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九章 规划发展(1/1)

袁常、典韦、于禁、吕布、八健将,五千骑兵,以及吕布的八百陷阵营、一千骑兵和三千步兵,启程前往邺城。

袁常、典韦、吕布率领骑兵先回,于禁和八健将在后面率领步兵。

在回去的路上,袁常就已经想过,如果当时他没有出现的话,袁绍也不会中了公孙瓒决漳河这个计谋。因为,曹操的人马已经出现在邺城外,如果当时袁常没出手,出手的就是曹操的人马。同时,袁常也见识过了虎豹骑的威力,不得不说,确实是一支强悍的骑兵,难怪能够在历史上留名。

四日时间,袁常、典韦和吕布三人就回到南皮,袁常也顾不得休息,当即将所有人唤到府中议事。

到场的文有:郭嘉、蔡邕;武有:赵云、典韦、韩恂、吕布、叶孤城、西门吹雪、陆小凤、花满楼和司空摘星;大匠:马钧、欧南宝。

论人才,袁常麾下已经算是济济一堂了。当然,吕布不是袁常的下属,只能算是联合。

“各位,我有一个好消息,同时也是一个坏消息告诉大家。从今往后,渤海郡将不受冀州管辖,我们将不用再听命于渤海郡的任命。当然,往后如果渤海郡有战事,冀州也不会给我们任何帮助,一切都得靠我们自己。渤海郡的独立自主,是一个机遇,同时也是一个挑战。这就要靠我们大家同心协力,共同努力发展。渤海郡是迎刃而上,还是在发展中灭亡,就看大家的付出。希望我们能走出困境,创造一个辉煌的历史,不枉我们这短暂的百年人生!”

袁常慷慨激昂的说了一通,感觉自我良好,若是放到前世的政府,那也是一个极好的领导。可惜,他的话才说完,却是看到众人没有丝毫反应,好似听不懂袁常的话。

似乎看到袁常郁闷的表情,还是赵云善解人意,解释到:“主公,军师在之前已经告诉我们会有这样的局面,所以,我们已经有心理准备了。”

袁常这才明白众人为何没有那么大的反应,所以,幽怨的瞟了郭嘉一眼。

“咳咳!”

郭嘉受不了袁常的眼神,连忙站出来说道:“主公,属下已经预料到这种局面。故此,已经做出一些准备。经过之前一战,我们与公孙瓒已经结仇,虽然公孙瓒的目标是冀州,我们却是不得不防。故此,属下让赵郡尉在渤海郡内募兵。渤海郡辖下十九县,除却治所南皮,每县预定募兵三千人,南皮县征兵一万人。”

“哈哈,军师做事我放心。”

见到袁常的脸色变回来,郭嘉这才松了一口气,以后还是不要抢主公的台词,不然又要被记挂了,幸好郭嘉早有准备。

“赵郡尉,如今募兵的情况如何。”

赵云拱手行礼,脸色不是很好看,皱眉说道:“主公,冀州的向来不缺粮,因此,极少有百姓会去当兵从而减少家中负担。因此,据下面报上来的消息,征兵的情况不是很好,每个县连一半的条件都没有完成。南皮还好,因为之前与公孙瓒一战的原因,倒也有六千人报名,再过些日子,也就能满足一万人了。”

这个时代的百姓之所以当兵,都是为了能活命,不像前世什么义父、责任的。如果家中粮食少,家里男子多的话,就会有人去当兵来减少家中负担。但是,像冀州、徐州、荆州这样的粮食富庶的地方,百姓基本不缺粮。而兖州、并州、扬州等地则因为地理位置原因,农作物并不是那么好栽种,产粮很糟糕,大部分的百姓都愿意当兵。就如三国之中,每次袁术出征都是十万的带兵,就是因为扬州人口多,且征兵容易,所以袁术才有那么多的士兵。幽州乃是苦寒之地,大米难以种活,而容易种活的玉米、土豆也还没流传进来。所以,幽州同样不缺兵。

袁常听了赵云的汇报,也皱起眉头。这年头征兵,强征也不是不行,但是,那样会引起百姓的不满,民心若是失去,再想得到就很难。就像刘备,在开始的时候,虽然一直战败,但是他一直在收买人心,每到一个地方,都有百姓愿意加入他的队伍。就如他离开新野的时候,十几万新野百姓愿意离开故土,跟着刘备去新的地方生活。

收买百姓袁常也会做,但是,那样所花的时间太长,像刘备,到了五十几岁才称帝,作为一名穿越者,若是混得跟刘备一样糟糕,都可以买块豆腐撞死了。

想到这,袁常望向郭嘉道:“军师,如今渤海郡的赋税如何?”

郭嘉对于渤海郡的情况,早就了解了十之七八,自是信手拈来,直接说道:“主公,渤海郡的赋税是十五税二。”

汉初的时候,刘邦定下十五税一的政策,也就是说十五斤米就要上缴一斤作为赋税。而到了文景之时,更是宽松,改为三十税一。如此低的赋税,百姓们种田自然是干劲十足,种的多,上缴的少,百姓自己的就多,因此,也铸就了“文景之治”的昌盛。然而,到了汉武帝之时,由于长期对匈奴用兵,国库开始空虚,汉武帝又改为十五税一的政策,若非汉武帝后期刘彻自知穷兵黩武,及时改过,估计又是一次农民起义了。

到了后期,大部分的田地都到了世家大族的手中,他们当然希望赋税越低越好,他们就能赚的更多。

而王莽篡汉,刘秀光武中兴之后,国库空虚,刘秀将赋税改为十税一,这还了得。要知道,田地大部分在世家大族手中,他们怎么可能忍受这么高的赋税。因此,联合给刘秀施压,刘秀能够建立东汉政权,靠的就是这些世家大族,刘秀不得不改回三十税一的政策。

等到了东汉末,桓、灵二帝之时,政局动荡,外戚专权,宦官专权,再加上对西羌持续数十年的战争,花费巨大,徭役兵役繁重,朝廷不得不提高赋税,将之提升到十五税一。然而,国库还是得不到补充,因此,继续提升赋税,改为十五税二。可以说,各种矛盾的出现,加之赋税的提高,黄巾起义是必然的结果。当然,有的官员为了讨好朝廷,将地方的赋税提高到十税二三,或者十税五的情况都有。这样高的赋税,百姓如何能够生存下去?

渤海郡的赋税是十五税二,冀州粮食种的多,百姓倒也不会不满。

袁常听了郭嘉的话之后,想了想,直接说道:“军师,将十五税二改为三十税一。这个消息要宣传到每一个百姓手中,不能让地方官员隐瞒,一经发现,立斩无赦。”

“主公,俺就不明白了,这样百姓不是更不愿意当兵了?”

典韦摸着脑袋,很是疑惑的问到。当然,在场的除了郭嘉之外,大多数人都不是很明白,蔡邕,也是似懂非懂,明白一点,却不是完全明白。

袁常也没有隐瞒,很干脆的解释到:“百姓都是一群纯朴的人群,谁对他们不好,他们或许过一段时间就忘了。但是,谁对他们好,他们会记得一辈子,百姓们的要求不多,贪而不知足的反而是大部分的官员。如今他们的赋税是十五税二,给他们降低赋税,改成三十税一,他们就会觉得本太守是好人,更愿意让家中的男儿参军入伍,报答本太守的恩情。虽然说有些利用了百姓们的善良,但是,却不得不如此做法。若是渤海郡失去,成为其他势力的领地,百姓也不会有如此低的赋税。简单的说,我们双方是互惠互利。”

众人闻言恍然,这一点蔡邕自然是明白,不过,袁常这样做法显然还有其他道理。

果然,只听袁常继续说道:“还有一点,当大家都在为生活而忙碌的时候,肯定不会有其他念头,命都保不住,更何谈其他?但是,当他们能够吃得饱、穿得暖,就开始有更多的想法了。例如商人,他们赚的钱很多了,可以用钱去买官,当个小官,或者花钱给自己的子孙学习,将来出仕,也能光宗耀祖。百姓们也一样,家里已经有那么多的粮食,不再为粮食担忧,也就不需要更多的人力。那么,他们还会愿意自己家中男儿一辈子种田吗?显然不愿意,他们这个年纪去读书很难,所以,他们就会让自己家中男儿去当兵,在战场上建功立业,当个将军,也能光宗耀祖。基于以上的原因,只要赋税降低,应征入伍的壮丁肯定会更多。”

听了袁常如此详细的解释,众人顿时茅塞顿开,原来是这样的原因。蔡邕也是心中感叹,袁常的年纪不过十六,却能想到这么多,果然是后生可畏。

只见郭嘉站出来,一本正经的说道:“主公如此仁义,福泽百姓,此令就由主公亲自书写,将之传布渤海十九县,让渤海的百姓知道主公威名。”

袁常神色一滞,瞪了瞪郭嘉。

郭嘉这家伙显然是想看袁常出丑,如今的书写字体是隶书,繁复无比。而袁常前世写的都是汉字简体,是楷书简化而来。而楷书,更是隶书简化而来,由此可知,袁常的字迹不堪入目。却说袁常从未在他人面前展示过自己的字迹,郭嘉又怎么会知道袁常的字很糟糕呢?

别忘记了,郭嘉、赵云、典韦还有韩恂手中可是有袁常的字据,赵云三人不会想那么多,郭嘉可是不简单,自然能够从字据中推想到袁常的字。被袁常坑了那么多钱,郭嘉他们心里当然也不平衡,能够看到袁常出丑,相信大家都愿意。

“军师与我有如一体,何分你我,我看就由军师来题写便是。”

袁常咬着牙,一字一句的说道。

“如此丰功伟绩,属下不敢居功,还是由主公亲自题写。”

两人推来推去,大家也都看出什么,都很镇定的眼观鼻、鼻观眼,主公和军师博弈,不是他们能够参与的。

不过,不是谁都有那种自觉。

“主公,军师,你们咋就那么谦让,要是都不愿意,就让俺来。”

典韦才跳出来,立即就招来袁常和郭嘉二人充满杀气的眼神,典韦立马惊得缩到角落,二人的眼神太可怕,比之猛虎还甚。难怪大家都没有反应,就他一人跳出来,真是作死,典韦很郁闷的在墙角画圈圈。

“哈哈!”

袁常大笑一声,也不推辞,干脆的应下道:“既然军师这么说了,我也不谦让了。不过,现在我们还有要事商议,这个命令的题写,等之后再来,军师以为如何?”

郭嘉狐疑的看向袁常,不过,袁常都答应了,他也就退一步。

袁常吃了个暗亏,自然心里不平衡,此仇不报非君子。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袁常不认为自己是君子,因此,小人报仇一年都晚。想了想,袁常觉得好像很久没找郭嘉他们斗地主了,今天看来又有乐趣了,嘴角不由得露出一抹奸笑。

郭嘉也看到袁常的奸笑,心中暗呼不好,不过,他也不怕,就看袁常出什么招,他都接下了。

袁常想好报复的方法之后,看向蔡邕道:“蔡院长,小侄有一个要求,还望蔡院长能够应允。”

“大人有何要求,老夫能做到的自是应允。”

如今是在议事,大家都以官职相称,袁常自是称呼蔡邕为院长。而袁常自谦称呼为小侄,蔡邕也不会直称贤侄,无规矩不成方圆,大家都明白这一点。

“蔡院长,小侄素来会记性不好,时常忘记一些东西。因此,想要找个人来帮我。昭姬姑娘博学多才,且记性惊人,小侄想请昭姬姑娘做我的秘书,还望蔡院长能够答应。当然,昭姬姑娘的秘书职位,也是有官品,有俸禄,就按照从七品来算,蔡院长意下如何?”

历史上蔡邕家中藏书万卷,后来在战火中被毁。而蔡琰,却是凭借记忆力记住了二、三千卷的内容,这个记忆力显然是非常惊人的。因此,蔡琰做这个秘书是很适合的。

正所谓有事秘书干,没事干秘书,袁常显然用心险恶。

袁常穿越到这个时代,推进社会进步是一个目的,坐拥众美也是一个目的。他跟蔡琰二人是郎有情、妾有意,将蔡琰放到身边培养感情,自然不是什么难事。而且,他对蔡琰的意图,刘曦和甄姜都知道,他明白刘曦和甄姜心中会吃味,只能等稍后再安慰二女一番。再不济学习刘大耳滴些眼泪,既然想要左拥右抱,总该付出一些的。

蔡邕思索了片刻,最后点头道:“既然大人说了,那老夫自是无不应允。若是小女哪里做了不好,大人尽管责罚便是!”

蔡邕是知道袁常的想法,想要提高女性地位。在封建的时代,这样的想法无疑很疯狂,但是,蔡邕虽是儒家弟子,却并不迂腐,因此,反应不是很大,相反,蔡邕很想看看袁常能做到何种地步。因此,蔡邕认为袁常将蔡琰提到秘书职位,并且给予官职,是袁常的第一步。女官并不是没有,在皇宫之中就有女官,且品级不低,三四品的女官都有。不过,女官只在皇宫之中存在,宫外却从来没有女官的说法。袁常若是将蔡琰任命为秘书,想来不会遭到太多人的反对。

当然,若是蔡邕知道袁常的心思,估计会直接用家中万卷藏书把袁常给砸死,竟然想祸害他的女儿。不过,幸好蔡邕不知道,等蔡邕知道之后,估计袁常和蔡琰也都生米煮成熟饭了。

袁常在这里和郭嘉他们议事之后,还要在府衙跟渤海郡的官员说一声,在场的是袁常的心腹,渤海郡的属官才是真正的执行者。至于他们是否会同意,袁常不在乎,反正现在渤海郡完全由他掌控,不同意的就一个字滚。有蔡邕在,袁常不怕渤海郡没人可用。

“主公,如今渤海郡既然脱离了冀州的管辖,那么,如何发展经济,也是个问题。”

征兵的问题解决了,经济如何发展自然是个问题。郭嘉的才能多在军略和计谋之上,内政显然并不是很适合。所以,郭嘉只能提出问题,却没有解决的办法。再加上袁常要降低渤海郡的赋税,今后渤海郡的经济将会更加严峻。

当然,经济问题对于穿越而来的袁常来说,根本不是问题。

农业税只是占据小部分,如果将来发展到一定程度,农业税甚至都可以免除,就如穿越前的那个时代一样。不过,现在要免除农业税显然没那么简单,首先,要做的就是将商业发展起来,这才是根本。

目前,袁常还是有资金发展的,省己村那些村民前人劫掠来的金银财宝无数,足够用好长一段时间了。然而,如今渤海郡脱离冀州的管辖,每个项目都要用钱。渤海郡官员的俸禄,征兵的粮饷,还有蔡邕建设学院的资金等等,反正缺钱的地方多。省己村的那些钱,如果真要使用起来,估计不用两年就会花光了,所以,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