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光复滁州(1/1)

第三十五章 光复滁州

滁州城北门,城外突然杀声震天,已绕过滁州,开往定远的中国军队,不知什么时候又杀了回来,几百人的队伍发出震天的呐喊声。

此时,天色已经渐亮,田中庆喜大尉看着城下的中国军队,不由大吃一惊,心说坏了,羽柴少佐危险了,看城下这支中国军队,虽然穿着正规军的服装,可是,却没有什么重武器,别说迫击炮,就算是重机枪也没有一挺,这怎么可能是李学坤的主力部队呢?这分明是民团武装啊。

难道,凭这几个民团也想打下滁州来?田中庆喜暗自想着。

“啪啪啪……嗒嗒嗒……”南门方向传来一阵枪声,凭经验,田中庆喜可以听出那是速射武器与南部手枪的声音。

“怎么回事?”

“太君,不好了,中国人偷袭了南门,现在,南门已被攻下来了!快跑吧!”于老猫气喘吁吁的跑上了城门说道。

“八嗄!你要逃跑?我毙了你!”田中庆喜大怒。

于老猫一愣,不由向后退去,转身就跑,他可不想陪日本鬼子殉葬。

“啪啪!”田中庆喜掏出了南部手枪,两枪打死了于老猫,然后说道:“命令,给我死守滁州城!”

城下的中国军队开始了进攻,而城上的日军也进行着反击,不过,保安团的土匪却有些人心慌慌,于老猫被打死了,底下全是中国士兵,谁愿意给小鬼子卖命呢?

几个胆大的士兵将枪一扔,掉头就跑,这一跑,就不可收拾,没有一会儿,守城的保安团跑的干干净净,一个人也没有剩下。

“八嘎牙路!”田中庆喜气的大骂,他也知道让中国人守城不可靠,尤其是在关键的时刻,不过没有办法,滁州城现在只有一个小队的日本军人,凭这点兵力怎么能守住滁州城呢?只能任用中国人守城,结果,却变成了现在这个模样。

很快的,中国军队杀入了城内,占领了除了北门外的整个滁州城,只有北门处几十个鬼子在田中庆喜的指挥下依旧做着垂死挣扎。

“大尉阁下,顶不住了,我们突围吧!”一个士兵叫道。

“四面全是支那军队,向哪里突围?今天,我们就在这里玉碎吧,为天皇效忠!”田中庆喜声嘶力竭,手持着指挥刀大吼道。

战斗进行的非常激烈,日军仗着城墙与城上的机枪,与城下的中国军队对峙着,直打了一个多小时也没有分出胜负,赵有才率领的民团依旧攻不下滁州城,杨明的侦察队也受困于城下,无法前进一步。

还好,就在这时,李学坤的主力部队赶到了。随同李学坤一起到来的,还有一门70MM步兵炮以及十几门迫击炮。

此时的姜大牙意气风发,咧开大嘴笑着,露出了自己那两颗硕大的门牙。

“兄弟们,给我使劲儿轰!姜大牙手拿着一把日军大尉军刀,大声的叫唤着。

“轰!轰轰!”

炮弹如流星一般向着城头之上飞来,田中庆喜听到迫击炮与70MM步兵炮弹划破空气的声音,不由长叹一声,他知道,属于他的世界结束了。

“天皇陛下万岁!”田中庆喜大吼一声。

“轰!”一枚迫击炮弹在他的身前爆炸,直接将他的身体炸成了两段。

五轮炮击过后,北门的城墙垮了一大块,城墙之上,再也没有一个活人,一切都安静了下来。

“胜利了!”

所有的中国士兵振臂高呼,欢呼声响彻云霄。

滁州被攻占了,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收复中等城市,这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立即通电全国,滁州已被我铁血抗日军光复!”李学坤负手而立,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难得的微笑。

“委员长!滁州大捷!滁州大捷!”武汉,蒋委员长住处,陈布雨将李学坤的电报交到了蒋委员长的手中。

“布雷,你说的是真的?”蒋委员长大喜,如果陈布雨说的是真的,那么,这将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收复人口过十万的中等城市,意义重大。

一目十行看完李学坤发来的战报,蒋委员长哈哈大笑,口中说道:“真是我的好学生啊!”蒋委员长兴奋的来回走动着。

“委员长,你看,是不是要奖励李学坤的铁血抗日军一下。”

“说的好,布雷,立即任命,李学坤为苏皖挺进总队上校总队长,驻守滁州。”蒋介石难掩心情的激动说道。

“委员长,现在李长官要调李学坤所部北上攻打日本人,你看,该如何回答他?”

“什么?李长官要调李学坤北上?”蒋委员长不由眉头一皱,心想,李学坤是自己的学生,他的队伍,就是自己的队伍,李长官此举,会不会想借机削弱自己的力量呢?虽说自己与桂系现在已摒弃前嫌,但对这些广西佬儿,自己还是不得不防啊。想到这儿,蒋委员长皱起了眉头。

“要不,听听李学坤的意见?”如果他想北上参战,那么,就让他打去,为抗日再立亲功,如果他不愿意,那就让他留在滁州,发展势力。”陈布雨说道。

“好,布雷,你这就发电,询问李学坤的想法,然后再做决定。”蒋委员长说道。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抗日万岁!祝贺滁州大捷!”远处的街道上,传来一阵阵人群的口号声。

“怎么回事?”蒋委员长不由眉头一皱问道。

“是武汉的学生,听说滁州大捷,自发的走向街头游行。”陈布雨喜气洋洋的说道。

“嗯,民心可用,民心可用啊!”蒋委员长连连点头,心中暗暗想道,李学坤真是为自己挣了面子,连着两个大捷,算是把低落的士气振作了起来,如果真把他调到战场上去,他会不会再打两个胜仗呢?如果那样的话,那就可以大大鼓舞人民抗战的士气,坚定抗战的决心了。

武汉街头

“号外号外,《中央日报》最新消息,李学坤所部收复滁州,滁州大捷,杀敌数千!”几个报童不断在街上奔走着。

“来,给我一份!”

“给我一份!”

人们立即哄抢起来。

“兄弟,这个李学坤是谁啊。”一家茶馆内,一个胖胖的中年人问道。

“要说起这李学坤啊,乃是武曲星下凡,手持一杆红樱长枪,所向无敌!”一个老者摇头晃脑的说道。

“吹吧你!”

“这你就不知道了,他是黄埔军校毕业,在校其间就得到了蒋委员长的赏识,用兵如神,不是武曲星下凡是什么?”老者不服气的说道。

“你这么说也对!”

“滁州大捷万岁!”

“中华民族万岁!”

大街上,游行的队伍走了过来,那胖子慌忙付了帐,进入了游行的人群当中,振臂高呼起来……

如果说,第一次的全椒大捷,让李学坤有了些名气的话,那么这第二次的滁州大捷,就让李学坤成为了抗日名将,也让很多人都记住了这个名字。

徐州城,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长官与国民革命军副参谋长白长官一起津津有味儿的读着中央日报。

“打的好!这个李学坤,还真有两下子!”李长官一拍大腿说道。

“德邻,这个李学坤有点不听话啊,我们明明让他去帮助31军和第7军去攻打定远,他却自作主张打了滁州。”白长官却皱起了眉头。

“哎,健生(白长官字)啊,所谓将在外,军命有所不受,当初我们统一广西时,你统兵在外,不也是如此吗?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统一了广西,我倒觉的,这个李学坤打仗不拘泥形式,鬼点子多,是个难得的将才啊,有你的风范。”

“有我的风范?”白长官不由笑了,自己无论是在统一广西的战争中,还是在北伐战争中,往往出奇制胜,打了一个个胜仗,这才赢得了小诸葛的称呼,仔细想想,这个李学坤还真是有点像当年的自己。

“这次李学坤虽然没有打定远,但是,他打了滁州,如此一来,就分散了日军第13师团的注意力,日军已经开始从淮河南岸抽调兵力了,这样,当面的51军于学中部压力大大减轻,李学坤这一招棋,让我们满盘皆活啊。”

“我还是觉的,李学坤这样的悍将,应该让他发挥更大的作用,让他到徐州来,我们亲自见一见他,看看能不能争取过来。”白长官也是爱才之人,口中说道。

“这个恐怕不容易,他出身黄埔,又是浙江奉化人,是蒋委员长的嫡系,他岂会站在我们一边?唯望他能精诚团结,共抗日本人也就是了。”李长官说道。

“试试总是好的,我这就发电报,让他率部渡淮,进入徐州。”白长官依然不甘心。

“那好吧,试一试也好。”李长官微微一笑,抿了抿手中的咖啡。

滁州城,李学坤拿着手中的《中央日报》,一目十行的读着,心中不由感到好笑,明明是歼敌数百,在报纸上却成了歼敌数千,虽然也知是抗战时期,为了鼓舞人心故意夸大战果,不过李学坤还是有些不太适应。

“司令,第五战区李长官长官来电,让我们立即率部前往徐州。”刘向辉将一纸电文摆到了李学坤的面前。

李学坤点了点头,有些不置可否。

“这是蒋委员长的来电。”

“蒋委员长怎么说?”

“蒋委员长的电报很隐晦,说是让我们权衡利弊,见机行事。”

“这是什么意思?”李学坤一皱眉。

“我想,蒋委员长的意思,是想去不去徐州,让我们自己做主。”

“有趣,我明白了,蒋委员长也是有顾虑,一来是也希望我们多打几个胜仗,二来嘛,却怕我们实力受损。”

“蒋委员长好一番护犊之情啊。”刘向辉感慨的说道。

“向辉,我们是国家的军队,如今日寇横行,大敌当前,怎么能想着保存实力?凡我热血男儿,当提三尺剑,纵横杀场,纵使马革裹尸而还,也算对得起这片养育我们的土地,对得起民族了!”李学坤朗声说道。

“我明白了,我这就下令部队,准备开拔,前往徐州。”刘向辉正色说道。

“向辉,这次去徐州,你就不要去了。”

“我怎么能不去?”刘向辉有些急了。

“滁州刚刚打下,民事方面有刘金水,我还不太担心,不过,军政方面只有你是最适合的人选,滁州还有很多的事要处理,如果我们都走了,那滁州怎么办?难道想让日本鬼子再打回来,绝了我们的后路?所以,你必须留下,给我守住这个家!”

“我明白了,请司令放心,我一定给你守住这个家!”刘向辉郑重的向李学坤敬了一个军礼。

李学坤点了点头,刘向辉这个人,足智多谋,用来镇守滁州,自己还是放心的,只是,他受国民党的影响太深,给他太重的权柄,到底是好是坏呢?暂时还顾不了这么多,只能先走一步看一步了。

李学坤知道,滁州刚打下来,征兵工作,军队的后勤工作,城市的防卫工作,千头万绪,自己的手下,非刘向辉不能主事,这让李学坤感到,自己手下的人才还是太少了,有机会,一定要从别的地方,乃至于其它部队挖一些人才过来,现在也只有刘向辉与刘金水两个在滁州主事,自己才能放下心来。

根据自己怕掌握的历史知识,日军第13师团,将在2月9日开始对淮河北岸的东北军51军于学中部发动攻击,于学中部损失惨重,要不是张自忠部增援,恐怕将会全军覆灭,所以,自己有必要在双方大战之时,在日军的背后插上一刀,让日军不能全力攻打于学中部,这样一来,就可以大大减轻于学中部的压力,为东北军51军,这支英雄的部队,为抗日大业多保留一分元气。

李学坤将民团和鲁达的第三中队留给了刘向辉防守滁州,他则带着第其余的部队向北开赴抗日的第一线,新的征程,就要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