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波兰灭亡的那一刻起,政治局和军委就进入了高速运转状态,其中压力最大的就是总参谋长叶戈罗夫,他肩负着制定全盘作战计划的使命,如何去打这场战争,全看他的工作了。
最开始,按照政治局的精神,叶戈罗夫制定了一号方案,该方案的核心思想就是主动出击,当察觉德军有入侵东普鲁士和东波兰企图的时候,红军莫斯科军区将立刻调集波罗的海方面军、白俄罗斯方面军、乌克兰方面军全线出击,进入东普鲁士和东波兰,协助两*队歼灭来犯之敌。
不过这个一号作战计划刚刚出炉就惨遭夭折,原因是代表托洛茨基的图哈切夫斯基,代表斯维尔德洛夫的李晓峰,以及秩序中立的伏龙芝都不喜欢这个计划。
图哈切夫斯基认为,这个计划魄力太小,为什么要等到德军确定要入侵东普鲁士和东波兰的时候才调动部队?这么搞等于是迎头对撞,就算赢了恐怕也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图哈切夫斯基认为,应该乘着德军还陷在西线的时候抢先动手,以波罗的海方面军、白俄罗斯方面军、乌克兰方面军作为主攻,以列宁格勒方面军、莫斯科方面军和阿尔汉格尔斯克方面军充当第二梯队,再加上作为预备队的中央方面军,可以以排山倒海之势直插柏林,一口气占领德国,用最快的速度结束战争。
看得出图哈切夫斯基还是想搞大纵深作战的那一套,准备以攻代守。客观上说,有一定的道理,到敌人家里打仗总比在自己家里打仗强不是吗?
问题是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图哈切夫斯基的大纵深作战理论一直是有问题的,而且客观上说红军没有实施该理论的基础。比如前面说了各方面的准备都不充分。像图哈切夫斯基策划的这种一波接一波的攻势,只是看上去很美好,真正让红军去做。会有一大堆的问题。
比如军队的素质问题,以当前红军的基本素质来看。如此复杂的进攻方案恐怕一开始执行就会乱套。而且按照图哈切夫斯基的规划,第二梯队的任务很重,肩负着发展扩大和歼灭敌人的重任,但是第二梯队在超越第一梯队进行纵深作战的时候,狭小的战场里拥挤着大量的部队,恐怕第二梯队和第一梯队立刻就会乱成一团。
还比如战役协调和配合问题,根据总装备部的统计,红军因为紧急扩充。通信器材面临极大的缺口,仅仅有25%的部队能够达到军委的要求,剩下的那些要么是器材落后、要么是缺少合格的通信兵,再要么就是还在等待军工厂生产器材。
如此低劣的通信能力,根本不足以保证图哈切夫斯基要求的那种作战。更何况,按照图哈切夫斯基的要求,红军还要跟东普鲁士和东波兰并肩作战,三支军队的协调配合也是大问题!
不光是军事和技术上有问题,在政治上也存在问题,苏联才刚刚宣布中立不参加帝国主义的战争。还特意搞了一个三国的《防御》条约,这几乎是等于向全世界宣布,苏联的一切行动都是防御性质的。抢先进攻在政治上是有问题的。
当然,混政坛的都是二皮脸,没节操的事情不知道做了多少。为了国家利益,一点点虚名算什么?不管是托洛茨基还是斯维尔德洛夫都不在乎这点儿虚名,真正让他们在意的是政治利益。
图哈切夫斯基之所以大力倡导主动进攻,不光是源自他的大纵深作战理论,更重要的是这么做符合托洛茨基的利益。从根本上说托洛茨基是希望促成三国同盟共同对抗德国的,哪怕是英法一再的没有诚意,他依然是有些不死心。
原因也很简单。谁让斯维尔德洛夫抢了他的世界大革命理论呢?如果按照小斯的既定方针和路线走下去,老托恐怕会很不利。所以老托必须想办法扳回这一局。
在老托看来。一旦德国挥兵西进,那时候英法就再也不可能也不可以用苛刻的条件来为难苏联了。那时候阻碍三国同盟的一切障碍都不存在了。这个时候他再提出三国同盟用最快的速度消灭纳粹。这是可行的。
所以托洛茨基这才授意图哈切夫斯基要强调主动进攻,这就是想着翻盘呢!
而斯维尔德洛夫却不一样,他是准备搞世界大革命了,那么现阶段对世界大革命开展阻碍最大的是谁?自然是帝国主义既得利益集团的英国和法国。他们控制了绝大部分世界,而想要颠覆他们对世界的控制,就必须先削弱他们的实力,最好是将他们打崩盘。
很显然,德国人现在似乎就有这个打算,只要他们挥兵西进,不管是赢了还是输了,都消耗了英法的实力。斯维尔德洛夫自然是乐见其成。可是如果像托洛茨基设想的那样,德国才刚刚去找英法的麻烦,苏联就抄后路,迫使德国陷入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必然的不能沉重地打击英法的势力。
所以,斯维尔德洛夫的想法是,放手让英法德窝里斗,打得越激烈越血腥就越好,等他们消耗得差不多了,咱们苏联再上场不迟。
那么托洛茨基和斯维尔德洛夫的方案哪个更好一些呢?不好说,客观上说都是有弊有利。如托洛茨基一样提前动手,确实有可能尽快地结束战争消灭纳粹。但是战胜德国之后呢?英法会接纳苏联这个小伙伴?会放任苏联发展壮大?恐怕这就是做梦了。
那时候英法实力尚存,控制世界的能力说不定因为消灭了德国还提升了,那时候还有苏联什么事儿?
同样的斯维尔德洛夫的办法也有问题,放手让德国去搞英法,固然是渔翁得利的手段,但是你想想,德国如果真的搞定了英法,哪怕只像历史上搞定法国。其实力都会空前膨胀,很难说历史上的巴巴罗萨会不会重演。
也就是说小斯的方案是有军事风险的,弄个不好就跟历史上的钢铁同志一样玩火*了。再回过头来看叶戈罗夫的一号方案。这时候大家就能看出他有多不容易了吧,老叶这个方案其实就是和稀泥。企图用折中的方式让托洛茨基和斯维尔德洛夫都满意,只不过让叶戈罗夫没有想到的是,他的煞费苦心最后却被托洛茨基和斯维尔德洛夫认为是骑墙,自然是大大的讨了一个没趣!
一号方案被否定了,被打回去重做,可怜的叶戈罗夫成了风箱里的耗子,两头受气。而更糟糕的是,受了气他还不能撂挑子。只能咬牙继续沟通慢慢修改。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叶戈罗夫又拿出了两个方案,分别是二号方案和三号方案,不过结果都一样,惨遭军委否决。到了1940年1月份,当叶戈罗夫搞出来的四号方案和五号方案也被否决之后,他终于受不了了。
在总参谋长的位置上这几年恐怕是让叶戈罗夫最憔悴的一段时光了,先是要在斯大林和斯维尔德洛夫之间找平衡,好容易等斯大林退休了,他又必须在更加难以调和的托洛茨基和斯维尔德洛夫之前找平衡。不客气地说。他这个总参谋长当得那个窝心,甚至他觉得这几年军事素质没有提高多少,但是口才和扯淡的能力突飞猛进。
叶戈罗夫觉得累了。也实在想不出该怎么弥合托洛茨基和斯维尔德洛夫之间的巨大分歧,勉强坚持到了2月底,在三月初的大会上,他递交了辞职报告。
如果是以往,叶戈罗夫的辞职绝对会掀起轩然大波,但这一次,不管是托洛茨基还是斯维尔德洛夫都觉得叶戈罗夫辞职是件好事。首先,这几个月下来,叶戈罗夫几乎没有取得任何值得一提的成果。竟然拿不出一个纲领性的东西,老是在进攻和防守之间骑墙。这让托洛茨基和斯维尔德洛夫都很不满意。
时间紧迫。从情报系统得到的消息看,德国人正在紧锣密鼓地策划对法国的进攻。随时都有可能发动进攻。而现在,总参谋部竟然连一个应对方案都没有,等德国真的向法国进攻了,究竟该何去何从呢?这不是影响备战么!
于是乎,叶戈罗夫黯然地离开了总参谋部,前往五大军区之一的中亚军区上任,担任司令员。说实话,中亚军区说是大军区,其负责的地段也十分广袤,但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冷板凳。
很明显嘛,在中亚方向苏联并没有什么威胁,可以说是这里的战场静悄悄,偌大一个中亚军区的工作就是剿匪,主要任务就是消灭那些民族分离主义者。
让堂堂五大元帅之一的叶戈罗夫去干这种小差事,可以说是大材小用了。说白了,这就是变向的敲打,是政治局对其不满意的体现。不然的话,以叶戈罗夫的资历和能力,至少应该去克里米亚—高加索军区。
那么接替叶戈罗夫担任总参谋长的是谁呢?图哈切夫斯基,整整用了五年,图哈切夫斯基又回来了,而且似乎比以前还要牛逼了,他不光是总参谋长,还兼任国防人民委员,可以说是农奴翻身把歌唱。
至少图哈切夫斯基本人是这么认为的,他觉得自己终于可以再次大展拳脚,可以将一洗前耻了。他迫不及待的要大展拳脚,准备大干一场。
新一届大会劫数还没有三天,在军委的例行会议上他就拿出了自己红色方案。这份方案充满了图哈切夫斯基的个人烙印,将进攻思想发挥得淋漓尽致。反正托洛茨基对这个方案是合不拢嘴。
图哈切夫斯基高兴了,托洛茨基也满意了,那是不是一切就尘埃落定了?
没那么简单,在军委的十五把交椅中,斯维尔德洛夫占据了其中的绝大多数,要否定图哈切夫斯基的方案就跟玩一样简单。所以duang的一下,图哈切夫斯基脑门就挨了一砖,红色方案被否定!
这一转头拍得有点太猛了,以至于让图哈切夫斯基都懵了,明明自己轻而易举的就翻身了,还集总参谋长、国防人民委员与一身。怎么看都是大权在握的样子。可怎么就挨转头了呢?
只能说图哈切夫斯基和托洛茨基有点大意了,总参谋长这个位置,以小斯在军委的势力说拿下就拿下。之所以不拿下它。原因很简单,这个时候谁当总参谋长都讨不到好。换成小斯这边的乌博列维奇当总参谋长,提出一个偏向于小斯的作战方案,结果会怎么样?肯定会遭到托洛茨基的强烈反对,虽然老托在军委是少数,但在政治局可不是少数,政治局不认可军委的方案一样是白搭。
而且必须看到,德国正在积极做入侵法国的准备,根据情报显示。最迟在7月份,德国人必然会动手。而此时,苏联的准备工作才刚刚开始。更何况托洛茨基和斯维尔德洛夫两派还争论不休,根本搞不出一个让双方都满意的方案,在这种情况下,德国一旦入侵法国,苏联根本就没办法反应。也就是说,最后这个黑锅必然得由总参谋长去背!
不管是李晓峰还是斯维尔德洛夫都没有让自己人去背锅的打算,既然图哈切夫斯基上蹿下跳想背黑锅,那就让他去背好了。而且让图哈切夫斯基接手总参谋部还有一个好处。今后的总参谋长兼任国防人民委员就形成惯例。当小斯和李晓峰的人接手总参谋部时,顺手再接管国防人民委员会岂不美哉。
反正,斯维尔德洛夫和李晓峰已经商量好了。在德国入侵法国之前,只要图哈切夫斯基敢提出什么主动出击的方案一律否决。等拖到了德国拿下法国,托洛茨基的路线将不攻自破。
可怜的托洛茨基和图哈切夫斯基傻乎乎的就踏入了斯维尔德洛夫和李晓峰设置的陷阱,被坑得那是相当的凄惨。
从三月份一直到四月份,图哈切夫斯基提了无数个方案,将所有的颜色都用了个遍,甚至搞出了紫色十五号方案这样的奇葩出来。但是无论他怎么改,方案就是通不过,急得他一个头两个大。仅仅两个月的功夫像是老了十岁一样。
多少年后,当图哈切夫斯基回忆起那段苦逼的岁月时。还是忍不住生气,在回忆录里挨个的将斯维尔德洛夫、李晓峰等人骂了一个遍。以至于后来的法国史学家在研究这段历史的时候都心怀愤懑地写道:“从图哈切夫斯基元帅的回忆录不难看出。在法国遭到纳粹侵略的时候,苏联是有能力从背后出击打败纳粹的,从那些林林种种的的作战计划来看,如果苏联真的那么做了,这场残酷的世界大战将在1940年就结束!而伟大的法兰西也不会遭遇亡国的耻辱!”
在这位历史专家看来,法国的战败苏联要负全责,好像是苏联欠法国的一样。当然,他这个结论还算是好的,比如英国人就直接说:“苏联之所以选择作壁上观,完全就是出于坐山观虎斗准备渔翁得利的心理。从后来所发生的一切来看,我们不能不怀疑纳粹的崛起是不是就是苏联的阴谋。众所周知,在整个二十年代苏联和德国的关系相当的好,双方在经济和军事上进行了广泛的合作,是不是在那个时候,邪恶的北极熊就给懵懂无知的汉斯注入了邪恶的基因,诱使汉斯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呢?”
反正,类似这样的阴谋论是层出不穷,仿佛导致二战爆发的幕后黑手就是苏联。
先不扯这些奇谈怪论,回到故事本身。进入到四月份之后,托洛茨基算是忽然明白过来了,闹了半天,总参谋长这就是个坑,而他还傻乎乎地跳了进来。
不过老托也不是好相与的,他立刻就指示图哈切夫斯基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在之后的军委例会上,图哈切夫斯基陡然加强语气,宣称必须立刻就达成一个合理的方案,在这么无休止的拖延下去,战备工作根本就没办法开展了。
甚至威胁军委,不通过他的方案,如果法国发生了意外而红军不能立刻响应的话,一切责任都在军委,到了最后他还要挟,必要的时候他只能辞职!
托洛茨基准备强势逼迫斯维尔德洛夫让步,因为谁都能看出来,德国进攻法国只是个时间问题罢了。一旦德国入侵法国,而军委毫无反应,他是一定要那这个事儿做文章的!
那么面对托洛茨基的威胁,斯维尔德洛夫的答复是什么呢?你丫当我是吓大的,你去做文章好了!至于图哈切夫斯基要挟辞职,斯维尔德洛夫的答复是:“如果图哈切夫斯基通知没有信心领导总参谋部,那么尽早的辞职是件好事。这将节约大量宝贵的时间,这几个月在图哈切夫斯基的领导下,总参谋部的所有工作都裹足不前,我看很有必要换一个同志去试试了!”(未完待续)
ps:感冒了,悲剧……
鞠躬感谢xvxinyi、喀秋莎、徐跳跳1999、废人s、太平天国2、假面天使555和尤文图斯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