如晋讲了两堂课。”

“噢?如晋这么闲逸?”李贤听着微微有点出奇,他身为丁一的结义大哥,丁某人的工场也好,海贸也好,他大多是知道的,丁一肯定是很忙碌,何况每月还要上京来国子监受虐,他没有料到丁一还有心思去和那些十来岁小孩讲《三字经》。

商辂笑着点了点头,却是说道:“头一堂,他在给那些孩子,讲封建论,其中一种流派,是先以唐代柳宗元所作的《封建论》,讲述周天子分封诸侯,故之周朝应为封建朝代,而秦以后,以郡县治天下,则不当以封建制论;后又讲另一流派,曰夏、商、周皆为奴隶制论,而秦之后至今,则为封建……”

“如晋以何者为正?”李贤这般问道。

商辂摇了摇头:“没有,他没有告诉学生什么是对的,那雷霆书院有硕大藏书馆,学生可以凭证入借阅诸子百家,他教那些小则十一、二岁,大不也十四、五的孩童,十人一组,七日为期,去借阅典籍之后,做出文章来,阐述自己的意见,到底支持哪种流派。”

李贤这回没有开口了,微微皱起了眉头。

“后一堂,他给学生讲了一个唤作《白毛女》的话本。”商辂简略地把这个故事说与李贤听,其实在华夏此时,这种情况又何尝没有出现过?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在于商辂后面所说的,“如晋说地主亦有世代勤劳积蓄发家的,亦有修桥铺路的,不见得个个都如话本里的地主那么坏;雇农也有好吃懒做的,也有时运不济贫病交加的,但总须给他们个活路。然后他又教那些孩子,十人一组去做文章出来,让他们谋划一番,若是国家以彼等为阁老、尚书,如何调和地主与贫苦百姓之间的这种冲突?朝廷又当在其中起何作用……讲毕,问可知当从何处着手?诸生起立,以王荆公‘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答之……”

“此等学子,长成之后,安是池中物?”李贤听着,不禁动容。

商辂深吸了一口气,却是说道:“其忧小妹的军权,患安全衙门的职权,却不知道雷霆书院十年后,二十年后,生出千百个‘拗相公’来!小弟此话绝非大言,兄长,自如晋办学至今,前后年余左近,雷霆书院已有千余学子,加上南京分院,恐已二千之数,十年怕不下十数万学子!便是百里挑一,也有上千;千里择一,也有百人。”

说到此处,商辂的语气却就急促起来:“除此之外,骑、射、算术、格物、货殖,皆有课程开讲,这等学子,便是不入仕途,从军亦能掌兵;为商亦能富足!为吏亦足安身立命……安有一人长成之后,碌碌沦为秋风钝秀才?绝无此患!”

李贤听着不禁脱口道:“难怪丁柳氏过府时,总是与娘亲抱怨三弟于办学事挥金若土!这哪里是开蒙?”

但他便没有再说下去,与商辂对视,彼此眼中惊恐之色,尽览无遗。

于他们看来,这是教阁臣,养将种,这是培养文武班底,这简直就是在给造反作准备。

其实他们颇有点过虑了,丁某人说到底,也就是少年军校模式加上九年制义务教育罢了。

只不过对于这个时代,这种做法,实在就匪夷所思。

丁一的初衷是认为或者会有人不爽他的教育方式,到时最多就跟心学、理学一样,创立一种流派好了,套个儒学的皮在外面就是。他寻思着不论搞化学弄物理都好,到时就托名“格物”,格物嘛,这玩意也不是丁一创立的,想来也能被人接受。所以丁一就觉得没多大事,他甚至都不拒绝来旁听的人,未必没有期望有人来踢馆,一番辩论之后,正好开山立派。

“当时人杂,小弟也只能教如晋须把护卫安置好了,别让狄夷偷师,却就铸成大祸。”商辂有些无奈地说道,“如晋倒也听劝,但我观他的意思,似乎并无那种谋划,全然一副无不可告人之事之态,又是有教无类的心思。”

李贤苦笑着道:“如此方是祸事!”

不想造反,偏偏所干的事,就是感觉为了改朝换代储备力量一样,这不就是比想造反还麻烦么?至少想造反的,还知道遮掩一下,别让消息走漏出去。丁某人完全无这心思,毫不掩饰,不是取死有道是什么?

李贤不觉拈断了几根长须,又是长叹着,取起案上的铃铛摇动起来,便有在跑道上值勤的人员跑过来,李贤对他说道:“请朱副使过来述话,烦你转告,请速至此。”那人听着,连忙行了礼,转身便小跑去传讯。

怎么劝说丁一,已是次要的事了,重要的是得让容城和南京那边,把这事掩遮起来。

至于说和丁一撇清干系?现在世上的人都知道他们是情同手足的结义兄弟,撇得清么?真要丁一出个什么事,他们两人又不是没政敌,不招人妨是庸才,这两位可能是后面要当上大明首辅的人物,官场上不知道多少政敌等着落井下石呢,真是丁一事发,哪里容得了他们撇清的?

铁门关内秋风起,虽还没到秋深,但这关口之地人烟稀薄,风一起,便已略有肃杀之意。

双乎日贴地听着,起了身便把弓弦挂上,拍了一下身边同伴的肩膀,差他去知会其他人:他们在等的客人,已经来了。一个个埋伏在林间的刺客,纷纷抽出磨得雪亮的刀兵,要捉到这么一个机会并不容易,他们不会错失这个机会。

而巫都干对着望向自己的双乎日点了点头,她相信自己不会错,这是她作为一个通天萨满的判断:丁一必定会将他大部分的亲卫留在关外给丁如玉,因为朵颜卫绝对不是容易立足的地方,按着丁一的性格,巫都干认为,这是必然的结果。

便如今日,丁一的死。

ps:

第二更可能会晚一些,码完这节,现时凌晨四点了,不知道睡到几点醒,醒了就来码第二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