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陛下为了安慰余柏林,特意给了他几日假,让他好好休息。

余柏林回到家就昏睡了一日。虽然狱中条件还不错,但每日被那群金刀卫骚扰,还是让余柏林的运动量偏大了。回到家泡了澡,余柏林就沉沉的睡了过去。直到第二天日上三竿才睡醒,身体疲惫也一扫而空。

虽然金刀卫已经掌握了证据,但还未整理好,并未拿出来。朝堂上仍旧为余柏林吵的不可开交。

但封蔚不在,余柏林的友人又全部外放,倒没有人给他透露朝中吵闹的消息。余柏林也懒得打探。反正这种事打探不打探都对结局没影响。

他唯一的靠山就是皇帝陛下,而皇帝陛下并不需要他打探消息,更不需要他花钱上下打点。

除了皇帝陛下之外,余柏林还有张岳这一座靠山。

张岳已经升任辅政大臣,其话语权可想而知。余柏林作为他唯一的弟子,无论是感情还是利益,都和他息息相关,张岳自然会为余柏林上下周旋。

本来张岳还有些担心,余柏林这次遭遇的事,虽然手段拙劣,却杀伤力极大。若是查不到线索,找不到幕后之人,就算皇帝陛下勉强将余柏林保下,余柏林今后也会面对不少流言蜚语。

就算对未来没影响,也足够恶心人。

不过张岳在得到皇帝陛下的安抚之后,一颗心就放了下来。

只要有皇帝陛下站在余柏林这边,就算找不到线索,金刀卫也能制作出线索来。余柏林此事基本上不用担忧了。

待余柏林休息几日之后,张岳让人把余柏林叫到了府上。

自余柏林轮值内阁之后,为了避嫌,以及官员假日有限,张岳让余柏林去往他府上时间少了许多,基本上一两月才拜访一次。每次拜访,张岳多是提点余柏林官场手段,以及考校余柏林学问。

自张岳升任辅政大臣之后,余柏林去往张岳府上的时间就变成了两三月一次。

张岳为辅政大臣,余柏林身兼詹事府教喻和吏部郎中两大重责,即使两人有师徒名义,但若走得太近,朝中也会有闲言闲语。

离上次见面,大概已经有四个月时间。师母季媛想念余柏林的紧,张岳还未能和余柏林说上话,季媛已经拉着余柏林唠叨了好一阵子,又让余柏林尝了她新做的点心,才放余柏林去见张岳。

张岳幸灾乐祸道:“你师娘的点心好吃吧。”

余柏林一本正经道:“甜而不腻,咸而不齁,实为佳品。”

张岳嘲笑:“就你会说好话,有本事你再吃一盘。”

余柏林微笑:“师娘特意为老师精心烹饪,学生哪敢独享?”

张岳哼哼两声。虽然真的不好吃,但他哪好意思扫自家夫人的性子,还是得乖乖吃了,还得拿出一大篇赞美的词句。

季媛被鼓励之后,对开发新点心就更热衷了。张岳也算是自食恶果。

师徒两斗了一会儿嘴,才进入正题。

张岳这次叫余柏林来,是为了安余柏林的心。

皇帝陛下已经把事情查得差不多了,只是那事情不好直接暴露出来,尚且需要寻个借口,寻个替罪羊。

但那之前,皇帝陛下先把辅政大臣们召集来,把事实真相告诉了他们,然后集思广益,掩盖这次丑闻。

因为自觉愧对余柏林,皇帝陛下不知如何向余柏林解释,于是暂且没有将事实告诉余柏林。

不过张岳担心自己弟子焦躁不安,在和皇帝陛下请示之后,替皇帝陛下,把此事先告诉余柏林了。

“此事是静安居士做的。”张岳道。

余柏林想了一会儿,才想起那个静安居士是谁。

婉丽公主在皇恩寺剃度出家之后,法号就是静安。

“静安居士?”余柏林疑惑道,“弟子与静安居士有这么大的仇怨吗?”

婉丽公主的确和他结亲不成,但自始至终,他都是受害者身份。最后取消订婚,他也未曾在其中扮演过任何角色。

婉丽公主若要憎恨,也不该是他。

张岳没好气道:“我怎么知道她心里想什么?我又不是她。或许她迁怒你?”

余柏林无语。迁怒就要给他按上叛国的大帽子,害他性命害他身败名裂?

这迁怒也太可怕了点。

“其实静安居士并非第一次针对你了。”张岳又道。

余柏林点头:“她一进京就针对我。”

婉丽公主一进京就召见余柏林为她写诗取乐,他还是借封蔚名义,才躲了过去。

“不是这事。”张岳道,“你殿试前之事还记得否?”

余柏林想了一阵子,道:“有人冒充首辅下人,意欲对弟子不利之事?”

那件事因自己及时识破,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后交于金刀卫处理,余柏林便忘了问后续。

他那时心中全想着殿试之时,然后又忙着应对翰林院前辈刁难,还要找机会展露锋芒,就把这件事完全忘到脑后了。

后来这事似乎也没有引起什么波澜,就不了了之。

“那件事也是静安居士做的。”张岳道。

余柏林忍不住扶额:“静安居士她……”

到底和我什么仇什么怨啊!三番五次针对我!

张岳道:“那件事德王可能没好意思告诉你。静安居士那时候就看上你,便找人冒充首辅,想把你引过去,弄出些风言风语,然后待你殿试之后,她便会借此提起与你订婚之事。”

“若你不配合,大概就没机会参加殿试了。”

总而言之,就是以殿试来要挟余柏林娶她。

余柏林:“……”

这还真是简单粗暴又恶毒的计谋。要是他不小心坐上了马车,说不准还真会着了道。

虽然婉丽公主身边下人打不过他,但他们又不像金刀卫切磋那样,知道分寸点到为止。若他们没轻没重,甚至用上棍棒,他就算能脱身,也得带上一身伤。

带着伤,就无法参加殿试了。

还好他提前识破了。余柏林心中庆幸。

“只是为什么他要借首辅名义?”余柏林还是不解。婉丽公主强邀他的理由他知道了,但为何要陷害洪首辅?

“以她公主府的名义,你会去吗?”张岳白了一眼,道,“为何以首辅名义……大概是因为首辅相邀,她谅你不敢拒绝吧。”

所以洪首辅是不小心躺枪啰?余柏林更加无语。洪首辅这是无妄之灾啊。

本来他还想着那人是一箭双雕,说不得还是思及他家与洪县令的旧怨,才会如此做。结果只是这个原因吗?

好像以婉丽公主脑子,的确想不出那么复杂的事。

但她每次做的事,虽然简单粗暴,但杀伤力却十分大。

上次是,这次也是。

这次的事,计谋也十分拙劣。但若婉丽公主狠下心,把相关人全杀掉,余柏林还真是百口莫辩。

余柏林大概也猜到封蔚未曾跟自己说过会试之后那件事真相。估计是他心中怄得慌,又认为是皇室中人,实在是不好开口,便默默处理了。

皇帝陛下心中大概也是如此所想。

这次实在是事情太大,皇帝陛下怕自己不了解真相会想东想西,才会让老师将实情告诉自己。

现在想起来,婉丽公主被彻底禁足,好像就是殿试前后。

“陛下一定很生气。”事情已经结束,余柏林又没受多少罪,倒没多大感慨。

就算他心里不满,对皇室中人,也没有他出手的机会。

“那倒是。”张岳点点头。

别看皇帝陛下血洗了朝堂,但在未触及底限的时候,皇帝陛下已经十分仁慈了。

何太后还好好的在宫里待着,何家也基本全身而退,婉丽公主三番五次作死,皇帝陛下也只是让她出家。

只是婉丽公主太能蹦跶了。

皇帝陛下警告她,德王还亲手揍了她,婉丽公主还能做出冒充强邀余柏林之事;

皇帝陛下关了婉丽公主紧闭,婉丽公主还能联合何太后直接懿旨指婚;

皇帝陛下采用最后手段,让婉丽公主剃度出家,婉丽公主还能弄出这些幺蛾子,差点又害了余柏林。

无论是皇帝陛下还是张岳,都也不得不怀疑,是不是他们忽略了什么事,婉丽公主真的和余柏林有什么深仇大恨?

但余柏林向来深居简出,甚至从未与婉丽公主见过面,哪能和人结怨?

想来,大概真的是运气霉了吧。

不过几人都不知道,婉丽公主不是迁怒,是真的单方面和余柏林有仇。

在余柏林看来,婉丽公主总是没事找事步步紧逼。在婉丽公主看来,她所有的倒霉事都是沾染上余柏林后发生的。

她回京邀余柏林入府写诗作画被皇帝斥责,殿试前借由首辅名义邀余柏林小述被皇帝关禁闭,之后指婚余柏林就直接被皇帝陛下扔去剃度出家了。

这种种霉运,可不是和余柏林相关?

在婉丽公主看来,她做的每一件事,对余柏林而言都不是坏事。她那是看得起余柏林。余柏林当感恩戴德才是。

若不是余柏林三番两次推阻,哪会发生那么多事?所以婉丽公主自然就恨上余柏林了。

她也恨皇帝陛下,但她没办法报复皇帝陛下啊。

不过这件事之后,她大概再也不可能出来蹦跶了。

皇帝陛下就算是泥人做的,也该发火了。

不过余柏林还是不明白。婉丽公主不过一落魄失势还出了家的公主,哪来这么大势力做出这种事?

张岳没有回答,只是考校了余柏林学问之后,勉励了他几句,让他安心回去等候重新上班了。

直到月余,封蔚的书信到来,才解了余柏林疑惑。

婉丽公主是没那么大能耐,但文宗当了十几年皇帝,宫里自然有忠于他的人潜藏着。

文宗临终之前难得心软。明明若是他自己还活着,何太后今后生活肯定不好过。文宗要死了,他就心软了,想要保护发妻了,便把暗中势力联系方式告诉何太后。

只是何太后脑子不灵光,惯爱作死,用这些势力做了许多鲁莽事——比如加害大宝小宝和追杀封蔚就是用的这股势力。

文宗留下的这些忠心的人被何太后作死了七七八八,剩下的都潜伏着。

直到这次,何太后才用他们好不容易联系上婉丽公主。两人都被皇帝陛下吓破了胆子,不敢针对皇帝陛下,便都一起仇恨余柏林,想把余柏林置于死地。

本来这消息虽然未曾公开,但其实并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所以保密性上也不怎么严密。

文宗留下的内侍宫女,很容易就偷听到名单,并摹了一份出去。

何太后和婉丽公主想的是泄愤,那些潜藏下来的势力心中怎么想,就要让金刀卫撬开他们的嘴了。

大概也就是和给皇帝陛下的势力捣乱有关吧。

余柏林作为身不由己的诱饵,成功帮皇帝陛下钓上来一条藏得很深的大鱼。

上一条大鱼是封蔚做诱饵钓出来的。皇帝陛下不得不感慨,封蔚和余柏林这小两口真是他的福星,让他将灾祸提前消弭在萌芽状态。

等皇帝陛下洋洋得意许久,才突然想起,自己仿佛是站在反对的立场上。而且,自家弟弟也还没追到人。

皇帝陛下瞬间心塞不已。

成皇后听皇帝陛下长吁短叹,温婉一笑。

该,叫你拗。澈之去了北疆,长青还懵懵懂懂,当澈之回来的时候,要是长青看上了哪家姑娘,看你怎么安慰澈之。

皇帝陛下听后,更心塞了。

他现在反悔还来不来得及?

.....................................

很快余柏林就重新上班了。

陷害的事情已经结束,皇帝陛下将此事的锅扣在了已经被血洗的那批人身上,说是那群人的余孽,然后从宫里清了不少人出来。

反正那些人都死透了,债多不愁。

而皇帝陛下又不能说,这些人是文宗死忠。说了朝中又要多些动荡。

反正知道的人都知道了,听皇帝陛下这么处置,那些人明白皇帝陛下并没有处理文宗朝老臣的意思,就成了。

余柏林此次官复原职后,原本疏远他的人又见风使舵来巴结他。

这种事挺常见,也没什么心理落差。反正余柏林之前就对这些人不远不近,礼仪周全但从不深交,现在也没两样。

于是一些人开始称赞余柏林荣辱不惊,有君子之风。

也不知道是真心还是假意了。

因北疆有了战事,粮草军械之事在朝堂上争论的不可开交,皇恩寺里病逝了一位居士这种小事,如小块石头落入湖中,没击起多大水花。

之后何太后因那位居士爱女之死抑郁身亡,倒是声势较大。毕竟她是太后,需要全国缟素。虽然不是亲妈,皇帝也要为其守孝。

余柏林也换上了素色的袍子,并在府邸门口挂上了缟素表示哀悼。

何太后谥号慈虚皇后。凉德薄礼曰虚,华言无实曰虚。“虚”乃下谥号。

对于皇帝陛下而言,给何太后一个下谥号算是仁慈了。若是她所做之事暴露于世人之下,就该剥夺太后封号,不入皇陵了。

皇帝陛下也是懒得折腾这些。人都死了,身后虚名他懒得花费太多心思。

何太后虽然是下谥号,明摆着皇帝陛下不喜,但京城中人守孝还是规规矩矩的,不敢放肆。

皇帝陛下喜恶是一回事,自己是否受礼又是另外一回事了。皇后都要率领众命妇哭灵,他们有何理由不按照规矩来?

京城中因为国孝哀悼了一段时间,待北疆大捷传来,气氛才重新变得欢乐。

余柏林听闻,此次大捷,封蔚立了大功。

他居然深入敌营,偷袭并斩获敌人首领首级,才这么快结束战争。

余柏林听后,手脚冰凉,思维麻痹,半晌,才回过神来。

深入敌营?这小子是自己去找死吗?!

封蔚作为德王,本应规规矩矩在后方将士重重保护之下,捡个漏子刷点功勋就够了。现在还没到连皇室中人都要奋勇杀敌的时候。

但这家伙显然不安分,非要自己去拼一个实打实的功劳。让随性的将领差点吓出毛病来。

谁不知道德王是皇帝陛下心尖尖?要是出了什么事,就算立了功劳打了胜仗,都不一定有好结果。

但德王就是这么干了,还做得非常漂亮,并未触犯军令。

封蔚本是押送粮草,结果不小心遇到天气原因迷了路。而后他们发现一小股敌人,跟随敌人就走到了敌军大本营。

正好前线两军正打得如火如荼,敌方大营守备空虚。封蔚等人又被堵在这里,回不去,于是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冲进敌军大营,把后面坐镇的小王子给砍了。

那小王子和封蔚一样,都是“没准备上战场”,“在后方被保护着刷功勋”的。

哪知道就这么倒霉,被封蔚“迷路”绕到了后方,把他一窝端了。

反正封蔚说是迷路,所有人都说是迷路,那时候恰好天气也非常差,其余将领对封蔚毫无办法,也只能捏着鼻子说封蔚是迷路了。

再说了,说不定……还真是迷路。

这小王子此次被派来刷功勋,还是被层层保护,明摆着和封蔚一样,都是鞑子大汗心尖尖上的儿子。

此时晖朝天气气候怪异,北方草原一年比一年干旱,冬天一年比一年寒冷,草原部落生计堪忧,大大小小部落经过连番混战,终于勉强统一,联合起来对抗晖朝,意图更好的打谷草,以维持生计。

此次战争就是他们统一之后,发动的第一次试探性的战争。

他们派出了充足的人手,秉承着打不过就跑的传统思想,本以为没什么大问题。

谁知道封蔚能“迷路”迷这么远,直接绕到后方把人砍了?

那小王子是新任大汗唯一成年的儿子,封蔚可不是俘虏了他,大汗还能把人赎回来。这是真真正正把人给砍了,脑袋都装好了。

一般而言,若有可能,遇到对方皇室都会刀下留情,一是面子,二也是为了换取更多利益。

但封蔚振振有词。他又不是故意去的,他只是迷路迷到那里,碰巧发现一座敌军军营,碰巧军营之中防备松散,他顺手把人一锅端了,谁知道那敌军军营里的是什么人?

再说了,人家都骑着高头大马举着大刀来砍他了,他总不能说,咱们别砍了!我看你穿着打扮是个草原上的贵族吧!我们晖朝一般不杀你们,都是俘虏你们的!放下刀!咱们好好说话!

不要暴力,要和平!

封蔚摊手,难不成让他这么做?

接到封蔚的自辩奏折,所有朝臣都沉默了。

这还要他们怎么说。

哦,德王说得对,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以和为贵,喊话让对方停下来,先摆谈摆谈?

这不扯淡吗?

于是他们再次得到一个深刻的教训。

对德王的事,还是少插手吧。

别说皇帝陛下宠着德王,就是德王那嘴皮子,就简直让人吃不消。

说好的德王是鲁莽武夫呢?这嘴炮水平一点也不差啊。

在德王自辩奏折到达的时候,余柏林也接到一封“家书”。

看了“家书”,余柏林差点手一抖,把书信撕了。

封蔚在书信中洋洋得意,他果然是故意为之。

北疆将领对他看得紧,他带去的勋贵子弟组成的队伍和他一样,都被安排各种安全的事务,不是守在大后方,就是去押送一下粮草。

封蔚这脾气,哪能受得了?他本来就是来砍鞑子,做出大功劳给他哥和余柏林看他有多成熟多靠得住的。

于是,他就谋划许久,深思熟虑,策划了这次“迷路”。

余柏林捏着书信,手都在发抖。

这该说他智谋高超,还是说他胆大妄为呢?

不管哪种,余柏林现在都很想把封蔚揪来暴揍一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