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集体葬礼、求月票(1/1)

第二百二十三章:集体葬礼(求订阅、求月票)

周卫国不是不知道此行的危险,也不是察觉不出老蒋的险恶用心,一旦去了武汉便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一切都要听人家的指挥。

但是周卫国更清楚徐州会战的结果,历史上国民政府和日军在徐州外围进行了长达三个月的争夺,最终却失败了。由此而引发了一系列的惨重后果,甚至于还引发了中华民族近代历史上最为惨痛的黄河花园口大决堤,如此历史悲剧面前周卫国岂能熟视无睹。

此外而此战过程中国民政府曾在台儿庄重创小鬼子,歼敌两万余人,打出了中国抗战史上第一个歼敌万人以上的大捷,周卫国有幸参与此战,他说什么也不会放弃。

更何况周卫国还清楚,在整个徐州会战中,国民政府的兵力一度非常的紧张,甚至于还需要从洛阳等地调兵,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个步兵连都是极为宝贵的。

虽说国共之间有分歧有龌蹉,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不管那个政治派系的部队,在老蒋以及军委会眼里都是保卫徐州的救命稻草,怎么可能轻易地当炮灰?

再说了,老蒋就算是想要他的部队当炮灰,他周卫国也不是傻子,哪能那么容易就被人卖了。

当然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周卫国看出了延安方面的为难,在民意不可违的大前提下,不管延安方面有什么理由,只要他的部队拒绝南下,必然会遭到民众的讨伐的。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考虑,所以周卫国决定冒险试一试。

看完周卫国陈述的理由,八路军总部和延安方面都沉默了,最终还是无奈的决定同意周卫国所部东进山东,参加徐州会战。

虽说延安方面已经决定派周卫国所部东进参加徐州会战,但是也不能便宜了国民政府,况且一些原则问题还是要事先说明白的。因此延安方面驻武汉办事处和武汉方面取得了联系,并进行了简单的谈判。

延安方面的要求不多,只有三条,首先:周卫国所部可以东进参加徐州会战,但是国民政府必须在武器装备以及兵员方面给予优待,消耗和损失的弹药必须立即补充!

其次,在客观环境不允许的情况下周卫国所部可以随时撤离战场,以免全军覆没,国民政府以及第五战区不能阻拦。

最后,周卫国所部在徐州战场上有独立行动的权力,可以在不向军委会请示的情况下出战。

对于延安方面提出的三个要求,国民政府虽说很不乐意。尤其是第二条和第三条,这更本就不符合国民政府的意愿。但是想到要是不答应的话周卫国所部肯定是不会东进的,随后只能咬着牙同意了延安方面的这些要求。

达成协议之后,周卫国所部开始做东进的准备。

不过大军远征绝不是说走就走的,还需要考虑很多事情,首先是关于部队番号的问题。

周卫国所部现在的番号是八路军晋绥察军区,但是周卫国在国民政府军委会那里报备的可是国民革命军196旅,周卫国还是少将旅长。

原本这个番号八路军内部已经将其消化了,周卫国这个少将旅长也不过是个挂名而已,一天也没有上任过。甚至于八路军总部还准备过几天就报备国民政府,将其拿掉。

但是现在国民政府的调令却是命令196旅全体东进,由周卫国指挥,因此八路军总部犯难了,这该怎么办!

随后还是朱老总拍板,决定将新编的196旅的番号还给周卫国所部,已经编成的196旅改编为八路军教导旅。

接着八路军总部命令晋绥察军区立即组建196旅,然后东进山东作战。

由于196旅乃是乙种旅,全旅下辖两个团,外加部分技术兵种,合计五千余人。所以周卫国经过一番考虑之后,决定将黄旭的第六大队和第二军分区第三大队抽调出来组建成402团,由黄旭任团长,姜龙担任政治委员。又将李政的第7大队抽调出来,加上野战医院伤愈归队的一千多老兵组成403团,由李政担任团长,刘胜利担任政治委员。

然后又从四个军分区各抽掉了两百名骑兵组成了一个骑兵团,最后便是从炮兵大队和火力支援大队各抽调了三分之一的兵力,组成了一个只有五百人的机炮团。

再加上一同东进作战的200名蛟龙特战队员,构成了全新的196旅!

而在高级军官方面,周卫国决定只带柳战云东进,留下胡子和贾旺留守根据地。

事情看似麻烦,但也不过就几个小时就商量好了,而后各部队就开始忙碌了起来,准备集体葬礼的准备集体葬礼,组建新部队的组建新部队,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

3月1日,天灰蒙蒙的,由于昨夜突然下了一场小雪,天地间银装素裹,将前几天的血腥大战的痕迹全都掩埋的一干二净。

山阴城外,人头攒动,数以万计的老百姓听说八路军要在城外为所有阵亡的英雄举办集体葬礼,竟然自发从山里赶回城为英雄送行。

今天整个山阴县城全城哀乐阵阵,数十个晋北地区知名的唢呐鼓将组成的送葬队在城内站成了一路纵队,为阵亡的将士吹乐送行。

“吱呀”当厚重的城门打开后,一队身穿土灰色军装的士兵排着三路纵队,挺着刺刀在前面开路,接着是两队护旗手在后面随行,每队护旗手12人,分别护着中华民国的青天白日旗和八路军的红旗走出城门。

护旗队身后则是一群军官干部组成的扶棺手,打头的赫然是晋绥察军区司令员兼196旅少将旅长周卫国。

只见周卫国和另外三名军官抬着一副用木杆做成的简易担架,担架上放着一具盖着白布的阵亡将士的遗体,遗体上放着一块经过抛光处理的木板,上面写着阵亡将士的姓名。

周卫国身后跟着的全是这样的扶棺手,每四名士兵抬着一具阵亡将士的遗体,整支送葬队由城门口一直排到城外,浩浩荡荡望不到尽头。

根据周卫国的指示,送葬队要抬着阵亡将士的遗体徒步穿过城区,抬到城西五公里外的娘娘山安葬。由于阵亡将士实在太多,所以只来得及给每位将士弄一块白布遮身,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棺材。

整个场面肃穆而安静,没有人喧闹,很多人都无声地呜咽着,为那些战死的将士哭泣。

整整一个小时,长长的扶棺队才算是走完,2129名阵亡将士的遗体被送到娘娘山安葬。

而在扶棺队后面,大批老百姓默默地跟着,浩浩荡荡的,场面异常的肃穆,又异常的震撼。

娘娘山是山阴城西北的一座小山包,山不高,但是离县城却非常近,有山有水的,向来是山阴城老百姓去世之后的风水宝地。

由于一时间实在是找不到合适的陵园安葬这些英雄,周卫国便决定将所有阵亡的战士就和老百姓一起安葬到了娘娘山下。

人们来到以前熟悉的娘娘山,发现山上已经挖好了一个个两米长一米宽两米深的坑,所有的墓坑都是依山而建,排列的整整齐齐。

上午八点半,周卫国看看时间差不多了,大步走到人群前,然后大声说道:“时间到,下葬!”

随着周卫国的一声令下,战士们将阵亡将士的遗体轻轻放到墓坑里,然后开始埋土,当土埋到一多半的时候插木制墓碑,当一个个小坟包竖立在南脑包山上的时候,所有的人都忍不住哭了。

也许这里面有他们的亲人朋友,也许没有,但是这个时候人们都忍不住有哭的冲动,鼻子酸酸的,很多人第一次如此强烈的感受到了一种叫‘同胞’的感情,更多的人对‘中国人’这三个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