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十二章 观点文章(1/1)

暑假没过多久,《science advances》的版权副刊就寄到了吴斌这里来,副本除了有个副本的盖章之外和正本完全一样,其作用可以说就是用来给作者拿去到处发一发,装个B什么的。

这期《science advances》的封面是吴斌发过去的五苯结构侧视图,这是他发稿时就定制好的Table of Contents Graphics,这个词在不同的杂志有不同的叫法,但表达的意思就是摘要图,那种你在网上浏览时第一眼就能看到的那种。

按理说这种类似于目录图的重要图片都会搞的艺术点,比如拿着图形TOC去美化,重新裁剪一下之类。

甚至有些讲究一点的教授会自己搞点设想图。

但吴斌并没有这么讲究,所以就直接给了一张实验中的五苯结构的侧视图,最后还是《science advances》的设计部门帮他加工了一下,让它看上去稍微高大上一点。

满意的看了一遍属于自己的第一本封面期刊后,吴斌第一时间先给几位还在学校的教授给子送去了一份。

接着又回到寝室给了先前说好的陈志安一份。

“谢谢,我会拿回家供起来的,早晚三炷香的那种。”陈志安收下期刊后显的颇为激动。

吴斌笑了笑,没把陈志安的玩笑当回事,又顺手在李博新和李岩的桌上各放了一本。

这时陈志安卷起一本书递到吴斌嘴边问:“吴神,采访一下,大一发封面文章是种什么样的感觉啊。”

吴斌想了想,回答说:“嗯……说没什么感觉那是骗人的,但也没有太过兴奋吧,有种水到渠成的感觉?”

“牛逼……”陈志安竖了个大拇指。

接着吃完饭时吴斌又分别给林紫琪和李岩带了一本。

“哇,感觉这一期的期刊封面特别精美欸。”林紫琪接过后笑着说。

吴斌:“你真想拍马屁的话,赞美一下我的文章内容我会更高兴。”

“找不来角度赞美!”林紫琪很诚实的回答了之后翻开期刊浏览一下时,却发现吴斌的头像照片赫然出现在了她的眼前。

‘这头像照也太帅了吧……’

虽然林紫琪一直觉得吴斌颜值在线,但一般人拍这张像证件照一样的头像照片颜值都会降低几分的,然而吴斌却反其道而行,头像照竟然比本人还要帅!

凝视着照片好一会儿,林紫琪才问吴斌说:“原来发表文章还会贴照片的吗?”

吴斌点点头:“好像是说封面作者才有,会放照片和简介。“接着又想起什么似的补充了一句:”另外《science》还给我发了个免版税的授权申请表,说是我作为“模特”出面需要签字,另外连拍照的摄影师都要签字……可以说版权意识强到极点了。”

“的确够强……另外照片拍的不错哦。”林紫琪装作随意的夸了一句继续往后翻。

然后李岩也翻到照片那页看了眼说:“不错,有我一半帅了。”

吴斌:“求你要点脸吧。”

……

回到实验室,吴斌将剩下的几本副刊分发给了几位老师,韩康顺收下后点点头,说:“下次我发《science》了也回赠你一本。”

“噗。”一旁的冯金辉笑了几声说,“不会是吴斌给了你《science》现在很好发的错觉吧?”

韩康顺听完翻了个白眼,“我又不是没看吴斌那篇论文,能不知道啥水平?我自信一下还不行了?”

“行行行,等你决定好课题的时候我来帮你打下手,给个第二作者就行。”

“好说好说,都是老朋友,给你个并列作者也不是不行嘛。”

听完两人互相打趣后吴斌刚打算坐回电脑前,刚打算打开一个文档,就听到系统的声音响了起来。

“任务【闪亮登场】已完成”

“获得任务经验值20000点。”

“任务评价:天秀”

“获得额外奖励:发散思维能力+4”

‘天秀可还行……’

吐槽完任务评价后吴斌被额外奖励给惊了一下,许久不见的发散思维能力!

数次完成任务的吴斌发现过一个现象,那就是系统在给额外奖励时给的一直是全新的思维能力,而不加成原有的。

‘难道是任务评价原因?’

之前吴斌的任务评价清一色都是优秀,但想了想又觉得不对,就拿IPhO的任务来说,他都已经拿到世界第一的金牌了,还能怎么优秀?

‘也许是任务档次上去了的原因。’

这是吴斌能想到最有可能的理由了。

不过不管怎么样,发散思维的再次提升让吴斌感觉到很高兴,他非常期待那些思维全部升到高数值之后他能看到怎样全新的世界。

可惜的是系统似乎没有打算给他发布新任务,吴斌也只好静静等待下一次任务的来临。

接下来的日子里,吴斌除了去图书馆看书之外又多了一件事,那就是每天浏览一遍邮箱。

作为通讯作者,他每天都会收到来自全世界各地学者的稿件,其中批评挑刺的很少,大部分都是来和他进行学术交流的,无一例外,这些人都对二维材料有着浓厚的兴趣。

比如第一次发来邮件的一位学者对吴斌观测到电荷传输层分子堆积结构与电子输运性质之间的内在关联很感兴趣,因为这是首次观测到在结构不同的三层薄膜中发生了一系列绝缘-迁跃运输-能带运输的箱变过程。

邮件的最后还夸奖了吴斌构筑了几乎完美的样品,使得他们实验室可一把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直接比较并确定材料结构和物性之间的内在关联。

这样友善的讨论吴斌当然是很乐意接受的,当即就写了很长的一封邮件回了过去。

在与各种各样的学者交流之间,吴斌也是受益匪浅,尤其在分子迁跃这一块,他遇到了一位非常有见地的教授,简直恨不得立马就把他约出来促膝长谈。

之后吴斌还得知《science》还特地邀请Rice大学的柯林斯教授根据他的研究内容写了一份“观点”文章。

要知道“观点”文章一般都是邀请相关领域的资深专家为最突出的工作撰写的,可以说是对吴斌研究工作的高度认可。

并且在“观点”文章发布后,吴斌收到的邮件越发多了起来,估计再过不久,被引用率也会随之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