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呢,最后是两个人都死了,还是活着一个?”诺兰非常认真的问贾鸿渐道。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随便,看你。这个片子主要是要在美国上映的,所以还是要考虑你们白人观众的感官。”贾鸿渐说道。他算是了解白人和黄种人之间的审美到底有多少差别的人,不过呢他虽然知道有差别,可是却没办法把握住美国人审美的关键点。
打个比方来说,就像是美版的《无间道》被导演马丁-斯科塞斯拍出来的东西真心入不了中国人的法眼。甚至当年贾鸿渐听说了这片儿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之后还专门找来看,结果谁知道是那么一堆粗糙的玩意儿!如果说港港的版本拍的比较唯美,比较文艺气息一点,着重于人物内心的挣扎之类的,那美版在贾鸿渐看来就是一个半成品,就是什么都没有细琢磨过的玩意儿,没有充分的提升品位!
就像是黄邱生的角色被从楼顶上扔下来的那个镜头,港版的讲究的就是一个突然性,前一秒钟还好好的,突然“砰”的一声,最熟悉的陌生人就这么躺在自己的面前了!观众绝对一下子就能被带入那种突如其来的冲击,就跟角色的反应一样!但是美版的呢?却给了一个在空中慢慢落下的镜头,这么一来冲击力就弱了很多了!至少贾鸿渐看完美版之后,赶脚就是全片淡如水,没有任何情绪波动,然后还满篇的充满了脏话……
当然了,那个导演本身拍片就比较粗糙,他的个人风格就是如此,以前拍摄的《纽约黑帮》之类的也全都是这样。如果要打个比方的话,那就是港版的类似精盐,而美版的类似粗盐。但是不得不说。美版的在美国的确是要比港版的更受欢迎一点。而且贾鸿渐记得他前世去美国那边出差的时候,曾经跟美国那边儿的同事介绍过《无间道》。后来04年左右港版还真在美国出了dvd,他同事看了以后说很好看,不过搞不懂为什么黄邱生被扔到楼下摔死的时候。会突然出现一个女声在唱歌。他明白这种场景设计是为了突出那种突如其来的冲击。是为了表现角色一下子全神贯注的投入到了面前的悲伤环境里,耳朵根本听不到周围的声音。但是这美国老爷们儿就是搞不懂这么悲伤的环境为什么要用一个慢悠悠的女声歌曲来搭配!
同样的场景中国人就可以理解的意境,放在美国人那边可能他们就理解不了。他们能够理解的可能要更直接一点,更浅显一点,更加的“阳刚”一点。不那么阴柔,不涉及到心理层面千回百转的那种细腻。可是贾鸿渐也只能做到了解中美之间的审美有差异,他没办法去摸出来一个美国人觉得怎么好看的框架出来,毕竟他不是吃这行饭的。
所以,贾鸿渐要把权力交给诺兰,他相信诺兰在大层面上还是比较能够控制的住的。再说了,美版的《无间道》虽然比较受到美国人欢迎。但是毕竟各种脏话太多,所以被定为了r级,也就是17岁以下的青少年如果没有在父母的陪伴之下是不许看的!而17岁之下的青少年有几个愿意跟父母一起看电影的?所以这片儿哪怕比较受欢迎,口碑不错。可是最终票房也就是那么回事儿——投资9000万美元的情况下,在北美市场只有1.3亿美元的票房,也就是在北美将将回本!哪怕在海外还有一亿多的票房,那也不过是相对小赚一笔而已,并不能算是票房如何大红!
“我可以控制么?”诺兰点了点头表示明白了。“不过我听着你说的剧情大纲的意思,是渐渐的要让两个人被环境同化?比如卧底到警察的坏人,渐渐的被周围的环境同化的想做好人?而另外一方面就像是97年的《忠奸人》一样,卧底开始对坏人产生了一种感情上的联系?”
呵!这点贾鸿渐倒是没想到,不过既然诺兰这么认为了,贾鸿渐觉得也没必要否认嘛,的确听起来是听带感的!港版里的柳德华表示自己想当一个好人,从这点上来说,他可能的确是被环境影响了。小时候不懂事,以为打打杀杀的很义气。但是长大了,当了警察了,差不多十年下来就觉得还是在阳光下正常的生活这才是王道。那么在另外一个方面,这警察派到黑帮的卧底,会不会对黑帮产生感情呢?的确,黑帮都是一群整天喊打喊杀的坏人,甚至美国那边还是各种走私毒品过来坑害老百姓的坏人。但是坏人和坏人之间是不是也有某种义气之类的存在?会不会这也影响了一定卧底的判断,给他的赶脚就是他作为卧底就是要不断的出卖所有相信自己跟自己关系好的人?
“这个可以放进去,不过我们还是先把剧本弄出来吧。到时候看看剧情时间够不够,否则太长的话就得去掉一些东西了。”贾鸿渐说道。前世那个美版的《无间道》,节奏不够港版的快,但是一套剧情说下来还用了150分钟,也就是两个半小时。如果加入了更多的心理描写之类的,这时间会不会进一步增长?会不会要到了三个小时了?所以贾鸿渐的看法,那就是先把剧本写出来了再说。咱可以先把什么想到的都塞进去,然后回头按照时间来进行取舍嘛。总不可能一部电影里面各方各面的东西都表达出来吧?总是要有重点的,总是要舍弃一些东西的。
这边两个人谈好了大概的这么一个构思之后,那就要开始合作写剧本了。诺兰把他弟给叫了过来当作一个“臭皮匠”,然后他加上贾鸿渐,那就能凑成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的组合了。贾鸿渐肯定是要加入剧本创作的,因为原来港版里面很多细节的确很不错,贾鸿渐觉得是可以利用一下的。“整体设计就是这么一个好警察呢,20出头的时候在警校快毕业了,但是因为各种素质良好,就被派去做卧底……”贾鸿渐开始大致的讲起来自己了解的这么一个故事内核。这么一个大概的流程。不过他并没有采纳《无间道2》里面说“梁超伟”家里都是黑帮的这种设定,这设定看起来有趣,但是很容易跟第一部的设定冲突。毕竟上过警校这种事儿是瞒不住的,哪怕是警校把资料删了,可是以前住所周围的邻里会不知道么?稍微打听一下怎么都能知道了啊!
所以贾鸿渐并没有提这个警察有一群罪犯家人的事儿,而是就按照最经典的港版第一部来大概的叙述了一个故事。在这个故事里面,缺少了很多细节,比如说什么在天台见面啊,送表啊之类的,也没有说什么“一将功成万骨枯”之类的话。只是把情节简略的给说了出来,不过这样的效果却很好。诺兰之前知道的只是一个核心构思,只是一个双卧底结构,只是双方发现了彼此可能存在,然后各种斗智斗勇,除此以外的故事“皮”他并不是太了解。而在听着贾鸿渐叙述这么一个故事皮的时候,诺兰很惊讶,他没想到贾鸿渐这么厉害——距离说核心构思这才多久啊?几个小时?然后贾鸿渐脑子里面就能构思出来一个差不多的故事了?这是神仙么?还是说这个故事早就在贾鸿渐的脑子里面存在了?
不过就在这个时候,诺兰的弟弟乔纳森却突然提出来了一个构想——“话说我们要不要加入一点……背景?比如说这个要当卧底的警察实际上家族里面其他的亲戚都是黑帮成员?这样才能塑造一种出卖关系很近的人的那种感觉吧?之前可能他恨那些亲戚,但是经过慢慢的相处,却发现这些亲戚还是挺好的?这样才有那种冲突的感觉吧?甚至最后死了,也可以认为是对家族罪恶的一种赎罪?”
嘿!这乔纳森难道也是重生者?不至于吧?他怎么能够一下子提到贾鸿渐刻意忽略的事儿呢?这太神奇了!“或者我们也可以在另外一个人身上加入差不多的设定?这个人也许是警察的儿子,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却叛逆的喜欢跟坏人一起玩?然后自己以为自己被黑帮老大选中了,成为了黑帮成员了,但是却被派回自己痛恨的警察家庭,去考警察去做一个他痛恨的警察?”诺兰突然接着弟弟的话这么说道。
我擦!这不是把《新警察故事》和《无间道》合体了么?《新警察故事》里面的坏人不就是一帮什么警察高管的孩子,各种痛恨自己的家庭和自己的老爹,于是才做坏人的么?这再跟《无间道》合体的话,那就变成黑帮的“儿子”恨黑帮,想要做警察,结果却被派回黑帮做卧底,而警察的儿子痛恨警察,想要做黑帮,结果却被黑帮给派到了警校去当卧底?然后渐渐的,这两边的卧底都有点被环境同化了,改编了以往的认知。不过一个人还记得自己是警察,要把周围人都给卖了。而另外一个人则是开始怀疑当年自己为什么要当小混混!然后这就有了一系列的悲剧了?
“等等……这种设定,是不是有点符合你们基督教的原罪?每个人生下来都是有罪的,是吧?人生就是要赎罪,对吧?这俩人都因为种种原因有原罪。卧底警察是因为家庭对社会做出来的伤害,就有了原罪了,而那个黑帮卧底到警察方面的,却是因为当年的一个错误选择,结果埋下祸根,导致自己以后想变成正常人,想变成中产阶级都不行,只能跟罪犯合作?”贾鸿渐突然想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