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哈切夫斯基又一次成为了战场上的焦点,不过和内战战场上大杀特杀赶得白军和死狗一样大英雄不同,这一回他仿佛变成了扶不起来的阿斗,一次又一次地让托洛茨基,让政治局失望。如果不是波兰这个烂摊子谁都不愿意接手,政治局肯定将其撤换掉了。

在这个艰难的时刻,军委以及中央委员会的部分领导认为,波兰的全盘崩坏已经不可避免了,为今之计只有尽快从波兰抽身撤退,在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一线重新构筑防线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甚至有部分比较奇葩的人士认为乌克兰和白俄罗斯根本就守不住,为了防止局面朝着最坏的方向发展,解决危机的最好办法就是和谈。持有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就是我们众所熟知的加米涅夫。石头同志不愧是布尔什维克历史上的第一奇葩,每一次在历史的拐点上,他总能做出最错误的选择,而且还乐此不疲,让我们为他这种奋不顾身的作死精神鼓掌吧!

好在加米涅夫从十月革命胜利之后就属于党内的一小撮异端分子,代表不了最主流的意见。不管是列宁、托洛茨基还是小斯、钢铁或者布哈林都不会允许这种投降主义的论调死灰复燃,分分钟就联合起来k.o了加米涅夫。

当然,在此期间季诺维也夫表现得十分有趣,这位虽然在最后的表决中站在了主流意见这一边。但是他的发言、他的表情都暴露出了他和加米涅夫根本就是同一类人,而历史上他们也最终一起走进了地狱。

经过一番紧急讨论,中央委员会达成了统一的意见。那就是继续战斗,不能同邪恶的帝国主义妥协,一定要将世界大革命进行到底!

按照中央委员会的意见,军委很快进行了新的布置,要求图哈切夫斯基尽量地在华沙争取时间,多坚持一个小时也是好的。而白俄罗斯方面军应该全速向布列斯特方向撤退,抓紧时间构筑阵地。至于乌克兰方面军则应该用急行军的方式赶到布列斯特,两军会合之后。依托布列斯特的堡垒挡住帝国主义侵略军的步伐。

当然,这份决议中最有意思的是将波罗的海方面军遗忘了,提都没有提这个方面军的任务,仿佛这个方面军没有参加战斗一般。

是军委失误了吗?

肯定不可能。如果军委的头头脑脑敢出这么无厘头的失误,那以列宁为首的政治局就能让他们统统去劳动改造营挖煤干苦力。胆敢调戏政治局,你丫的活腻了是吧!

军委肯定没这个胆子,而他们之所以将波罗的海方面军“遗忘”了,原因非常简单,这是政治局授意的。其实简单分析一下就知道政治局为什么要这么做了。

因为图哈切夫斯基在华沙一线被打得泪奔了,导致了全盘崩坏。这时候以白俄罗斯方面军的力量根本不可能继续在波兰同协约*队周旋了,必然要收缩,而白俄罗斯方面军收缩之后。东普鲁士就被晾出去了。

这么说吧,偌大一个东普鲁士变成了战场上的突出部,不可避免地要遭受到协约*队的围攻。而很可惜的是。不管是政治局和军委都无法给东普鲁士太大的帮助。而且从保卫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角度出发,让东普鲁士多牵制一些敌人,多争取一些时间,似乎是最好的选择。

可以说,东普鲁士已经被政治局和军委放弃了,然而他们又不能明着说出来。不然你想想对于政治局和军委的这个决定李晓峰会怎么看?东普鲁士的犹太人又会怎么看?他们会心甘情愿的当弃子吗?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说,干脆提都不提。先心照不宣的做了再说,反正政治局和军委的出发点都是保全大局,为了大局可以牺牲掉东普鲁士和波罗的海方面军!

无疑这样的决定是很残酷,很没有人情味的,但这就是政治,卑鄙无耻只讲结果不讲过程的政治。如果按照政治局和军委的剧本走,李晓峰绝对不免以悲剧收场。但好在在波兰这场大戏中,某仙人从来就没打算按照政治局的剧本演。

从一开始,李晓峰就做好了收拾残局的准备,一开始就没对托洛茨基和图哈切夫斯基做太大的指望。所以之前的这一个月中,东普鲁士和波罗的海方面军始终是在积极备战,一直在积蓄力量。而现在,当图哈切夫斯基支撑不下去的时候,李晓峰知道轮到他动真格的了。

“我军将集中九个师的兵力直扑华沙以西地区,一举切断协约*队的补给线,并寻机歼灭两到三个师的敌人,彻底地打乱敌人围攻华沙威胁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企图。”

当李晓峰用少量兵力在什切青展开反击的时候,在但泽,由乌博列维奇指挥的波罗的海方面军和东普鲁士人民解放军也召开了进攻前的最后一次师以上级别军官的军事会议。

在这次会议结束之后的第三个小时,由六个步兵师、两个特别纵队以及三个独立旅组成的大军向着华沙以西方向快速地开展机动,按照乌博列维奇的命令,在三天之内所有的部队都必须进入指定位置,而在行动展开后的第四天,一场歼灭战就必须打响。

这一切协约国毫不知情,他们还沉醉在之前的胜利中,还在畅想着怎么在华沙进行胜利大游行。当然,同样不知情的还有图哈切夫斯基,这位天才统帅已经焦头烂额了,每坚守一个小时他都要付出不菲的代价,看着一步步跟着自己从乌拉尔山转战乌克兰然后进入白俄罗斯直到抵达华沙的战士们不断地倒下和死去。图哈切夫斯基的心都在滴血。

有时候他真想带着剩下的部队一走了之,但是理智却告诉他,这么逃跑必然是死路一条。如果不为向布列斯特撤退的主力多争取一点儿时间,等协约国的军队抵达那座要塞时,白俄罗斯方面军只会再收获一场惨败!

在华沙的最后这一段时间对这位天才统帅来说每一分每一秒恐怕都是一种煎熬,回想他刚刚占领这座城市时的意气风发,图哈切夫斯基恐怕有一种焕然隔世的感觉。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此时此时,望着近在咫尺的华沙。毕苏斯基恐怕真想仰天大笑三声,然后吼一嗓子:“我胡汉三又回来了!”

甚至这位未来的波兰独裁者还想到了更多的可能。击败白俄罗斯方面军已经不是问题了,在干爹军队的强有力打击下,布尔什维克不过是土鸡瓦狗,收复华沙算什么。光复波兰全境又算什么?收复了波兰,波罗的海三国甚至白俄罗斯和乌克兰还远吗?

那一刻,曾几何时已经被毕苏斯基遗忘的大波兰的梦想又一次死灰复燃了,而这一次他认为条件已经完全成熟了,再也没有任何势力、任何人能挡他的路了!

不得不说,在这本书里毕苏斯基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丑角,每一次当他的野心蠢蠢欲动时,某个仙人就会很不凑趣的插一脚,将其野心直接掐死在萌芽状态。而这一次也不例外。

当毕苏斯基的波兰“皇协军”帮着干爹们维持地方秩序,清剿落单的红军战士打落水狗的时候,乌博列维奇的大军神兵天降一般冲到了他们面前。

事实证明。“皇协军”狗腿子的战斗力真心很成问题,仅仅一个照面,这帮之前很是耀武扬威的家伙就现了原形,仅仅只是一个回合,这帮货色就崩溃了。乌博列维奇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将这帮货色刮得干干净净。

“连长同志,这些波兰伪军怎么处理?”

“按照上级的命令。统统枪毙!”

对于波兰擦脚布,不管是波罗的海方面军的红军战士还是东普鲁士人民解放军的犹太战士都没有好感。因为这帮货确实很坏。虐待和残害红军俘虏,欺辱犹太平民,身上的仇恨那真是亮瞎狗眼。

为了尽快的摆脱这些战斗力约等于5的渣渣,不管是红军还是犹太人都采用了最简单的方式,敢于抵抗的波兰皇协军要坚决打击,杀光他们,掉头就跑的能追上的就追,追不上算他的运气,至于被俘和投降的一律枪毙,反正处理手段挺简单粗暴的。

而正是因为这种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战后就惹得毕苏斯基的干爹们不痛快了,纷纷占据人道主义的制高点谴责红军的暴行,一度闹得沸沸扬扬。

不过,这种手段根本无法伤害到某仙人分毫,甚至连恶心某仙人都做不到。谁让美帝的舆论口基本上都被犹太财团掌控了呢?当干爹们提红军的暴行时,犹太人就宣传毕苏斯基的暴行,反正是对着干打对台,不就是喷口水么,谁怕谁啊!

言归正传,波兰皇协军遭到攻击之后,协约国的干爹们并没有第一时间引起注意。原因非常简单,干爹们一直就不认为波兰皇协军有什么战斗力,对他们的印象一直停留在欺软怕硬上。认为这帮货顶多是下乡作威作福欺负老百姓,碰上红军瞬间就拉稀。之前这些家伙就不止一次被小股红军打得哭爹喊娘,等干爹的大军开过去消灭所谓的“红军主力”时,都哭笑不得。

所以当毕苏斯基手下的怂胞们又一次使用终极召唤*寻求干爹的帮助时,干爹也不耐烦了,谁让干爹们只想着打进华沙,对所谓的“红军主力”已经完全不感兴趣呢。

“让毕苏斯基自己去解决,他必须显示出掌控波兰的能力,否则我们养着他干什么!”

好吧,毕苏斯基瞬间的就悲剧了,而协约国的干爹们也真心没想到这尼玛是一个坑,当乌博列维奇的大军将毕苏斯基的皇协军团团围住,并表现出一口将其吃掉的倾向时。协约国的将领们才发现情况有些不对。

“该死的,波罗的海方面军和犹太人的主力不是在固守东普鲁士和什切青吗?这些部队从哪里冒出来的?”

那啥,这个真心是误会。大概是波罗的海方面军和东普鲁士人民解放军之前忽悠得太成功了,以至于让协约国集团产生了错觉。而这个错觉就是波罗的海方面军主力在什切青,而东普鲁士人民解放军主力只想固守东普鲁士。

所以,他们完全没有料到之前一直装鹌鹑的乌博列维奇会突然杀出来,而且直接爆了他们的菊花。当柏林通向华沙的公路、铁路全都被切断,让波兰皇协军又一次陷入重围时,协约国集团才有些措手不及。

是继续攻击华沙?还是掉过头去打通交通线?

福煦有些犹豫。因为不管是华沙还是后方的交通线他都想要,哪一个都不想放弃。可老话也说了。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像福煦这样的老狐狸还是有基本的军事常识的,如果两边都想顾及,那最后哪一头都可能讨不到好。

而这时候就需要仔细的分析了。分析什么?当然是分析乌博列维奇究竟有多少兵力。如果乌博列维奇人多势众,那么就暂时放弃攻打华沙,先解决掉这个尾巴。反之,如果乌博列维奇兵力不多,只是凭借偷袭以及波兰皇协军低下的战斗力才占了便宜,那不妨就两头兼顾了。

所以福煦在获知后路被断之后,第一时间就下达了命令:“抽调四到六个团的兵力进行一次火力侦察,摸清敌人的虚实!”

为什么是四到六个团呢?因为根据之前跟白俄罗斯方面军战斗的经验,福煦认为红军的整体攻坚能力是有限的。不具备短时间内吃掉他一个师以上兵力的能力。而四到六个团正好比一个满编师多一点,如果真碰上了大股红军主力,哪怕跑不掉也能保证不会被红军一口吃掉。

从这一点来看。福煦还是比较谨慎的,至少比华沙决战刚刚打响时的图哈切夫斯基谨慎得多,那个时候的小图真心是冒险主义,在赌博。

按照福煦的命令,进攻华沙的协约*队不得不抽调出部分兵力,实际上这个时候负责进攻华沙的英法美三家都不愿意抽出兵力去营救波兰人。他们都想获得攻占华沙的荣誉。跟这份荣誉比起来,营救波兰狗腿子算什么?

以至于福煦不得不协调做工作。好说歹说才劝服三家各出三分之一的兵力,这样大伙都不吃亏。美国人和法国人贡献出了两个团,而英国人则贡献了一个旅。

这支拼凑起来的部队被临时交给了一名法国少将指挥,不过这位加斯帕尔少将一点儿都不喜欢这个任务,因为美国人和英国人都不太鸟他,这支部队他真心能指挥得动的也就是自己的两个团。这使得骄傲的法国人觉得自己被降级使用了。

不光是部队不太听使唤,更重要的是配合他作战的英国和美国指挥官意见分歧也特别大。英国人主张小心谨慎,建议慎重的投入兵力,而热情的美国牛仔却巴不得一口气将所有的兵力全都丢进去。总而言之,这两拨人吵得不可开交,谁也不服谁。

那么加斯帕尔少将本人有什么打算呢?他是慎重还是激进呢?不得不说,英国人和美国人的态度给了少将极大的刺激,因为加斯帕尔觉得不管他同意谁的建议都显现不出法国人的领导地位,而骄傲的法国人很在乎这种面子上的问题。

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威,加斯帕尔少将既不同意英国人的意见,也不同意美国人的意见,认为英国人太保守,美国人太激进。那么法国人究竟想怎么打呢?

呃,这么说吧,骄傲的法国人暂时还没有想出来。他觉得自己有充足的时间来思考这个问题,他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提出一个特别的也是完美的建议。

是的,在加斯帕尔少将看来,反正波兰皇协军还没死完么,既然波兰人还没完蛋,那他就还有时间。当然,就算波兰人完蛋了,这位少将觉得也不是什么大问题,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波兰擦脚布遍地都是,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大不了接着去抓壮丁嘛!

于是乎,原本应该积极开展行动,尽快探明乌博列维奇实力的火力侦察部队实际上停在原地休息,一个多师的人马都等着加斯帕尔少将想出那个十全十美并且还能突出法国人优越感的建议。直到,直到他们被乌博列维奇的部队团团包围……

实际上乌博列维奇也挺奇怪的,之前他就注意到了这支协约*队,看上去他们似乎是准备来营救波兰皇协军的,因为看上去人数还挺多,总不能这一万大几千人是跑来围观他痛殴波兰擦脚布的吧?

所以一开始乌博列维奇还调兵遣将做出调整,准备打一场艰苦的阻击战,可是谁想到阻击部队左等右等就是不见敌人有动静。一直等到他们吃掉了波兰擦脚布,这才发现敌人真是来围观打酱油的!

好吧,乌博列维奇当时真心是碎了一地的眼镜,不过很快他就反应过来了,这不是挺好吗?之前他还在想怎么将分割猬集一团的敌人,而现在不用浪费脑细胞了,敌人自动送上门了,那还客气什么,打他一家伙再说!(未完待续)

ps:鞠躬感谢地若无情、原子破冰船和尤文图斯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