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1章 旧患新忧(1/1)

初平六年,六月中,南山楼观。

正当盛夏,关中炎热,虽然没像去年一样发生严重的旱灾,入夏以来却也没下几场雨,天子接受大臣建议,早早地就搬到山中避暑。南山有水源,山下还建起了屯田,山中凉爽,不论是居住还是食用都比城里方便。早晚凉爽时还可以骑马习射,练剑演武。

只是消息来得慢一些。如果有急事,需要天子立刻做出决断,司徒士孙瑞、尚书令钟繇会用快马送信来,如果没有急事,两到三天会有一辆邮车从长安驶来,带来四面八方的消息。这些消息从很远的地方传来,已经延滞了好多天,再慢两三天也没什么关系。

天台之上,天子穿着一身贴身的武士服,正与史阿练剑,一招一式有模有样。王越站在一旁,看着天子与史阿对练,眼神欣慰中带着几分敬畏。天子悟性过人,短短一年时间,剑法已经小成。如果他能像史阿一样潜心练剑,超过史阿,甚至超过他都是完全有可能的事。

“叮——”一声清脆的长吟,两剑的剑尖轻触,天子与史阿同时向后退了一步。史阿倒持剑柄,向天子躬身行礼。天子微微欠身,将长剑递给一旁的曹丕。曹丕还剑入鞘,抱在怀中。弘农王夫人唐氏带着两个宫女走了过来。一个宫女手里捧着水壶,一个宫女手里捧着手巾。唐氏将手巾在水中浸湿,拧得半干,递给天子。天子接过来,却没有擦汗,看看手巾,眉头微皱。

“这是白叠布?哪来的?”

唐氏笑道:“益州来的。”

天子应了一声,颜色稍缓,慢慢擦着脸上的汗。“益州什么时候有了白叠布?”

“据说曹益州从天竺得到了一些种子,在益州试种,收成还不错。”

天子点点头,擦了脸,张开双臂,慢慢地活动着,在台上来回走动,放松身体。唐氏正准备转身离开,天子又说道:“嫂嫂,待会儿令君要来,你准备一些吃食。”

唐氏眼睛一亮,应了一声,转身走了。天子看得真切,嘿嘿笑了一声。唐氏听得真切,却没有回头,脚下生风,转入拐角就不见了。王越与史阿互相看了一眼,也不禁露出浅笑。史阿是荀彧的近卫,对荀彧和唐氏之间的情愫最为清楚。天子待荀彧亦师亦友,如父如兄,不仅不反对,反而时常创造机会让他们见面,既可能是一片赤子之心,也可能是笼络荀彧的手段,具体是什么,他们也不敢乱猜。

天子来回转了两圈,看了一眼远处,见驿道上空无一人,便返回屋里,坐在书案前。案头摆着一堆书,既有简册,也有帛书、纸卷,还有几部装帧新颖的书籍,都用青色的布囊包裹着,上面挂着不同的骨签,分别门类,摆得整整齐齐。天子目光一扫,眉心轻蹙。

“谁来过?”

侍者王凌快步走了过来。“回陛下,是伏贵人。她说陛下允了的,所以……”

天子摆摆手,没有再说什么。天子取过一册《盐铁论考释》看了起来,书页上写满了批注,全是蝇头小楷,工整飘逸。王凌看了一眼,不由得赞了一声:“陛下书法有钟令君气度,简直可以乱真。”

天子笑笑,不置可否地应了一声。王凌会意,准备好笔墨、朱砂,悄悄退在一旁。天子很快就看得入神,一手捧书,一手在案上轻叩,节奏忽快忽慢,忽轻忽重,有时停顿半晌,迟迟不动,有时又连点两三下,然后天子就会放下书,拿起笔,写下批注,或长或短,或赞或否。

不知过了多久,门外响起轻快的脚步声,荀彧快步走了进来。门口一暗,一阵淡香扑面而来。天子吸了吸鼻子,忽然惊醒,抬头一看,连忙起身。

“令君来啦。你看我,一时入神,居然没有注意到……”

“陛下读书用心,德业有成,臣心甚慰。”荀彧拱手施礼。他扫了一眼案上的书。“陛下还在读这部书?第三遍了吧?”

“第五遍。”天子举起手,在荀彧面前晃了晃。“不过越看问题越多,正等令君前来请教呢。”

荀彧微微一笑。“既然陛下这么感兴趣,何不征著者入朝,为朝廷效力,陛下也好朝夕请益?”

天子微怔,随即眨眨眼睛。“他能来吗?”

荀彧笑道:“不来,对陛下无害。万一来了,那可是益处良多。陛下,你说呢?”

天子笑了,将荀彧引到席前,两人隔着书案,对面而座。天子正准备斥退王凌等人,荀彧用眼神阻止了他。天子会意,刚刚扬起的手顺势伸向案上的水杯,摸了一下,说道:“浆温了,换杯凉的来。”

王凌应了一声,转身出去了。天子打量着荀彧,似笑非笑。“怎么,袁绍败了?”

荀彧点点头,一声轻叹。“不仅败了,而且死了。”

“死了?”天子一愣,眼珠转了转,追问道:“怎么死的?”

“在官渡作战时,被孙策临阵突袭,受了重伤,撤退过河时伤重不治。具体的情报还在路上,估计要几天才能到。不过……”荀彧脸上的笑容散去,露出几分担忧。“袁绍从官渡撤退时,孙策便遣大将鲁肃进驻洛阳。按照时日计算,鲁肃此刻应该已经到了洛阳城。太尉……恐怕赶不上了。”

天子眉心微蹙,咂了咂嘴。“又慢了一步。令君,你说孙策这是什么意思?洛阳是旧京,他抢占洛阳,是击败了袁绍,以为无敌天下,欲问汉鼎吗?”

荀彧摇摇头。“臣一时亦不敢断言。孙策行事无一定之规,很难揣测,会不会击败袁绍之后自认无敌,有问鼎代汉之意,在得到确切的消息之前,不宜轻易决断。不过,他对朝廷有所不满却毋庸置疑。”

天子眼神闪烁。“因为郭异等人的案子迁延不决?”

“这件事可能是原因之一,不过不是关键。孙策明白袁绍才是矫诏的主谋,在他击败袁绍之前,矫诏案不会有明确的结果。等他击败袁绍,一切都会水到渠成。”

“那……还有什么?”

荀彧抬起头,直视着天子。天子被他看得不解。这时,王凌捧着换过的果浆走了进来,跪坐在一旁,将浆瓶和杯子一起放在案上,他动作很小心,很慢,既像是轻手轻慢,又像是故意拖延时间。荀彧看了他一眼,说道:“陛下,攻占洛阳的是黄忠,进驻洛阳的却是鲁肃,陛下以为这是为何?”

天子明白了荀彧的意思。他转向王凌,和颜悦色地说道:“彦云,太傅最近身体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