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变得有趣了,美国的强硬激怒了法国民众,一时间美国大使馆门前有人山人海一般的抗议浪潮。愤怒的法国民众臭鸡蛋和石块等物品给美国大使馆洗了一个澡。

不过面对法国人的强烈抗议,美国是不为所动,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是底线问题,已经没有了退让的可能,反正美国就是不允许法国或者其他北约国家获得苏制武器,这是最严重的挑衅。

而这件事中值得玩味的部分是,法国的愤怒更多的是由法国民众所表达的,而法国政府虽然嘴上说很愤怒,但并没有采取什么反制措施。简单点说法国政府似乎一切尽在掌握。

实际上戴高乐也是一切尽在掌握中,他当然知道直接购买苏制武器绝对是对美国权威的最大挑衅,这么搞美国人不爆炸才怪。他之前的表态更多的是一种态度,就是用来恶心美国人的。你丫的杨基佬之前那么恶心老子,不能说老子只能挨打不能还手吧?

那么戴高乐的真实目的是什么呢?先进的中型坦克他当然想要,对价格便宜性能优良的T-55他确实也相当的感兴趣。但是他知道直接获得T-55是不现实也不可能的,必须得想办法绕过苏制武器这个坑。只不过他一时半会儿没有想到太好的办法而已。

不过戴高乐没办法,李晓峰可是有大把的办法,在他看来这个问题想要解决太简单了,美国人不就是抓住T-55是苏制武器这一点说是吗?如果T-55不再是苏制武器呢?美国人还有什么能叫嚣的?

首先T-55的“版权”有一半是在北方工业集团手中,这个集团是拥有向苏联所允许的市场出售T-55的权力(所获得的利益按照苏联和北方工业之间的协议分配)。当然由北方工业直接向法国出口坦克也有政治障碍,毕竟北方工业集团早已被美国和北约集团打上了苏联标签。所以北方工业还必须借一个壳子绕开这些障碍。

而这个壳子就是克劳斯玛菲公司和莱茵金属公司,熟悉的同志都知道这两家公司是德国的军火巨头,不管是战前还是战后都是相当的活跃。当然,在这个时空,这两家公司过的有点艰难。首先是战后德国严峻的经济形势,战争的损伤和巨额的战争赔款将德国人压得喘不过气来,各大公司都在想方设法的找活路,但是对于德国军工企业来说,这条活路不好找,因为德国已经被永远的剥夺了拥有军队的权力,没有军队自然也就没有国防开支,没有国防开支本国的军工企业怎么过日子?

有同志说了,这一依赖外国市场嘛!德国武器在国际上的口碑还是很不错的,怎么会没有销路?

容我们反问一句,怎么会有销路?军火贸易从来都不是单纯的商业行为,国际市场上不是你的武器便宜或者性能好就一定有销路的。对于需要采购武器的很多国家来说,采购武器其实也是一种认干爹和抱团取暖的行为。

后世美帝为什么常年把持着世界头号军火出口国的宝座,常年占据武器出口市场份额的一大半?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他是唯一的超级大国,对于有钱的中东油老板来说必须给美帝上供,否则,把持着航路的美帝分分钟就能玩死他们。就算不从航路下手,仅仅是美帝圈养的以色列放出笼子也够给油老板喝一壶的。

所以国际军火贸易其实是很严肃的政治行为,德国人和德国人的武器在战后最初的这段时间就是政治不正确。从德国买武器很容易授人以口实,更何况,战后包括美国、苏联在内的超级大流氓个个都囤积了海量的剩余军火,大家伙都在国际市场上廉价的抛售或者干脆当军援送人。在市场上谁不喜欢性能还过得去但是又廉价的商品?精益求精的德国货是好,但也没有那么好,大家差不多的档次,选便宜的政治正确的才是真理。

所以,很不幸的是,德国的武器出口遭受重创,除了一直以来使用德制武器的老客户,或者像以色列这种可以接受德国用武器抵偿战争赔款的国家还在买德国货,大部分国家不是投向了美帝就是投向了苏联。

一度的德国军工企业几乎都要揭不开锅了,在这种情况下,北方工业果断出手,通过收购或者入股获得了相当部分的德国军工企业股份,并将一部分生产订单转移到了德国境内。比如北方工业先进的大功率柴油发动机就转移到了德国,由MTU和博世公司联合研发,涵盖从四缸到十二缸广泛的型号。

所以李晓峰一听说法国人有政治顾虑,立刻就提出了一项新的建议:“法国出资一亿法郎同克劳斯玛菲、莱茵金属公司以及MTU和博世公司联合研发第一代欧洲坦克。”

一亿法郎当时也就是两千万美元,实话实说这可是一笔大钱,当年法国卖身才从美国混了多少经济援助?也不过十来亿的样子,而且还不是一年到手的。如今李晓峰张口就是两千万,这也太黑了吧?

李晓峰可不觉得自己黑,因为他给出的条件很宽厚,这两千万美元的资金不光能使法国参与联合研制,享有今后授权组装生产第一代欧洲坦克的权力,此外这两千万还包购买括头一批50辆欧洲坦克的资金。也就是说法国付出两千万不光能获得50辆坦克,还能获得授权组装生产欧洲坦克的权力。划得来吧?

当然是划得来,对戴高乐来说,此前英国的百人队长一百辆的开价仅仅是坦克本身就高达近两千万美元了。每一辆折合二十万美元的高价。而且这些还仅仅是坦克本身,不包括零备件以及弹药和培训费用。杂七杂八加一起,买一百辆百人队长,法国得付出接近三千万美元。这对当时的法国来说还是很吃紧的。

而现在,付出两千万就能获得50辆坦克,还能获得今后第一代欧洲坦克的组装生产权和一部分技术转移。这对于法国来说还是很合算的!

因为此时戴高乐视察相关法国企业时才发现新一代中型坦克的研发计划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那个所谓的最乐观估计三到五年开始生产的说法水分太大了,这么说吧,不乐观的估计法国新一代中型坦克可能十年之后才能投产。

也许有同志要说,十年就十年吧,自己的东西就是一百年也要造出来,发展自己的坦克工业总比今后永远求人要强吧?

话是这么说没错,如果花十年的时间和巨大的资金投入能让法国坦克工业逐渐追上世界第一集团,那戴高乐也忍了。问题是按照现在制定的法国新式中型坦克的技术标准,就是花大量的金钱和时间也没能追上世界第一集团的技术水平,反而是被越甩越远。

是的,法国人遇到了很多跨不过去的技术障碍。比如说坦克装甲,比如说高膛压坦克炮和更先进的反坦克弹药,还比如新式的发动机和变速箱。

几乎是涵盖坦克技术最重要的几个部分法国人一个也搞不定,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所达到的水平也就是二战那个层次,而现在二战已经结束了七年,这七年几乎是一个时代的跨越。

而法国人搞出的中型坦克(停留在纸面上的技术标准而言)还仅仅是德国二战黑豹的蹩脚山寨型号。减轻了部分重量,但与此同时也削弱了装甲,火力勉勉强强也才达到了黑豹的水准,但是穿甲弹质量和精度很差劲,而且火炮身管寿命相当的有限。更糟糕的还是发动机和变速箱,几乎是黑豹那个可靠性不高的发动机的山寨型号,跟现在的世界先进水平相差甚远。

总而言之,大概还要个三五年时间,法国人才能获得一款1943年水平的重型坦克,跟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将拉大到十几年以上。你说说,换做你是戴高乐,这能忍?

肯定是不能忍的,所以目睹了法国坦克工业的现状之后,戴高乐觉得想要改变这种情况唯一的办法就是引进技术,去跟世界先进水平合作,而所谓的世界先进水平也只有那么几家,美国啦、英国啦、苏联啦,现在英美都没戏,唯一也就是能跟苏联说上话了。

而且这次的合作办法也很理想,有德国的精密加工做保证,又有苏联高超的总体设计和二战经验做后盾,搞出来的坦克能差到哪去?更何况李晓峰还跟戴高乐说明了:“第一代欧洲坦克不是全新研发的,而是在T-55总体设计的技术上拔高改进。”

这么说吧,这个所谓的第一代欧洲坦克其实就是苏联的壳子里换用部分德国部件的攒机版。不对总体设计做太大的改变,就是换用部分德国零件予以加强,可以说是苏德合流版T-55。

其中T-55的整体设计予以保留,仅仅是稍微拉长一点底盘,以便换用MTU刚刚研发的8V90四冲程柴油机,该柴油机最大功率620马力,外形呈矩形体,结构采用一缸一盖,并列连杆、推挺杆传动、联身箱体,因而便于拆装和系列化生产;采用机械增压和预燃室燃烧系统,总体布置紧凑。传动装置则采用ZF公司(ZahnraederfabrikFriedrichshafen)(腓德烈斯哈芬齿轮制造公司)的4HP250型液力机械式、带有双流双半径差速转向装置的综合传动装置,有4个前进档和2个倒档(每档有大小两个规定转向半径,由于规定转向半径较多,转向功率损失较少)。

可能有同志要问了,T-55上的B54柴油机源自B2,性能可靠也很紧凑,继续用多好,何必改呢?

呃,实话实说,B2系列确实有点老了,虽然紧凑性不错,但是性能尤其是寿命跟世界先进水平还是有差距了。从后来的发展看,继续吊死在B2这棵树上不是一个好选择。更何况B2系列拆卸维护还麻烦(无法整体吊装)。

其实最关键的问题还不在B2,而在于苏制坦克蛋疼的传动装置,T-55固定轴机械传动虽然简单可靠,但是性能确实一般,跟后来的液力传动差距很大,而偏偏法国人对机动性还相当的痴迷,对机动性的要求很高,哪怕是正版的T-55也有点无法满足法国人的表态需求。所以李晓峰也就授意北方工业在法国人身上试验一下先进柴油机和液力传动,拿法国人当小白鼠。

除此之外,第一代欧洲坦克的火力也从T-55的D-10T换成了德国货。因为第一D-10T暂时是不对北约出口的,其次,D-10T的性能也一般。而法国人对德国二战中精良的坦克炮是赞不绝口,既然法国人这么喜欢德国货,那就给他们德国货好了。莱茵金属直接就将虎式坦克的88炮改进版安装在了第一代欧洲坦克上,通过适当的改进工艺该坦克炮跟M47和M48上的美制90毫米坦克炮基本处于同一水平,对于现在的法国人来说也是够用了。而且莱茵金属还承诺,一旦更新式的大口径坦克炮研发成功,可以很方便的改装到第一代欧洲坦克上使用。

戴高乐对此是非常满意,新鲜出炉的第一代欧洲坦克全重39吨(因为底盘的改动和发动机传动系统的变化,略有增重),最大公路速度65公里/小时,基本使用德国装甲技术,全车的防御水平比T-55略有下降,炮塔正面大约是150毫米,车体正面也是150毫米的水平。不过这已经远远的超出了法国人的期望值,原本对他们来说正面装甲有个百来毫米他们就很满足了。而且克劳斯玛菲还承诺,正在研发中的第一代附加装甲很快就能投入使用,安装此种附加装甲之后,第一代欧洲坦克的防御力还能提高30到50毫米,而车重不会大大增加。

戴高乐二话不说就拍板决定投资,并且立刻对外公布,他就是要告诉美国人:“没有你张屠户,老子也不用吃带毛猪!”(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