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回王夫人跪认祭田事万寿节贺寿送经书(1/1)

送给贾母的盒子也是扁平的,等她打开一看,里面竟只有一张纸。不过她是个有见识的,倒也没大惊小怪,反将那纸取了出来,细看之下竟是一张地契。这倒叫她惊讶了,难道贾赦从南边给她带回一块田产不成,他还能这样的孝心?

没等贾母再看仔细些,赦大老爷便说道:“老太太觉不觉得这地契有些眼熟?”

这张地契正是薛二老爷送来的贾家祭田的,当日大老爷是说不要的,薛二老爷死求活求都要跪下了,大老爷才勉为其难地收下。

贾母听出来他话中有话,抬头看他一眼便又去看那地契,果然便看出些端倪来。当时便有些变了脸色,向鸳鸯道:“咱们家是不是在金陵城郊李家洼有一块祭田,差不多二十顷大小?”她素知鸳鸯对这些都心里有数,问她准没错儿。

果然,鸳鸯只是略思忖片刻,便点头道:“没错呢,老太太记性真好,那还是三十年前置下的呢。”

两人这一问一答间,却都没注意一旁王夫人的脸色,已经是一片惨白了。金彩出事的消息已经传到了她这里,金陵她妹妹那边也来了信,一是告诉她卖祭田的事发了,二也是跟她索要买田的银子。

要银子的事就别提了,王夫人根本没打算理会她,可她私卖祭田的事该怎么办?犯了错不可怕,可怕的是犯到大房的手里,让大老爷抓住了把柄。

自从消息传回来,她便没睡过一个安稳觉,即便是迷糊过去,也会很快被噩梦惊醒,整个人都憔悴不少。为了这个,本就不爱近她身的老爷,更是几日没踩过她的院门了。

原本,她还指望着贾赦拿着这个把柄,私底下跟她提什么要求呢。这她倒是不怕,能有个回旋的机会便比什么都好。可谁知贾赦竟如此没个计较,一回来就捅到老太太那儿去了。这……这可怎么办啊!

“说,这是怎么回事?家里的祭田地契,怎么会到了你手里的?”贾母的脸色也不好看,祭田是一族的根本,轻易是不会动它的。那些祭田的地契都锁在一处,许久没人查看了,谁知竟会少了一张,却被贾赦带了回来。

“这么说,这果然是咱们家的祭田地契了。”赦大老爷一拍巴掌,做出一副惊喜的模样,“我就说我看着它眼熟,果然就是咱们家的,好在是将它带回来了,不然还不知道旁人怎么看咱们家呢。”边说,他边戏谑地看向王夫人。

贾母见他半天不说重点,不由怒道:“问你怎么拿到的,说那些闲话做什么。”不过她也注意到贾赦的眼神,亦顺着他看向王夫人,登时便眼睛一厉,心中有了猜测。

“老太太这是问我呢?我倒还要问问你们呢!”大老爷冷下脸色,将手中茶杯往几上一顿,“自从我原配周氏去了之后,我这一房便再没有管过家,但凡库房、契约、银钱,哪一件也没从我们这里过过手。如今,你们管着荣国府,却连祭田契纸都能丢了,那旁的东西又该如何了?”

“这件事,不该是我给你们交代,怕是要老太太跟老二家的给我个交代吧!身为荣国府的袭爵之人,我这一房却不清楚这府上的状况,说到哪儿去都是个笑话。以前的便不说了,往后我却不能再这么糊涂下去。”

赦大老爷目光环视在场的几个人,道:“我明日会请礼部刘侍郎过府来做个见证,当着敬大哥哥、珍儿以及京中另六房的长辈们,点查荣国府的公库及账册。特别是那些老皇历的东西,轻易不会清查动用,怕不是都要悄无声息的没了呢。”

“不行……”王夫人情急之下,下意识地便喊出声来,见众人皆看向她不禁连忙住了嘴。她顿了顿,强行挤出个比哭还难看的笑来,弥补道:“我,我是说,这事乃是咱们家自己的事,哪用得着如此兴师动众。若是大伯不放心,咱们自己查一查便是了。”

她管家理事这么多年,私底下的小动作实在不少,那公库里面少的可不是一点半点。这若是将礼部侍郎和族长、族老都请来,那她又该如何收场,哪还能保有一分一毫的名声?便是连她元春和宝玉,也要受她的连累了。

“其实,这祭田的事,我、我是知道的。”王夫人见贾赦并不松口,咬了咬牙跪倒在贾母面前,承认道:“老太太,这事是我的错,没有事先禀明老太太,便自己擅做主张,请老太太责罚。”

贾母方才就猜是王氏作的妖,此时见她认了,脸色更是不善,骂道:“祭田是一族的公产,只不过是保留在咱们府上罢了,你怎么敢随意动它。说,到底怎么回事?”

这就是个蠢妇!难道她不知道王氏借着管家之机,往自己房里捞好处?这蠢妇有什么小动作,她自是全都看在眼中,只是从不做声罢了,不过是不甘便宜了那孽种罢了。可是,祭田这么打眼的东西,这蠢妇竟然也敢动,还真没愧对傻大胆儿这词儿。

王夫人羞愧满面地用帕子捂住了脸,一个头磕下去,再起来时已是泪流满面,口中哽咽道:“老太太,我……我也是没有办法啊。近两年,府上的进项大不如前了,可花销却一点不少。再加上,元春还在宫里当差,处处都需要银钱打点。咱们家,已经捉襟见肘了啊。”

“老太太信任我,命我管家理事,我不敢让这些琐事烦了老太太,只好自己想办法。是以,为了维持府上的消耗,我不得已跟嫁到金陵薛家的妹妹商量,用这祭田的契纸,先抵上些银子应应急。并且事先说好了,一等手头宽裕了,即可便立刻赎回来。老太太,我错了……”

说到最后,王夫人已是泣不成声,将一个忍辱负重的管家太太形象,演绎得淋漓尽致。这些话,都是她这几日绞尽脑汁想出来的,不说能不能让贾母相信,至少能有个说得过去的理由。不然,光是私卖家族祭田的罪名,贾家便能休了她。

贾母沉默着,她有心将此事轻轻放过,但又怕贾赦不依不饶,若真闹到族里,王氏怕是不能留了。她倒不是多在意王氏,只不过她背后有个王家,她哥哥又刚升了京营节度使,两家不宜交恶。

另一个,还有她那两个命根子——元春和宝玉。

元春在宫里挣命,如今新皇登基,正是关键的时候,容不得一点差错。若是这时候出了个被休弃的生母,于元春大大的不利。还有宝玉,那孩子素来有些痴性,若是休了王氏,谁知道又要出什么状况,于名声上也有碍。是以,便是为了这两个孩子,今儿她也得保下王氏这蠢妇。

只是,还没等贾母想到该如何开口,赦大老爷便先说话了,对着贾政赞道:“老二,你没娶错人啊。老二家的就是比邢氏强了许多,她为了这一大家子,想来还不知受了多少委屈呢,你可要好好待她。只是,这私卖祭田的事到底是错了,该罚还是要罚的,老太太便从轻发落吧。”

虽然心中疑惑得很,不明白贾赦为何会对这样的事轻拿轻放,现成的把柄都不用,但贾母却没打算放过机会,顺着台阶便下来了。

只见她嗔一声“傻孩子”,便起身亲自将王夫人扶起来,训斥道:“家里有什么难事,你尽可以开口,大家商量着办,怎么能光是自己作难,然后干出些傻事来呢。罢了,事情既然已经做错了,虽然情有可原,我却不能罚你。既如此,那就……”

“那就罚你半年的月银,抄写十遍经文吧。”轻描淡写地罚了王氏,贾母又向贾赦道:“另外,我看她管家理事,仿佛有些力不从心,不如便让大太太和凤丫头帮她一把。赦儿,你看如何啊?”此时的贾母不仅和颜悦色的,便连轻易不出口的‘赦儿’都喊了。

她早就看着邢氏的香皂产业眼红,正愁没机会插一手呢。若是能教邢氏管家,大不了花银子的事便全推给她,左右府上就是那么些银子,一旦花用完了,看她不往里面填补。再加上王氏跟凤丫头在边上拆墙脚,总能从邢氏手里撬下一块好砖的。

“不如何。”赦大老爷眼皮都没抬,便一口回绝道:“邢氏是个愚笨的,每日里自己那摊子事都理不清楚,还得迎春帮着才行。让她管家理事,这府上的日子也不用过了。凤丫头虽然精明些,可她嫁进来五个年头了,赶紧跟琏儿先把孩子生下来,才是她的头等大事,怕也没工夫给老二家的帮忙。”

如意算盘打不成,贾母的脸色微沉,本还打算说什么,却又听贾赦说道:“另外,老二家的虽然是一时糊涂,但这公库却是不能不查的,免得日后再少什么东西,她说不清楚,岂不是冤枉了。往后,咱们家也该定下个规矩,每年都要把公库盘点一番,省得东西丢了都不知道。”

“还是定在明日,礼部刘侍郎便不请了,但敬大哥哥他们还是要在的。毕竟,库里有些东西是整个宗族所有,也该当着他们的面盘点清楚。再一个,因老二家的有了前科,这库房的钥匙,却是不能再留给她。方才,我已经命人去换锁了,日后钥匙由我保存。老太太,没有意见吧?”

没意见?意见大着呢!

贾母是真没想到,贾赦出手竟这么毒,根本就不跟她们说钥匙的事,直接连锁都换了。她虽存着一肚子的意见,可刚刚护了犯错的王氏,那些意见又该怎么提?怕是自己的意见一出口,贾赦的胡搅蛮缠就已经等着自己呢。

“换了锁也好。不过依我看啊,倒不如再加两把锁,总共放三把锁在那门上。我这里留一把,政儿手里一把,你也拿一把。日后要开公库,只有三把钥匙到齐了方可,也省得一把钥匙就能开开,自然就容易出那监守自盗的事了。”

这话一出,赦大老爷不由对贾母刮目相看了,果然姜还是老的辣啊!只这短短的工夫,她便能将计就计,不让他将公库握在手中,真是难为她这样大岁数,脑子还能转得这样快了。

“同意。等明儿盘点了之后,便再加两把锁。”大老爷痛快地点了头,不过是两把锁罢了,他能换一把就能再换两把,费不了太多事的。

没被夺了管家之权,让王夫人狠狠送了口气。只是不能再握着公库了,说不得还要将到手的东西补回去,这让她心疼得要命。一面暗骂贾赦多事狠毒,一面又盘算着该补回去多少,才能既蒙混过关,又能多留下些。

没等她盘算明白呢,便被贾赦的一番话吸引住了,脸上也不再难看,竟然有了喜色。

“我这里还有一件事,要跟老太太和老二商量商量。”赦大老爷端起新换的热茶,冲政老二笑笑,笑得他不自在地皱了眉,才道:“这事儿啊,跟宝玉有些关系,要不叫他也来听听?”

“事关宝玉,是什么事啊?你先跟我说说,再看是不是告诉宝玉,那孩子胆小,别吓着他了。”一听见宝玉二字,贾母登时起了精神,关切地问道。

便是政二老爷夫妇,也忘了旁的事,专注地看着赦大老爷,看他有什么话说。

贾赦今天才回来,能有什么事是跟宝玉有关的?

“你们也知道,太上皇的万寿就在三月,今年又是正寿,圣上自然是要大办万寿节的。从南边回来的路上,我陪着圣上闲聊,便说到了这个事。当时,圣上正发愁送什么寿礼给老圣人。我便说,老圣人是信佛的,不如送些手抄的佛经。”

见三人都很关注,赦大老爷也不卖关子,娓娓说道:“圣上便说了,以往也总是送手抄的佛经,怕是没什么新意。圣上便想着,若是能寻些生而不凡,有大造化的人来抄写,说不得能更的佛祖垂顾,也更虔诚些。我一听便想到了,咱们家宝玉含玉而诞,可不就是这么一个有造化的。于是,便向圣上提了宝玉,谁知一说起他,圣上竟然还知道。”

“对啊,对啊!然后,圣上怎么说,可同意宝玉去抄?”三个声音,几乎是不分先后的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