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卡斯特罗已经是忍无可忍了,之前进行的一轮经济制裁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古巴的经济确实因为封锁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因为苏联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存在,古巴的经济并没有被完全摧毁。虽然活得有些艰难,但是毕竟还是活了下来不是么。

这就让美国人觉得很没有面子,堂堂大美利坚世界上数一数二的超级大国竟然连小小一个古巴都搞不定,这还怎么去领导自.由世界?说出去脸往哪搁?

对美国来说搞定古巴已经不是纯粹的利益问题了,而是赤果果的品牌形象问题。所以美国人已经有些迫不及待的想要解决卡斯特罗带来的小问题了。

很快五角大楼和CIA就搞出了猪湾计划,准备借助古巴流亡份子来解决卡斯特罗这个麻烦。不过在此同时,美国国务院也依然试图用行政手段来迫使卡斯特罗屈服,具体的方法也很简单:因为殖民的关系,古巴的经济跟美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哪怕是古巴发生革命之后,美国依然还有大量的企业在古巴从事经济活动。比如古巴的电力、能源、交通领域大部分都被美国企业所垄断。

说起来也是好笑,卡斯特罗对美国人没有好脸色,但上台之后并没有立刻就赶绝美国企业,相反,前政府签署的相关合同他依然在执行,大量的美国企业在古巴不说过得很滋润,至少是能继续做生意的。

之所以卡斯特罗没有马上对美国企业下手,一方面是美国确实是个庞然大物,他的革命行动确实损害了美国的利益,美国很有可能会让他好看。在这种时候还是避免进一步触怒美国为妙。另一方面卡斯特罗虽然是共.产党,但是跟随他一起推翻巴蒂斯塔政权的还有大量的古巴中产阶级,这一批人反对巴蒂斯塔的根本原因是这货吃独食,损害了他们的利益。而这批中产阶级并不反美国,相反他们的个人利益跟美国息息相关。而且他们对共.产主义或者社会主义并没有太大的兴趣,一旦卡斯特罗一上台就大搞改革并且跟美国叫板,这帮人马上就会像反对巴蒂斯塔一样反对卡斯特罗。

更何况卡斯特罗自己也知道,自己的羽翼并不丰满根基不牢,暂时不能跟美国完全翻脸。基于这些情况,只要美国企业继续按照合同办事,卡斯特罗也不急着向他们下手。

于是乎就出现了一副怪异的情况,古巴和美国政府之间是恶语相向,而美国企业依然能够在古巴捞钱。但是这种情况很快就要发生改变了,之前的经济封锁政策没有取得圆满的效果之后,美国政府认为必须进一步对卡斯特罗政权施加压力,所以很快美国国会就通过了相关法案,禁止美国企业使用美国燃油为古巴发电。

这个决策可能在某些同志看来很怪异,美国企业那就用美国的燃油给古巴发电不就好了?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因为之前美国国会已经对古巴实施石油禁运措施,也就是说美国在古巴企业根本就拿不到美国生产的燃油了。在这项新的禁令出台之前,古巴是以从苏联进口燃油解决问题,而现在这个新的禁令等于堵死了古巴的路子。

这实际上就是霸道不讲道理,因为美国企业同古巴政府签订合同的时候,并没有规定只能用美国的油,用任何国家的油都是可以的。这样一来等于是逼迫美国在古巴企业违约,说白了就是想卡死卡斯特罗政权。

在美国人看来,这一招就可以让卡斯特罗政权完蛋了,他们认为卡斯特罗对此完全没有一点办法。但是他们小看了卡斯特罗,卡斯特罗是什么人?他可是个完完全全的共.产党,对当前古巴的模式是不喜欢的,只不过是因为客观原因的限制,才是他暂缓下手进行改革。而现在,美国人自以为是的禁令就给了卡斯特罗最好的借口。

在美国的禁令下达之后,美国在古巴企业自然是遵命而行,古巴自然陷入了燃油和电力危机。对此卡斯特罗立刻予以警告,他告诉美国企业这是严重的违约行为,如果美国企业不能立刻恢复生产,那古巴政府将采取断然措施!

美国人依然没有将这份警告听进去,就算听进去了,也不可能执行,对他们来说卡斯特罗和古巴绝对没有美国元老院的杀伤力大。于是乎卡斯特罗也不需要忍耐了,他立刻就以美国企业违约为理由宣布将涉事企业全部收归国有。

这下美国元老院傻眼了,这份禁令完全没有正面效果,反而帮助卡斯特罗得到了想要的一切,甚至因为是美国的禁令导致这一切发生,让古巴国内的中产阶级也没有产生对卡斯特罗的多大怨恨。谁让你美国人首先过分的呢?

美国国会傻眼了,在古巴有经济利益的美国企业也傻眼了,他们完全没有想到卡斯特罗是如此的强势,几乎是又狠狠地给美国脸上来了一巴掌!

“必须推翻这个毒菜者!”

“绞死卡斯特罗!”

“恢复古巴的民.主迫在眉睫!”

一时间各种媒体都在大肆喧嚣,几乎是一片喊打喊杀。而之前已经成型的猪湾计划也正式提高到了最高优先级。按照五角大楼和CIA的计划,他们首先将古巴流亡美国的流亡分子组织起来,给予武装和充分的军事训练,然后在美国海空军的支援下登陆古巴猪湾,然后向哈瓦那进军。

一时间美国大肆在加勒比海地区招募古巴流亡分子,然后经过美军的培训,组建了一只所谓的突击旅,这也就是后来的2506突击旅。应该说美国人对这只部队还是注入了极大的心血,但是事情却不像他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卡斯特罗在这一年中并没有闲着,他的部队已经不是一年前的游击队了。

卡斯特罗并不是傻瓜,他知道自己变成了美国的眼中钉肉中刺,为了确保革命的成果,首要的就是加强国防。在这方面苏联还是比较慷慨的。反正有大把的二战剩余物资,随着红军二战后进行的现代化换装,这批武器仍在仓库里也是等着发霉,还不如慷慨大方的送出去当人情比较划得来。

苏联援助给了卡斯特罗大约300辆T-34,一百辆SU-76,大量的轻武器和火炮,此外最重要的是赠送了相当一批拉-7、雅克-3、伊尔-2、图-3等螺旋桨战机。此外卡斯特罗自己还从国库里咬紧牙关凑钱买了一批比较先进的米格-15,而且经过一年多的训练,这些武器基本上已经形成了战斗力。

再反观2506旅,这批人本来就是成份复杂的流亡分子,思想各异而且纪律很差,大部分都是冲着美国人许诺的好处“参军”的。更关键的是,杜鲁门又要求2506旅在行动的时候竭力撇清美国关系,不能让世人觉得是美国在积极参与和怂恿流亡分子颠覆他国政权。也就是所谓的政治正确不能被抓到马脚。所以不管是五角大楼还是CIA都不能提供给2506旅最好的武器,甚至都不能有美国人直接参与这次行动。

所以2506旅大部分装备都是美国二战中使用的武器,比如M1步枪什么的,海空力量也是差,出动的都是类似B-26之类的旧货。而且因为训练时间很短,2506旅相关人员的战斗力真心是不好说。

不过美国人却是信心十足,认为只要2506旅一到卡斯特罗就完蛋了。让我们先不理会信心十足的美国人,看看卡斯特罗和苏联那边的反应。

前面说过了卡斯特罗一直在提高警惕,就是担心美国人来搞他。至于苏联方面某仙人也不会忘记美国人历史上的选择,所以KGB十分关注美国在古巴的动向,实际上美国人的保密工作做得十分马虎,2506旅在弗罗里达的训练一点儿也不难发现。而且他们在加勒比海招募人员的时候更是摆明了车马。只要KGB不是猪头,这么大的手笔除非是瞎子聋子才发现不了。

这么说吧,KGB一直在观察着2506旅的动向,甚至还通过内线搞到了美国人猪湾行动的细节,比如说登陆地点以及时间。知道了这些对苏联和古巴来说还有难度吗?肯定是手到擒来。

对于苏联和卡斯特罗来说,需要思考的问题是,是在美国人开始行动之前就予以破坏呢?还是干脆在猪湾结网以待将2506旅一网打尽呢?

好在这个问题不算难,对于卡斯特罗来说,将这些可恶的叛乱分子一网打尽才是最好的选择,这样今后将会少掉很多麻烦!所以他同苏联专家一起制定了一个结网计划,准备将计就计好好的坑美国人一把!

美国人很快就动手了,因为他们实在已经是急不可耐。1949年11月17日,CIA的特工先行出动,乘潜艇秘密潜入古巴近海,然后穿戴潜水装备登陆猪湾,他们的任务是为2506旅标记登陆地点。其实一开始杜鲁门是不同意美国人直接参与行动的,但很遗憾的是2506旅的蛙人专业素质有限,根本完不成如此复杂的任务,最后只能由CIA出手。

行动进行的很顺利,蛙人们成功的登陆猪湾并做好了标记,没有遇到一点儿阻碍,实际上猪湾附近理想得看不到一个人一条船,仿佛老天爷都在帮他们一样。

当然,我们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一切都是卡斯特罗和苏联顾问安排好的,当CIA的特工在沙滩上忙活的时候,远处的密林中有人正在监视他们的一举一动。而那艘运载CIA特工的潜艇也已经被标记,四艘苏联支援的36型反潜护卫舰已经准备就绪,只要等CIA特工做完了他们的工作,就会断然出手,一举将这艘非法入侵古巴领海的美国潜艇俘虏。

一切都是那么的顺利,当CIA的特工返回潜艇并向总部报告一切正常可以开始行动之后。先是强大的电磁干扰凭空出现,断绝了该潜艇同美国的联系,然后四艘36型护卫舰出马一举逼迫该艇投降。然后剩下的就是等待了。

2506旅很快就来了,满载着因为晕船而晕晕乎乎的运输船近乎莽撞的停靠在猪湾近海,空中由C-54和C-46运输的2506旅伞兵也在猪湾上空伞降。没有任何抵抗的痕迹,2506旅士兵轻而易举的就登上了猪湾,接下来几乎胜利唾手可得!

就在这群阴谋份子兴高采烈已经大事可成的时候,离猪湾不远处的海滩外传来柴油机的轰鸣声,大群的T-34一路碾压威风凌凌的直奔海滩而来,而在海滩外十公里的镇子外,大量的重炮掀开伪装,炮兵们忙着向炮膛里填充炮弹。而在海上,36型护卫舰又一次出现,向着2506旅的运输船猛烈开火,短短的半个钟头里,几艘运输船要么中弹起火要么举起白旗投降。

至于海滩上,2506旅的可怜虫们更是倒霉,铺天盖地的火箭弹和重炮炮弹将他们来回的犁了一遍又一遍,在空旷的海滩上没有时间挖掘掩体他们死伤惨重。而就在他们向冲过这片死亡之地的时候,海滩外的树林里喷射出一条条火舌,将任何试图突围的人都打成了筛子。

整个登陆行动持续了5个小时就宣布失败,残存的2506旅士兵不得不高举白旗放下武器宣布投降。而古巴军队需要做的就是用绳子一个个将他们捆好,一场盛大的庆祝会已经在瓦哈纳准备就绪,社会主义阵营的新闻记者已经等待多时,相信在明天,美国人的壮举就将为全世界所知道并耻笑……(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