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明报》投稿(1/1)

当天夜里,戈文完成《香港往事》的校核工作才上床睡觉。

临睡前,他还在考虑这篇文化散文要投给哪家报社。

香港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政治环境造就了香港报业的繁荣。据有关资料统计,光是五六十年代新办的报纸就有85家,平均一年新办8.5家,大部分为中文报纸,虽然能坚持十年以上的凤毛麟角,但到了80年代,香港的日报仍有十几家。

进入八十年代以来,香港单就日报来说就有《星岛日报》、《东方日报》、《太阳报》、《明报》、《成报》、《苹果日报》、《大公报》、《文汇报》、《香港商报》等十几家报纸,此外英文报纸也有好多家。

在这些报纸中,最出名和销量最高的报纸就是《星岛日报》、《东方日报》、《明报》三家。

戈文投稿的第一选择自然是金庸先生创办的《明报》。

古时候人们这样评价柳永的词“凡有水井处皆有柳词”。而在当代,同样有一句类似的话语,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侠小说。

金庸对每一个中国人、华人来说都不会太陌生,虽然现在内地仍没有正式出版金庸的武侠小说,但身为穿越者的戈文怎么会不知道金庸先生呢?

金庸先生的名气虽然影响了他的选择,但戈文更看重的还是《明报》的影响力。

50年代由金庸先生创办的《明报》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香港最有名气和最有影响力的报纸之一。这个靠着金庸连载自己小说发展起来的报纸,现在被人称之为香港的《泰晤士报》,更被人们视为一份拥有独立报格的知识份子报刊。

绝大多数香港作家都以能在《明报》上刊登文章或成为《明报》的专栏作家而自豪。

一个作家如果能够挤进《明报》的副刊,都代表着自身的身份的肯定。所以尽管金庸先生很抠门、《明报》的稿酬很低,但仍有无数作者趋之若鹜。

戈文自然不看重稿费的多与少,他看重的是《明报》在香港人心目中的地位。

第二天下去吃早餐的时候,戈文从交流团的成员私下的聊天中听到了一件事情。

艾青老先生昨天晚上很晚才回来,老人晚上在船王包玉刚家参加了一场私宴,据说宴会上的人都是香港这边基本法起草委员会的成员。

话说1984年12月中英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后,中国政府就开始筹备编订作为香港宪法的《香港基本法》。今年的4月,全国人会议议决成立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6月全国人大会议通过了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成员名单。在59名委员中,就包括了23名香港委员。

艾青老先生应该是和委员会的成员交流看法吧。

戈文在心中猜测到。

这次内地来的交流团成员的成分其实是有些复杂的。

据戈文了解,交流团有一些人是文化界的学者,另一些人却是政府的官员。所以交流团内部成员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戈文半路加入交流团后,一天内竟然没有人向他打招呼。

在刚刚确定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成员后就紧锣密鼓的组织了一场内地和香港的文化交流,想来也绝不会是简简单单的文化交流。

戈文无心猜测内情,他加入交流团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躲避国内仍在甚嚣尘上的批评,是为了避开公众的注意。

况且他现在已被艾青老先生放养,没有了任务,正好放松心情,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正是昨天一天的游玩,让戈文突然意识到了一件事情。

穿越后,他先是急于自己的身份,心惊胆战。后来融入这个时代了,却又醉心于创作、努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努力的想实现自己的梦想,心绪一直都崩的紧紧的。在到了北京后,虽然结识了一大帮朋友,但也因为那种浓厚的政治氛围,导致自己总是有一些放不开,似松实紧,紧紧松松,犹犹豫豫。

而昨天在尖沙咀闲逛时,才发现当时自己的状态竟是前所未有的轻松和自由,似乎回到了前世一般,似乎连说话都不需要再经过大脑认真考量。

这种感觉是如此的美妙,所以戈文打算趁着自己在香港的时候,好好的休息一下。

依然是等所有的交流团成员都离开了,戈文才慢慢的离开了半岛酒店。

今天他要去铜锣湾。

说起铜锣湾,很多人的第一时间会想到了扛把子陈近南。

其实我们从电影《古惑仔》中也能看出来,铜锣湾是香港主要的商业及娱乐场所集中地。在这里集中了香港的很多购物中心、日资的百货公司以及酒店等,街头巷尾还有很多餐厅,所有高档次的时尚潮流物品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戈文一方面是要去游玩,另一方面却是要去《明报》报社投稿。

没错,金庸先生的《明报》就在铜锣湾英皇道上,这是戈文从半岛酒店的前台问到的。

铜锣湾英皇道六五一号就是《明报》报社,能够在寸土寸金的铜锣湾立足,足见《明报》的地位以及金庸先生的成功。

打了的士来到报社,下了车的戈文第一眼就看到了眼前墨绿色的大楼,楼前的广告牌上“明报大厦”四个字非常的显眼。

身边不远处,古旧的电车轨上,叮叮当当的电车来来往往,对面是一排矮矮的旧唐楼,酒楼、书店、商店琳琅满目。

戈文定了定神,就进了明报大厦。

有些奇怪的是,明报大厦入口的正门竟然只有一扇门,只能容一个人出入,两个人都挤不下。

戈文等一个中年人出来后,赶紧走了进去。

一进门就看到楼里的空间有些狭小,只有五尺见方的空间,对面就是电梯,此刻电梯前站着四五个等电梯的人。

与电梯相对的有个四尺来高的柜台,后面坐着一个老人,看到有人进来,这位老伯只是打量了一下戈文的模样,然后就继续低头看手中的报纸。

戈文有一丝尴尬,虽然这栋楼是明报的报社,但是自己要投稿的话应该找谁呢?

就在他犹豫是不是要询问一下那个老伯时,电梯到了。

先是从电梯里走出来五六个说话的男男女女,然后等电梯的人们就赶紧一拥而入,而戈文被人群夹裹着也不由得挤入了电梯。

习惯了后世的电梯,戈文对这个时代的香港电梯十分的看不上眼,仅仅六七人居然就把电梯给塞满了。现在,被挤在中间的他连呼吸都有些困难。

电梯隔几层就停一下,隔几层就停一下,等电梯里里的最后一个人下去时,戈文乘势也走了出去。

这是七层。

前面那个人径自往左拐,戈文想了一下就跟了上去。

还没等走几步,戈文就看到自己左手的办公室门上挂着一个门派,“社长办公室”赫然在目。

……

……

这是昨天的,刚码完。(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