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七章 无奈的选择(1/1)

最无奈当属乌斯季诺夫了。

这位临出发前,信誓旦旦的向克林姆林宫的大佬们保证,不在中国身上撕下一块肉,就当这辈子白活的部长大人,无论如何也没想到,这才几天的功夫,自己的脸就彻底被打肿了。

想想被他强行搞回国去的那位前驻华大使,乌斯季诺夫不禁有些羡慕,不管怎么说那位在与中国的谈判中还占据着主导地位,甚至一度达成协议。

可是在他接手后,距离双方达成协议遥遥无期也就算了,最关键的是中国的那份核心技术,那可是关系到苏联全球核心利益的关键工艺呀,别说是他这个部长无法左右,就算是苏联的部长会议主席亲自,也没办法一次性拍板决定。

唯一有权利的只有身居克林姆林宫的那位。

而这对乌斯季诺夫来说,无异于是捅到了天上去。

毕竟被那位至尊知晓此事,一个应对不力的批评是绝对逃不掉的,这对年仅40岁,还期望着在政治生涯中攀登高峰的乌斯季诺夫来说无异于是致命的。

因为在那位至尊治下的苏联,顶着这句批评的他,跟断送政治生命没什么区别,甚至在某些方面还不如那位被内务部押回国的前任大使,毕竟那位不管怎样也没通天,而他却把天给捅破了。

然而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

“叮铃铃~~~”

长时间的沉默,被一声短促的电话铃声打破的同时,也让端坐在沙发上的乌斯季诺夫不由自主的打了个寒颤。

如果有一万种可能,他都不想接这个电话,毕竟这通电话很有可能就是他命运的判决。

铃声越来越急促,仿佛催命的诅咒,令儒雅的乌斯季诺夫越发的不安,平日里打理整齐的头发早已经乱得跟鸡窝一样,从不里手的咖啡也早已不见了踪影,只有迷茫而空洞的眼神以及额头上渗出的冷汗,在无声诉说着什么叫做焦虑不安。

终于,乌斯季诺夫艰难的抓起了电话,弱弱的说了句:“我是乌斯季诺夫!”

“答应中国的条件,伟大的苏联需要他们的工艺,至于你……明天就回来吧,继续留在莫斯科,其他的就别奢望了!”

话筒内的声音带着浓重乌克兰乡野的粗豪,但更多的是不容置疑,不过乌斯季诺夫却对这并不文雅的话音感到无比的欣慰,毕竟热了这么大的事还能留在莫斯科已经算是天大的幸事。

于是赶紧感激道:“谢谢你,我亲爱的谢尔盖耶维奇,我发誓这辈子都会效忠与你!”

“行了,别扯那些没用的,好好想想这次失败的教训,行了,我还忙,就先这样了!”电话那头的谢尔盖耶维奇有些不耐烦,匆匆应付了句,便粗鲁的挂断电话。

乌斯季诺夫听着听筒内的盲音,怔了怔,这才回过神来冷冷道:“放心,我在哪儿跌倒的,就会在哪儿爬起来,这次的奇耻大辱,我绝不会有第二次!”

说完便砰的一声挂上了电话!

第三天,携着莫斯科大佬意志,强势而来的乌斯季诺夫犹如丧家之犬一般,灰溜溜的离开了中国,尽管没有内务部的逮捕,但他走的极不光彩,非但没有为苏联获得足够的利益,还因为刚愎自用差点将苏联急需的工艺断送掉。

正因为如此,获知情况的苏联高层果断的将他一撸到底,要不是那位支持他的后台关键时刻出手,他即便不上断头台,也必然会被安排到西伯利亚去捡土豆。

不过乌斯季诺夫的离去,却让担当技术顾问角色的格列奇科进入到各方大佬们的视线,并在乌斯季诺夫卸任后,一跃成为苏方谈判的总负责人。

这让格列奇科很是意外,怎么也没想到莫斯科方面会让他担当大任,不过想想也就明白了,毕竟格列奇科既有深厚的技术功底,又有丰富的对华谈判经验,更重要的是两界负责人都对他的评价很不错,莫斯科的大佬们又不是钻牛角尖的笨蛋,如此现成的人不用,那还用谁?

于是新任总代表格列奇科在乌斯季诺夫前脚刚离开,后脚便正式走马上任,而他上任做的第一件事便是通知102首长,苏方可以就技术换设备展开实质性的磋商。

以此为基础双发很默契的加快了进程,特别是苏联方面,对中国释放了极大的诚意,而双方期待已久的协议也就在这般友好的气氛下水到渠成的确定下来。

……

白云厂,副总工程师办公室。

柏毅站在墙壁前,看着挂在墙上的设计图稿,微微摇了摇头,之后转过身看向一侧的陈耀阳开口问道:“这是第几稿了?”

“第六稿!”

陈耀阳不假思索的答道,柏毅却叹了口气:“还是没脱离德国MG42的桎梏!”

“没办法,我们的设计团队是德国专家手把手教出来的,怎能不受到MG42的形象。”陈耀阳也有些无奈。

MG42通用机枪是很好,但以白云厂目前的技术条件,除了设计图纸和几个冲压外壳外,其他的核心部件根本就造不出来,至于组装后的枪管后做原理组件就更别说了,连基本的耐用材料都没有,就更别说枪机内部的滚柱闭锁机构了。

那已经不仅仅是材料问题,更涉及极严苛的精密加工方才能办到。

尽管德国在MG34的基础上,经过大量简化使得MG42更便于生产,但那是相对于工业发达的德国,对于中国这种刚刚起步的国家来说,光是枪机的精密加工这一关就过不去,就更别说其他的了。

所以柏毅在几次技术碰头会上都强调,MG42可以借鉴,但不能局限于MG42身上,不然就真是一棵树上吊死了,所以必须大胆的创新,把路子走活。

但问题是,研发团队成员除了在德国专家哪里了解过MG42外,对其他的通用类机枪根本就不了解,当然以如今的情况,就算想了解也没办法实现,毕竟整个世界范围内的通用机枪也就这么一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