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3 尘埃落定(1/1)

乌利茨基和拉狄克是眼睁睁的看着李晓峰同托洛茨基进行了一轮没有硝烟却惊天动地的交锋,这种程度的交锋太精彩了,让他们俩有点高山仰止的意思。不过他们也想知道,当托洛茨基正式表达清楚了情绪的时候,李晓峰会怎么应对呢?

某人是就此认怂,顺水推舟的承认布勃诺夫比特里安达菲洛夫强,还是死扛到底呢?

论资历和政治影响力布勃诺夫确实比特里安达菲洛夫要强,但是论军事能力和军方影响力,后者又要高出前者一头。总而言之,如果托洛茨基硬要说布勃诺夫比特里安达菲洛夫强,李晓峰也不能真去抽老革命和老同志的脸蛋不是。

但是李晓峰还偏偏就有理由反对:“布勃诺夫同志年纪大了,而且脱离军事工作太久了,不合适!”

布勃诺夫年纪大吗?1883年出生的他实际上也才59岁而已,按照列宁画出来的条条杠杠,离65岁还远着呢!不过跟1894出生的特里安达菲洛夫相比,那确实显得年纪大了。而且尤其是后一条,从1929年开始,布勃诺夫就脱离了军事工作,专门混政坛去了。此时让他重新回来当总装备部长,确实显得不合适。

只不过,托洛茨基实在也是想不出更好的人选了,只能暂时抓一个刊用的布勃诺夫凑合了。现在某人却公然拆台打脸,这真心是不能忍让啊!

“老同志有老同志的优点,稳重可靠!”托洛茨基憋出了这么一个理由。

李晓峰却笑道:“特里安达菲洛夫同志也不轻薄鲁莽啊?”

托洛茨基都咬牙切齿了,你丫的要不要这么丧心病狂,没看到老子已经找不出理由了,你这是逼着我翻脸是吧!

李晓峰当然不是这个意思。他就是抓住机会故意刺激一下托洛茨基,出一口恶气而已,说白了还是小家子气。

所以眼瞧着托洛茨基要火冒三丈。他才慢悠悠地说道:“当然,如果托洛茨基同志你认为总装备部长非布勃诺夫同志莫属。那么我也愿意给老同志一个机会,让同志掌掌舵,把住大方向,循序渐进地推进现有工作,渡过困难时期还是可以的。”

这话说得老气横秋,而且是相当的不客气,不过托洛茨基却听进去了,他敏锐地觉察到。这一番话才是李晓峰要跟他谈判的重点。

那么重点有几个呢?第一个是掌掌舵把控大方向,意思无非是布勃诺夫就算当了总装备部长,也就是负有掌控主体的责任,细节问题还是让原来的负责人负责;第二个就是循序渐进地推进现有工作,意思无非是,乌博列维奇任上的项目,那都得干下去,不能朝令夕改;第三个,渡过困难时期,其实就是赤果果的威胁了。意思是如果布勃诺夫做不到前面两条。那就不要怪他李晓峰翻脸无情了。

托洛茨基咂摸了一下,那两个条件不是不能答应,而是答应了之后显得太过于屈辱了。他怎么说也是二导师。也是现在的核心领导,难道让贴心人儿当个总装备部部长还要看你李晓峰的脸色,这算什么?

下意识的,托洛茨基就想发飙,不过他却忍住了,他了解李晓峰,某人之所以敢这么放狠话,肯定是有原因的,所以他淡淡地问道:“我认为布勃诺夫同志还是很有能力的。说不定能让总装备部的工作再上一个台阶呢?”

李晓峰笑了,但是笑得让托洛茨基有些发慌了。而且他很快就回答道:“是这样啊!我觉得华西列夫斯基同志也很有能力,当前中亚军区维稳的形势很严峻啊。正好需要一个有能力又有魄力的年轻同志去掌舵,我认为他就很合适嘛!”

“你……”不要说托洛茨基,就连乌利茨基和拉狄克都差点爆粗口。

因为李晓峰这就是赤果果的威胁,你说布勃诺夫能让总装备部上一个台阶,那好啊!那就让他上。不过老子这就把你们的希望华西列夫斯基弄去中亚军区做冷板凳,你们托派不就是想一步步让华西列夫斯基接图哈切夫斯基的班么。那我拼掉一个总装备部长不要,直接掐死你们的希望,你们未来能怎么样?还炸刺不!

屈辱啊!托洛茨基平生没有感觉这么屈辱过,李晓峰简直将他的老脸都抽肿了,这种赤果果的威胁,让他毫无办法。谁让某人在军委占优势呢?就如他之前能默许图哈切夫斯基给李晓峰制造麻烦和压力一样,李晓峰也能瞬间掐住他的七寸,某仙人弄走图哈切夫斯基很费劲,但是将华西列夫斯基这种小字辈弄去坐冷板凳,那真心是一句话的事。

憋了良久,托洛茨基才气咻咻地点了点头道:“我知道了。我对乌博列维奇同志在总装备部的工作还是十分满意的,而布勃诺夫同志对此也没有异议。在战争时期,随便改动项目计划也确实是不可取和应该避免的……”

托洛茨基认怂了,他也是被逼得一点儿办法都没有了,为了保住华西列夫斯基,他只能忍受某仙人的讹诈。经过一番唇枪舌剑之后,双方很不愉快的达成了一致。

在回去的路上,雅科夫看了看李晓峰,忍了半天还是问道:“你认为托洛茨基会信守承诺吗?”

李晓峰看了雅科夫一眼,反问道:“你说呢?”

雅科夫嘴角抽搐了两下,很有些无语,愣了愣才回答道:“如果他暂时假装信守承诺,等华西列夫斯基成长起来,当您无法像现在这样威胁他的时候……”

李晓峰笑了一声,雅科夫听得出,这是赤果果的嘲笑,但他还是坚持有这种可能,至少华西列夫斯基确实是有相当出色的军事才华的,谁敢说他不会是下一个图哈切夫斯基呢?

李晓峰缓缓地回答道:“他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我们在他前面老一辈有乌博列维奇、特里安达菲洛夫。甚至叶戈罗夫也要给我面子,年轻一辈的有罗科索夫斯基。甚至跟他处于同一条起跑线的还有朱可夫和科涅夫等等一大批人。个人再怎么样也是不能跟一个群体相提并论的。我们的人成长起来的几率更快更大。而且,托派在军方的影响力太有限了!”

雅科夫不服气地问道:“如果托洛茨基将全部的资源都倾注在华西列夫斯基身上呢?”

李晓峰又讥笑了一声:“托洛茨基不会那么蠢。他要是真那么做,托派在军方的势力瓦解得会更快!”

雅科夫仔细想了想。还真是这个道理,要维系一个集团,必然要有利益注入。无利可图谁跟你混?一旦托洛茨基将全部资源都向华西列夫斯基倾斜,那后果只有一个,越来越多的人会不满托洛茨基的这种搞法,继而越来越多的人脱离托派这个群体转投其他能够提供利益的集团。

也就是说,托洛茨基最后哪怕是捧出来了华西列夫斯基,也仅仅是光杆司令一个。一个人能顶多大的用?照样会被群殴倒下。而那时候华西列夫斯基一旦倒下了,那托派在军方的势力就全完了。

托洛茨基不会干这种蠢事的,就算他要扶持华西列夫斯基,也不会倾其所有,顶多是三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一的力量支持,甚至就是这种程度的支持,恐怕都会引发内部矛盾,说不定就是一通鸡飞狗跳。

而且,李晓峰始终认为,就算华西列夫斯基能成长起来又如何。真以为乌博列维奇在总装备部经营的这二十多年是假的,没有他点头,布勃诺夫瞬间就会被架空。能当个泥菩萨就不错了。

所以综上所述,就算托洛茨基准备不讲信用,李晓峰也完全不需要担心,他完全可以将老托不讲信用所造成的风险降到最低程度,甚至还可以让老托付出惨重的代价。

几天之后,政治局经过讨论研究,正式做出了免除图哈切夫斯基总参谋长职务的决定,并立刻任命乌博列维奇担任总参谋长、布勃诺夫担任总装备部长。当然,政治局和军委还假惺惺的表示:“党中央非常满意图哈切夫斯基同志担任总参谋长以来的工作。认为图哈切夫斯基同志非常圆满的完成了政治局和军委赋予他的任务,其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值得每一个红军指战员学习。希望所有的同志都能像图哈切夫斯基同志学习。从而更好的为苏联人民服务!”

说实话,与其说这是表扬。还不如说这是打脸。像图哈切夫斯基这个层次的军事领导,评价其工作的时候,多少也得带上几句例如功勋卓著、成绩斐然或者狠狠地夸赞他的军事才华一番。可政治局仅仅用了兢兢业业四个字来总结图哈切夫斯基的工作,其他的表扬的话就没有一个字了。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政治局对其工作成绩是不满意的,认为图哈切夫斯基二进宫的工作仅仅做到了兢兢业业,也就是说,政治局仅仅认为图哈切夫斯基尽力去做了,但是并没有做好。

不得不说,这种评价是很低的,对图哈切夫斯基来说简直就是羞辱,自然的图哈切夫斯基离开原本属于他的办公室时,简直是火冒三丈。

叶戈罗夫后来回忆道:“米哈伊尔同志暴跳如雷的冲出了办公室,冲出了军委的办公大楼,登上他的小汽车,就那么走了。我们所有人都知道他不高兴,呃,或者说很愤怒。但是我们同样认为他的愤怒是没有道理的,至少他在离开的时候应该表现得更加绅士一些……”

图哈切夫斯基这次离开之后,就再也没有返回军委。当然,不是因为政治局要求他滚蛋和不准靠近军委,实际上虽然他被解除了总参谋长的职务,但军委并没有将其一撸到底,他依然保留了国防人民委员和军委委员的身份,是可以继续留在军委办公的。只不过图哈切夫斯基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而拒绝回来而已。

图哈切夫斯基走了,乌博列维奇来了,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图哈切夫斯基计划已久而且正在实施当中的明斯克反击被立刻叫停,所有已经调动的部队全部原路返回。乌博列维奇基于当前战场上的情况,认为主动反击的时机依然不成熟。在1942年红军的主要任务依然是稳固防线。

实事求是的说,乌博列维奇是对的,虽然红军在库尔斯克打了胜仗。但是在整条战线上的兵力配置依然不理想,有的地区囤积了过多的部队。而有的地区薄弱得像一张纸。而且红军接收了大量的新兵和新装备,相当一部分指战员对战术和新装备的了解依然薄弱,不足以发挥全部的战斗力。在这种情况下盲目反击是很冒险的,应当留给指战员更多磨合的时间。

当然,让乌博列维奇没有想到的是,德军并没有留给他太多磨合的时间。前面说过,希特勒其实也是想继续进攻的,在保卢斯覆灭之前。他就力主发动新的攻势,只不过是装甲部队严重不足不得不等待而已。

到了九月底,希特勒终于无法继续忍耐了,他迫切的希望再次狠狠地教训俄国人,最好是能打一个歼灭战。这一次希特勒的目标依然是布良斯克。

“截止到9月15日,一共生产了350辆四号f2坦克,在加上之前已经生产出的100辆黑豹d和50辆虎式坦克,我军初步具备了再次进行大规模装甲突击的能力……”

哈尔德的报告让元首十分满意,这位十分擅长拆东墙补西墙的民间军事专家在地图上勾勾画画,一个硕大的箭头对准了布良斯克方面军。

为了实现再次打穿红军防线的军事企图。希特勒不光将新生产出的坦克一股脑的投入到这个方向,还将原本属于北方集团军群的第四装甲集群抽调一空。将这只强大的装甲力量交给了赫尔曼.霍特陆军上将指挥。而原本霍特指挥的第三装甲集群交给了原第四装甲集群司令艾里希.霍普钠指挥。

按照希特勒的设想,第三装甲集群将在部分部队的配合下向明斯克纵深发动突击。第一装甲集群和原第二装甲集群残部则向基辅方向进攻,争取将红军的主力牢牢地吸引和牵制在这两个地区。当红军的主力被牵制住时,新组建的第二装甲集群和原第四装甲集群所组成的霍特装甲集群集中全力出戈梅利向布良斯克方向猛攻,争取一口气打垮罗科索夫斯基的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然后高速向莫斯科方向突进。

这一套计划实际上还是很简单的,实际上希特勒是不满足这个简单的作战方案的。他那颗充满了奇思妙想的脑袋实际上更加的疯狂。按照他原本的设想,是准备将所有的装甲部队全部集中在戈梅利,准备用装甲洪流一波带走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然后一往无前的直扑俄罗斯腹地。

但是他的这个设想遭到了哈尔德、约德尔和凯特尔的强烈反对。在这三位看来,元首大概是疯了。虽然集中装甲力量进行突击,是对的。但是将所有的装甲部队全部集中在一起。这尼玛就是惊悚了。

首先这样的调动基本上不可能实现,按照总参谋部最乐观的设想,进行这种规模的调动,至少需要三个月的时间。如此长的时间,难保不会被红军发现端倪。而一旦被红军发现了,其完全可以抢先发动进攻。比如在基辅地区,红军就有相当强大的装甲力量,完全可以乘虚而入一口气打垮南方集团军群。

南方集团军群一旦被打垮,战线就崩溃了,就轮到红军一波流直接将德军带走了。那时候迎接德意志第三帝国的不是胜利,而是全面的崩盘!

其次,将所有的装甲部队全部集中在一起也没有必要。战场的空间是有限的,无节制的将大量部队堆积在某一地区,最后的结果必然导致战场拥堵,让所有的部队都施展不开。这会造成效率低下,而且大量的部队拥堵在一起,必然成为敌军空军的重点打击目标,只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在哈尔德、约德尔和凯特尔的劝说下,希特勒总算是不情不愿的打消了这个疯狂的念头,但是他依然将最精锐的装甲部队都投入到了戈梅利方向。

那么乌博列维奇发现了希特勒的企图吗?一开始并没有,因为红军这边也是乱成了一锅粥。图哈切夫斯基之前的计划不比希特勒强多少,也是大规模大范围的调动装甲部队。而众所周知,苏联的基础设施水平很糟糕,这样大规模的调动然后又突然中止,不可避免的引发混乱。

为了将混乱降低到最小,乌博列维奇亲自奔赴一线进行疏导。其实,乌博列维奇的意思也是想尽快结束混乱,以免被德国人乘虚而入,可他没有料到,德国人的动作是如此之快……(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