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前朝后宫(十九)(1/1)

燕清绝这一个月来从来没有像今日这般神清气爽,似乎心中的重担都卸了下来。因此,他对众臣也好了脸色,使得诸位大臣都疑惑不已。

有人猜是善贵嫔肚子里的那胎诊出是个男胎,陛下一举得男,自然高兴。

有人猜是云州大涝的事陛下有了好法子,心情好也是应该的。

还有人猜陛下和太后娘娘关系越发亲厚,陛下的孝心落到了实处,所以开心。

更有人猜陛下近来得了异域美人,浑身舒畅。

左相宁宏坤心里头直犯嘀咕,上次他进宫,女儿说陛下对她的建议很赞赏,可陛下近来并未提到什么好法子,更未提到宁妃,莫非是哪里出了问题?还有那善贵嫔肚子里的孩子莫非真是个男孩?

宁宏坤左想右想都觉得不放心,于是抽空又进宫一次。

宁妃是个转不过弯儿的,可琳琅不是,她明明知道皇上是明褒暗讽,如果让宁妃对宁相说了实话,宁妃逃脱不得一顿训斥,自己少不了皮肉之苦,所以上次宁宏坤进宫时,琳琅硬是教的宁妃忽悠了宁宏坤一次,宁宏坤相信女儿,兼时间紧急,没有细问,只觉女儿有长进了,也高兴得很。

这回进宫,宁宏坤想说说善贵嫔的问题,于是挥退了所有人。

时间充裕,宁宏坤先详细问了上次没来得及问的事。宁妃到现在还没转过弯儿来,便一五一十地说了。

宁宏坤听了又气又笑,想训斥一番,却又无从说起。最终只是摇摇头,暗叹:难道是我太贪心么,还是我对郁善期望太高了?

宁妃见父亲神色古怪,不禁担心道:“父亲为何如此神情?可是朝中出了什么事?”

宁宏坤见她此时还没把问题想到自己身上,便也歇了就此事指导她的心思。反正前朝的事瞒不了后宫,日后事情了结,她听到了风声,自然会明白的。她自己想明白比别人教导要有用得多。

当下他也不再提及此事,只道:“善贵嫔龙种如何了?”

宁妃不知父亲为何提起此事,只蹙眉道:“张妃照料着,我没去过菊苑。”

宁宏坤斟酌着问道:“龙种到底几个月了?”

宁妃意外地多看了父亲一眼,想了想,道:“最多三个月罢,还早着呢。”

“那为父怎么听说善贵嫔怀的是个男胎?”宁宏坤沉声道。

宁妃吓了一跳,随即讥笑道:“传言罢了,三个月,肚子是圆是扁还看不出来呢,何来男胎?便是太医院精通此道的太医,没五个月也诊不出男女来。”

虽说婴孩落地方知男女,但男女的脉象是不一样的,有经验的精于此道的大夫可于妇人怀胎五月以后凭脉象断出是男是女。

“若是公主便也罢了,可若是个皇子,陛下子嗣艰难……”宁宏坤沉了脸。

天子纳妃三年多,并非不临幸后宫,可所有妃嫔皆无孕相,前朝后宫都已经默认是天子子嗣艰难。既是子嗣艰难,如果善贵嫔得了皇子,不但天子宠爱异常,便是太后也是高兴的。

毕竟没有子嗣,天子这皇位就坐不稳,天子还有其他兄弟在呢,甚至几位老太妃的出身都是不低的。

可善贵嫔若是得了皇子,其他妃嫔又迟迟不孕,假以时日,就算陛下有了其他皇子,善贵嫔的孩子也已长大成人,羽翼丰满,必是储君的不二人选,到时候不必争也没得争,那善贵嫔就算不是皇后,也坐拥后宫一半权力,甚至会是太后。

宁妃不爱读书,却于此事上有女子天生的直觉,自然明白其中的严重性。她见父亲面色沉沉,虽然心中发沉,却还是强笑道:“父亲不必担心,必定是个公主,那贱人岂会有福分为陛下诞下皇子!”

宁宏坤看着疼若至宝的女儿,语重心长道:“郁善,此事赌不得。如今尚未知晓男女,尚有可趁之机。再过些时日,太医便会断出男女。若是公主,咱们自然安心,可若是皇子,动心思的人可就多了,陛下和太后都会对这个孩子严加看护,绝不会出现一丝纰漏。到那时,可是一丁点儿的法子也没有了。”

宁妃有些迟疑,“如今是张妃照看着那贱人的肚子,恐怕不好下手……”

宁宏坤叹了口气,道:“为父何尝不知,那张家丫头最是谨慎稳妥,事关贵妃之位,张家也会嘱咐她仔细照看。可她毕竟只是个黄毛丫头,你若连她也对付不了,必然更对付不了太后和皇上联手。”

宁妃已经意动。

宁宏坤继续说道:“当断则断,此事万不能拖泥带水。你若让善贵嫔诞下皇子,要么是张妃护嗣有功做皇后,要么是善贵嫔母凭子贵做皇后,都要压你一头,无论如何你都做不了皇后!”

“不行!我决不允许!皇后之位是我的,我不坐,谁也别想坐!”宁妃斩钉截铁。

宁宏坤是了解女儿的,他知道宁妃对皇后之位有执念,掌管后宫的权力是一部分原因,更多的原因是她不能容许别的女人成为天子的正妻。

看着女儿坚决的神情,宁宏坤稍稍放心,叮嘱道:“朝堂上的事你暂且别过问,一心一意对付善贵嫔!”

宁妃冷冷一笑,道:“父亲只管放心,善贵嫔的孩子一定生不下来!”

宁宏坤这才完全安了心,又关切道:“万事谨慎小心!”

宁妃却已经在想如何对付善贵嫔,也不知听没听进去。

宁宏坤暗自叹了口气,心道还是要叮嘱琳琅和宁婕妤一番。

且说燕清绝这两日都神态轻松地看着诸位大臣飞吐着唾沫打口水战,虽然他不知道太后娘娘已经悄无声息地出了一趟宫,但他了解慕容青,慕容青既然想到那等惊险的法子,就必然会找好契机。无论慕容青用什么办法找到契机,他所能做的就是等待契机浮现,然后牢牢地抓住它。

只是,他没想到,契机会来得这么快!

御史台的多位御史同时上了折子,弹劾吏部尚书张梦锡纵容外甥欺男霸女。

这是个大事件!要知道吏部乃六部之首,吏部尚书乃是三人之下,万万人之上,除了天子和左右二相,这朝堂之上就属吏部尚书最大。如今多名御史弹劾吏部尚书,这必然是件大事。消息不灵通的官员个个都两眼放光,只等看一场好戏。消息灵通知道几分内情的官员则敛目低首,惟恐战火烧到自己身上。

这种大事皇帝自然是要过问的,还要好好的详细的问。

于是,事情的前因后果就在金銮殿上说了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说的是那皇商史家的公子史栋梁于天子脚下,于光天化日众目睽睽之下,纵奴行凶,殴打卖唱老汉和五湖四海楼的掌柜,更当场□清白的良家女子。女子不堪受辱,触柱自尽,史栋梁却禽兽不如,依旧不肯放过女子的尸身。

咳……这里说的比较隐晦。何为不肯放过女子的尸身?字面意思就是奸尸!

这等伤风败俗、丧德背伦之事岂能发生在我大燕朝的京城?于是举人王清愤而阻止。不料那史栋梁狂性大发,杀了卖唱老汉不说,更当着五湖四海楼一干读书人的面将王清殴打致死,残忍至极。

事后,史栋梁在家奴的护送下离开现场,弃两死两伤不顾。是的,两死两伤,死的是卖唱老汉和举人王清,伤的是卖唱姑娘和五湖四海楼的掌柜,许是姑娘气力小,那姑娘虽然流了不少血,却侥幸留下一条命。

最无耻的是,史家企图用银钱堵住一干读书人和那姑娘的嘴,那姑娘自然不肯,史家竟企图杀人灭口。读书人自然也是不肯的,遂将史家恶行写成文章,汇集成册,四处传唱。史家这等无耻小人行径简直是侮辱了天下读书人,罪大恶极!

读书人最要面子,杀人不要紧,侮辱却不能够。

于是御史刚说完,就有一干老臣跳出来骂那史栋梁杀害朝廷栋梁。

嗯,秀才便可免赋税,举人可当官,勉强算是朝廷栋梁。

还有人骂史家看不起天下的读书人。

你侮辱了一个读书人,就是侮辱了全天下的读书人。

君子爱财,也不能接受被黄白之物侮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