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宁蹙眉,这已经是她不止一次听说是曾邵溢害死安云棉了。可是到底是怎么害死的,曾邵溢为什么一点都不记得,她却一点都不知道。

看着安月父亲悲愤地模样,她轻轻地叹息一声说:“您能把您知道的所有真相都告诉我吗?安云棉已经死了,听安月说。她是个很善良的人,我想,她一定也不想看到她死后,两家人为了她的事一辈子为仇。”

安月父亲叹口气,朝安月表哥看了一眼,叹息说:“好,我把我知道的都告诉你,不知道的……是真的不知道了。”

“云棉是我父亲收养的孩子,没有人知道她的来历。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里,我父亲抱她进门。那时候她还是个小婴儿,很小的一团,连哭声都有气无力。那时候我大哥的孩子都满地跑了,都可以打酱油了。可是父亲一回到家就说,这是他最小的女儿,叫安云棉。

当时我们家里人都很震惊,追问父亲他的来历。我父亲戎马一生,是个再正直不过的人。我的母亲他过了一辈子,生了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后来去世,我父亲就一直没有再娶。他对我母亲的感情极深,绝不可能背着我母亲做出这种事情。而且我母亲去世已有几年,他真的在外面有人的话,大可以将人带回来,不至于只抱回一个孩子。

最终,在我们的一再追问下,他才终于承认。这个孩子并不是他的,但是他说,这是他挚友的遗孤,以后也就是他的亲生女儿。家里谁也不许歧视她,一定要将她当安家人对待。谁要是敢说她不是安家的孩子,他就将他赶出去。

其实多出来一个小女孩,对我们家来说并不算什么。我们兄弟们也没有太在意,而且都已经有家有室,她还只是个孩子,就当她是个小孩子宠爱。但是我父亲对她实在是太宠爱了,因为她身体不好,所以一直被拘在家里,不敢随意让她外出。我们以前都是随意地管打管摔,可是对她真的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

就连上学,也是给她请了私教在家里教学。除了一些走的比较亲近的亲戚朋友,极少人会看到她。就这样,一直等她长到十七岁,结果认识了曾邵溢。

这里还要说一下,为什么月儿非要嫁给曾邵溢。因为月儿的母亲在月儿出生的时候就去世了,月儿从出生就没有见过母亲。我虽然对她也宠爱,可是到底是个男人,事情又多,难免疏忽。后来我又结婚了,虽然现任妻子没有再生育,可是月儿却一直对她亲近不起来。

月儿这孩子,从小就性格古怪。家里人宠爱她,却没有几个能真正入她的眼。也是机缘,她居然和云棉关系最好,云棉这孩子懂事,又温柔体贴。月儿失去母亲后,就一直多亏了云棉照顾。所以月儿跟她最亲,但是月儿因为是早产的缘故,小时候身体不好。我父亲给她找了师傅练习太极功夫,强身健体,但是效果并不好。

后来又生过一场大病,也就是白血病。几乎要了她的命,全家人都配型过,没有一个成功,就连我这个亲生父亲都不行。却只有云棉的最合适,云棉给她捐了骨髓,月儿对云棉也就更好了,总觉得云棉是给了她第二次生命。

云棉的终身大事我父亲是十分在意的,很早就给她订了一门亲事,是一个世交的儿子。各方面都很优秀,长得也好,我父亲十分喜欢。觉得云棉交给他,是再适合不过。可是他没想到,感情的事情向来不由人,更何况是少年情深。

云棉不知道怎么回事认识了曾邵溢,就被他引诱了。喜欢的不得了,一开始我们并不知道,等察觉之后两人的感情已经很深厚了,到了非他不嫁的地步。

当时父亲是很生气的,父亲觉得他给了云棉最好的生活,也为她谋划了最好的人生。她怎么可以不按照他的要求,按部就班地生活,怎么可以有别的念头。

曾邵溢那时候的名声虽然不像现在这么烂,但是也不好。在父亲看来,这样的人是没什么大的成就的,怎么能护得了云棉的一生。父亲将云棉呵护着长大,自然不想让她以后受苦。

父亲严禁云棉再跟他来往,可是云棉不听。父亲就动了想送云棉出国的念头,想着把她送出国,让她跟曾邵溢的感情冷却一下,也许过不了多久就忘了。

我们几个子女一直都是在父亲的严厉教导下成长的,所以对父亲的任何决定从来都没有违抗的心。可是他忘了,云棉不是,云棉是在他的宠爱下长大的。虽然懂事,但是遇到事情却还是有着自己的倔强。

更何况是关乎感情的问题,所以云棉一气之下离家出走了。不过父亲坚持认为是曾邵溢诱惑了云棉,觉得云棉就是个乖孩子,怎么可能做出这种事情。反正最终,曾邵溢带着云棉跑了,等我们再得到消息,就是云棉的死讯。

当时我们赶过去的时候,云棉还没有死。月儿骨髓移植成功后,身体也没有完全恢复,她从生下来就有心脏病,这也是身体一直不太健康的原因。云棉临死前要求,把她的心脏移植给月儿,让月儿活下去。所以说,云棉不止给了月儿一次生命,而是两次。

她的心脏都是云棉的,这也是她为什么坚持嫁给曾邵溢的原因。她觉得她就是云棉,云棉爱曾邵溢,曾邵溢就必须要娶她。等她一成年,便来找曾邵溢。

甚至她以前还经常说,会经常做梦,梦到曾邵溢和云棉的过去。所以就更加认定了云棉依旧是活着的,独立存在着的,就在她身体里。即便是她不爱曾邵溢,但是为了云棉,她也要完成云棉的心愿。

可是谁想到曾邵溢根本不记得云棉了,哪里会愿意和她在一起。所以,才会弄出这么多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