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如愿以偿(1/1)

林老爷子自然拱手道谢,“多谢冯兄弟援手。”

老爷子同刘师傅一辈儿,刀哥哪里敢受老爷子的礼,赶紧起身避让。

刘师傅也是开口,“他一个小辈儿,你这么客套干什么,平日他吃住在京华堂,家里也没收他银子。”

林老爷子听得老兄弟这话带了三分熟稔,心头一动,就劝道,“老哥,我瞧着这小子不错,虽然先前做了些错事,但他父母过世的早,为了活命,走了歪路,也说的过去。你不如收了他这个徒弟吧,一来别错过了这个好苗子,二来,林平他们年岁小,也没在外边走动过,有个大师兄照料,总是好事。你说呢?”

刘师傅没有应声,只是放下了茶碗。

刀哥没想到林老爷子会开口替他求情,怔愣着没有动静。倒是林大河笑着推了他一下,提醒道,“还不跪下磕头!”

“啊!”刀哥反应过来,双膝一弯就跪了下来,脑门照着青石地面用力磕了起来。

“师傅,求您怜悯我无父无母,整日混迹市井,求您收我为徒,我以后一定好好做人,再不走歪路。师傅,我一定孝顺您老人家,一定好好照顾师弟们。”

他说一句就磕一个头,不等说完,额头都见了红,可见他多用力气,多真心实意想要拜师。

林老爷子看不过去,伸手扶了一把,末了半是玩笑的对刘师傅说道,“老哥,这徒弟多好啊,你若是不收,那我可收了?我本事虽然不如你,但也会两下子…”

果然,不等他说完,刘队长就瞪了眼睛,“你那两下三脚猫功夫,家里小子都是我在教,跑这里装什么能耐。”

说罢,他瞪了刀哥一样,骂道,“还跪着做什么,倒茶!”

倒茶?

这是答应收徒了!

“哎,哎!”刀哥激动的手脚都不知道怎么用了,想站起,还想倒茶,差点儿又扑倒在地。

娇娇早就倒了一杯茶,递了过去,“大师兄,我帮你倒好了。”

“谢谢娇娇,不,谢谢师妹。”

刀哥哆嗦着手,接过茶碗,双手端了恭敬举过头顶。

“师傅在上,请受徒儿一拜。”

刘师傅接了茶碗,简单喝了一口,也没什么训诫,只有一句话,“今日收你入门,它日若你做下半分违背良心之事,我必亲手诛杀你,清理门户。”

“师傅放心,徒儿不敢。徒儿必定孝顺师傅,照料师弟,庇佑亲友,行善除恶…”

刀哥激动的几乎要把所有知道的好词都说一遍,惹得众人都是笑。就是刘师傅嘴角也翘了翘,“行了,起来吧。”

刀哥赶紧爬了起来,老老实实站去了刘师傅身后。

林老爷子哈哈大笑,嚷道,“老哥,恭喜你又收了一个好徒弟啊。明日家里摆几桌儿酒席,一来把这事同村里人说说,二来也庆贺一下冯小子得偿所愿。”

刘师傅也没同他客套,直接点了头。

家里要办酒席,众人都是欢喜。董氏闲不住,当即就带着儿媳孙媳列菜单,准备东西。

林老爷子则让孙儿们写名单,不只要请村里里正和族老,还有赵老爷子,七里河和小王村的里正,外加周老爹,这些亲近之人都要上门。

私心里说,刀哥虽然之前行事不算光彩,但到底算是北茅县的一条地头蛇,这些人在酒席上露个面,就留了一份香火情,以后有事万一需要帮把手,也好开口。

果然,第二日的拜师宴席很热闹。

七里河和小王村的里正,还有赵老爷子都是人精,谁也没空手,都准备了东西送给刘师傅。

虽然农家日子清苦,送的东西不贵重,但心意都到了。

刘师傅领情,让大徒弟给几人行了礼。

至此,这拜师宴算是圆满完成了。

林平林护几个原本以为有个地头蛇做大师兄,以后不说能在北茅县横着走,也是万事不惧。

可惜,不等他们去北茅县耍威风,就开始后悔怎么没拦着师傅收徒弟了。

原来,刀哥名正言顺住到了京华堂,平日还是一般同学童们读书识字学算法,但早晨练武,刘师傅就派了他一个总教头的差事。

刀哥在县城混迹多年,手下小弟无数,冷起脸来,胆小的都能吓个半死,更别说小小学童了。

于是,先前还能偶尔偷懒,如今可是半点儿不成。

林平林护几个,因为是入门弟子,刀哥的亲亲师弟,收到的“关照”更多。他们简直是后悔的肠子都要青了,但也没地方说理去。

最后,甚至刘师傅只偶尔出现,晨练完全交给了刀哥来主持,学童们背地里给他取了个外号叫“杀神”,但不得不说,他们的本事也是飞速进步起来。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拜师宴席过后,林家又重新恢复了宁静的日子,城里的生意有林大河张罗,田里有林大海父子照料,京华堂有林大山费心。

林老爷子得了清闲,就同村里老兄弟们四处溜达,眼见事事顺利,气色也是好很多。

董氏带了儿媳们操心一家人的吃喝穿戴,每日发了坚果给村里妇人们剥果仁,过称发工钱,也是规律又安闲。

只有娇娇可怜了一些,原来是赵氏看不得闺女整日“游手好闲”,抓了她练习女红。要求定的也不高,就是一月内能绣出一方看得过眼的帕子就行。

但娇娇这些日子心思不在女红上,先前学的早就就饭吃了,无法之下,只能重新学起,胡萝卜一样的手指每日都要挨上几下。

家里人心疼,但也知道赵氏是为了闺女好,于是盯着娇娇求救的眼神,都装作看不见。

娇娇心里气不顺,本着死贫道,道友也不能好过的原则,又把挖地窖的事提上了日程。

原本空间卧室失去了自动填充功能,把她惊得厉害,但这些时日没有再变化,她也就慢慢放下这事了。

特别是三个院子已经建好了,若是修建地窖,很是麻烦。

但如今她亲自寻了老爷子说,老爷子吃过的苦头更多,想着多屯粮总没坏处,于是就发动了全家老少爷们一齐上阵。

一个院子一个地窖,两个囤粮食,一个囤用物,怎么也够全家用一两年了。有备无患,众人倒也没什么意见,都跟着忙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