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鸿渐想到的隐患是什么?那就是当初ri本发展汽车的时候,业界内部曾经总结出来的一个规律——人均gdp和汽车售价的比例应该尽量保持在1:4以上。也就是说一个人一年能创造出来的财富——不是赚到的钱——做多4年就应该能让他买的起一部市面上最普及的车!当年在1955年ri本开始国民车计划的时候,ri本人均gdp比95年的中国还低,只有300美元,当时ri元换美元是360比1,所以人均gdp是十万八千ri元,而当时这个国民车计划内的要求是开发一个售价为25万ri元,而成本在15万ri元左右的车子。
这换成中国的话,那就是在这个95年人均gdp是4044人民币的时候,能开发出来在市面上最流行的车子,应该是售价1.6万元以下,最好是8000元左右的!而成本更是最好只有五六千元人民币!这尼玛是车子么?这只比摩托车贵一点好不好?所以哪怕是因为时代因素,要改进的话,那按照一个家庭双职工,两人年均gdp到达了8000人民币,那么车子售价在3.2万元人民币一下才合理,最好是1.6万人民币左右!
3.2万人民币的售价的话,听起来跟贾鸿渐说的两三万元人民币售价的车子好像差不多,这怎么会成隐患了呢?这隐患就是在于因为ri本zhèngfu当年这么要求,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刺激了ri本汽车厂商开始“偷工减料”!虽然理论上来说,ri本车商很少偷工减料,他们只是非常节省的卡着当地国家的最低要求。比如说某器械,当地国家规定某某部位一定要68毫米以上的刚才,美国货欧洲货可能会用到80毫米左右,这样留有了足够的余量,而中国国产货因为技术问题。很多时候会做到90甚至100,这样才能保证余量,但是ri本货,他可能就是非常大胆的控制在70甚至69、68!这样的作用就是大幅度降低了成本。但是却增高了安全风险——因为安全余量没有了!可能稍微超过一点点负荷,ri本货直接就跪了!
这倒不是贾鸿渐瞎吹,后世的ri本车基本上就是这个思路——为了省油,他们就把车身做薄,甚至坐到钣金用手就能按凹下去的地步。有人说其实这是安全设计,是用柔xing来化解冲击力,从而保障人体安全。好吧。就算这个是真的,但是ri系高端的英菲迪尼那些车,怎么一个个就完全不像是ri系风格,反而一个个硬的要死呢?甚至撞美国车都一点不发怵,最后是美国车被撞缩了,ri本的英菲迪尼就破点漆然后走人呢?
哪怕就算不说这个,就说ri系车的省油。省油这个部分除了在钢板上省,让整车重量下降以外。ri系很多时候做的让贾鸿渐最受不鸟的就是把车胎宽度降低!车胎宽度越宽,胎阻就越大,就越耗油。像是很多2012年的10几万的紧凑车型,美国车欧洲车用的都是215宽度或者205宽度的胎,这就导致油耗高,但是转向的时候车体偏转小。而ri系疯狂到了什么程度?差不多同样的价格,用的就是195的胎甚至是185的胎!好吧,这样一来油耗是少了,但是转弯的时候车身倾斜就加大!
所以,贾鸿渐担心的就是,因为限定了售价,最后会不会在不经意间。反而让华夏高科的汽车,变得跟ri本车一样,偷工减料软的就跟泡芙似的?
就在贾鸿渐正微微担心的时候,那个郭大神却好像看出了贾鸿渐并不怎么高兴,他笑着问道:“怎么了,小贾总对我一个带着学生来还不满意?”“不不。我是在想,因为我们不是限定了价格么,怕到时候因为钢材用的少,结果导致安全xing不太好……”
“哈哈……没想到小贾总了解的还挺多的。是,在50年代是会有这种问题,但是现在是90年代了,我们可以用全塑车壳,甚至全塑汽车。用玻璃钢加入碳纤维,这样延展xing硬度什么的都能赶上或者超过钢材,而重量却下降一半。其实你之前说想要0.67l排量发动机和100公里时速的时候,我已经考虑到了要用玻璃钢汽车外壳了……”郭老爷子微笑着说道,好像这种全塑汽车什么的,在这个年代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这种场面让贾鸿渐一时间思维都紊乱了——他到底是重生到了过去,还是穿越到了未来了?怎么没听说未来有车子的外壳甚至全车都是塑料或者玻璃钢的?
看着贾鸿渐吃惊的表情,郭老爷子笑着科普到:“其实在80年代的时候,是我们国家先兴起的全塑汽车的概念,甚至全塑车壳就是我们国家第一个做出来的,当时还让英国人大吃一惊,还专门跑过来考察呢。这个事情呢其实说白了,用国外的航空概念来说,就是复合材料,60年代末吧,国外就已经把复合材料用到了机舱门等地方,后来f14战斗机的水平尾翼就用了硼纤维增强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再到后来的f/a-18,更是把复合材料用到了机翼以及机身上。哪怕就是民用飞机,到了80年代中期,受力较小的部件如升降舵、方向舵、襟副翼等开始应用复合材料制造了。飞机都能用,汽车用不是小意思?最多问题就是现在复合材料很多时候没办法工业化大生产,像是碳纤维玻璃钢很多时候还需要手糊。不过手糊的价格也不贵,我估摸了一下,按照你的要求做微型轿车的话,全套的车壳大概成本8000元左右吧!如果造的够多,咱们成本还可以压低到7000甚至6000,如果能投入一些资金研发出来半自动或者自动制造的话,那应该压到5000甚至4000都不成问题……”
擦……原来95年的科技已经这么进步了?80年代的时候贾鸿渐还小,他还真不知道当时中国人已经开始想着要做玻璃钢汽车外壳,还惊动了外国人!不过估计还是因为玻璃钢等复合材料在那个年代只能手糊,没办法产业化大机器生产,所以全球一直稍稍停滞吧?不过要是真的跟郭老爷子说的一样,碳纤维玻璃钢或者说复合材料的xing能不输于钢,而且还有易于成型的特点,外加上重量轻,那他的那个国民车的计划,说不定还真能完美实现!甚至搞不好价格还能压到2万出头的地步!
不过唯一的问题,就是这生产线很难弄。生产线要是好弄,估计这些年外国人早就弄起来了。生产线不好弄得结果,就是产量低。要是钢板弄汽车外壳的话,只要模具和工艺过关,那压一下就出来了一个弧形顶,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甚至一两秒钟就一个车壳大致形状就出来了。而这种复合材料制作的话,那板不能一秒钟一个啊!这样一下来产量就收到限制,产量受到限制,能卖出去的销量就受到限制。
“好了好了,你这个当老板的,不用这么关注具体工艺方面的问题,公关可以找专家,回头我让海涛去找冶金工业部,去找他们的科学技术司,那边儿专门研制各种新技术新工艺什么的,找他们几个专家来帮忙设计个工艺流程什么的还是应该没问题的,而且也是管理冶金军工事项的,他们那边儿藏着掖着的黑技术多着呢,回头弄俩没什么保密等级的出来用用,也不是不可以嘛……”
听着郭老爷子的话,贾鸿渐还真是有点思维混乱了——天,找共和国冶金工业方面顶尖的大能来帮忙?甚至是给军机研究复合材料的那种大能?找他们来研究怎么给一个两三万元定价的小破车做玻璃钢外壳生产线设计?这怎么感觉像是大炮打蚊子,怎么感觉像是“拉乔丹来帮自己班级打校内篮球联赛”一样的感觉呢?好像有点阵仗太大了吧?
此时老爷子好像也看出来贾鸿渐的心思了,他咧开嘴笑着拍了拍贾鸿渐的肩膀,“怎么了,你刚才不是说要疯一下么?不是说野心特别大么,不是要做中国的丰田么?丰田有ri本zhèngfu的支援,我们国家就不能支持咱们一下?这才刚开始疯一下,你怎么反而不带头上了?哈哈,小子,这才是个开始呢!”
哈?这才是个开始?那之后得夸张到什么程度?不会找什么国内正在设计歼10战斗机或者是设计导弹、卫星之类的大能过来帮助设计两三万元小破车的外形和内部结构吧?不会说要把这小破车拉到军用基地里面吹风洞,看空气动力和空气阻力什么的吧?生产出来原型车,不会让军队的王牌试飞员来开着这小破车测试吧?不会跟军队坦克测试一样,从南海岛的亚热带雨林到东北的极寒,在从鱼米之乡的cháo湿晃到西北戈壁沙漠,最后还要上青藏高原试试看xing能吧?这个真的只是民用小车啊,不用这么按照军用品来测试各种极端环境下的xing能和可靠xing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