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章 华夏第一代装甲部队(1/1)

在装甲部队的体系中,坦克的任务就是进攻,用自己的速度火力和防护在对方的防御体系中撕开一个缺口,并且在后续步兵的配合下扩大战果进而完成对敌军的包围。但是战争中不可能只有进攻而没有防御,也不可能让坦克自己唱独角戏而没其它兵种什么事情。在还没有空军的情况下,徐杰对装甲快速部队的定义是坦克负责死开突破口。突击炮负责支援步兵和防守,各种卡车炮负责远距离火力支援,而随行的步兵则乘坐卡车或者原始版的装甲车负责跟进。对了,还有各种装甲抢修车和保障车辆负责补给。只有这样,这支装甲部队才能形成真正的战斗力。

说到突击炮。这种在开始设计时用于掩护步兵作战,为步兵提供直瞄火力的单位。比如说德国2战时期大名鼎鼎的三号突击炮,各种改进型可谓是玲琅满目,有装75MM短炮用来打掩体反步兵的,也有装75MM长管火炮兼职反坦克的。后来德国人甚至把105MM榴弹炮也装上去了。所履行的任务也从开始的反步兵到最后的兼职反坦克,其实突击炮和后来的坦克歼击车差不多,(突击炮防护差一些。而苏联军队中,对这些东西的区分则更不明确。)你给突击炮换上一门威力足够大的反坦克炮那就是坦克歼击车。可以说在德国坦克身后,各种突击炮作为忠实的伙伴陪伴左右,并在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同样。作为死敌的苏联人也装备了各种ISU和IS系列自走炮。并且依靠更好的生产性最终堆死了对手,而现在,徐杰就需要研制一款自己的突击炮。

研制任何武器之前都必须了解制造这种武器的目的和其应该具备的性能。相对于坦克来说。突击炮最大达到优势就在于可以利用相对较小的重量实现更高的战斗力和更低矮的车体。比如说历史上德国的三号坦克只能装备50MM长身管火炮,但是以其底盘改进的三号突击炮则可以装备75MM长身管火炮或者105MM榴弹炮。同样,豹式坦克只能使用75MM70L的火炮,但是以其底盘改进的猎豹坦克歼击车则可以装备88MM71L的火炮,其火力与虎王坦克相当而且拥有更好的防护!

同时因为没有了炮塔,虽然射界受到了影响但是因为低矮的外形更适合隐蔽更适合防御,而且造价也非常低廉。其中2战后期德国的追猎者式坦克更是其中的翘楚之作。非常便于大量生产。甚至有的德国军官认为一个突击炮连在防御阶段比一个坦克营更加强力。由此可见,突击炮绝对算得上物美价廉。

而现在,徐杰设计的坦克装备的火炮为37MM呯呯炮或者类似的小口径火炮。对付步骑兵等软目标非常轻松,机关炮超高的射速配合车上的机枪完全可以将暴露在外的沙俄步兵打成碎肉。但是面对一些简易掩体或者拥有掩护的平射炮阵地则远远不够,仅仅十几克的炸药根本无法对付用夯土和圆木堆叠而成的掩体。而面对掩体中的75MM快炮,徐杰的坦克既无法摧毁对方的战防炮又无法防御对手的打击。那结果只能用惨不忍睹来形容!面对这些工事。徐杰需要更强力的直射火力!

但是技术条件的限制让徐杰无法在一辆10吨出头的坦克上安装1门75MM级别的火炮,那么只能取消炮塔,以坦克地盘为基础设计一款装备有75MM24L的突击炮。因为没有炮塔,所以节省了大量重量,和坦克一样采用发动机和传动设备后置,前面拥有一块45MM倾斜装甲,具体角度待定。装备一门75MM24L主炮,并且设有两挺机枪。一挺轻机枪在火炮左侧,而另一挺重机枪则设置在车顶。乘员3人。限制重量在14吨以内。机动性和行程要求和坦克相同。其中坦克和突击炮零件的通用性要求很高,以便尽可能的减少后勤补给的压力。

为了尽可能的增加突击炮的威力,在火炮一定的情况下,徐杰专门为突击炮装备了穿甲弹、高爆弹和榴散弹三种炮弹,其中穿甲弹并不是为了对付俄国人可能出现的坦克,在徐杰的记忆中,貌似直到一战结束,俄国人都没有搞出一款用履带行走的装甲车辆!也就是说没有装甲目标可供攻击!但是为了对付俄国人可能用夯土和原木做成的炮巢,徐杰还是决定为突击炮装备带有软钢被帽的穿甲弹,之所以不用硬化被帽一方面是因为制作工艺复杂,碳硬化根本无法处理如此小厚度的被帽,只能用冷锻硬化。另一方面则是威力够用即可。

虽然徐杰没有准备对付俄国的坦克,但是事实证明,穿越者的了解还不是很全面,1战时俄国人诚然没有坦克这种东西,但是人家有装甲车啊!穿越者本来用来对付掩体的被帽穿甲弹在后来的“反战车”作战中大放异彩,可谓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当然,这是后话,暂且不提。至于高爆弹则是用来对付一般目标。而榴散弹作为一种造价高昂的炮弹,则是为了对付对方集团冲锋。毕竟光靠小炮和机枪还是有些没底。

如果说装甲突击力量有了坦克和突击炮后基本上算是完整了,但是同样徐杰还需要一支远程打击力量为坦克和突击炮们提供火力支援,在没有飞机的情况下,远程支援力量和火炮是同义词,考虑到当时装甲车或者汽车底盘的悲催,想要搞100MM以上的长身管自走跑那是不用想了。最多也就是把仿制的75MM施耐德快炮弄到车上另外就是搞重迫击炮了。

自从徐杰搞出了各种迫击炮后,这种轻便,射速快,火力强的东西就获得北洋上下的一贯支持,甚至有的部队宁可要82MM中口径迫击炮都不要75MM速射炮。原因很简单,在一线部队看来,长身管火炮那多出来的射程没有太大的意义,一线部队需要的是在短时间内对阵地正面3到4KM处进攻的敌军和后续部队实施抗风暴雨般的打击,打完后立即手工转移阵地,避免对方的火炮压制,论射速论投射量,自然是82MM迫击炮更加实用。而且炮弹装填系数更大,威力更大。论机动性,几个人一拆就可以转移,可比一吨多重必须用马匹的机动的75快炮方便多了。

所以徐杰为装甲部队搞的支援火力依然以迫击炮为主,从82MM迫击炮到120MM迫击炮,甚至还准备搞出150MM迫击炮。(这个口径很正常,1战前德国人已经装备了170MM迫击炮。)预计弹丸重量高达45KG左右,和150MM榴弹炮炮弹重量相当。但是射速要高上而不少,而且可以提高身管长度来提升射程,徐杰要求不高,达到6公里即可。装甲部队配属的82mm在车上就可以直接发射。而120mm和150mm迫击炮则要停车架炮。装甲车辆只是一个运输平台。因为位置靠后,所以装甲厚度被暂定为8mm,能防住机枪子弹和弹片就可以。其中150mm自行迫击炮组一般由两辆车构成,一辆是跑车,上面装载火炮和跑组人员,而第二辆车则是弹药输送车。

当徐杰打算弄长身管自行火炮的时候,却遭遇到了一些挫折,总装备部明确表示,在目前的情况下,想在装甲车上安装重达一吨多的75MM36倍长径比的施耐德快炮几乎不可能。1吨多的火炮还有炮架等设备,还要携带弹药,还有用履带地盘和适度的防护,这就是一个不能完成的任务!因为本身履带式地盘就非常重!

在徐杰的想法被总装备部的人鄙视了以后,已经在这个位面练的脸皮比城墙都厚的徐杰继续剽窃后世的作品,这次绝对是跨越时代的设计思路。目测超越了几十年!这个设计就是卡车炮设计,用载重卡车作为地盘,扛上一门大口径火炮,设计的时候放下驻锄并且携带一定量的炮弹。相对于履带地盘,卡车地盘的重量会轻很多,虽然越野能力下降了不少,但是速度和行程提高了不少,反正也是在后面支援的,掉进坑了还能慢慢拉出来。

但是考虑到当时的卡车载重量也很悲剧,想上更大口径的火炮也不可能,所以仿制的施耐德快炮就成了唯一的选择,为了尽可能的提高射程,徐杰提高了火炮的仰角。并且连装甲防护都省了。卡车炮相对于履带自行火炮最大的优点就是便宜。一般只是自行火炮的数分之一,绝对是穷国的最佳选择。当年2战时德国人就有在半履带车上安装75MM高炮的。用造价较低的半履带车来装载防空炮进行机动。

卡车炮相对于马匹或者车辆拖曳的牵引式火炮来说,最大的优点就是进入射击状态很快撤出也很快。卡车放下驻锄本身就是一个十分稳定的平台,炮车在装载火炮的同时也携带了一定量的弹药。如果是急促设计而不是长时间的火力准备的话,完全可以不依靠后援。

感谢书友知秋一葉1117的月票支持~~~~。(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