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整编军队(1/1)

第九十四章 整编军队

李学坤知道,在这个世界上,现在能帮自己的只有两个国家,一个是德国,一个是美国,美国人讲究务实主义,不过自己现在与他们还无法联系上,只有德国,才有可能满足自己的愿望,所以,他对小克虏伯的到访很重视,一连三天,让小克虏伯参观了自己部队特种部队的训练,让小克虏伯赞不绝口。

小克虏伯还是回去了,带着李学坤的嘱托,也带着李学坤的希望,李学坤突然冒出一个想法来,能不能跟美国人也接上头,那样的话,与美国做生意,要长久的多,可惜,无人与自己和美国搭线,而且美国国内现在孤立主义严重,是根本不会介入中日双方的战争的,除非等到太平洋战争爆发,那时候,美国才会看到中国的作用,才会真正的援助中国的抗战。

送走了小克虏伯,李学坤马不停蹄的进行了第二件事,那就是对自己的部队进行了整编,他的铁血抗日军这一次被编为三个团,每团大约两千二百人,参谋长,刘向辉。

一团团长为赵大海,全德械装备,有毛瑟98步枪1000杆,捷克式轻机枪一百挺,水冷式马克泌12挺,M38冲锋枪三百支,德制二十响镜面匣子一百支,狙击枪一百支,掷弹筒三十具,第一团也是战斗力最强的一个团,是李学坤的拳头部队。

第二团团长为鲁达,基本德械装备,有毛瑟98步枪1000杆,捷克式轻机枪一百挺,九二式重机枪十挺,M38冲锋枪三百支,德制二十响镜面匣子一百支,狙击枪一百支,掷弹筒三十具,只是在重机枪上使用了日本的九二式重机枪,火力上比第一团相差无几。

第三团团长为韩云飞,全日式装备,有三八大盖一千支,日制歪把子轻机枪五十挺,捷克式轻机枪五十挺,九二截获重机枪十挺,M38冲锋枪二百支,仿德制二十响镜面匣子一百支,狙击枪五十支,掷弹筒三十具,火力上比一团二团略有不如,主要是轻重机枪均为日式,行别是歪把子机枪,是问题武器,但这样的火力配备,比之一般的国军,已经好的太多了。

以上部队为三三制,每团辖三营,每营辖三连,每连辖三排,每排辖三班,每班十五人左右,每班拥有步枪十支,冲锋枪三支,轻机枪一挺,每排掷弹筒一具,此外,还要团属重机枪连,通讯队,卫生队,连属炊事班等等。

除了这三个团之外,李学坤所部还有特种大队,共一百五十人,拥有M38冲锋枪130支,德制二十响镜面匣子150支,每人配备日军的48瓣手雷六枚,军用匕首一柄,狙击枪二十支,没有轻重机枪。队长杨明,副队长江峰。

骑兵连,共有战马一百匹,人数一百二十人,每人配M38冲锋枪一支,军刀一柄,手雷若干,连长由新加入的原东北军骑一师连长张德柱担任。

迫击炮营,共分三个连,每连各有迫击炮十门,分属三个团,战时由姜大牙统一指挥,姜大牙任营长,共三百人。

警卫连,共有八十人,每人一支国产仿造的花机关,连长牛刚。

大刀队,共有一百五十人,每人一只德国德国原厂造二十响镜面匣子,大刀一柄,队长崔明瀚。

通讯队,共三十人,每人配仿德制二十响匣子枪一支,队长赵光。

无线电大队,拥有电台四部,(每团一部,总队指挥部一部),共五十人。

后方医院,共有医生护士五十人,院长爱因斯坦,护士长徐曼曼。

督察队五十人。

情报科30人,科长薛寒梅。

总人数,共计七千五百人左右。

除以上人员外,李学坤还在滁洲、全椒、来安建立了保安团,每团约八百人,由赵有才任总队长,保安团不是正规军,不过,却可以在战时起到辅助作用。此外,各乡镇材都建立了大排队,每支几十人不等。

进行了整编与训练之后,李学坤部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人人斗志昂扬,求战欲望十分强烈。

部队的扩充工作终于完成了,李学坤长出了一口气,现在,李学坤的部下,光是主力部队,就有七千五百人,虽比一个师的人数略少,但也相当于一个旅的建制了,其战斗力,在中国军队之中,也算是屈指可数的。

李学坤计算了一下,自己这样编组军队,还算是可以的,不过,却缺少重火力,尤其是缺少重机枪与火炮的支援,全总队不过有三十门迫击炮而已,与日军的火力比起来,轻武器上已经占优,但是重火力上却吃了很大的亏。

要是能有几门炮该多好啊,自己的手里,只有以前打仗时缴获的一门日造70MM步兵炮,但只有几十枚炮弹,平时是根本舍不得用的,要是小克虏伯能为自己提供Flad88毫米火炮,哪怕只是几门,那以后自己打仗,底气也要足上很多,可惜,李学坤也知道,像这种大口径的武器,想通过日军的封锁进入自己的根据地,那简单是天方夜谭了。

算了,有什么武器打什么样的仗,没有炮,强攻日军所驻扎的县城可能性小,但是打打游击战,还是可以的,与其它的中国军队比起来,自己部队的武器配备,已经算是够好的了,恐怕,连胡宗南的第一军,在轻武器的配备上,也不过如此。

转眼间,李学坤回到滁洲根据地已经有三个多月的时间了,这三个月里,抗日战争的形势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日军已停止了进攻,只在局部小打小闹,而由于日军兵力不足,所以,并不能在广大的战领区实施有效的统治,日军的所谓占领,不过仅限于铁路线周围的几公里范围而已。而中国军队也无力反击。

抗日战争,进入了持久战阶段。

已是1939年初春,国民党二号人物汪精卫已公开投降日本人,1939年1月1日中国国民党中常会通过“开除汪精卫党籍及撤销其一切职务的决定”。

汪精卫逃到越南河南,戴立派军统杀手陈恭澍赴河内刺杀汪精卫,但被汪精卫侥幸逃脱。而国民党也召开了五届五中会议,与八路军和新四军悄悄的划清了界线。

李学坤也收到了安徽县政府主席廖磊的电报,要他与新四军划清界线,李学坤不由一笑,新四军,那可是抗日的队伍,政治的事我是不参与的,谁抗日,我就支持谁,这一段时间,新四军在淮南一带发展的有声有色,打了不少漂亮仗,李学坤是看在眼中的。

“司令,你的想法很危险啊,新四军是打了不少漂亮仗,但他们必须不是一路人,政策方针都不一样,我们不能犯错误,违背蒋委员长的意志啊。”刘向辉说道。

“政治我不参与,不管是什么人,只要打鬼子,我李学坤就迎,不打鬼子,我李学坤就反对!”李学坤掷地有声的说道。

“司令,你这种思想很危险!”刘向辉叹了口气说道。

“向辉,我们拉起这支队伍的目地,不是为了参加党争,而是为了打鬼子,一切等打跑了小鬼子再说。”李学坤坚定的说道。

“即然你坚持,那好吧,我听命就是了。”刘向辉叹了口气。

“最近,在凤阳附近活动的张如平部派人来送信,说他们粮食和武器不足,希望我们援助一些。”刘向辉说道。

“嗯,张如平是个好样的,与鬼子在凤阳干了一仗,这样的人我佩服,就让人给他送一一万斤粮食和一百条枪,五千发子弹,算是我对他的帮助了。”李学坤说道。

“哎!”刘向辉长叹了一声,向李学坤敬了个军礼,转身离开了。

刘向辉刚走,外面就响起了一阵敲门声,李学坤扭头一看,原来是徐曼曼来了。

“曼曼,你怎么来了?”李学坤问道。

“李大哥,医院出事了。”

“出事了?出了什么事?”李学坤问道。

“最近医院里的病号,死了六、七个,都不是什么大病,也不知是怎么搞的,很怪异,我觉的有些不对头,所以才来和你说。”

“噢?有这样的事?牛刚,陪我走一趟医院!”

“是!”牛刚在门口大吼一声。

滁洲军医院,是滁洲城最大的医院,设施齐全,医护力量很是雄厚,特别是有爱因斯坦院长坐阵,所以,各部队的伤员病号都愿意来到这里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