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萧知休养了半个月,身上的伤已经全好了。
她原本就没什么大碍,只是陆重渊不放心,她又拗不过他便只好随他去了。这阵子她整日待在五房,每日早间见见管事看看账本,无事的时候就赖在贵妃榻上看看闲书。
日子过得倒也轻松。
就是……
太轻松了一些。
原本她管家以来,虽然也收服了不少管事,但总归还是有些刺头明里暗里地针对她,给她小鞋穿,这些大多都是王氏的。
她那位前婆母再怎么说也是管过几个月的家的,培养起来几个心腹自然是不成问题的。
还有就是一些喜欢左右逢源、两边讨好的墙头草,这些人嘛,还处于观望阶段,你吩咐他做事,可以,但做得并不尽心,生怕讨好了她这边就得罪了王氏那边。
不过。
自打她把办公的地点换成五房之后,这些原本还对她心有不服或处于观望阶段的人都跟变了个性子似的。
……
这日清晨。
萧知刚见完一众管事,如意领着他们往外走,喜鹊便站在她身边,替她重新换了一盏茶,嘴里跟着说道:“这些人现在对您是越来越客气了,以前差他们做个事,你推我阻的,瞧着便烦。”
“现在您这刚起个头,那边就都应下了。”
她说着说着,又嘟囔一句,“也不知他们是吃错了什么药?”
萧知闻言便轻轻笑了下,她把手中的账册一合,接过喜鹊递过来的茶盏,先抿了一口,上好的雨前龙井,算是今年头一批,“他们不是吃错了药,而是心中有所惧。”
“惧?”
喜鹊不懂,睁大了眼睛,疑声道:“惧什么?”
“惧啊……”
萧知握着茶盏,朝西边的轩窗望了一眼,此时那处并无什么人,唯有一本翻开到一半的书搁在那高案上,可以前那儿却是有人的。
她刚把办公地点换到五房的时候。
每日她见管事,陆重渊就会待在那边。
他也不说话,就一个人默声不语地坐在那边看书,但每每有人提出反驳的意见,或者与意见她相左的话,他就会轻咳一声。
看似寻常。
但总能很轻易的镇住那些人。
久而久之,那些反驳的话越来越少,喜好左右逢源的人也变得越来越乖顺了。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想到那副画面,萧知的嘴角忍不住又稍稍掀起了一些,就连眼中的笑意也深了许多。
身旁喜鹊见她一直盯着那处,倒是也反应过来了,她也跟着笑了下,嗓音却还是压的很低:“五爷真好用。”
萧知闻言也没去指责她的话,只是转回目光,掀起眼帘,笑嗔她一句,“你现在倒是不怕他了?”
“其实……”
喜鹊的脸有些红,大概被萧知说得有些不好意思,“其实五爷也没那么可怕。”
最初害怕五爷是听说过他太多的不好,他的性子暴戾,他的喜怒无常,还有他喜欢杀人,可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五爷虽然不爱说话、性子也的确有些阴沉的骇人。
但除此之外。
他也没有什么不同了。
最重要的是,他对主子很好!
这阵子主子受伤,那些敷药、按揉的动作都是五爷做得,从来不假他人之手,有时候她端着水过来的时候,看到的就是五爷低着头抿着唇,按得手都发红了,鼻尖也冒着汗珠。
想想。
当初主子没有离开也挺好的。
不管怎么说,五爷对主子的心意是没得说的。
这样一想,喜鹊又笑着朝萧知看去,见她面上也挂着笑,又说道:“主子好久没这么开心了。”好像自从主子从崔家回来后,脸上的笑意就少了许多,发呆的时间倒是变得多了。
她心思单纯。
只当萧知还在为崔家那个事生气,便气愤着一张脸,不满道:“那个白姑娘和陆三小姐真是的,这样腌脏的手段都做得出来,好在她们恶人有恶报。”
现在整个京城都在说道白盈盈和陆宝棠的不好,可以说,她们两个人的名声算是毁了,以后且不论婚嫁,就说平日圈子里相处。
那些贵女都会看不起他们。
“对了。”喜鹊不知想到了什么,兴致勃勃得和萧知说道:“主子,您知道这几日外头发生了什么事吗?”
萧知因为喜鹊刚才那番话,脸上的笑意有一瞬的凝滞,不过也只是一瞬罢了,闻言,她把手中的茶盏落在茶案上,手架在那凸起的茶盖上,笑问道:“什么?”
“自从崔家那桩事过去后,白家就开始闭门谢客了。”
“不过那位文安侯府的柳公子还跟个没事人一样,整日流连烟花之地。”喜鹊最喜欢说外头的八卦了,眼见萧知爱听,更是说得绘声绘色:“有一回,有人问他打不打算娶那位白家小姐?”
“您知道那位柳公子说了什么?”
“什么?”
萧知笑着问道。
“那位柳公子张口就是一句,要是每一个被我抱过的我都娶,那我家后院岂不是藏也藏不下了?要真娶,我也不娶那种毒妇。”喜鹊眼睛发亮的说完,“他那日正在青楼,人多得很,隔日这话就传开了。”
“这事传到白家,听说那位白姑娘又闹了起来。”
这倒像是柳从元的性子。
那个柳从元本来就不是什么好货色,要不然白盈盈也不会找上他,打算利用柳从元的那些恶名损她清白,如今白盈盈受到这等苦楚也没什么值得同情的,自作自受罢了。
要不是那日她机警,察觉出不对劲,又冒了风险。
如今被众人嗤笑、非议的就是她了。
流言蜚语。
向来都是最狠的一把刀。
眼见喜鹊还睁着一双亮晶晶的眼睛望着她,萧知便知道这事还未结束,便笑着收起茶盖上的手,握着帕子抿着唇,问道:“那后来呢?”
喜鹊一听,果然眼睛又亮了几分,兴高采烈地回道:“后来,所有人都以为白家和文安侯府这门亲事是不可能定下的,还在猜测白家怎么打算的时候,那位柳公子突然又变了主意,要同白家定亲了。”
“那柳公子是个什么名声,白家自然不肯,那位柳公子便在外头四处散播说看到白姑娘的胸口有痣。”
这事还没个结果。
喜鹊便半歪着头,向萧知问道:“主子,您说这两家会结亲吗?”
萧知温声说道:“如果没有柳从元这一闹,恐怕白家还有其他法子。”
毕竟白家也还算有些势力,就算不离开京城,等过个几年,找个普通门第,也不是什么难事,可如今柳从元这么一闹,白盈盈要么真得打定主意一辈子去庵里当姑子。
但凡她还打算嫁人,这事就不可能结束。
这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就算她日后远嫁他方,也不可能真得保证这事不被其他人知晓,只要有人知晓,她那夫家又怎么可能容得下去?
想到这的时候。
萧知也不知怎得,竟想起那日和陆重渊回来后,他替她搓揉脚腕的时候,他同她说得那句,“因为,我会信你。”
心下陡然间一动,她握着帕子的手稍稍蜷曲了一些。
喜鹊眼见她不再说话,便疑声问道:“主子,怎么了?”
“没什么。”
萧知摇了摇头,压下心中的思绪,重新握起茶盏同喜鹊说道:“不管白家同意与否,总归那位白小姐的以后是毁了。”
喜鹊一点也不觉得可怜,“那也是她活该。”
谁让她先有那样的坏心眼的?
活该!
“还有一件事……”
喜鹊似是犹豫了下,才说道:“前阵子那位柳公子被人蒙着头狠狠打了一顿,外头的人都在说这是五爷做的。”
萧知倒是不知道还有这样的事,闻言略一怔忡,又笑开了,“不是他。”
“主子,您怎么知道?”
萧知也不知道为什么,但她就是十分笃定,这不是陆重渊做的,他要动手,决计不会如此跌份,不过柳从元前后对那桩婚事的态度变得这么快,这里倒或许有陆重渊的手笔。
喜鹊原本还想再问,听到身后的脚步声,转身瞧见如意,便笑道:“姐姐回来了。”
说完。
眼见如意神色不佳,眉宇更是一副一筹莫展的模样,诧异道:“姐姐怎么了,你的脸色看起来好难看,可是有人欺负你了?”
萧知闻言也循声看去,瞧见如意苍白着一张脸色,也有些诧异,让喜鹊扶着她坐下又倒了一盏茶给她,问道:“出了什么事?”
“主子……”
如意端着那盏茶,往日沉稳的容颜此时是一派踌躇犹豫之色,好一会,她才语句艰涩地出声,“陛下下了圣旨,把崔家姑娘赐婚给世子爷了。”
萧知握着茶壶的手一顿。
不过也只是这一瞬,她就收回思绪,落下手中的茶壶,她交握着双手置于膝上,看似没什么变化,但只要观察的仔细,就能看到她双手紧握,指尖都发白了。
“什么时候。”
“……三个月后。”如意艰难道。
三个月后,便是七月,也是她死后一年,萧知心里不知是讥讽还是好笑,她垂下眼眸,那双又翘又长的睫毛,如两片阴影一样打在脸上。
“怎么可以这样啊?”
喜鹊皱着眉,低声道:“宝安郡主才去了一年,那位世子爷竟然又要成婚了?而且,那个崔小姐不是宝安郡主的好朋友吗?这,这也实在是太荒唐了。”
是啊。
多么荒唐啊。
简直荒唐得令人不齿、令人发笑。
不过她很清楚,被她们认为荒唐的事,恐怕陆家那些人都要高兴坏了,王氏、陆宝棠,嗯,或许还有那位陆老夫人,恐怕都高兴坏了呢,家里又迎来这么一位人物,还是崔家的千金。
可不是值得高兴吗?
“主子……”如意有些担心的握住了她落在膝盖上的手。
萧知笑了笑,倒是也没有拂开。
她心底此时的情绪很复杂,厌恶、不高兴、恶心,还有些难受,不过还好,她突然有些庆幸这事,她早已知,要是等到赐婚的时候,她才知晓,还不知道她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
她更庆幸。
早在崔家的时候,认清了崔妤等人的真面目。
握了握如意的手,萧知抬起脸,笑道:“好了,这是好事。”
多么好的事啊。
可以不再令她怀有不该有的希望,认清一些以前没有看清的面目,从此以后,桥归桥,路归路,一清二楚。
萧知握着如意的手有些用力,也是在提醒她别再露出这样的面貌,也亏得现在屋子里只有一个喜鹊,她向来单纯惯了,纵然瞧见这幅模样也不会有多余的想法。
可若是换了其他人。
恐怕必然是要深思一番了。
如意到底跟随她多年,自然知道她心中所想,咬着牙压住心底的那些思绪,总算是把脸上的那副情绪压下去了。
等到庆俞推着陆重渊过来,主仆几人的情绪也恢复的差不多了。
不过陆重渊还是察觉出了一丝不对劲,他轻轻皱了皱眉,倒是也没说,等到萧知把如意等人打发下去,上前推他进去的时候,他才开口,语气平常的问道:“出了什么事?”
萧知闻言,脚下的步子一顿,倒是也没瞒他。
“陛下下了赐婚的旨意,着崔姑娘和世子爷于三月后成婚……”萧知一边语气平平地说着,一边把陆重渊推到了他平日最喜欢的位置,然后坐在人对面,捧起那本书,继续道:“想着宝安郡主去了还没一年,就已物是人非,难免心有所触。”
大概是察觉出自己的语气有所端倪,她又补了一句,“当初宝安郡主还在的时候,帮衬过我几回,我只是……为她不值。”
陆重渊倒是没觉得有什么好物是人非的,闻言也只是淡淡说道:“世道本就如此。”
他向来凉薄惯了,又同那些人没有过多的接触,自然无法如她一样心有所触,但发觉自己说完话后,面前的小女人脸色又白了一些,他皱了皱眉,到底还是伸手把人拉进了自己的怀里。
“世道如此,你不会。”
萧知喉间那一声还未吐出的尖叫因为身形坐稳后又咽了回去,她有些不大习惯地坐在陆重渊的腿上,闻言,有些疑惑的看着他,呐呐道:“什么?”
她不明白他这话是什么意思。
陆重渊垂眸看她,语气平平地说道:“世道虽然如此,但我会护住你。”他惯来不会说这样的话,语气生硬的说完,说完之后就别开视线,从她手中接过书,“你会好好活着,所以不必心有所触。”
没想到会从陆重渊的口中听到这样的话。
萧知整个人就跟怔住了一样,良久,她才回过神,像是雨后初晴,又似拔云见日,她突然伸手抱住了陆重渊的脖子,把脸埋在了他的肩颈上,头回的大胆和亲昵,“五爷,谢谢你。”
这阵子。
她纵然表现得再无事,但心里还是出现了一丝裂缝的。
可如今,那颗被切了一个口子的心就像是被什么东西重新填补了起来,有些暖,有些胀,冷冰冰的身体也变得温暖起来,她就这样抱着陆重渊,双手有些用力,嘴里更是不停地说道:“五爷,谢谢你。”
原本经历过那样的事……
萧知以为自己不会再轻易地相信任何人。
可不知道为什么,她竟然信他,信这个名声并不好听的男人,她信他是不一样的。
耳边的呢喃感谢还是未曾间断。
陆重渊原本因为她这么一抱而紧绷的身子,此时也逐渐地松软了下来,他抿着唇什么也没说,一手握着书,一手放在她单薄的脊背上,犹如安抚一般,轻轻拍着。
一下,一下。
他能够感觉到她近来情绪十分不对劲。
应该是崔家那一日之后,她就变得很不对劲了,恍恍惚惚的,有时候说话说到一半就出神,一天里有很多时间都是闷闷不乐,纵然脸上挂着笑,眼里也是一丝笑意都没有。
他想过问她。
但最终还是什么都没有说。
有些话,她想说的时候,自然会说。
她有很多秘密。
有些秘密,就连她都看不透。
可他不着急。
她会等。
等着她真的敞开心扉,同他诉说一切。
几日后。
善行斋送来一道帖子,是请她日后一道参与善行斋的事务,这也是变相地承认了她在京中的地位。
萧知不知道这事是谁起的头,或许是崔家想补偿,又或是其他的。
可不管是谁。
这个结果她十分满意。
同陆重渊说了一遭,她便带着如意出门了。
这是萧知从崔家回来后第一次迈出五房的门,原本那些有意无意挡住的消息,如今自然是挡不住了,她这一路走去,听到了不少丫鬟、婆子的议论声……
“真是没想到,世子爷竟然要娶崔家姑娘了,这可真是天大的好事啊。”
“谁说不是呢?那可是崔家的千金啊。”
“崔相位高权重,又是太子的老师,以后咱们两家结了亲家,外头的人肯定还得高看咱们侯府几分。”
“这几日老夫人和侯夫人都高兴坏了,今日我去伺候侯夫人还被她赏了一贯钱呢。”
……
碎碎细语不曾间断。
每个人看起来都是那么高兴。
如意有些担忧的看着她,嗓音也有些轻,“主子……”
萧知闻言也只是笑了下,说道:“早就猜到了,又有什么好伤心的?”早在圣旨颁发下来的时候,她就猜到陆家人的反应了,如今知晓这样的状况,也没感觉奇怪。
“走吧。”
她面不改色的继续迈步,朝影壁走去。
只是刚到影壁那处,她还没上马车,就看到了迎面走来的陆承策。
陆承策一身三品指挥使服饰,腰间照常佩着一把绣春刀,他大概也是刚要出门,身侧的马儿都已经准备好了,瞧见她出现在这的时候,他那张冷峻的脸上也没有多余的神情,只是上前几步,拱手问礼,“五婶。”
语气平常,神情淡漠,一如他平日模样。
萧知闻言却没有出声,她只是低头看着他,有时候想想也真是好笑,以往做顾珍的时候,她时常希望陆承策能多待在家里陪着她,可那会他十天半个月都得出去做公差,有时候即便是休沐的时候都会被一道旨意喊出去。
如今她想眼不见,心不烦,但每每出门都能碰见他。
抿着唇。
她也没说话。
须臾。
她也只是随意同他点了个头,然后就转身让如意扶她上马车了。
如今如意因为崔妤那桩事,心里对陆承策也多有不满,自然也是半句话都没说,扶着人上了马车。
等到车轮压着地面,发出轱辘声的时候,陆承策才站直身子,眼看着已经行远了的马车,他难得蹙了剑眉。
他总觉得有什么不对劲。
但又说不出来。
身侧小厮牵来马匹,同他说道:“世子爷,您该出门了。”
“嗯。”陆承策轻轻应了一声,不远处的马车已经转出笑道,他收回视线也未再说什么,翻身上马,“驾”的一声,马儿便往前去了。
等到萧知从善行斋出来的时候,天色已经有些晚了,大概是因为之前在崔家的那一番表现,对于她加入善行斋,这些以往十分难缠的贵妇人倒是没有反对,反倒还朝她抛出了橄榄枝。
邀她日后多走动。
萧知自然是一一答应了的。
“主子,我们是现在就回去吗?”如意扶她下楼的时候,问道。
“去一趟徐福斋吧。”萧知想到那日陆重渊同她要糖的样子,就忍不住想笑,那个男人啊看起来凶巴巴的,谁又能想到他竟然还喜欢吃糖呢?
正好今日出门,她便带一些回去。
如意自然是没什么意见的。
上了马车。
车夫转头朝徐福斋去,等到萧知采买一些,打算回去的时候,如意却指着一处地方轻轻咦了一声,“那不是宋小姐吗?她怎么?”
宋小姐?
难不成是宋诗?
萧知循声看过去,果然瞧见宋诗在不远处,她刚刚走下马车,像是在躲避着什么,四处张望了好一会才拎着一个食盒朝千秋巷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