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一章 又要分家?(1/1)

求粉红、正版订阅、推荐票支持。

“真要有困难,要咱帮把手,那还没啥。可咱不能养懒人,那是害他。”连守信有些生气,略微平了平气,才说道,“不说别人,就说继祖,他因为啥那么浮。那还不是没吃过苦,不知道那一颗颗粮食来的不容易?”

“就得让他们自己体会体会,知道庄稼人的辛苦,以后他们才能踏踏实实的过日子,才能勤俭持家。当初都说好的,老爷子也是这个意思。我又不是没种过地,就那几亩地,他们那些人,根本就不用老爷子动手。不想吃辛苦,就想擎现成的,那不成村里的二流子了?这个时候咱们去帮忙,那不是帮他们,是害了他们。”

“老爷子现在也有点糊涂了,等他好好想想,就能明白过来。”最后,连守信道。

连守信洗漱干净,换了一件布衫,就带着小七往前院去,跟长工们一起吃饭。张氏、连枝儿和连蔓儿就在后院吃。

饭桌上,娘儿几个少不得又议论起这件事。

“老爷子心疼那几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吧,我感觉,老爷子现在说话,不向以前那么好使了。……他有点使唤不动老宅那些人了。”连蔓儿对张氏和连枝儿说出了自己的看法。这些话,刚才在连守信跟前她就没说。

至于连老爷子为什么没有过去的威信了,说到底,也怪不了别人。上次连守信在老宅发了脾气之后,这种情况就出现了。

“我是想不明白,那老些人,就你几亩地,犯得上这样吗。大当家的那一股干活不行,那他们俩人咋地也能当一个劳力吧。二当家的两口子是爱偷点懒,可真看住了·地里的活他们俩还都行啊。四郎这两年大了,也能当一个劳力。六郎小点,可听说挺有力气的,干活实在。就算继祖媳妇她们几个因为小脚不下地干活·就这几个人也能把地里的活干了啊。”张氏将老宅的人头数了一遍,说道。

和以前没分家的时候相比,老宅的劳力少了,但是田地也少了,现在的劳力和土地比率,应该是跟没分家的时候差不多。却出现了现在这种情况,张氏很是不解。

“娘·你不能那么看。”连蔓儿想了想,就笑着对张氏道,“你想想,以前大当家的那一股,是大家伙都默认了不用下地的。下地干活的,就咱这几股人。咱家不用说,就是我三伯他们那一股干活也实在。那时候,二当家两口子·就算偷点懒,有咱们这些人比着,再有老爷子在旁边看着·他们也差不到哪去。”

“现在,老宅那边,就两股人,大当家的一股现在得下地,可他们下地了,俩人还不一定能顶的上一个。有他们在旁边比着,二当家那几个人,能心甘情愿好好干活?”

“这倒是,二当家两口子是能干活,就是爱攀比。以前跟咱们比·都是他们占便宜。现在跟大当家的比,就是他们吃亏。他们俩肯定不乐意。还有四郎,那也是个偷奸耍滑的。”张氏听了,就点头道。

“这还是他们老宅自己攀比。”连蔓儿又道,“我估计,他们心里恐怕还跟咱们攀比那。咱家·是咱自己乐意干,不然都交给长工,那也没问题。再说又是骡马,他们肯定觉得咱们比以前省劲。”

“省啥劲,以前才几亩地,现在是多少。再说,现在还得管着那老些人,累心。”张氏就道。

“是这个话,就怕他们不会这么想。”连蔓儿就道,“另外啊,他们怕还跟我三伯他们攀比那。我三伯人家没地,根本不用下地干活。他们肯定眼气!前天叶儿还过来跟我说了,说是二当家的给三伯话听了,想让三伯过去给帮工。”

“他也好意思。”张氏哼了一声,“不是他们算计亲兄弟,叶儿她爹能差点没命。人家现在虽然没地,手里也有活计。再说,他们又不是真缺人手,就是懒。”

“可不是,叶儿为这事,可是气的够呛。”连蔓儿就道。

“是挺让人生气。”张氏点头。

“不过,话又说回来,跟那种人生气也犯不上。”连蔓儿又道,“干脆他说什么,都只当没听见最省心。”

“对。”张氏和连枝儿都点头。

这话很有道理,说起来也容易,但是放在日常生活的琐事中,能够真正做到,却并不容易。

这一场秋雨,给庄户人家增添了一些艰辛。好在,之后的天气一直都很晴朗,地里很快就干爽了。被车辙压过的泥地里,干燥了的泥块呈现出鱼鳞状的纹路,有的是薄薄的一片,一捏就碎。辛苦了两天,好在对收成的影响并不大,庄户人家很快就都忘曾经的艰辛,重新陷入丰收的喜悦中。

连守信最终也没有借给老宅大车或者长工,连老爷子也没有再下地,只是每天到时候就催促连守仁和连守义几个。这几个人,最终还是将那几亩地都收割了。

等连老爷子自觉好了些,他又下地看了一回,结果差点气的再次中风。

连守仁、连守义这几个是将地理的庄稼都收了回来,但是活干的太邋遢了。高粱、糜子还有玉米茬子,足留了有一尺多高。垄沟里还明显地散落着高粱穗子。连老爷子作为一个老庄稼把式,自然是看不上。不仅看不上,而且还觉得相当丢脸。

连老爷子在地里就发了脾气,回到家之后,就躺倒在了炕上,饭也吃不下。这一场闷气生了好几天,才慢慢地缓过来,不过精气神又减了几分。

五郎在罗家村的庄子上住了几天,回来之后,听说了这些事情,只是摇头叹气,也没说什么。她们家的庄稼差不多都收拾了进来,都放在打谷场上晾晒。连守信、五郎就又带着人去了葡萄园,开始采摘葡萄,酿这一年的葡萄酒。

等葡萄酒酿的差不多了,连守信又开始领着人整地、往地里送粪,准备种冬小麦。

这期间,过了八月节,这一季的河鲜又卖了一个好价钱。

一家人忙的几乎脚不沾地,直到进了九月,冬小麦也种好了,才有工夫喘了一口气。经过这一个月的忙碌,一家人不仅没人抱怨,反而都更加神采奕奕。尤其是晚饭后,听连蔓儿和小七拨拉算盘珠子算账的时候,连守信和张氏都笑的合不拢嘴。连蔓儿几个也都不逞多让。

“又是一个丰年。”连守信身子往后,靠在椅背上,舒坦地伸展四肢,感慨道。

一家人就东一句西一句地闲聊起来。

“下晌二郎往老宅送粮食,到咱家来坐了一会。那时候你不在。”张氏一边趁着傍晚的最后光亮做针线,一边对连守信道。

“二郎说啥了没?”连守信就问。

“没说啥,我问了他在作坊里干的咋样,他说挺好的。”张氏就道,“二郎累瘦了。这一天天去作坊干活,一早一晚还得帮着家里收地,也就是他身子壮,搁别人早受不了了。”

“二郎这孩子,命苦啊。”连守信的脸色就有些不好看,半晌,才说出一句。

“一根蜡烛两头烧,哎。”张氏没有抬头,所以并没有看见连守信此时的脸色。“听说在那边,还天天看着个好脸,往这边送粮食,每次都得不着好脸。”

一根蜡烛两头烧,这是一句俗语,在这里形容二郎一边要去作坊里做工,一边还要下地干活。

“光好脸有啥用。”连守信就道,“他这么给老罗家拼命,再不给他个好脸,那也别活了。”

连守信的语气有些冲,张氏终于发觉了。她抬起头看了连守信一眼,就不吭声了。

“算了,算了,说这些有啥用。”还是连守信自己缓了过来,不过还是向张氏问道,“今天二郎去老宅,二当家的两口子又骂他了?”

“那还用问吗。”张氏就道,“这不二郎有了工钱,粮食都送的及时,二当家那两口子就朝他要东西,二郎没答应。”

“也怪不得他们俩口子越来越懒。”连守信就道,“有二郎每个月这口粮,他们俩就更不想干活了。再多给他们点,他们更飞上天了。”

“二当家太太又开始串门子了,听说背后一总叨咕老爷子、老太太还有大当家的那一股人。”张氏就道,“二郎给的粮食,都归公中里,他们就落下点衣裳。听说这两口子都跟人说,大当家的一家是靠他们养活着。”

“他们不会是想分家吧?”连蔓儿洗了几个香瓜,用托盘装了出来,正听见张氏后面说的话,就问道。

“这话倒没人听他们说。”张氏就道。

“迟早得分吧,晚分不如早分。”连蔓儿道。

“那得看老爷子的。说是想开了,其实还是没想开。”连守信叹气道。连老爷子一直把着不分家,放着享福的好日子不过,非要操心费力,最后还不讨好。

“就看是大当家的先开口,还是二当家的先开口了。我看二当家的开口的面大。”张氏道。

“开口直说不大可能。”连蔓儿想了想,就道,“肯定得闹。”RS