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3章 《出师表》(1/1)

徐景行很少专门收藏自己的作品,他卧室里小时候写的那一篇《诫子书》是唯一一件被他看的很重的作品,家里也有他其他作品,但主要是充数的装饰品和家具这种实用品,并非为了收藏。

这柄羽扇是他作品中第一件能让他生起强烈的收藏欲望的存在,所以他很想收藏。

可是吧,这么一件极品雕件好不容易雕刻出来了不卖留着自己把玩,感觉又有点不太厚道,这样的好东西应该让更多人知道才对。

算了,放到店里当镇店之宝吧,标个超高价让店里的顾客知道它的存在但又能留在自己手边,什么时候后悔了再收回来,不至于完全没有挽回的余地。

嗯,就这么定了。

有了主意之后他再次拒绝了那位皇帝贵宾想要购买这柄羽扇的请求,并且笑道:“这柄羽扇是我预定的镇店之宝,真不卖,到时候我会标个超高价摆在店里,哥们,真不好意思了,要是实在想看,等开业时我给你发个请帖,到时候过来凑个热闹。”

皇帝贵宾都是有钱人,勉强能成为他的客户,发个请帖就当是回报这些观众好了。

只是他还是低估了他的影响力,他这话一出口,一众贵宾甚至包括普通观众也来劲儿了。

“徐神徐神,求请帖。”

“娜娜哥私信个地址,到时候我会拉个大大的横幅给你庆祝。”

“我也要去我也要去。”

“徐神不能歧视穷人呐,我也要请帖。”

“呜呜呜好羡慕皇帝贵族们。”

“一视同仁,徐神要一视同仁呐,我也是皇帝贵族,虽然只是一个月的。”

好吧,其实开一个月皇帝贵族的才是真爱,因为一个月也要十多万,而只开一个月的这些人在经济状况上肯定不如那些直接开年费的真土豪,说不定这十几万就是他们一个月的收入呢。

就跟普通工薪阶层花十万块买辆小轿车的分量和首富之子花一千万买辆跑车之间的区别。别看一千万很多,但在首富之子眼里的分量还真没有普通人家眼里的十万块重。

所谓的礼轻情意重就是这个意思了。

可惜,他虽然挺感动,可是这样的例子不能开,因为他这里的贵族太多了,光皇帝级别的就已经有十六个了,加上其他月费过万的贵族,少说也有二三百号人。

他一旦松口,其他人也会一拥而上跟他要请帖,他是给还是不给呢?

当然不能给,真有给了,他的开业典礼就全毁了,到时候全是各地来的直播间观众,闹哄哄的成什么样子?

而且开业的时候会有很多重量级嘉宾到场,人一多,安全问题也不容易保障。

所以他只能十动然拒。

并且敢接结束这个话题,开始设计下一件雕件。

下一件依然是诸葛亮题材的,依然是雕刻诸葛亮的文学作品,最著名的当然是《出师表》。

不过这次他没有在载体上做什么文章,而是老老实实的刮了几块玉简,用精致的小楷字将《出师表》全文刻了上去,然后还用让李林燕专门没买来的精编牛皮绳将那些玉简串起来,然后如同竹简一样卷成两卷。

《出师表》也是一片文学含金量很高的作品,里面的经典句子也非常多,而且其中的奋发昂扬之气更是令人心折。

至于《后出师表》有人说是伪作,但那只是有所争议而已,并没有确切的证据,相反,前后《出师表》在文学造诣上却是一脉相承的,连说话语气都没变,甚至于那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气神儿都是一脉相承的,只是因为时局的发展对蜀国不利,所以多了些悲观但很现实的看法,不足以为证。

至于赵云的生卒年这个证据,其实更算不得什么证据了,因为双方观点中关于赵云的卒年也就差一年,一个说是229年,一个说是228年,但考虑到后《出师表》是228年十一月所作,而《三国志》记载赵云是229年死亡,相互之间只有区区一个月的误差,以三国时期的信息传播速度来看,一个月的误差根本不算误差好么。

而且可能正是因为赵云这员老将的死亡,才让诸葛亮对蜀国复兴汉室大业的未来产生了些许悲观情绪,也才有了后《出师表》中被人当做证据的悲观语气。

这么一想,是不是就能说得通了?

反正徐景行坚定认为前后《出师表》都是诸葛亮的作品。

也因此他毫不犹豫的将后《出师表》也收录进来,不为别的,只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八个字,诸葛亮是真正用自己一生来阐述这八个字的人中豪杰,这透骨而出冲天而起的豪迈之气足以闪耀万古。

好吧,其实刻字是最无聊的工作,徐景行做的时候有点无聊,观众看的也有点无聊,因为观赏性真不高,不是专业人士很难看到其中的亮点,就算他的字刻的再漂亮,普通观众也分辨不出来,只会认为是他的正常水准。

当然,他复刻诸葛亮的文学作品是有私心的,就是想满足一下他这个小迷弟的虚荣心,借机给偶像做个宣传,顺带着赚点钱。至于赚多赚少,他真没奢望能卖出如同其他山子摆件、人物故事摆件一样的价格,不现实,真不现实。

现实是字比画要便宜,除非是那些顶级书法家的字才会卖出大价钱,一般书法家的一幅字能卖到六位数就算非常高了,大部分也就五位数的样子。

所以哪怕他这些文字是雕在极品羊脂玉上的,但市场价跟其他题材的玉件相比还是会稍微低一些,市场反响可能也会稍微差一些。

当然,文字类的内容也就这么几件而已,他想做太多也没有那么多素材。

所以他很快就回转正途,继续做人物故事类的雕件。

诸葛亮结束后之后是赵云,然后是其他三国时代的著名人物,尤其是曹老板,那可是一位相当有魅力也有能力的君主,虽然自己终生没有称帝,可死后却被儿子追封为魏武帝,所以也能算是帝王中的一员。

而曹老板在历史这么多封建帝王中,各方面的能力应该能排到前十,尤其是文学造诣,更是名列前茅的存在。

但就算如此,杨磊也没有专门给曹老板做文学集锦,而是将曹老板的作品以定场诗或者题跋的形式刻写在雕件上,比如说其中一幅人物山子摆件,刻画的就是曹老板东临碣石的画面。

画面上的曹老板骑在马上站在悬崖边上直面扑空而起的巨狼神情凝重,而在身后坐在背景的一块石壁上则用隶书刻着《观沧海》一文,画面和文字结合的非常好,将曹老板当时的心情和气度刻画的淋漓尽致。

两天后,三国系列基本完工,开始水浒系列。

水浒系列要简单的多,因为水浒中的人物形象相对比较简单,个性比较鲜明,这种艺术形象非常突出的人物格外的好创作,只要把握好这些人物原本就有的设定就可以了,其他的都是细节方面的问题。

而且水浒系列跟历史没太大的关系,没有三国系列那样的厚重感,偏艺术性和故事性居多,反倒是能够将文学和雕刻艺术更融洽的结合在一起,不会引起什么争论。

如果是三国系列,每个人物可能都有好几面,有演义中的一面,也有历史中的一面,还有野史中的一面,同时对民族、对君主也各有不同的面,所以很难将那种复杂的感觉完全刻画出来,只能选择其中一面或者两面进行创作。

而水浒就好多了,不管人们怎么看待那些小说中的人物,毕竟大部分都是虚构的小说人物,原著都给出了权威的设定,会省事儿很多。

所以整个水浒系列,他同样只用了两天时间就完工了,其中这一系列有一个小的系列,是用一百零八枚拇指肚大小的籽料雕刻而成的,内容正是一百零八将的人物像。

这些人物像完全是徐景行根据他对这些人物的理解进行创作的,用的还是单阴线画法,但画工相当精致,将一百零八将的人物形象、动作、神态以及个性特点都刻画出来了。

除了这一百单八将的合集外,剩下的就是一些浓墨重彩的人物形象,比如说武松打虎、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林冲雪夜山神庙等等。

好吧,徐景行能看得上的水浒人物也就这么区区几个,其中适合进行二次创作的故事和画面就更少了,因为除了这几个故事外,剩下的不是杀人就是被杀,血淋淋的实在不合适搬上荧屏。

但就算只有几个故事可以利用,他也能做的很好。

再加上水浒系列人物在民间的巨大影响力,这个系列的雕件一完工就被一个皇帝贵族给预定了,而他也答应了。

因为这一个系列的雕件都是普通雕件,虽然玉料很好,雕工也非常精美,但没有什么特别的功效,就是很单纯的遇到作品,他给的定位就是变现用的。

所以当那个观众出价到一个亿之后他也就不再坚持,只是让对方在店铺开业时到首都来一趟,到时候再做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