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利奇成为十五阿哥永琰的嫡福晋这事对于整个伊尔根觉罗家来说都是一件喜事,可第二天乌雅氏就高兴不起来了,因为乾隆皇帝的第二道圣旨下来了,内务府郎中和尔敬额之女喜塔腊淑贤被指给十五阿哥做侧福晋了。
按照以往的惯例来说,一般皇上赐婚都不会同时指婚嫡福晋和侧福晋,要不是先指婚嫡福晋,要不就是先指婚侧福晋和几个格格,当然更常见的还是最先赐几个格格侍妾下来给阿哥暖床。康熙朝这么玩,雍正朝也是这么玩的,到了乾隆朝之前那些阿哥成亲也还是这么玩的。
可到了十五阿哥永琰这里就破例了,这……这倒是让人有些看不懂,这到底是要先举行嫡福晋的婚礼了,还是先举行侧福晋的婚礼了?礼部和内务府加钦天监的人都傻眼了。
令皇贵妃娘娘救命呀,这事到底要怎么玩呀!
别说其他的人,就是乌雅氏也关起门来和雅利奇嘀咕道:“也不知道主子爷到底是怎么想的,怎么这次嫡福晋和侧福晋这次都一下子指婚了,这不是打你的脸吗!”乌雅氏脸色很是难看。
相反雅利奇的表情还好,反复早就知道似的,见乌雅氏一副气的不行的样子,雅利奇安慰道:“额捏别生气,为这事生气不值得。十五阿哥是天家子弟身边怎么也不可能只有女儿一个女人,这都是早晚的事,现在就被皇上指了侧福晋看着是女儿受了委屈。可反过来想,就凭喜塔腊淑贤的家世,她就是早比我嫁给十五阿哥又能怎么样,如今侧福晋的地位可不比国初了,女儿想收拾她很容易,以咱们家的家世来说要打压喜塔腊家也很容易。再说了……”
雅利奇瞧着乌雅氏笑道:“再说了,皇子阿哥亲王郡王贝勒贝子身边的侧福晋都是有定数的,十五阿哥现在还是光头阿哥了,喜塔腊淑贤一下子就把这唯一的侧福晋位置给占了,底下那些看好十五阿哥准备走枕头风路线的人家还不知道怎么恨她了。”
听了雅利奇的话,乌雅氏心里好受了很多,可随后又问道:“你就不怕他们恨你!?”
“怕!?”雅利奇好像是仿佛听到了世界上最好笑的问题一样“难道就因为怕就放弃阿玛好不容易给我争取来的十五阿哥嫡福晋的位子吗?
额捏恕我说句大逆不道的话,要是十五阿哥真能坐上那个位置,只要是十五阿哥的女人都会产生入住寿安宫的想法,到时候女儿肯定是众夭之重,无论是后宅还是后宫有女人有利益的地方就有纷争,之前阿玛额捏告诉我这事的时候,我就已经做好准备了。”
雅利奇真觉得这个问题很好笑,和自己丈夫的小老婆谈什么的友情呀,看不顺眼打压下去就行了,要是某些小妾恃宠而骄蹦得高了,弄死就行了。何必要将什么的姐姐妹妹的,不但虚伪还恶心。
乌雅氏沉思了片刻说道:“你说得对,是我想岔了!”她嫁的人是桂林也只是门第高的世家子弟而已,和皇子的后院可没法比。
说完又叹了一口气,拍了拍雅利奇的手道:“额捏也不多说其他事了,你心里有数就行。”如今指婚的圣旨已经下来了,乌雅氏也不能用以前那副对待小孩子的态度对待雅利奇了,她已经是准皇子嫡福晋了。
“你是嫡福晋按照以往的规矩,你能有一百二十八抬嫁妆,这些嫁妆里一切陈设桌椅板凳直到炕席毡条都是由我们来准备的,你要是喜欢什么样式什么花式趁现在还没打赶紧说。其他的东西都是由内务府准备,这些都不用我们操心,当时候你嫁进去了只管拿着账本对账就行。
其他的你自己的以前的私房肯定是要带走的,这屋子里有什么摆设你喜欢的也只管提出来入你的嫁妆里。”乌雅氏拉着雅利奇的说道:“趁现在宫里面的教养嬷嬷还没有来,额捏先和你说说,让你心里有个数。”
雅利奇满脑子的疑惑,眨了眨眼睛有些不明白“内务府给我准备嫁妆?”她没有听错吧!什么时候内务府要给皇子嫡福晋准备嫁妆了?
乌雅氏抿嘴一笑道:“你是皇子嫡福晋还要住在宫里,这宫里有什么忌讳我们怎么知道,其他的东西自然是由内务府准备了,就是该我们准备的东西内务府也会派一个人在一旁看着,免的逾越了。”
皇宫里的规矩大着了,什么东西皇子嫡福晋该用什么不应用都是用定数的,首饰上的宝石大小多少也是有规矩的,外面的人岂会知道这些。再说了,就是按照平常人家嫁女来说,女方也要收男方的聘礼的,皇家的聘礼自然没人敢收,所谓的聘礼都是象征意义的。
皇家自然不可能连普通人家都不如,让皇子阿哥靠着儿媳妇的嫁妆过活,不然传出去这叫什么话呀!因此不但皇子嫡福晋的嫁妆内务府会承办一部分,皇后的嫁妆也是。初封嫔以上的嫔妃,按规矩是能有自己的嫁妆带入皇宫的,这里面一部分也归内务府承办。另外上了玉碟的侧福晋她们的嫁妆虽然只有六十四抬,可也依然会由内务府承办一部分。
因此大家会看见很多时候皇上先初封某些人贵人入宫,然后还没几个月就升到嫔了,真是宠爱吗?那可不见得,说不一定就是皇上为了节约那点嫁妆了。
“哦哦哦!”雅利奇瞬间明白了过来,的确很多东西外面的可不知道皇宫里的忌讳,由内务府的准备才是最稳妥的。可雅利奇又有问题了:“那不怕内务府的人贪污吗?”她突然想起来,某些小说里某公主出嫁的时候内务府将公主嫁妆里的很多东西都换成假货的情景。
结果此话一出乌雅氏笑得更厉害了“这嫁妆到时候会提前一天抬入婚房‘晒妆’的,这种情况下谁敢贪污呀,一个不好被人认出来了,那就是掉脑袋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