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从“敦”字的谥法规则角度来看,还是从历朝历代“敦”字的使用结果来看,“敦”字都是完完全全的男子谥,因此冰凝若是获得“敦”字的谥号,将绝对是中国历代后妃中的第一人,不但是首例,从后世的实践来看,也是仅此一例,既是空前也是绝后,彰显了皇上对冰凝品行的极度欣赏与极尽赞美,用心良苦,可见一斑。

正因为冰凝是享用“敦”字溢的开天辟地第一个女子,皇上才会欣喜万分地圈定这个字之后,却是犹豫踟蹰,久久不能做出决定。一方面他极为迫切地想要将这个谥字赐给冰凝,因为他实在是觉得这个字太完美,世上再没有第二个字最适合作为冰凝的谥号了,特别是他对冰凝怀有极大的愧疚之情,换作任何另外一个字都觉得对不起她;而另一方面,他身为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深知这个字的选用会带来什么样的严重后果,不仅会引发群体的反对之声,更是对既有的维护有效统治的社会规则的破坏。如此事关重大,他怎么可能轻易为之?

他确实是一个锐意进取的帝王,敢于打破千百年的陋习,摊丁入亩、火耗归公、改土归流、废除贱籍,施行养廉银……,种种治国举措可谓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甚至是极具现代思想,同时也损害了很多当权者的利益,引发了强烈的反对与抵触。然而这些全都是政治主张,是为了江山社稷万年永固不得不做出的重大变革,因此他就是赴汤蹈火也要坚决推行,可是冰凝的谥号并没有关系到江山社稷万年永固问题,他也要如此大动干戈吗?

皇上能够坐到今天这个位置很不容易。从国家的角度来讲,作为异族统治者,在中原建立起庞大的大清帝国是一件异常艰难之事,而“打江山易守江山难”更是继位者们所面对的严峻考验。从个人角度来讲,他自己继承大统的道路同样也是异常艰难之事,不论是韬光养晦、九子夺谪还是这三年的皇权斗争,可谓是刀光剑影、步步惊心。

好不容易大清帝国历经八十年的时间,江山基本稳固,好不容易雍正王朝历经三年的时间,政权基本坚实,守江山不易,而礼制是国家的根本,皇上哪一步敢走错?

现在冰凝的谥号问题不像摊丁入亩、火耗归公、改土归流、废除贱籍等等那些政治主张,因为是有助于江山稳固而必须得到坚决的推行,即便付出血的代价也在所不惜。冰凝的谥号问题恰恰相反,因为有可能引发的巨大反对之声,会极大地有损于江山稳固。他该怎么办?

皇上自己都没有想到,一个“敦”字竟是惹出了这么多的这么大的麻烦。虽说礼部现在由十六阿哥庄亲王掌管,然而礼部大大小小那么的官员不可能全都是他的心腹,岂是皇上一个人说了就能算的?此外,礼部只是朝廷的一个部门,其它部门的官员们有些并不是与皇上一条心,有些官员虽然与皇上一条心,但是在涉及到礼制这种原则问题的时候,他们定是会坚守陈规、寸步不让。一个人发声力量不大,若是大部分的官员齐齐发声,众口烁金的力量皇上岂能不知?

从初定下“敦”的激动万分到现在的忧心忡忡,皇上的心里似有千斤重,下意识地又翻阅起《溢法解》和《皇明谥考》这两部书来,然而“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句话用在此时此刻完完全全是皇上最真实的心境,就像一旦认定了冰凝是此生最爱其它女人再也入不了眼一样,一旦认定了“敦”是最适合冰凝的谥号之后,其它任何一个字都再也无法能够入了他的眼中。

对于患有严重选择困难症的皇上来讲,好不容易选定了如此心仪的谥字,他又岂是甘心弃之?更何况他对冰凝的愧疚永生永世都无法释怀,若是再将这个最合适的谥字放弃,将来他还有什么脸面到九泉之下与她相见?

他已经投下巨大的赌注,冒着“年选”势力死灰复燃的危险大肆操办冰凝的丧仪,极尽衰荣,现在再多一个风险又如何?反正一个风险也要冒,两个风险也要冒,俗话说得好,“虱子多了不咬、债多了不愁”,两个风险一起冒,或许还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皇上是极其理智的一个人,然而一到冰凝的事情上就再也无法保持理智思维的能力,不但屡屡打破祖法规制,甚至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赌徒”,一而再再而三地投下赌注,每一个赌注都是关系到江山社稷的重大抉择,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这个输红了眼的赌徒还是那个既睿智又英明的君王吗?

不管他相不相信,现在的他的的确确就是在孤注一掷。不过幸好皇上既是理智谨慎之人,也是意志坚定之人,因此在稳定求其次和冒险求完美之间,他的天平一点一点地向后者开始倾斜起来。既然他敢拿储君之位投下赌注与时间赛跑,既然他敢拿厚葬冰凝投下赌注只求为她平反昭雪,那么在谥字的选择上他又何须胆怯呢?反对之声一定会有,而且还会非常强烈,但是像火耗归公、摊丁入亩、改土归流这些严重损害了当权者利益的改革之策不都在他的高压之下推行下去了吗?相比之下,礼制固然是国之根本,但是皇贵妃的谥号比起那些改革之策来份量确实是轻了许多,如果他能够拿出推行改革之策的坚定决心和巨大力量,任那些来自因循守旧的顽固分子的反对之声再是强烈,他也一样有能力让他们哪怕是咬碎了牙也要认下他的这个开天辟地之举。

想到这里,皇上因为犹豫踟蹰而烦躁起来的心绪终于因为信念的不断坚定而渐渐地平静下来,继而又因为对未来充满了必胜的信心而心头不由得激动起来,想要一鼓作气,借着这股气势将另外一个谥字也尽快确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