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7章 番外二:募捐

看他们一个个情绪低落,温映寒又说道,“我能理解你们的心情,这里是你们生活的地方,家园被洪水淹没,很难过。你们放心,洪水过后,我一定还你们一个美好的家园。现在,希望你们配合。有亲戚的可以去投奔,没有的去村长那边报道,我们会安排给你们一个地方安置。”

确定要在这边泄洪,村民红了眼眶,有妇女和孩子呜呜呜的哭了起来。一手建起来的家园,就要被淹没了。

县令大人也说了几句宽慰大家的话,“洪峰最快傍晚就要经过这里,你们赶紧回去收拾家当,搬去高处或是投亲靠友。”

村民同意泄洪后,两个村长统计了一下没有地方投靠的村民,按照家庭人数上报给了温映寒。留下来的人挺多,温映寒看了名单,立刻派青松青杉等人去弄来帐篷和雨布,在高地上搭建临时住所。

以防洪水灌到别的地方,还需要在几个地方筑堤坝。麻袋不够了,村民们现场编织,齐心协力共渡难关。看着形式,又紧急疏散了旁边的一个村子。

到了傍晚,第二次洪峰来了。在冲了堤坝两次后,洪水漫过堤坝,顺着堤坝涌了下来。没一会儿,又冲出了几个大口子,洪水一泄如注,很快将大堤下面的农田淹没。快速的往前撵,眼看着将两个村子淹没。

翌日,太阳从东方升起,雨停了,照耀在大地上,到处波光粼粼。村民们站在山坡上,看着被洪水淹没的家园,痛哭出声。

山脚下的村庄一片汪洋,田地和庄稼已经看不到,只剩下树冠和房子的屋顶。有地势低的人家,连屋顶都看不见了。

有老人说,这是他平生看到的最大洪水。

虽然洪水淹没了家园,大家信任温映寒的话,倒是没有太担心以后的生活。东西从家里搬出来了,损失就是房屋了。夏种还没种下,等洪水退下,地晾干了,还能继续种。只可惜之前种下的花生,恐怕是没了。

大家也苦中作乐,划了船去打渔。从河里冲进来不少鱼虾,弄了不少回来,加餐。

最后一次洪峰过后,水慢慢的退了下去。各村的房屋垮塌了许多,主要是土墙屋和猪圈等等。等地晾干得差不多,村民们慢慢搬回了家。有人还有些舍不得,大家伙住在一起,互相帮助,关系竟然比之前好了许多。

房屋垮塌的村民,温映寒安排官兵帮忙把地方收拾一下,将帐篷和雨布抬回去,暂时居住。

而河东府这边,知道青城县为了保住河东府,在那边泄了洪,当地的老百姓受了灾。凤久卿和几位夫人一起宣传了这件事情,让河东府的人捐款捐物,帮助青城县泄洪区的老百姓重建家园。

其他郡县也展开了捐款捐物的活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捐款箱前,每天都有百姓过来捐款捐物。黄素素拿出五十两银子来捐款,凤久卿见了,“意思一下算了,你家也不富裕。”

“这些是我和珏儿商量后,捐出来的,表示我们的心意。”黄素素坚持,“那边的老百姓受了灾,都是为了我们这边的人,应该的。”

点点头,凤久卿记下了她的名字。一开始多是百姓捐款,两天下来也就几百两银子。那边三个村子等着灾后重建,这点银两只是杯水车薪。

没办法,凤久卿亲自带着人走街串巷的吆喝,就是要那些商贩捐款,那些大商人。每个商铺门口停下,必须要捐款。捐多少,都写下来,让大家看看。

凤久卿亲口承诺,“捐款一万两以上,我凤久卿做主,坐一块牌匾送给他。”

这话一出,很快有人来捐了一万两。当天,凤久卿就让人做了一块牌匾送过去,上面写着谁谁谁捐款一万两,善心仁义,情暖人间,落款是自己的名字。

亲眼看到了,很快就有第二个人。

人都有比较的心理,看别人捐多少,就比着来。两天时间,捐款高达八万两银子。加上其他郡县的捐款,有十二万两银子。

还有许多布料和粮食等等,派了周文虎和赵崇江日夜兼程,送去了青城县。

没想到凤久卿帮忙筹了这么多银两,温映寒心里感激,真是雪中送炭啊。帮着村民重建家园,在青城县又待了半个月。村民们看温大人一直都在这里,心里安定了不少。更重要的是,把事情落到了实处,百姓实实在在的得到了帮助。

等温映寒带着人离开的那一天,三个村子的村民们自发拿出家里最好的东西,请了村子里的大厨做菜,摆了满满一桌子菜,招待他们。

温映寒也很感动,席间,端着一碗酒站起来,“咱们在一起奋斗了一个半月,算是同生共死的战友了。谢谢大家的理解,谢谢你们的支持。我不胜酒力,这一碗酒,敬大家了。来,大家一起。”

大家都站起来,和温映寒喝了一杯。对温大人,大家都很信服,也感谢是他做了河东府的巡抚大人,才能这样全心全意为了百姓考虑。

之后有村民来敬酒,虽然是一口,可多了之后,也有一两碗,最后,温映寒喝醉了。青杉青松搀扶着他去了营帐内休息,没想到这一睡,到了晚上也没醒。

担心他是不是生病了,青杉赶紧叫来大夫给温映寒把脉。老大夫把了脉,小声说道,“温大人没有事,就是最近太辛苦了,没有睡好。让他好好休息吧,别打扰他。炉子上温着些肉粥,什么时候醒来,什么时候吃。”

没事就放心了,青杉赶紧去熬粥。

到了下半夜,温映寒才醒来。他自己也没想到睡了这么长时间,醒来后倒是神清气爽,全身的疲惫都没有了。这样也好,用好的精神面貌去见卿儿。

喝了点瘦肉粥,开始收拾行李,明日回河东府。

翌日,温映寒等人离开的时候,百姓夹道相送,很是不舍。队伍走了老远,还能看到站在原地目送不愿离开的百姓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