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柏林实在无法想象,居然有人如此胆大包天。

勾结海盗倒是每朝每代都有这么些人利欲熏心,但勾结夷人这简直匪夷所思。

如果说是一些商人勾结夷人,余柏林还可以理解。这些商人走南闯北,对国家的观念本来就薄弱,再加上商人追逐利益的天性,如果夷人给他们的利益让他们足够心动,那么极有可能他们会投靠夷人这边。

别说夷人,就连北边的鞑子,和晖朝的仇恨可谓大过天,仍旧有晖朝的人愿意给鞑靼效劳,与虎谋皮。

但官员,就实在是太难以想象了。

若说是乱世时期,官员投靠西方列强,为了给自己一席之地,那倒可以理解。现在大晖处于十分强盛的时期,真正的万国来朝,他们这么卖国求荣,是有病吗?

且不说这叛国有多么让人痛恨,只说这可行性,就太低了。

难道他们认为,只要内外勾结,大晖的海军真的拿他们毫无办法?

而且他们如此动作,朝廷真的不会发现,不会拿他们开刀?

有钱拿,那也得有命花才成。余柏林就不信了,这些人舍得离开大晖这么繁华的地方,舍弃自己的乌纱帽,跑去夷人地盘上求保护混日子。

“他们既然这么做,自然会制定充分的计划,让朝廷不会发现他们卖国的行径。”封蔚道,“至于他们为什么认定夷人能获胜,大概是因为我们新式的火器都用于北疆战争,一南一北,他们这些地方官,可不会知道那么遥远的消息。”

“那海军呢?海军不是剿灭过海盗吗?”余柏林问道。

封蔚道:“卖国的这些人,应该是闽州靠海地方的豪强乡绅,以及以他们为核心的知县知府等地方官,闽州布政使应该是不知情的。不过……不能算是完全不知情,他不知道通敌之事,但好处肯定有拿,不然不会瞒的这么严实。”

“闽州只有一处通商口岸,它从古至今又都是贫瘠之地,是罪官罪人流放之地,朝廷对其的管辖本来就不尽心,其地方多为豪强把持。沿海处更多是小渔村,官员巡查也不会巡查那里。不过他们虽然对自己那一亩三分地把持的很严,朝廷上的事他们可没有渠道得知了。”封蔚讽刺笑道,“说是地头蛇,也不过是些土包子罢了。说是强龙难压地头蛇,那是龙不屑于和蛇争斗,觉得得不偿失而已。”

“大概他们以为这次朝廷也是小打小闹,甚至他们连出任之人是谁都没有打听清楚吧。”余柏林道。

那些小县令小乡绅,哪有可能知道京城发生的事?这一南一北,可离得太远了。这时候的通讯可没有那么发达。

若是知道前来之人是被称作“战神王爷”的封蔚,给他们一万个胆子,也不敢跟王爷对着干。

以平常来看,前往闽州沿海那么贫瘠的地方,一个千户就顶天了。

而文官自诩比武官高一头,一个千户而已,他们可不放在眼里。

但即使他们在得到消息之后撤手不干,但只要做过这些事,就绝不能当做没发生。

那官员*的事被他们瞒了下来,金刀卫已经得到消息,想要传递消息的人被他们追杀,还真以为朝廷不大管那里,他们就是土皇帝了?

“你要如何?”余柏林脑海中瞬间闪过好几种方案,如何与当地官员周旋,如何搜查证据。

封蔚懒洋洋道:“不如何,本来那里要建立军事基地,海军已经在集结了。我们按照原地计划前往,沿路我调些兵将跟着我们走,找到当地金刀卫,想必他们还会有更详细的名单,然后挨个儿抓人就成了。”

“证据?”封蔚讽笑道,“抓到人总会有证据的,如果他们反抗,那就是坐实了要造反,如果他们要死要活,那就是畏罪自杀。”

余柏林被封蔚理所当然的话噎住了。

说好的勾心斗角呢?挨次杀过去什么的,这也太简单粗暴了点?

别说史书,就连小说也不是这么写的。

“若是普通贪污受贿,还得小心谨慎以免抓错人。而且越是繁华之地,地方望族和朝中越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不敢轻举妄动。”封蔚似乎看出了余柏林的疑惑,解释道,“闽州那地方的地方望族,也就是土地主罢了,抓也就抓了。何况他们的罪名是通敌卖国,即使朝中有他们的同乡,甚至亲戚,也绝不敢在这种时候跳出来。”

“*的官员,被害的金刀卫,金刀卫传递的讯息,就是铁证。”封蔚疑惑道,“长青啊,平日看你多厉害的,怎么在阴谋上还是雾沙沙的,还不如我呢。”

“我只是不习惯。”余柏林当然不怕阴谋诡计,只是他生活的社会环境不同,不习惯封蔚这么简单粗暴的方式而已。

在余柏林曾经生活的地方,讲究人权,讲究疑罪从无,讲究要先有证据后定罪。所以即使是大家都知道的犯人,在没有证据之前,也不能抓人。

而且即使有证据,证据不完善,也只能刑事拘留。找不到完整的证据链,还得释放。

哪像封蔚这样的,直接开着军队碾压过去,以权压人,比的是谁拳头大。

不过,封蔚这种做法,的确是损失最小的。

虽然这种宁可错杀也不放过作风,他心里并不太能接受。

然而,即使心里不接受,他也不会说出来,甚至他会支持封蔚这么做。因为他也知道,这是目前最好的解决方法。

在北疆的时候,他已经将自己的身份转换过来,他不再是活在后世现代社会的人,而是这个古代社会的统治阶层。

他也不会再为这些事为难烦恼,即使晚上如梦的时候,还是偶尔会做噩梦。

“既然如此,那就赶快启程吧。”余柏林冷漠道,“以免夜长梦多。”

封蔚点了点头,他沉默了一会儿,踌躇道:“我记得不太习惯这种事吧?要不我先走?你先留在这里继续查金刀卫被害之事。我很快就处理好了,到时候你再来。”

“我没这么脆弱。”余柏林微笑道,“你倒是把人砍了,可闽州的事还得有人去做,总不能让衙门全空了。你负责砍人,总有人负责给你收拾烂摊子。”

“嗷。”封蔚道,“对哦,要不你兼任一个闽州布政使?还是直接闽浙总督?”

余柏林扶额。这官是直接选的吗?而且闽浙总督惹着你了吗?他和这事又没关系。

若是没记错,闽浙总督正是对海盗深恶痛绝之人。海军围剿海盗,也是他请来的。

不过或许兄弟连心,皇帝陛下的想法和封蔚合上了。

很快金刀卫就送来圣旨,把闽州布政使的职位给撸了,让余柏林兼任。

除了这一份圣旨之外,还有两份密旨分别给封蔚和余柏林。

给封蔚的圣旨,是暂时给封蔚选官的权力,在吏部考核出官员之前,封蔚可以借由这一份圣旨,任命选拔当地临时官员。若那些官员干得好,也有机会转正。

毕竟只是些知县,多是举人们科举无望之后去吏部寻缺任职。

若是被砍的官员帽子有点大,比如知府之类,封蔚可以让随行之人暂时兼任。

这一道圣旨出来,朝廷肯定又要轰动。

虽然只是暂时的,但连选官的权力都给封蔚了,这简直是把闽州划分给封蔚似的,皇帝陛下这心也太宽了。

而余柏林的密旨,则是絮絮叨叨为主。

皇帝陛下知道封蔚的性子,也清楚封蔚将要采取的行动。他支持这种行动,但也知道砍人是小事,后续处理才是大麻烦,这些麻烦就落在余柏林身上了。

所以选官的权力虽然是给的封蔚,其实真正执行者是余柏林。以封蔚的性子,如此麻烦的事,就算做得下来也绝对不会做。

余柏林看着密旨,简直一个头两个大。皇帝陛下也太不靠谱了一些,这也成?给他这么大的权力,他晚上会睡不着觉的。

倒不是担忧这权力过大把持不住什么的,而是权力越大,责任越大,闽地沿海的百姓在海盗被清除之后好不容易日子有了盼头,现在又遭遇这些事。若是临时的官员选拔的不好,很有可能激起民怨。

说起来,他不是去瀛洲建立军事基地的吗?虽然瀛洲和闽州隔海相望,瀛洲在行政区划上也归于闽州管,但不代表他连闽州的事也要管好吧?

难道说,把闽州的府衙搬到瀛洲去?开玩笑么?

余柏林很是心塞。他觉得,自己额外被硬塞了很多事啊。

这都是那群通敌卖国之人的错!余柏林眼中燃起熊熊怒火。

不只是这些通敌的地方官员,更重要的是胆敢侵犯大晖国土的夷人!我不管你是西方哪个国家的夷人,定要让你知道炮火为何这样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