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台笙抢先一步开了口,与常遇道:“在别人家里校书稿所以晚了。宋婶方才说煮了好喝的汤,今日天冷,你先去喝点汤等姑姑一起吃饭,好么?”
常遇点点头,刚要走,忽而又凑到常台笙耳边,小声跟她道:“陈叔叔跟人打架了吗?为何脖子上会那样……”
常台笙伸指做了个噤声的动作:“再不去吃汤要凉了。”至此,小丫头才乖乖走了。
常台笙丢下书,起身套上棉袍,瞥了一眼陈俨:“你不打算回去么?”
“难道你不留我吃饭么?”
常台笙忽偏头打了个喷嚏,她捂住鼻子定了定神:“我似乎感了风寒,会过给别人,你还是不要在我府里吃饭为好。”
“如果你是怕这个,那完全不必担心,若要过给我的话你早该过给我了,昨晚你——”他指了指自己被咬破的唇角,刚要接着说,却已是被常台笙抢先一步捂住了嘴。
她不想听他说昨晚发生的的任何事,更不想知道任何细节。
某人睁着两眼无辜地看看她,闷闷抱怨出一句:“难道你不想听吗……”
“没有兴趣。”常台笙松了手,干脆利落地给了总结。
“可是你昨晚很美,我也是昨晚才知道原来你……”抑制不住的称赞语气。
常台笙又捂住了他的嘴:“我已经告诉你了,我没有兴趣也不想听。你就当我昨晚发热不舒服,只是不小心将你当成了冰块,明白吗?”
陈俨却忽地握住她的手腕,另一只手一点点移开她捂在他唇上的手,目光则在那只手上轻轻流转,神情愉悦:“原来是这样么,不过没有关系——我有新发现,你想听听么?”
“不想听。”
“好吧。”他本来想说他发现她这双手当真是很灵活很舒服。不仅会刻字会写稿,还能在毫无章法的触摸中体现出难以替代的魔力。
他好喜欢。
陈俨忽然轻拍拍常台笙的头:“虽然我不能留在这里吃饭,但我还是想要告诉你我真的很喜欢。”
很喜欢,没有后半句。喜欢什么呢?噢,一定是全部。
陈俨孤孤单单但很愉悦地独自走了,常台笙在走廊里看他离开,没有说话。
——*——*——*——*——
夜深时,常台笙忽地接到了一本帖子。
因临近年底,苏杭一带每年一度的大书市集会也即将拉开序幕。虽平日里也会有几家书商联合办些小书市,但规模根本无法与年底这个大集会相提并论。这是书商的盛宴,亦是买书者爱书者的大日子。
书业内的老规矩是苏杭几大老牌书商轮流主办,外人几乎插不了手。芥堂在苏杭一带虽也很有名望,但论起主办书市来,还是少了那么点资格,可今年几大书商集聚杭州商议书市筹备事宜,竟给常台笙发了帖子。
这是个绝好的机会,就算不是主办,能协同办完这书市,也是很了不得的事。
请帖发得很急,时间定在第二日中午,就在盛元楼。
居安堂黄为安,建文堂杨友心,以及五台馆李崧,一行人陆陆续续到时,常台笙却已在盛元楼等候多时。之前常台笙也见过业内的这几位老牌书商,见了也并不会觉得多尴尬,但客套是免不了的。
一番寒暄下来,各自坐定。李崧为人直爽,承父业至今,整十个年头,业内风评极好,也是这三位中与常台笙还算有点交情的一位。他先开了口道:“常堂主,今日邀你过来,是想问问,你是否有意承办今年的苏杭书市?”
对常台笙而言,这开门见山似的委任简直令她受宠若惊。她轻轻搁下茶杯,回得有条不紊:“承蒙厚爱,但芥堂经营书籍不过几年时间,担此重任,实在……有些惶恐,但若前辈们信得过,晚辈亦当竭尽全力。”
对面的杨友心笑笑:“常堂主,我坦白跟你说罢,找到你也是因崇园的关系。百年崇园,当年留下的书册在读书人心中分量很重,当年崇园做这行时,我等祖辈还未涉足书业。若论前辈,崇园方是前辈。如今崇园又重归常家,这事早传得沸沸扬扬,你既然有意将这块旧牌子拎出来做,那我们也就沾一回这老牌子的光。所以这回,不是以芥堂的名义来主办,而是崇园,常堂主可愿意?”
常台笙自不会拒绝,但杨友心方才这话里的意思,却是——想借崇园的牌子一用,但崇园不是你常台笙做出来的,你不过是沾多少代前祖宗的光罢了。至于你常台笙一手办起来的芥堂书业,那还完全不够格。
否定,否定,否定。
常台笙微笑着回说:“自然是,求之不得。”
杨友心甚为满意地握起茶杯喝了一口茶,瞥一眼一直埋头在吃的黄为安:“黄兄,杭州的东西难道还没苏州好吃?”
黄为安吃得满嘴是油,也顾不得擦嘴:“贤弟不知,这盛元楼的烧鸡,当真是人间极品。若不是路上会坏,我定要带几只回去给我的小采青尝尝。”
“黄兄真是好事都惦记着小姨娘,将她一道带来杭州不就妥了?”
“小采青说坐船晕坐车累,我也舍不得让她吃苦。”
杨友心在一旁抬嘴角笑笑,默不作声地又抿了一口茶。
黄为安吃完了抹抹嘴,抬头看一眼常台笙,又抓过一只可怜兮兮的小笼包子:“哦对了,常堂主今年也有二十好几了吧,有没有相中的?若相中了,哥哥与你说去,别不好意思,哥哥在你这个年纪的时候,家里姨娘都有八个了,娃仔满地跑。”
常台笙看他那副只知吃喝的样子,听他这么说着,觉得好笑又有点惆怅。
一旁李崧抿唇浅笑:“近来杭州城谁人不知陈尚书家公子与常堂主来往甚密?恐怕好事将近,常堂主这终身大事估计是不劳黄堂主费心了。”
“你们杭州人哟……”黄为安伸出油腻腻的手指头指指李崧又指指常台笙,“一个个都是这样,一个搭上了知府家的千金,另一个这就要搭上尚书家的公子了,还都闷声不吭的不与哥哥说一声。”
常台笙闷声不语。
杨友心道:“陈尚书家的公子,莫不是那位叫陈俨的?听说常堂主要刊刻他的书,不知他写的是时文还是小说?”
常台笙却道:“还没个定论,这位似乎不大乐意出书稿。不过现如今,印古文不如印时文,时文又卖不过戏本小说,若庸俗点,我倒希望这位写的是小说。”
杨友心哈哈大笑:“这点常堂主倒看得透彻,书商书商,做的是书,但到底是行商,说到底那些书,也不过就是货品。哪个好卖便做哪个,若不好卖的,印一堆无人问津,也是白费。”
常台笙笑笑,没有接着说下去。她说这话原本就是为了引开话题,眼见着话题扯开了,她暗暗松口气,可旁边李崧却又拍拍她的肩,道:“我岳丈今日请陈尚书吃饭,就在楼上的雅间,我去上边敬个酒,你……要不要同去,给尚书大人敬个酒什么的?”
黄为安啃着鸭腿道:“知府大人倒是低调,请尚书大人吃饭也不包个场子不惊动旁人,好官啊。”
他这话刚说完,楼下忽传来喧闹声。黄为安素来是个好事的主,鸭腿都没来得及放下,匆匆忙忙走到那窗前,往底下一看:“哟,这谁家夫人呐?”
李崧看他这多管闲事的样子,笑笑走了。常台笙和杨友心都在原地坐着,似乎对外边的事也都没什么兴趣。没料这黄为安扭过来喊他俩:“来看啊,这稀奇的啊!”
杨友心拉长了声音喊了一声:“黄兄……”似乎这样能将他拖回来似的。
“诶!”黄为安盯着楼底下的新鲜事,敷衍地应了一声,又嚷嚷道:“快来看啊!”
杨友心起了身,走到那窗前,朝下看了看,道:“这妇人衣着如此考究,这么个不要颜面的求人法,恐怕是夫家落败了。”他下完结论又看看:“你再看她求的那人,不是隔壁利得赌坊那厮嘛……这必定是夫家人嗜赌,赌得家财一份不剩,估计人要上门收宅子收家当了,这才过来求情。”
黄为安点点头:“贤弟不愧是编小说出身,如此一说,倒真像这么一回事。诶……贤弟又如何认得赌坊的东家啊?贤弟也赌不成?”
常台笙听他二人议论着,抿了抿唇,忽站了起来。她走到窗前往下一看,几经辨认,才确定那的确是程夫人。她衣着依旧鲜亮体面,头发梳得一丝不苟,似乎是到这儿来找赌坊的大东家求情,跪在地上一个劲地求。
“求您宽限几日罢,宽限几日便凑齐赎金了,求您了……”程夫人一遍一遍地说着这话,对方却有点不耐烦了,伸脚便是一踹,直直揣在她心口,将程夫人踹倒在地。周围已围了许多人,程夫人爬起来又跪地求他,可赌坊的人哪有什么人情味可言,伸脚就又是一踹,程夫人又爬起来,这几番过去,她头发已乱,滑亮光鲜的衣裳也脏兮兮的,可却无一人上前阻止。
赌坊的人不耐烦了,甩袖便进去了,留了几个小厮,轮番踢打程夫人。
一众看热闹的似是都不敢惹赌坊的人,皱眉看着也不上前帮个忙,偶有路过的老妇在旁捏嗓子叫:“够了够了,踢打一妇人算是什么事?!”
常台笙看着皱眉,旁边李崧忽然冒出来,道:“这不是程家那位夫人么?还找我借过钱来着。她儿子不成器,最近似乎是将家里全部输光了,眼下住的那宅子也输掉了,利得坊估计是催他们搬出来罢,也是可怜人了。”
杨友心道:“你不是去楼上敬酒了么?”
“尚书大人还没到,说是要带儿子一道过来,我等会儿再上去。”
常台笙听闻陈俨要来,这会儿想的是赶紧走,没料李崧却暧昧地看看她:“怎么了?情郎来了很紧张么?”
常台笙直接就岔开了话题:“这位程夫人,是杭州人么?”
“不是很清楚。不过家父以前与她有些交情,上回她来借钱时,说她以前风评不大好。”
常台笙蹙蹙眉,再看向楼下时,那几个小厮已经进去了,只留程夫人披头散发地瘫坐在地上。
这时她看到陈俨拨开了人群,不急不忙地走了过去,低头看了程夫人一眼,最后将手伸给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