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秦使王稽(1/1)

“滕更竟被活活气死了!”

寝宫内,卸妆卸到一半的君夫人面露惊愕。

“可不是……”齐王也有些惊魂未定,大殿上死人,这是十几年没碰上的事。

今日在齐王授意下,滕更约合方术士、天官一同向长安君发难,谁料却被长安君反杀,说得无地自容。类似的情形,营丘山狩猎时也发生过一次,滕更的肺腑一向不好,受不得气,那次侥幸转醒,今日却运气不好,当众死于殿上。

这是极其罕见的事情,齐王甚至感觉殿上都沾了一些晦气,让后胜处理后事,冷冷瞪了长安君一眼后,便皱着眉匆匆下朝。

“大王要如何处置此事?”君夫人也知道那滕更没有什么真才实学,可毕竟是齐国老臣,还是太子傅,应当以重礼葬之,排场要大,棺椁要厚,那些儒家人,对生后事看得比生前还重要。

除此之外,滕更的一些弟子聚集在齐王宫阙外嚎嚎大哭,要求严惩“凶手”长安君。

齐王摇了摇头:“除非齐国想彻底与赵国反目成仇,否则,长安君动不得。当然,寡人也不能当作无事发生,暂且将他禁足于质子府中,派兵卒看守,不得外出。”

君王后心中一动:“大王之前不是想要驱逐长安君么?这不就是个好机会?口不择言,逼死齐国大夫,将他轰走也不过分。”

齐王田法章却摇头道:“不然,我另有打算。”

齐王之前的计划,是既能赶走长安君,又不至于和赵国交恶,可如今长安君将滕更等人驳得大败,罪名也就扣不到他头上了。更麻烦的是,因为滕更风评一向不佳,除了一些儒家弟子为滕更之死兔死狐悲外,稷下诸子皆是叫好之声,墨家更是声称长安君为齐国除了一害。

以现在的情势,若是驱逐长安君,保不准会有一些稷下士会为他打抱不平……田法章不想重蹈他父亲失士的覆辙,也不想在临死之前,还得个坏名声。

君王后心中了然,齐王又犹豫了,他考虑的才不是长安君,而是对于秦、赵同时伸过来的手,到底要接纳谁,回绝谁。

优柔寡断,这就是她的丈夫,当年在莒城时,王孙贾杀死楚将淖齿,四处寻找闵王之后,为了要不要站出去承认身份,成为齐国的新王,田法章犹豫了许久。

回到临淄后,对于到底是废田单,还是继续倚重田单,他一样纠结许久,最后夺了田单相位,收了田单兵权,却又不停指派他职务。

齐王对君王后说起了他的难处。

一方面,秦的强大,让齐王十分心动,只要齐放下与秦争强的心思,齐秦俨然是天然的盟友!更别说秦相范雎已派使节来齐,递交了正式的国书。

范雎向齐王释放了这样的信号:“我还是当年的受大王恩惠的范雎,心怀感激,知恩图报!如今,曾主持进攻齐国的穰侯已然失势,秦齐交好的契机将至,秦王也很愿意与齐王为友!”

当然,秦国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那就是彻底与赵国绝交!而首先,就是把赵国的质子赶走或者杀死!

这是齐王不愿意迈出的一步。

“对齐国而言,赵为近忧,秦为远患,按照我的国策,齐国绝不轻易树敌,而是要交好除燕国的所有邦国。燕乃齐之死敌,而能对燕国产生最大威胁的,莫过于赵,更何况赵国如今还占着高唐,扼着齐国北方门户咽喉。天下能助齐者莫过于赵,能害齐者也莫过于赵,所以对赵国的决策,一定要谨慎,当年父王若不是与赵交恶,也不至一败再败,连都城都丢了。“

若秦齐联盟后,无法保证齐的四境安全,那这个联盟的意义便不大,齐王可不想他死后,齐国每年都要面临赵、燕的战争威胁。

更主要的是,秦赵的外交信誉都很差,齐王谁也信不过,所以他心里的天平,在两国直接偏来倒去。

看着丈夫拖着病体思索的模样,君王后不禁一阵心疼,便握着他冰冷的手道:

“既然大王无法抉择,那便先软禁着长安君,让貂大夫应付着秦使,继续往下拖,以待时变罢……”

齐王点了点头:“再拖一拖也好,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或许滕更之死不是坏事。拘着长安君让他不得动弹,逼他与赵国书信沟通,给予齐国更大好处以换取齐赵友善。另一方面,又让秦使觉得我态度暧昧不明,让他心生不安,逼他提出对齐国更有利的盟约……到时候就看谁出价高!”

说难听点,齐国现在就像一个女闾舞妓,化了妆,装作无辜地掩着袖子,卖弄风骚,看两名争夺她的士人愿不愿意为此付出更多代价,当然,也得小心翼翼,以免二人大打出手,不小心揍了她。

弱国的外交就是这样,跟做婊子无甚区别,古往今来,莫不如此。

但君夫人却隐隐觉得,事情不会就这样平静地拖下去,总有什么事情,会突然打乱他们的计划……

随着时间流逝,齐王的策略似乎起效了,故意让人将今日消息透露给住在馆舍里的秦使王稽,王稽立刻嚷嚷着要觐见齐王。

齐王这时候显示出十余年为君的耐心,假称身体不适,让貂勃代他去招待王稽……

貂勃这些日子成了馆舍的常客,他拎着酒壶礼物,笑眯眯地来见王稽,向他表达歉意,谁料还没来得及行礼,王稽便风风火火地拉住他,打照面后的第一句话却是:“敢问大夫,齐王何时杀长安君!?”

……

王稽轻车简从,四月底离开咸阳,六月初抵达临淄,来齐国好几日了,却无人知晓他的到来。因为丞相说了,邦交如同黑暗里刺客过招,暗中往来,突然发难,比起大张旗鼓的公然觐见要好得多。比方说现在,赵长安君的一举一动都在他眼里,对方却迟迟不知晓他的存在。

不过事情也没想象中的顺利,他已递交国书,表明来意,但齐王只是悄悄见了他一面,承诺会尽早赶走长安君,之后就再无下文。

王稽耐着性子足不出户数日,等齐王的好消息,却得知宫中发生的闹剧,顿时动怒了。

“齐国的大夫在自家朝堂上被一弱冠孺子活活骂死,齐王却杀又不杀,逐又不逐,我实在是为齐国感到奇怪,貂大夫,这就是齐国的行事之道么?”

貂勃是个外交老手,打着哈哈,每日陪王稽饮酒,套他口风,不过王稽做谒者行人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二人可谓棋逢对手,相互试探几日,试图摸清对方打算,都没有太大成效。

眼下王稽发难,他便笑道:“大夫说笑了,大王已将长安君禁足于质子府中,是为了向赵国讨一个说法,并无他意。”

他饮了口酒,似有所指地说道:“再说,长安君毕竟是大王外甥,何必喊打喊杀,秦使身为外人,还是不要再过问此事的好!”

貂勃按照齐王的吩咐,不急不缓,就一个拖字。王稽则一心想要完成使命,好回去靠丞相的关系加官进爵,所以最终,还是王稽先耐不住性子,这一日,他对貂勃摊了牌,说自己有一番话,必须亲见齐王,若齐王再拒绝,他便要把这当做是齐国毫无诚意的体现,要提前归国了。

“时机到了,秦使应当能再做些让步!”

齐王心中一喜,立刻同意召见王稽。

王稽一步步走向齐王,他深知,每往前一步,他就与他为秦立功,得到封疆大吏的位置更进一步!

丞相深蕴纵横之术玄妙,王稽虽然没有张仪、苏秦、公孙衍之才,但只要按着丞相吩咐去说去做,这次出使应该能成功。

于是王稽隔着十步下拜觐见齐王,一张口,便说起了范雎教他的说辞……

这一刻,他不再是被秦王稷评价为“其才不显,其能庸碌”的王稽,仿佛成了智计百出的范雎。

“外臣近日听闻大王仍犹豫不决,不逐长安君出齐,外臣窃为大王不取也,有一番肺腑之言,当告知大王……”

齐王面不改色,比手道:“秦使请说。”

王稽再拜道:“秦之土地,北至上郡、北地,南至黔中、南郡,西有巴蜀,东有陶丘河内,占了天下泰半,被险带河,四塞以为固。虎贲之士百馀万,车千乘,骑万匹,积粟如丘山,兵敌四国。国内法令既明,士卒不避危难,乐于为国效死,加上国君贤明威严,武安君等将帅智谋勇武,虽不出一兵一甲,秦国之势,已席卷常山之险,必折天下之脊!试问六国,谁能当否?当此之时,天下后先臣服者必将受惠,后臣服者首先灭亡,此形势使然也。”

“如今仍有区区赵国,妄图与秦国相较,派遣质子使节沟通诸侯,接纳流亡……”

王稽轻蔑一笑:“这类合纵之术看似热闹,呵呵,可在外臣看来,无异于驱群羊以攻猛虎,群羊当然不敌猛虎。但如今,大王却不亲附猛虎而去亲附群羊,外臣私下认为大王的打算,大错特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