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牙旗角扯向东南,凌空抽得啪啪脆响。
沙尘暴起,如雾似烟,天地一派昏黄。
整个大同城都动了起来。
所有换岗休息中的人全部被唤起上城,参与布防,从高空俯瞰下去,纵横如网的街道上,移动中的军士和民兵仿佛一个个蚁虫,在飓风中准确地寻找着自己的位置。
远处一股黑潮在尘烟中若隐若现,缓缓前移,速度越来越快,越来越快!
小小的黑点眨眼间放大了数十倍,变作千军万马,直取西门。
最前面一支马队约有七千余人,领队骑手身裹红绸背插蓝旗,余人皆着黑亮的重铠,腰挂弯刀,斜挎长箭袋,身后背一张大弓,胯下马亦披着黑色护甲,戴有面罩,仅露出两只眼睛。
他们背上的大弓约有六尺来长,弓体内裹岑木,外缠牛筋,绞拧而成,看上去相当粗壮,握把处有一个内向的环形套口。
距城尚有**十丈远时,马队忽然拐了个弯,行进方向改成与护城河平行,重铠兵们动作一致,摘弓抽箭,单脚退镫,在马上一个翻身,弓身环形套口已套在脚上,抬腿斜指于天,食指般粗、五尺来长的三棱重箭就位,后腰一挺,双臂叫力,嘎嘎嘎大弓拉满,一声尖哨,万箭齐发,射向城头!
系列动作一气呵成,从马队拐弯到箭雨覆城不过是眨眼间的事。
城上位置靠前的守军惨叫连声,两掌厚的皮盾竟被重箭射穿,透臂而过,余人赶忙伏低。
敌骑射部队在高速行进中用脚尖虚瞄,竟能射得如此准确,可见平日训练有素。严总兵登上箭楼观看形势,心知他们这是要逼开城边的兵卒以避免遭到还击,在如此密集的箭势之下与其硬抗并非良策,下令众军小心规避不可露头,同时命箭楼两层射口打开,居高临下与其对射。
明军之弓较弱,力量不足,箭头皆为翼状,在强风中失去准头,兼之敌军重铠在身,根本无法对其造成威胁。严总兵望着迎面而来的漫天风沙,心想老天怎地也助起鞑子来了,这样下去对守军太过不利。
眼下的情况,只能动用炮击,但是敌军主力未到,骑射部队的带状阵形又不密集,现在用的话发挥不了多大威力,浪费弹药,未免可惜。
敌军马队前部驰至与城角相对处折返而回,途中续射不辍,队头追衔队尾,链条般形成一个循环,他们已将弓的角度调高,强箭射在空中,以高抛物线落下,避开横向的盾防御,直奔明军头顶。
重箭份量十足,落下来开砖透地,扎住不倒,远远看去,城头上仿佛长起无数高粱,根本没有容身之所,四处奔逃的明军惨叫声连成一片,不少人头肩中箭,一个趔趄便被几支箭钉在地上,挤不进敌楼的人蹲缩于盾牌之下,听着头顶笃笃声响,牙齿跟着嘚嘚打战,老兵亦多如此,驻守边境这么些年来,就没见过这样的阵仗!
严总兵心中算计:从城西北角到西南角约一千五百步的距离,骑射部队奔驰较快,单人一个往返至少能射出二十支强箭,七千人的队伍,只在城外走上一个循环,射入城中的箭便有十四万以上!
看头旗的位置,敌人已经在绕第二圈。
“难道俺答把全军的箭都集中交在这七千射手身上了?”严总兵双拳反复握紧松开,调整着心绪,心知敌人箭再多如此射法也会很快用尽,只要撑得一时,就有翻手的机会。
忽听箭楼门洞处有人高喊:“二总管!箭势太猛,别去了!”
低头看,城上一人手擎半扇门板,在箭雨中窜纵,寻伤者拖救回箭楼之内,出去一次,门板上便钉几十支箭,往来几趟,那门板几乎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毛刷。
那人眼见着最后几个正在挣扎中的伤者转瞬间又中数箭,一命呜呼,救已不及,只好退身而回。
城外敌军仍走马灯似地施射,远处昏黄的沙雾间又有两队骑兵显现,黑压压彻地连天覆满了旷野,粗略估计一下每队骑手都在一万五千以上,两队各有领军大旗一面,左黑右红,上书大字,都是八思巴文,旁边缀着略小的汉字,左队旗上写的是博,右面那队写的是苏,虽是顺风而来,旗角竟能逆风向后飘扬,速度之快,难以想像。
严总兵举千里眼瞭望,心知俺答军旗向来绣上蒙汉双语,以扬其威名。看字号,来者必是博日古德和苏赫巴寿。此二人骁勇善战,军功素著,俺答一上来就动用了王牌军,看来这次突袭他是势在必得。
两支军仿佛赛马竞速般竭力奔驰,腋夹云梯的骑兵侧头互望,唯恐让对方占先。
奇的是右队之中有不少马匹没有鞍辔,亦无人骑乘,反被催在前面。
先头骑射部队两下分开,让出道路,箭势仍然不停。
严总兵挥手喝道:“准备炮击!”
司炮手听令举盾上前,欲装弹备射,然而盾牌难以护住全身,一露头便被箭雨所伤,不能靠近炮台。
两队敌军转眼间已到近前!
右队苏赫巴寿军中数名百夫长抢先而出,驰到护城河边,下马沿河排成一线,每人相隔几步远,掣刀回身相候,无人骑乘的战马被后军摧动上前,百夫长弯刀到处,扑扑扑斩断马头,马尸借冲力和惯性,跌入河内。
眨眼间护城河水已被鲜血染红,城上明军见者心惊,知道鞑子以游牧为生,对马匹极为珍视,平日朋友走访到家,都要先问牲畜是否安好,然后才问家人健康,今次突袭为了争取时间,竟然用此办法,显已抱定破釜沉舟的决心。
箭势忽停,鞑靼骑射部队完成使命,箭袋已空,全体撤回,未折一人一骑。与此同时,左队博日古德军冲前的骑兵队形忽散,士兵伏身一拉胸前线绳,肩背处甲罩打开,弹出一团白色软布,软布中的折叠骨架遇风蓬然而鼓,展作丈余宽的鹰翼巨筝,众人双脚退镫,猛地一跃——
马往前冲拉起筝索,鞑子兵借助强大风力腾身而起,顿时数百人化做鹤羽雄鹰,扎向城头!
他们所骑战马冲到护城河边,亦都被百夫长斩首,数二十个数的功夫,马尸堆平,护城河已然填满截流,后军踏尸而过,直到城下,驾起云梯!
严总兵瞧得清楚:敌兵拴在腰间的筝索长度比城墙度略高,此举无非是借风力而起,高度一到便割断绳索,坠落城头,战马起的作用倒更像是抛石机。当时一声令下,全军齐动,箭楼上弓手瞄准空中施射,女墙侧火器营冒出头来,铳声连响,硝烟弥漫,火药味呛人,顿时铁砂铁弹交织成网,罩住一片天。
敌军身在空中无处可避,非死即伤,不少人身中数箭耷拉着脑袋,手足垂低,被风吹得远远飘走,余人弯弓居高临下对射,地面明军亦有伤亡,更有一部分已经在火铳手装弹间隙穿透箭网落上城头,与守军就地展开肉搏,鞑子兵豁了死命,弯刀到处血雨狂飞,勇不可挡,守军大骇,纷纷后退。但这些敌人为给顺云梯而上的地面部队争取时间,只在城垛周围拼杀,显得极有法度,转眼背后已有数十人攀上城头!
严总兵心想糟了!守易皆因城墙高固,现在敌人竟有空中部队直达城头,防守优势立化无形,要是上来的人再多些,杀出条口子打开了城门,那大同可就完了,得赶紧把这一路军扑灭!未等下令,早有一队人怒吼着冲了上去!
这小队共十七人,一个个身着黑袍,手执长剑,头上光可鉴人,竟是一群尼姑。
为首一人身形瘦削,凤眼薄唇,目中透着一股冷冽之气,长剑专刺敌咽喉,一剑一个毫不留情,身形到处,鞑子纷纷应手而飞,跌下城头!
众军一见连这群年轻尼姑都如此奋勇,自己难道还不如个娘儿们儿?个个火气暴涨,嗷嗷怪叫,一扫被箭雨压制时的颓靡之气,挺枪抡刀,一拥而上!
鞑子再勇,登上城头的人毕竟是少数,怎抵得住众人围攻,几个照面下来空降部队和先攀上城头的少数敌军已被全数杀尽,众人前拥,滚木擂石顺着城垛一股脑儿地往下狂抛,鞑子们在底下仿佛落进了捣蒜缸,一个个骨断筋折,惨声不断,云梯上的人更是未爬到一半便被砸得**迸裂,纷纷折落,不大功夫,梯下尸已成山。司炮手快速装填炮弹开火,十多门大炮连珠施射,炮弹在鞑子军中炸开了花,顿时断肢与马腿齐飞,鲜血与硝烟共舞,鞑子抵挡不住,略有退势。守军正待庆贺这阶段性的胜利,忽然阴影罩身,抬头看,一千多敌兵乘风而至,背上鹰翼巨筝连云蔽日,遮住本已昏黄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