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捐给义塾

店铺除了售卖季巧巧拿出来的那些西洋点心,传统的各地细点也会售卖,可谓品种齐全。

为了天热后储存奶油类的点心,除了后厨有冰窖,一楼也准备好了冰鉴,也就是这个时代的冰柜。

季巧巧好奇的去了看了一眼冰鉴,觉得古人果然很聪明。

逛了一圈一楼,季巧巧对一切都很满意,俞叔就领着他们上二楼。

二楼几乎已经全都完工了,根据季巧巧的建议,大堂里摆放的全是小桌子,适合四个人坐的那种。

大堂的正面是一个做高的小舞台,说书先生到时候就会在这里讲故事。

因为甜品店女客居多的关系,小舞台还有一扇很薄的屏风,可以将说书先生半挡在后面。

离舞台最远的地方是四个雅间,窗户做的比较大,一推开就可以从雅间里面看见说书先生的一举一动。

这些雅间既为大家闺秀的客人们提供了隐蔽的环境,又可以尽情听到说书先生说故事。

“来了?”严济说:“你觉得怎么样?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吗?”

季巧巧说:“都很好,环境舒适,很适合吃甜甜的点心。我觉得还可以在这里布置一些小小的盆栽,精巧秀气一点的,姑娘们会喜欢的那种。”

严济一听就明白了,“这个点子很好,我会让人去准备的。我找来的两个说书先生已经把你送来的故事润色完毕,也背的差不多了。不过,光这一个故事也不行,说上几个月总得换新的,你还有别的故事吗?”

季巧巧说:“有的,你别着急,等我慢慢写给你。”

严济说:“我倒不是着急,只不过凡事都想准备周全。再说你这身子也渐渐重了,再过几个月,我也不敢让你操劳。”

季巧巧无奈道:“我知道了,严老板,你放心吧,我会尽量早一点交故事给你的。”

严济点点头,“我可不是催你,只不过这也是你自己的生意,总得放在心上的。”

季巧巧哭笑不得,道:“严老板,我真的会按时交新的故事给你的,你放心吧。”

“还有一个事儿……”严济顿了一下,道:“你之前交来的故事,等说书说的差不多了,就在我家的书厂印出来吧。这种新奇故事,应该会有很多人喜欢,不管卖了多少钱,我都付给你五成。”

季巧巧说:“这个钱我不要,你拿去做一些义塾之类的事情吧。”

这些故事是季巧巧从现代借过来的,虽说在这里没有版权的问题,可到底还是受之有愧,所以赚到钱的她不会收,想拿去做一点善事,回报百姓。

严济听完,抬眼看了她一眼,道:“好,我明白了。我严家也有义塾,到时候会拿去资助贫寒学子求学的。你若是有空,也可去严家的义塾看一看。”

季巧巧随口问道:“你们严家居然还有义塾?这倒是首次听说。”

严济还没说话,俞叔就说:“是我家少爷几年前兴办的,规模不大,就没有到处声张。毕竟,论起做善事,咱们庆康城还是以高家为首。”

严济说:“没错,我这点小打小闹,实在不足为道。先不说这个了,再过十天暖心甜品就要开张了,你到时候过来吗?”

季巧巧想了想,说:“我会过来的,不过到时候人多,就不要提到这个店是我们合伙开的了。我不太想让旁人知道这件事,你觉得可以吗?”

“没什么不可以的。”严济又看向俞叔,道:“把开业的帖子给他们,到时候作为客人进来。”

“是。”俞叔去拿了一份大红色的帖子过来交给季巧巧,笑着说:“那咱们就得十天后再见了。”

离开店铺后,贺英朗就赶着驴车跟季巧巧一起去集市找季林氏。

季林氏动作很快,早已经买好全部的东西了,她说:“时候也不早了,要不然咱们就在城里吃了晌午饭再回去吧。”

季巧巧欣然点头,她虽然很喜欢做饭,不过偶尔外食还是很开心的。

“娘,你想吃点什么?”

季林氏说:“我今儿倒是挺想吃集市最西头卖的那个砂锅饭的,得有一年没吃过了,忽然想起来了。”

“砂锅饭?”季巧巧很感兴趣的说道:“我没吃过,咱们快过去看看吧。”

卖砂锅饭的地方在集市的最西头,一间很普通的小铺子,店里店外各摆了四张八仙桌。

客人不少,因为天冷的关系都先在店里就坐。

季林氏说:“这会儿太阳大,暖和,也没风,我们就坐在外头吃吧。”

“好。”贺英朗把驴车拴在店外的拴马桩上,就跟季巧巧她们在店外捡了一张空桌子坐下。

“这里的砂锅饭只有一荤一素两种,素的就是四样素菜加豆腐干子,荤的是咸肉做的,你想吃哪一种?”季林氏问道。

季巧巧说:“我要吃荤的,朗哥也要荤的吧?”

季林氏就对老板娘喊道:“给我们三碗荤的。”

反正不差钱,吃东西就不会缺了那一口,能吃肉自然要吃肉的。

“好嘞!就来!”老板娘在后头笑着应了一声。

没等多久,三碗热气腾腾的砂锅饭就端了上来。

荤的砂锅饭上面铺着咸肉、干笋条、青菜、炒过的大蒜瓣和干红辣椒,颜色鲜艳,香气扑鼻,看上去非常可口。

除了砂锅饭,老板娘还盛了三碗热汤过来,就是简单的青菜汤,盐放得少,基本是当水喝的。

季巧巧先喝了几口热汤,才从筷子筒里拿了筷子出来,开始吃砂锅饭。

饭里浸入了咸肉的油脂和菜汤,很像从前奶奶给她做的猪油饭,季巧巧一口气就把饭扒光了。

季林氏笑着说:“没想到你这么爱吃这个砂锅饭,那下回我们再来吃吧。”

季巧巧点点头,“好啊,过阵子再来尝尝,味道还真不错。”

三个人舒舒服服的吃了一顿晌午饭,贺英朗付了饭钱,三个人才慢悠悠的打道回府。

回村的路上遇到不少村里人,大家都热情的跟他们打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