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将作大匠(1/1)

李渊要为毕昇修建祠堂,这就代表他已经委婉表态支持李二建立专利监的提议了,之所以没有明说,不过是在估计裴寂的面子而已。

裴寂自然明白皇帝的意思,但是若是就此让对方得逞,又非常的不甘心,只好把目光放在太子李建成身上,不住的朝他使眼色,期待太子能站出来阻止这件事。但是李建成就像一尊木雕一般一动不动,任凭裴寂的眼珠子都快从眼眶里飞出来了,对方也没有往他这边看一眼,气的裴寂直跺脚。

下了朝,裴寂等人群散去,就把李建成拉到了一旁焦急的询问:“今日秦王的奏告太子殿下为何不出言反对?”

李建成不动声色的正了正衣冠,缓缓的开口道:“孤以为世民的提议言之有理,为何要出言反对?”

“”裴寂闻言一阵气闷,这都什么时候了,太子竟然会为李二说话,真是分不清主次。

“裴公!”李建成见裴寂脸色十分难看,想了一会儿还是开口解释了两句,“如今世民已经放弃的兵权,昨日又大公无私的拒绝了朝廷赏赐的铸钱坊,赢得百官一片赞赏,且不说他此次的提议有益社稷,就算是一个对我们不利的意见,该忍也要忍了。”

“唉”裴寂叹了一口气,李建成说的有道理,满朝文武今天虽然不说是站在了李二这一边,但是如果双方真的相持不下,恐怕到时支持李二人会更多,到时候反而落得了下风,太子今天没有表明任何态度,倒是上上之策。但是想到这次吃的这个暗亏,裴寂感觉怎么也咽不下这口气去。

“裴公,你还在担心什么?老二主动放弃了这么多,或许真的无意大位”李建成说完就笑着摇了摇头,连他自己也不相信这话,“就算他内心还有些不切实际的想法,但是孤也不会怕了他。”

裴寂摇了摇头:“话虽如此,我们还是不要掉以轻心为好。我总感觉秦王这次东征归来之后,凡事的行径与以往有大不同,总是让人摸不着头脑”

李建成表情凝重的点了点头:“裴监言之有理,孤会注意的。”刚要和裴寂告辞,似乎又想起了一件事:“那个王小麦的来历似乎很是神秘,只查到他在武德元年时出现在齐郡,至于之前的经历,一点也没有下落,真是一件怪事。”

裴寂笑了笑:“一个大活人不会无缘无故的突然出现,太子多虑了。这些年一直兵荒马乱,流民遍地,或许他之前一直隐居山林也说不定。”

李建成赞同的点点头:“这么说也能过得去,不管他出身何处,孤总感觉此人非同寻常,不似一般的读书人,也许老二最近这些反常的举动都与他有关。”

“很有可能”裴寂想了想说道,“秦王府人才济济,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人都是一时俊杰,如今又多了一个王小麦,太子还当早作打算,不如把这些人调出王府”

“孤一直都有此意”李建成低声说道,“只是老二最近刚刚得胜还朝现在还不是时机。”

辞别了李建成,裴寂叹着气缓缓的走下玉阶,太子行事都太谨慎,大多数时候,这都是一个优点,但是总感觉这样一味的放任李二展势力总是感觉有些不妥,尤其是这次吃了个哑巴亏,更是让他怒火中烧,幸好最终理智战胜了愤怒,没有当众在朝堂上作出来,已经记不清楚上一次吃这么大的亏是什么时候了也许是被刘武周打的丢盔弃甲的那次

“裴公!”突如其来的叫喊顿时吓了神游物外的裴寂一跳,等反应过来看清来人,这才现是一身紫袍的王小麦。

“原来是王特进”裴寂迅的恢复了那副从容不迫的宰相威严,只是内心讶异对方似乎在这里专程等着自己,看来真是老了,耳目没有了前些年的灵敏。

“秦王有意为陛下建一座钟楼,已经将洛阳的图纸工匠都带到了长安”王小麦便对裴寂娓娓说起钟楼一事来。

“原来是此事。”裴寂点点头,“不知道王特进有何难处需要老夫配合?”他话虽这么说,但是心里却是冷笑了一声,若是真有什么事需要他批准,那就来一个“拖”字,决不能让李二在这事上痛快了。

“没什么需要劳驾裴公的地方。”王小麦答道。

“嗯?”裴寂一阵纳闷,没什么事那你找我干什么,不甘心的又追问了一句,“当真没有?”

“真没有。”王小麦笑道,“只是想通知裴公一声,建造钟楼的地点就在尚书省衙门的北侧,平日里施工可能会有些吵闹,不过这事陛下和秦王都已经应允”这事倒不是故意要给裴寂找麻烦,只是因为古代建筑都讲究对称,而尚书省衙门就在长安城皇城中轴线的旁边,纯粹只是个巧合而已。

“老夫知道了。”裴寂有些郁闷的点了点头。毕竟名义上李二是尚书省的长官,这件事又得到了皇帝的同意,王小麦能来通知他一声就算是给足了面子了。

俩人有一句每一句的聊着,不一会儿就出了朝阳门,挥手作别裴寂,王小麦一路往北,很快来到了将作监的衙门前。向守门的侍卫出示了自己的鱼符,很快便有一个须花白,身材有些矮小的老者带着几个官员走了出来。

“老夫何稠,拜见王特进”

“何公如此大礼真是折煞在下了”王小麦急忙将何稠搀起。

何稠看起来年纪不小了,身体也不是很好,只是一双眸子里不时的露出几道精光,提醒着王小麦眼前的这个老家伙一点也不简单。何稠在隋文帝在位的时候就已经是高官了,深得隋文帝倚重,后来又隋炀帝征伐高句丽,大军的一应攻城器械,都是出自他的设计。江都兵变之后,何稠又在宇文化及手底下任工部尚书,最后才归了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