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二章、发兵、发兵(1/1)

人为什么活着?

这是个大命题,古往今来,无数的人在探讨这个问题,答案也千奇百怪。就好像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或者也没有两个人在这个问题上有相同的答案。

人活着,是需要有希望、有寄托的,正如就比如大汉朝堂上的衮衮诸公,数年来无所事事,只能在别人划定的圈子里行动,或者支撑他们坚持下去的唯一动力,就是辅佐天子重振汉室。

如果是在长安是他们最黑暗的日子,那么到了晋阳就是看到了希望,虽然在吕布的治下,他们的能做的也没有多少,但至少比在长安强多了,那可是动辄就有生命危险的地方。吕布就算贪财好利,性格暴虐,但他不像董卓那么横行无忌,至少他是不会也不敢杀人的,对他们这些人也保持着应有的尊重。可以说相比于长安,晋阳就是天堂。

所以他们不会也不容许这个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朝廷再次瘫痪,无论是谁想阻止,那就是他们的敌人。

所以当袁术称帝的消息传来之后,最激动、最愤怒的无疑就是这些朝廷大员了。因为他们不容许别人夺走他们的荣耀。

如果袁术称帝成为天下共主,那他们这么多年的坚持又有什么意义呢?

……

晋阳行宫,大殿上沉闷无比,气氛无比压抑。事关重大,就连平日露个面就被宫女带走的小皇帝也留在这里,一连不高兴的样子,却不敢吱声。

“诸位,还是拿个主意吧,这事拖不得,越是拖延,对我们越是不利。”良久,还是杨彪先开口。

“还能怎么办?人家已经摆开阵势,光明正大的称帝了,就算想息事宁人都不行,总不能承认他们的政权吧,那将我们自己置于何地?”司徒淳于嘉说道。

“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又有什么好议的!”太傅刘虞怒道,“立即传檄天下,号令各地牧守出兵讨贼,以正视听。”

“太傅言之有理,下官愿亲自带兵,前去讨伐逆贼。”刘虞刚说完,杨奉就接上话。

他倒是好打算,想要趁机再抓到兵权。自被吕布夺了兵权,杨奉的日子就过得很艰难,见有机会,自然想要试试。

但可惜,在场之人,那个不是人精,一眼就看穿了他的目的。

“杨少府(杨奉的新官职)忠心可嘉,实在是大汉幸事。只是如今,我们远在晋阳,又如何跨越万里之遥,前去徐州讨伐逆贼?吕将军能不能抽调一支兵马前去平叛?”司空张喜问道。

“下官当然也想带兵前去平叛,但实在是有心无力。”从前线匆匆赶回来的吕布一脸的无奈,“自去岁将白波军全都赶回去,如今他们越发猖獗,西河是白波军起家的地方,在这里根深蒂固,尤其是白波军共推的大首领张白骑,实力强悍不说,还占着地利,屡屡对我军进行袭扰,若非我们在那里也摆下重兵,只怕早就被白波军击溃了,如今也是苦苦支撑而已。”

“还有,去岁鲜卑寇边,我们趁机将雁门、定襄收复,也要保持强大的兵力,否则很可能得而复失。如今在晋阳,我们的兵力已经捉襟见肘,保护陛下都已不足,又谈何出兵远征。”

“那还不简单,吕将军可以将兵马调回来嘛!”杨奉在一旁不阴不阳的说道。对于夺他兵权的吕布,杨奉一直十分敌视,若非听陈宫的话顾全大局,吕布早就将他弄死了。

“杨少府是没有带过兵吗?还是说之前都只是摆个样子,真正统兵者另有他人!”吕布当然对其不怵,“西河如今两军对垒,岂是那么轻易就能撤军的,万一匆匆撤军被敌人找到机会,导致兵败的话,谁来承担这个责任。一场失败是小事,因此耽误了大汉的振兴,你来负责吗?”

杨奉张张嘴,想说什么,但看到吕布阴森的目光,终究没有出声。他知道吕布是夸大其词,但即便知道又能如何,表面上为难一下尚可,真要触动了吕布的利益,吕布绝不会再容忍他。

“还有雁门和定襄,不保持强大的军力,再次丢掉的话,责任在谁?如果放弃这两个地方,下次异族很可能就直接兵临城下了,以目前晋阳的兵力,根本难以为继,难道要让诸公都亲自上场搏杀吗?”

所有人都不做声了,就算他们知道吕布在说谎,难不成还当面揭穿?若是那样的话,说不定晋阳直接就成为第二个长安了。

“陈尚书,你觉得应该怎么办?”最终,杨彪将目光投到陈宫身上。

陈尚书自然就是陈宫,官居尚书令,虽然地位不高,但却有权帮天子处理政事。晋阳又是吕布的地盘,可以说陈宫才是做主的人。虽然陈宫对杨彪等人一直很尊重,但是这些人违逆了他,诏令连晋阳城都出不了。

“如今之计,出兵是不可能了,只能下诏斥责袁术,勒令其去号请罪。”吕布治下什么情况,陈宫最清楚不过,就连吕布所说,也是陈宫授意,“当然,这肯定不会有效果,我们要的就是这个态度,然后给各路诸侯下诏,让他们共同讨伐袁术逆贼。只要有人做到,加官进爵可以丰厚一些。而且夺回的袁术领地,交给他们代管。”

加官进爵不在话下,反正现在朝廷也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代管领地也就是个托词,因为不这样的话,这些地方也拿不回来。在场诸公商议一番,只能暂时同意了。

“诸公无序担忧,数年来袁术四处结怨,周边尽皆敌人,想来很快就能击溃逆贼。我们要做的,不是关注袁术什么时候被平定,而是尽快将白波大患镇压下去,集整个并州之力南下消灭各路诸侯,如此才能一步步重振大汉。”陈宫最后说道。

……

朝廷斥责袁术的诏令很快就到了彭城,对此袁术是不屑一顾的,反而令人四处宣传其即位的合理性,是天命所归,然后就引起了一轮口水仗。

“礼”已经过了,接下来就是“兵”了,在袁术拒绝之后,立即给各路诸侯发布诏令,命令他们出兵讨伐袁术。

其实就算没有这道命令,也有人准备起兵,以大义的名分讨伐袁术,这道诏令来的正是时候。

冀州袁绍当即宣布与袁术决裂,可惜他不是袁家族长,否则就能直接将袁术从族谱除名了。他向天子表示自己管教无方,承认错误,并表示自己将竭力补救,平定青州黄巾之后,就会顺势南下徐州,将逆贼袁术捉回,绑送天子驾前领罪。然后就再次向青州增兵,想要迅速平定青州,南下争夺徐州。

刘备则表示自己要亲率大军南下,让袁绍沿途放行,但袁绍怎么肯能同意。他明知道刘备是故意为之,想要借机打压他的威望,却不得不一头扎进去。若是他大军都在,自然可以放刘备进来,趁机吃掉他的军队,但现在,精锐都在青州,他还真不敢。

曹操则是兴奋无比,立即宣布已经在集结军队,随时可能杀奔徐州,但到底什么时候杀到,却仍是个未知数。

刘表也是一样,表示自己正在准备,张济是跟着刘表走的,孙坚也只是口号喊的响,却一直在做着防御的准备。

刘风也同样如此,在袁术称帝之后,当即向天下公布了与袁术绝交的文书,并表示自己将不惜一切代价维护大汉朝廷的尊严。收到诏令之后,更是频频表现出集结军队的现象。

发兵、发兵,每个人都在准备,但到底什么时候成行,没有任何人知道。

所有人,都在等一个契机的到来。只有到那个时候,才是天下讨贼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