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文月见韩禹跟了上来也没有停住脚步,方才杨氏都那么放话了,她是绝对不会留下的,就算韩禹来也一样,哪里知道韩禹就这么一直跟着她,到了村口才把她拦住。
“你干什么,是来劝我留下的?不必了,你娘都那么说了,我还留在韩家做什么,等着被你们一家子欺负呢!你娘为了大孙子现在都有些魔怔了,完全不讲道理,王氏那肚子里的还指不定是男是女呢,别高兴的太早!”有些话当着公婆和大家的面不能说,不过在韩禹面前倒是没关系,也能发泄一下心中的郁闷
韩禹听苏文月这么说就知道在那个梦里王氏多半生的是女儿,不过要王氏真生的是个女儿,就凭她现在这般闹腾,以后的日子肯定不会太好过,不过中间的这段时间就只能任她嚣张一点了,何况他媳妇刚才那番话也算是把王氏震慑住了,让王氏心里生了忌惮,估计会收敛一些。
“放心我不是劝你回去,你回娘家我不会拦着的。”
韩禹这样说,苏文月有些意外,又有些不满,她被韩家的人气的回了娘家,韩禹居然拦都不拦,是不想她留在韩家与她婆婆起冲突吧,毕竟杨氏是韩禹的亲娘,媳妇和亲娘之间,苏文月不觉得韩禹会选择自己。
韩禹知道光凭那天的一番话是不可能完全让苏文月消除心理的戒备和怀疑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还得靠平日里慢慢培养,看苏文月这样就知道她肯定又想多了,只得好声好气的解释。
“你别瞎想了,这事本来就是我娘做的不对,不该偏着王氏,我没有向着她的意思,不过韩家现在这样的情况,王氏为了她娘家大哥不遗余力的算计你,不惜那她自己肚子里的孩子做筹码,我娘为着她的大孙子也糊涂了,你留在韩家肯定是讨不着好处,反而会受委屈,还不如回娘家去住几天,到时候再让你娘家人来韩家给你撑撑腰,以后看韩家还有谁敢为难你。”
苏文月听韩禹这么说,脸上才露出了几分笑意:“合着相公你这是帮着我算计爹娘他们,你这样做好吗?”
韩禹见苏文月得意地笑样子,在苏文月的额头上弹了几下:“我这是为了谁,你这次回去好好的在娘家呆几天,等时机到了我再去接你回来。”
“诶,你轻点,会痛的知道不知道。”苏文月揉了揉额头抱怨,又道:“知道了,那我回娘家去了,你也回去吧。”
“等等,你就这么回去了?”
“是啊,你还有什么要和我说的吗?”苏文月以为韩禹还有事情没交代她
韩禹摇了摇头,这丫头有时候真是心大,还真准备就这样走回娘家了,任谁也不会放心自己这么漂亮的媳妇一个人走这么远的路回娘家,且不说路上的安全问题,路上这么远,光靠他都得走上将近两个时辰,更别说苏文月了。
“难道我能让你一个人这么走回娘家去不成,你在这等着,我和家里人说一声,用牛车送你回去。”从苏家带来的马车小喜赶着出门办事去了,韩禹只好用牛车送苏文月。
韩禹回屋的时候,王氏已经被韩林扶回房间休息去了,其他人倒是在屋里等着韩禹把苏文月给劝回来。
“老四啊,怎么样,你媳妇呢,怎么没跟你一起回来?”杨氏见韩禹一个人回来苏文月没跟着,又是担心又是气闷,有些心烦气燥的。
“你这媳妇这脾气还真够倔的,我不是就说了她几句,怎么还就真要回娘家去了,你说说哪有这么做人儿媳妇的,还一点委屈都受不得了,想当年我刚嫁给你爹的时候,什么委屈没受过!就是现在,你奶奶跟着你大伯他们住在县里呢,哪回去了你奶奶给你娘我好脸色看过,我还不是照样得在你奶奶面前恭恭敬敬的,平时的孝敬也没少了,换了她怎么就不行了。”
杨氏对着自己的儿子抱怨,也是把事情闹到这样心里有些过意不去,怎么说她其实也不是很占理,儿媳妇走了,想让儿子理解她,别因为这件事情心里对她这个当娘的有意见。
“娘,你别说了,这事换了旁人不一定就比月娘强,毕竟是咱们不占道理,满村里去打听也没听过逼自己的一个儿媳妇给另外一个儿媳妇家里还债的,月娘没闹起来只是回了娘家已经算好的了,现在就希望苏家的人知道了别因此找上门来才好,三嫂那般没道理的事情都能闹腾的那样厉害,苏家要真是因为这件事情计较起来可没那么容易了结的,就算请了村长他们来,也是咱们家不占理。”
杨氏听韩禹这么说就着急了,她当时光顾着着急老三媳妇肚子里的孩子了,又被老三媳妇挑唆着说了些气话,这老四媳妇要真是回去苏家诉委屈,苏家的人知道了肯定不会善罢甘休的。
“那,那这可怎么好,我也就是担心你是三嫂肚子里的孩子,不是成心说那些话的,老四,你这给想个办法呀!”
韩禹是故意把事情说得严重了,让他娘意识到这事是做错了的,不过见杨氏这般担心又有些于心不忍,到底是自己的亲娘,见达到了目的韩禹也软下了声来。
“娘,你也别太担心,月娘不是那种得理不饶人的人,我回头去劝劝她,事情应该还不至于闹到那种地步,不过娘你以后做事情也思量着点,我不要求你太多,毕竟没有做婆婆的迁就媳妇的道理,不过面上总得做的公平些,别人知道了也就没什么说的。”
“我知道了,以后不会了,那你回头好好劝劝月娘,就、就说娘也有不对的地方,让她多担待,别闹脾气了,都是一家人什么事情不能好好说,还有,苏家这么远,这大老远的你媳妇一个人上路可不安全,你赶紧追上去送送吧,亲家就是知道了也能气消些。”
韩禹应声出去,这才赶着牛车追苏文月去了,杨氏见儿子追着儿媳去了,心里才踏实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