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贼,欺我太甚。”
司徒府中,王允拿着刚刚接到的圣旨,怒吼了一声,然后又狠狠地将圣旨摔在了地上,上前狠狠地踩了几下。
书房里,没有第二个人,王允发泄了一会儿之后,脑子渐渐清醒过来,倒是吓了一跳,这毕竟是圣旨啊,摔在地上又踩几下,绝对是杀头的死罪。
王允急忙将圣旨捡起来,拍打几下,放在了书桌上,心中暗想,董贼乃是欲借刀杀人,分化清流一党也,此计甚是毒恶,必是出于李儒之手也。
只是,王允又有点奇怪,昨日刚下圣旨,让曹聚抄斩袁家,这才过了一日不到,董贼就又改了圣旨,以他跟蔡邕二人为主,曹聚反倒成了配角了。
就在这时,管家送来了貂蝉的密信,貂蝉在信中言及昨日曹聚来过相国府找董卓,董卓却为了避开曹聚,躲到皇宫去了。
当然,昨天跟曹聚的那番亲热,貂蝉并没有提及,只说是昨天跟曹聚聊了一会儿,曹聚对她做了暗示,貂蝉也回应了,意思是,二人基本上算是勾搭上了。
曹聚离开相国府,去了皇宫的事,貂蝉不知道,王允自然也不会知道了,他心中暗想,莫非是董卓知道曹聚找他的意图,为了安抚曹聚,这才改了主意,以我跟蔡邕二人为枪头不成?
越想越觉得有可能,王允深恨,却又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他不可能再像曹聚一样去找董卓了,而董卓也会长了个心眼,不会让人向他汇报此事了。
王允本想派人将蔡邕请过来商议此事,却又忽然想到,蔡邕前几天偶感风寒,已经卧床几天了,不知道是否痊愈,于是,王允就命令管家备轿,亲自去蔡邕的府上了。
王允跟蔡邕之间的关系,原本是很好的,但在蔡邕成为董卓的嫡系之后,王允心中对蔡邕就有点隔阂了。是以,虽然表面上二人关系亲密,但实际上却非这样。
不过呢,因为要维系表面上的关系,王允跟蔡邕之间的来往是很多的,所以,王允去蔡府是不需要通报的,直接进去就是了。
王允进入蔡府之后,刚刚来到客厅后面,就听到里面传来蔡邕的笑声:“来,驸马,老夫再敬驸马一杯。”
驸马?曹聚?
王允立即就止住了脚步,心中暗想,圣旨下到司徒府,同样也会下达到蔡府,蔡邕也是刚刚接到圣旨不久,曹聚就马上赶来,其中必有古怪。
曹聚哈哈大笑道:“蔡大人言重,孤乃晚辈也,理应是孤敬蔡大人才是。”
蔡邕笑道:“如此,老夫就不客气也,驸马,请,你我一同喝起就是。”
二人喝了酒之后,曹聚笑着说道:“当年,蔡大人得罪袁槐,那袁槐在先帝跟前进谗言,使得大人被流放朔方九个月,吴地避祸十二年。今日圣旨命大人与司徒王大人以及孤,一起抄斩袁家,亦算是为大人出一口恶气也。”
听到这里,王允心下一惊,暗想,我怎么把这事给忘了,昔年,蔡邕曾经弹劾太尉劾张颢、光禄勋玮璋、长水校尉赵玹、屯骑校尉盖升等人贪赃枉法,又向先帝举荐廷尉郭禧、光禄大夫桥玄、前任太尉刘宠,认为可以向他们咨议朝政。
那张颢、玮璋、赵玹、盖升等人皆是跟袁家的关系不浅,或者是袁氏的故吏,或者是袁氏的门生,或者跟袁氏是进退同盟,而蔡邕举荐之人,却都是跟袁氏关系不怎么好的人,所以才会得罪袁槐,导致流放朔方九个月,后又远走江海、避祸吴地十二年。
听到这里,王允立即就打消了进入客厅的念头,一个转身就离开了蔡府,而且,在离开蔡府之前,王允给了门丁一锭银子,叮嘱门丁不可向蔡邕提及他曾来过之事。
曹聚和蔡邕都不知道王允曾经来过,二人继续一边喝酒,一边高谈阔论,半个时辰之后,二人皆是有了几分醉意。
就在这时,一阵琴声忽然由远及近地传了过来,曹聚听了,不禁心下一动,暗想,弹琴之人必然是蔡邕的二女儿蔡琰。
蔡邕有两女一子,最有名的就是二女儿蔡琰,而大女儿虽然没有留下名字,但她的丈夫羊衜却是曹魏的上党太守。羊衜与她的少子羊祜更是三国后期的名将之一,在历史上留下羊陆之交、遗策灭吴的美名。
但是,蔡邕的儿子却没什么名气,连名字都没留下,孙子蔡袭呢,只是被封关内侯,同样也是没有什么名气。
听到琴声,曹聚便故意闭上眼睛,脑袋跟着琴声的节奏,慢慢地晃动着,一副很陶醉的样子。
蔡邕见状,也不再开口,右手的食指和中指在案几上轻轻地敲打着,节奏跟琴声的节奏也是完全一致。
不一会儿,琴声结束,曹聚这才睁开眼睛,赞叹道:“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也,蔡大人,不知是府上哪位大家,竟然能弹出如此精妙绝伦之曲,还请蔡大人代为引见一番。”
若是王允在这里,一定会怀疑曹聚就像知道貂蝉一样,早就知道蔡琰的存在,却故意这样说的。
蔡邕心下颇为得意,笑着说道:“此乃小女蔡琰,小女每日练琴一个时辰,不想今日在驸马跟前献丑也。”
曹聚点了点头道:“久闻蔡大人才艺天下无双,蔡小姐已得大人真传,乃大汉无出其右之才女也。”
蔡邕急忙摆了摆手道:“岂敢,岂敢,只是略同音律罢了。”
曹聚故意问道:“大人,刚才之曲,孤觉得甚是耳熟,却不知此曲何名也?”
蔡邕闻言一愣,仔细想了想刚才的曲子,以前的确没有听蔡琰弹过,轻轻摇了摇头道:“此曲老夫亦是第一次听,驸马稍等,待老夫派人去后院问一问小女便知。”
当下,蔡邕便让一名丫鬟去了后院,问蔡琰去了。
没多久,丫鬟就回来了,说是蔡琰刚才弹的曲子,名字就是《无题》,是根据曹聚的两首无题的诗改变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